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税吧 关注:410贴子:1,555

回复:研究一下中级会计实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计算题。
收到材料的存货初始计量
12月1日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80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13600
保险费1200
装卸费200
贷:银行存款95600
12月8日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32800
应交税费-增值税5576
贷:应付账款38376
12月15日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49200
贷:股本40000
股本溢价9200
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XXX
管理费用XXX
贷:原材料XXX
年末计提跌价准备时的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XXX
贷:存货跌价准备XXX
以上是个人做出的解答,跟答案对比有以下问题需要修改
1、保险费和装卸费是计入到原材料价值中去的,不需要单独列示,而且后面计算原材料单位成本的时候还是需要计入其中;
2、应该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股本溢价是二级明细,会计科目应该是资本公积。正确的写法是: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后面的基本没什么了,就是涉及到一些简单计算,此处不再计算,略过。


IP属地:河南21楼2016-12-31 10:56
回复
    今天先到这里吧,如果有时间就开始第三章,固定资产。看了一下近三年的平均分,五分左右,二十分之一,不高不低。不过本章的内容还是蛮重要的,固定资产容易和别的会计科目配合,你搞不定他后面的还是玩不转。知识框架跟存货基本一个德行,只不过后面处理的时候多了点儿,初始计量、后继计量、处置。
    其实我觉得固定资产也是一种存货,只不过这家伙是自个儿用的,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拿出来出售的,存货的目的是用来卖的,到了资产负债表日就拿出来看看跌了涨了,跟个股票似的,瞅瞅它的折现净值。。。不好意思,是可变现净值。固定资产目的不是为了卖,一般都是想用干净了卖废铁,有的固定资产比较稀罕,用的时候还得给它修修补补的,产生后继支出。这个存货有话说,存货中的材料可以继续加工成产品的。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像存货那样可以来个清仓大甩卖,这玩意价值一般比较大,处置有专门的会计处理。不过也不是所有固定资产都得藏窝里,有些不需要的固定资产还是需要出售的,因此还会有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处理。
    好了,固定资产要涉及的方面就这些,不着急,咱们慢慢磨死他。
    先吃饭。
    听说配个图可以多点经验,我瞅着好像没多大用啊。


    IP属地:河南23楼2016-12-31 13:49
    回复
      连续两天没看书,感觉自己好颓废。。。。才这么点儿更新量就开始放纵自己,唉,为什么每次放假我都会在假期结束的时候产生深深地负罪感呢!一本中级会计有22个章节,就算是一天能干掉一章,算上做卷子的时间一个月也就是勉强够用,本来有些章节就很难一天根本看不完,在排除掉工作时间,朋友聚会,上级的酒场,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外加自己偷懒看电影打个游戏,有效的时间就更短暂了。岁月如斯不舍昼夜,我要给自己定个靠谱点计划,不能在这么活的没点儿目标。
      2017年1月3日。
      我要完成以下任务:把最迫切的工作解决,把第三章解决。
      明日的工作会很多,第三章也不是小章节,计划就定一天,完成一天是一天。
      什么时候不想干了,休息。

      人就是成了龙,也会摔在小事情上。


      IP属地:河南24楼2017-01-02 23:48
      回复
        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你干了一下午,然后老板告诉你:有个错误需要解决,重来吧!~大爷的。。。。晚上停电,看不到书,电脑干亮着也没个毛用,今儿就这样吧,工作被重来了,书也看不到了,我就没羞没臊的把这一天荒废了。


