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继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折旧
这个就是三种情况不在计提:已经提足还接着用的、单独计价作为固资入账的土地、更新改造中的固资。
当月新增的下月在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下月在停止计提。
概念上没什么好说的,一般多为选择或者判断,平常读读也不知道考点在哪儿,了解个意思就可以了。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咱不扯那没用,直接上干货
1、年限平均法
这个比较简单,主要是做题运用,会用年折旧率,会算年折旧额。
2、工作量法
跟年限平均法本质类似,只不过一个用时间平均,一个用总工作量来平均。会算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就可以了。
3、双倍余额递减法
这个是经常挖坑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以平均年限两倍的速度来加速折旧,最后两年的时候转变为平均年限法来计算。
这里有个坑:如果固定资产存在净残值,这个净残值是在开始就扣掉呢,还是最后两年计算平均前在扣掉呢?
答案是:最后两年在扣掉。
为什么呢?
因为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折旧的越快,企业扣得越多,显示的利润越少,所得税交的越少,可以利用的资金就越多,产生的时间价值就越大,对企业越有利。如果开始你就把净残值扣了,相当于把双倍的递减折旧的基数变小了,企业后期平均法的基数变大了,无法全面发挥加速递减的优势。所以,双倍递减一定是以全额双倍递减,直到最后连年平均法之前才会将净残值扣掉,调整基数。
就是这样了。
4、年数总和法
这个其实也能起到加速折旧的效果。
说起来比较扯,如果一共打算用N年的话,这个方法就是第一年:N除以(1+2+3+4+。。。。N)作为当年的折旧率,第二年就用(N-1)除以(1+2+3+4+。。。。N)作为第二年的折旧率。以此类推。
只不过年数总和法不像双倍余额递减法那么激进,它是先把净残值扣掉之后在这么计算。
是不是觉得N除以(1+2+3+4+。。。。N)算着比较麻烦?
其实用文字的话比较容易理解,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关于会计和财管的两件事情:
会计很多看不懂,那就别管他说什么,先看例题或者实际例子,看完了你再回头看,你会发现,会计只是把简单地事情用极度复杂的语言给你描述了出来,其本质并不复杂;
财管很多公式看着吓人,你别管他用的什么字母符号乱七八糟的,全部翻译成文字,用文字来描述会更加直观的让你知道它的目的,用几次就好了。
年数总和法就属于看着折腾人的那种,直接上图
按照这个公式一算,是不是突然很简单了~
但是掌握了公式还要小心挖坑的情况,因为有时候题目给你年的折旧率,用年作为期限,但是喜欢给你挖个半年的坑,比如固定资产是6月来的,六月十五号以后达到了可使用状态。问你年底扣多少?算的时候其实最后结果需要将第一年结果除以2,求得半年的折扣额。具体计算需要一定注意时间条件。
说完四个方法,在做会计处理的时候怎么办?
借:期间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固资计提折旧情况)
研发支出
在建工程
贷:累计折旧
一般习惯想象为:
1、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是不会直接冲减固定资产的,直接上第二步就可以了。为什么不需要冲减?前面说过,它本身就属于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本来就是用它攒大招的,如果每次你都拿它冲减固定资产,它的备抵科目的目的不就毫无意义了么?在备抵状态,其实他就相当于固定资产,只不过处于另一种状态备抵状态。此时它是借减贷增,贷方表示增加,也就是累计折旧在增加,换句话说,就是固定资产的损失在增加。贷累计折旧和贷固定资产其实本质一样,只不过折旧是个长期过程,就用累计折旧作为备抵科目来单独代替了。
就这么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