        IP属地:河南25楼2017-01-03 20:47
        回复
          第三章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确认其实没什么麻烦事,就是需要注意几个坑
          第一,安全环保类的设备也是要算作固定资产的,原因就在于固定资产间接给公司带来利益或者减少损失都算作固定资产的范畴;
          第二,单件设备需要和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作用的,视为固定资产;
          第三,固定资产个组成部分适用不同折旧率,应将各组成部分视为单项固定资产。
          其实第二、第三本质一样,都是和固定资产密不可分的单件视为固定资产,不过一个是“从分到总”,一个是“从总到分”,基本就这么个意思。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获得方式很多,包括最主要的就是1、外购的,以及2、自行建造的,3、租入的,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4、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这个弃置费用没看懂这个是什么意思。
          百度解释一下:弃置费用也叫弃置成本,或资产弃置义务(ARO, asset retirement obligation), 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石油开采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这个解释倒是够有气质的。
          先说最常规的,第一种-外购的固定资产
          买来的固定资产有的直接能用有的需要安装一下,所以按照外购固定资产是否需要安装分为两种情况。
          不需要安装的比较简单,来了直接就用,相当于来了就进入状态了.
          会计分录很直接
          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动产)XX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xx
          贷:银行存款
          其实我一直想问,小括号里面的东西是不是一定要写?除了进项税有必要说明一下,生产经营用动产感觉没有必要在单独列示一下。
          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相当于买来了不能立刻进入状态,不在状态,就脉动回来。这里的脉动就是“在建工程”会计科目,相当于用它过渡一下,本质还是和上面一样的。
          借:在建工程(生产经营用动产)XX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XX
          贷:银行存款XX
          应付职工薪酬XX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
          借:固资XX
          贷:在建工程XX
          相当于在建期间还有一个应付职工薪酬也进入了成本中,多一道环节多一些成本,也是理所当然。
          基本上可以看出,其实所谓的会计分录就是用把经济的活动情况用会计分录的方式记录下来,死记硬背是没有办法将会计学会的,因为情况实在太多了,必须了解题目条件背后的经济流程和其本质,在将这种流程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描述出来。难点就在于,你要明白经济活动会涉及什么流程(如:外购、自建等),能够准确的判断情况;在不同情况下能够知道运用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涉及哪些换算方法。
          基本上,看到一道会计计算分析题目,要能看出触发会计记账的因素,比如时间、状态、属性等,具体记账的时候要知道流程是什么,涉及哪些具体的计算或者说换算,能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会计分录,在进一步写分录的时候需要知道涉及的会计科目,最后描述出来。
          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做不出来的情况,单单触发会计记账的因素就需要个人熟知会计记账的时间要求,各个章节涉及到的会计活动的状态(初始确认、后继计量),记不全或者不熟悉就会出现遗漏的情况;具体记账的时候如果流程记不住,或者说没有理解,就会出现记录不下去的情况;计算手法或者换算手法等会计技巧不能充分掌握就会出现能记账,但记不对的情况。
          会计分录很简单,他只是结果的呈现,需要克服的问题以及掌握的能力其实很多,需要理解理解在理解,练习练习在练习,能做到在题目和分录自由切换的时候算是练到家了。
          对会计计算分析题的一点儿感受。
          上面涉及的外购的固定资产都没有在资金上出现问题,但不是所有外购的行为都是这么干脆,有时会出现支付一笔款项,其所对应的是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说白了就是没有给你直接列出固定资产的价格,需要你去计算换算。
          这个看着很明白,做的时候往往会坑死很多人。因为计算涉及到的公允价值比例一般没什么,只是在税款是否计入成本?支付的原材料、工人领用的工资是属于全体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还是某一种单独固定资产的成本计入还是压根儿都不计入?很多时候算不对都是在这些具体细节判断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考试也容易考你这些细节,比如两个选项答案就差这个工人工资,看你是否能判断正确。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麻烦,三号那天其实研究了很久,刚弄清点眉目。上面说的那么多,情况在复杂也是账款一次就付清了,那么,如果我是多次付款才付清的又会怎么样?
          好,先到这里,这个需要单独说。
          说明一下,三四五号三天都在工作,五号才搞定工作,没想到工作量这么大,三号有大雾,晚了半天;五号开大会,废了半天。个人并没有偷懒,三天里中午晚上加班好几次,以后看到自己的记录不要有负罪感,给自己解释一下。
          就这样吧~明儿有空继续。希望能把外购的情况解释清楚。


          IP属地:河南26楼2017-01-06 03:57
          回复

            稳住,早晚能把这章搞掉。


            IP属地:河南27楼2017-01-06 04:02
            回复
              接着捋外购固定资产,前面基本外购都是一年交清了,出现问题也就是一笔钱买了好几个设备,然后让你算某一个设备的入账价值,所以最多就是按比例算一个公允价值的问题,充其量在挖个设备从属投入的坑。
              但是有一种情况就比较复杂,那就是购买了一个设备要好几年才还清。设备的价值比较大,动辄数千万元,还款时间比较长,就会产生一个融资的性质。
              打个比方,一个设备2000万元,你分三年还清,第一年还了1000万元,第二年还了600万元,第三年还了400万元。表面上看三年还了2000万元,跟你的设备价值是相等的。但会计角度不是这么看的,因为货币具有时间价值,所以换个角度想问题:三年才还了2000万,相当于你有三年时间运用货币为你创造价值,相当于事实上的免费贷款,给你起到了融资的效果,因为实际上没利息啊~
              所以会计在处理的时候绝对不能按照2000万元来处理,而是换算一下在入账。
              怎么算?
              这里就必须先搞清楚一个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就是:现在的1元在一定的银行利率下等于一年后的1.1元,两年后等于1.22元,三年后等于1.35元。因为它们的实际价值是相等的,所以时间越久,利率越大,利滚利就越厉害,价值也就越大。
              反过来说,现在的1元只需要一年前的0.9434元,两年前的0.8900元,三年前的0.8396元,你投入的越早,利率越大,你需要投入的价值越低。
              好了我们回到题目中去。
              第一年还了1000万元,相当于你免费用了1000万一年然后再还,1000万元是一年后的终值,会计入账时可不能用这个值,会计考虑的是你买来设备时所对应的价值。
              根据上面的时间价值,很明显,一年前你想得到1000万元根本没必要投入1000万元,因为有利息的存在(也就是时间价值),扣掉这部分时间价值,就是这1000万元所对应的一年前你得到这个固定资产的时候的实际价值。
              第一年还了1000万元,终值就是1000万元,因为只用了1年,时间价值就会相对比较小,所以换算成为一年前得到固定资产的现值就会比较大,也就是(P/F,6%,1)=0.9434.
              这个公式的含义就是,一年前的现值0.9434元按照复利银行利率6%计算得到的终值就是1元,这两者的价值是相等的,会计考虑的是价值。再重复一下,防止搞糊涂了。
              那么这第一年还的1000万元经过换算得到943.4万元的现值,剩下的56.6万元其实就是你没交的银行利息,也就是时间价值,也就是你实际融资的那部分价值。
              看到这里大概就可以确定,其实这个所谓的现值终值是相对的,会计入账的时候是按照你得到固定资产时候的价值来计算的,所以它就是基准点,也就是现值。以后你付款的时候就是终值,每个终值对应的时间不一定相同,有一年,有两年、三年,时间越久,相当于这一年的还款你用的时间越长久,比如题目中第三年还了400万元,相当于这400万元你足足用了3年之久,它所对应的利息占这400万元的比重就会比较大,也就是时间价值比较多,对应它三年前的现值就会相对小一些,融资的效果更好。第二年的600万元就相当于用了2年,因为利率是固定的,所以,时间比较短,时间价值就相对占比小一些,现值终值价值自然相对三年期要接近,融资效果也就不如三年期的。
              所以我们在处理会计的分录的时候,购入固定资产的当日就要入账,第一年终值是1000万元,第二年终值是600万元,第三年终值是400万元,全部换算成为现在的价值,也就是说1000万元对应(P/F,6%,1),600万元对应(P/F,6%,2),400万元对应(P/F,6%,3)。
              这个P/F不好记,其实,P代表现在(present),F代表最终(finally),I(大写)代表利息,i(小写)代表利率,n代表期数。P/F,谁在前面就是求谁的,P在前面就是求它的,也就是已知终值求现值,因为是复利,所以起个名字,就叫复利现值系数。
              可能有人就问了,如果一共贷了900万元,每年还300万元,三年的还款数额是相等,这个怎么处理?
              这个是年金现值系数,本质和复利现值系数没啥区别,就是每年换的钱一样多罢了。理解了复利现值系数回过头再看它就是小儿科了。
              这么算下来相加就是这三年每一年其所对应的购入固定资产的现值价值之和,很明显因为有时间价值所以现值之和小于2000万元,那么这个时间价值怎么办?
              这个时间价值我们把它看做为了融资而必要的付出,视为一种利息支出,因为它本来就是依赖银行一定时期的利率计算出来的,当然,不能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相当于你白用了。
              这个时候给这部分价值起个名字叫未确认融资费用。
              很扯淡是吧,融资就融资了,为什么叫未确认融资费用?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三年的现值是1813.24万元,与终值2000万元差值186.76万元。其实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发现,第一年利息差值为56.6万元;第二年利息差值为66万元,第三年利息差值为64.16万元,合计值也是186.76万元。我们说它是时间价值产生的差值,但归根到底还是用利率求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理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相当于为融资而支付的利息作为一种必要费用。固定资产刚到的时候它还不能摊销进去,每付一次钱,年底算账的时候,对应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可以摊销进去一次,直到摊销结束。
              所以入账的时候,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000*(P/F,6%,1)+600*(P/F,6%,2)+400*(P/F,6%,3)=1813.24万元。
              总计要还清的2000万元自然计入长期应付款2000万元。
              两者的差值,也就是用利息换算出来的时间价值视为以1813.24万元现值的固定资产“换来的”2000万元终值的长期应付款三年的使用期而支付的必要的费用186.76万元。
              让我们做个会计分录吧~
              借:固定资产 1813.24
              未确认融资费用 186.76
              贷:长期应付款 2000
              其实这个问题没必要说的这么复杂,如果经常使用的话三言两语其实完全就可以结束,只是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复利现值,对于这种涉及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我记得中级会计会涉及很多,这么久不玩儿会计了,如果我不在这里把它彻底搞清楚,后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会计公式出现就会越来越麻烦,只能这么着。


              IP属地:河南28楼2017-01-10 00:27
              收起回复
                这个题目还有后继的三次记账,先暂停一下,我打算把几个财务系数搞定了在继续下去,否则心理不舒服。




                IP属地:河南29楼2017-01-10 00:29
                回复
                  中级会计实务比财管涉及到系数少一些,主要就是:
                  复利现值系数
                  复利终值系数
                  年金现值系数
                  年金终值系数
                  今儿先暂停,没想到中级会计这么磨时间。
                  就这样吧。


                  IP属地:河南30楼2017-01-10 00:48
                  回复
                    先说复利现值系数,这玩意上面刚说过,比较熟悉,先从熟悉的开始下手。
                    百度定义:复利现值是复利终值的对称概念,指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或者说是为取得将来一定复利现值系数本利和现在所需要的本金。
                    说的明白点儿就是知道未来的终值的情况下计算现值。这里的终值是个本利合计值,简称为本利和。
                    为什么要这么搞,因为你知道的终值是未来的价值,由于存在货币的时间价值,所以你现在拥有的现值和未来的终值不可能都是同一个数字,由于时间价值的存在,现值没必要搞得跟终值一样大,所以现值是比较小的。求出的这个比较小的现值,其价值等同于未来的终值。会计入账的时候是按照现值来确定的,也就是你入账的那个时候的与未来终值等价值的那个价值(有点儿绕口),但是由于你所知道的价值是未来的终值,那就不可避免要用复利现值系数换算一下了~
                    一句话解释就是:把你知道的未来的价值换算成现在的等值价值入账。
                    复利现值系数就是这么个意思。
                    公式: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P=F*1/(1+i)^n其中的1/(1+i)^n就是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其中i是利率(折现率),n是年数。理解起来别这么麻烦,就是P在前面就是算P,也就是现值,F在后面,所以F是基数,也就是已知终值算现值,也就是复利现值系数。
                    复利终值系数
                    复利的计算公式:F=P*(1+i)^n,看公式就知道和复利现值系数正好是相反的,表现出来就是(F/P,i,n),跟刚才解释一样,别想得太麻烦,F在前面就是终值在前面,P在后面,就是用现值作为基数,翻译一样就是已知现值计算终值,起个名字就是复利终值系数。就是知道了现在的价值计算未来的价值,这个是把时间价值加进去。求终值是加进去时间价值,求现值是扣掉时间价值。
                    年金现值系数
                    跟上面的类似,就是未来每一年你所得支付或者得到的F都是一个定值,每一年都相等。公式就是(P/A,i,n)
                    知道A(年金),求P(现值)的。
                    年金终值系数,就是现在为基准点,未来每一年你都支付或获得的F都是一个定值,每一年都相等。公式就是
                    (F/A,i,n)。知道A(年金),求F(终值)的。
                    年金比复利现值复利终值要简便一些,那俩属于P和F互相直接转换了。
                    上午先到这里吧~


                    IP属地:河南31楼2017-01-10 11:40
                    回复
                      今儿搞了这么久,这点儿问题还是没有实质性解决,看了一下后面的章节,那更是计算综合满天飞,一年两三分的章节也能洋洋洒洒给你配上三四道计算题,这么耗下去半年估计才能做完第一遍习题。这就偏离了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估计了一下,根据目前自己薄弱的基础,最优化的做法是:现将每一章的知识点认真叙述理解,真题认真做,这两部分投入主要时间和精力,至于习题就看着答案,能看懂即可,不分析不练习,仅限于能看懂可理解。之后将历年真题和两套模拟题做一下,将书本后面涉及到的十几个计算分析和综合题做一下,目的是知道考试的常考点和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根据常考点和薄弱点在反过来重复练习前面相应的知识点,先有效掌握考试主要知识点为优先,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查漏补缺的事儿,做不到掌握主要考试知识的时候,其他的知识点少费时间,没那么多时间浪费。
                      自己约得系数,流着泪也要把它们说清楚。
                      先说复利现值系数(P/F,i,n)表:
                      期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 0.9901 0.9804 0.9709 0.9615 0.9524 0.9434 0.9346 0.9259 0.9174 0.9091
                      2 0.9803 0.9612 0.9426 0.9246 0.9070 0.8900 0.8734 0.8573 0.8417 0.8264
                      3 0.9706 0.9423 0.9151 0.8890 0.8638 0.8396 0.8163 0.7938 0.7722 0.7513
                      4 0.9610 0.9238 0.8885 0.8548 0.8227 0.7921 0.7629 0.7350 0.7084 0.6830
                      5 0.9515 0.9057 0.8626 0.8219 0.7835 0.7473 0.7130 0.6806 0.6499 0.6209
                      6 0.9420 0.8880 0.8375 0.7903 0.7462 0.7050 0.6663 0.6302 0.5963 0.5645
                      7 0.9327 0.8706 0.8131 0.7599 0.7107 0.6651 0.6227 0.5835 0.5470 0.5132
                      8 0.9235 0.8535 0.7894 0.7307 0.6768 0.6274 0.5820 0.5403 0.5019 0.4665
                      9 0.9143 0.8368 0.7664 0.7026 0.6446 0.5919 0.5439 0.5002 0.4604 0.4241
                      10 0.9053 0.8203 0.7441 0.6756 0.6139 0.5584 0.5083 0.4632 0.4224 0.3855
                      利息越高,时间越久,时间价值就越大,一定终值价值下下所需要投入的现值就越小。所以呈现出i,n越大则系数越小,其实就是终值所需要消耗的现值越小,也可以说与终值等值的现值由于被i,n拉大了时间价值而变小。
                      就这样。
                      复利终值系数表(F/P,i,n)(略)不再贴出来了。它是已经知道现值计算终值,所以i,n越大则系数越大。跟复利现值系数正好相反。因为i,n对时间价值是产生增加的作用,所以现值算终值就会越来越大,终值算现值就会越来越小。


                      IP属地:河南32楼2017-01-10 17:39
                      回复
                        吃饭去,先到这里。


                        IP属地:河南33楼2017-01-10 17:44
                        回复
                          年金终值系数(F/A,i,n)

                          年金距离终值时间越久,利率越高,造成的时间价值就会越大,所以系数是加速增长的。现在的一块钱要比十年后的一块钱的价值大很多,利率越高越明显。就是这么个意思。
                          其实这个图很直观,计算的时候涉及到的年金都是某一年的年金,因为这一年的年金所依赖的期数和股利所形成的系数是独一无二的,计算的时候不能脱离了系数表。
                          其实,四个系数本身就是一个现值终值转换的速算数表,系数表本身不需要费力气去研究,会用就好。系数本身怎么来的能够清楚就行,能自己看得懂推导过程就可以了。
                          利率是时间价值的一个重要形成因素,由于时间价值的影响,既然价值跨越时间会造成彼此名义价值不等,那么我估计存在一个名义上的利率和一个实际上的利率,就是不知道它们之间会不会存在一个系数。
                          年金现值系数((P/A,i,n)

                          期数越大,当年年金所具备的时间价值越大,所以n越大则系数越大。简单点说就是未来的钱比现在的钱要值钱,你每年存入100万元,从现在的角度看,第五年存入的100万元要比第四年存入的100万元价值要大。100万只是名义价值,实际价值上第五年还有第五年的利滚利的时间价值。
                          利息越大系数越小,因为A是一个定值,利息越小时间价值越小,说明年金和现值之间的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值越小,差值越小对系数的影响越小,所以系数会相对比较大,反之,利息越大说明两者差值越大,系数自然也就越小了。它和年金终值刚好是性质相反的。
                          问题就在于,年金现值和终值都是期数越大则系数越大,这个不是相反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只能理解为,过去往现在算,过去的价值具备时间价值优势,时间价值可以被过去的价值所运用,所以比现在的钱之前。未来的钱身上带着利滚利的时间价值,它所值得现在的名义价值就更大一些。简单来说就是看时间价值在谁手里。
                          就只能理解到这个地步了。


                          IP属地:河南34楼2017-01-11 08:43
                          收起回复
                            接着说上次的例子。
                            固定资产接受的当日做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1813.24
                            未确认融资费用 186.76
                            贷:长期应付款 2000
                            第一年年底的时候你还了1000万元,同时可以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可以被确认计入财务费用中去。
                            这里摊销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要直接用这三年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分别计算分别计入(第一年利息差值为56.6万元;第二年利息差值为66万元,第三年利息差值为64.16万元,合计值也是186.76万元。),因为会计分录中你用的是固定资产现值做的分录,所以,摊销的时候也以固定资产现值为基础进行摊销。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1813.24*6%=108.79(万元)
                            就用折算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定摊销额,摊销额被确定就可以计入财务费用中去。
                            借:财务费用108.7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08.79
                            借:长期应付款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第二年年底再次还款600万元,和上次年底一样,再摊销。
                            问题在于,这次摊销的基础是多少?
                            第一年因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我们知道是1813.24万元,所以以它为基数直接就计算摊销了。第二年还是这么搞就可以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年的1813.24是用2000-186.76算出来的,第二年的时候,2000已经被还掉了一千,186.76被摊销了108.79,所以,第二年摊销的基数就是(2000-1000)-(186.76-108.79)。用第二年的基数*6%=55.32万元。
                            会计分录和第一年一模一样:
                            借:财务费用55.3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5.32
                            借:长期应付款600
                            贷:银行存款600
                            第三年要简单的多,直接减去前两年的摊销就是剩余应该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186.76-108.79-55.32=22.65
                            会计分录没什么变化
                            借:财务费用22.6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2.65
                            借:长期应付款400
                            贷:银行存款400
                            整个题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
                            第一,要把未来的终值根据利率和期数换算为现值,会使用复利现值系数。
                            第二,要能知道如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的基数怎么来的要会算。
                            最后就是会写分录,知道费用摊销进的是财务费用。
                            好了,外购的固定资产就到这里吧!
                            说的太多,这样下去是看不完书的,后面就不这么展开了,容易收不住。


                            IP属地:河南35楼2017-01-11 10:44
                            回复
                              前面关于固定资产说了那么多,其实仅仅是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第一种常见方式:外购。
                              下面是固定资产第二种常见初始计量方式:自行建造。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也包括两种,要么撸起袖子自己下手干,也就是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要么就是包出去让人家干,咱们捡现成的,也就是出包方式。基本就是这两种。我们一个一个来。
                              1、自营建造的。
                              基本就是银行存款转工程物资,工程物资转在建工程,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至于其他诸如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原材料都是转进在建工程,再转固定资产。流程简单而清晰,没什么需要特别说的。
                              有一点,高危行业企业需要提取安全生产费。这个费用是计入到“专项储备”这个会计科目的。
                              提取安全生产费,属于费用性支出的时候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就可以了。
                              提取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最后往累计折旧里面转。
                              会计分录:
                              借:专项储备
                              贷: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是核算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科目,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调整账户。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固定资产报废、出售、调出按已提折旧转帐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贷方余额反映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额。“固定资产”科目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贷方余额后的差额,就是固定资产的净值。
                              累计折旧是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累计折旧贷方增加意味着固定资产的价值的摊销,说白了累计折旧就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这个累计折旧属于资产类的科目,但是它是比较特殊的备抵调整账户,它是资产类的,却是贷增借减。记得当时老师教课的时候就说过有几个比较特殊的资产类,处于备抵状态就相当于暂时被提出来,等憋够了一块收拾,所以性质上还是资产类,憋大招的时候属于负债类的借贷属性。等大招放完了,剩下的在回归资产类。
                              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的备抵科目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是短期投资的备抵科目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长期投资的备抵科目
                              存货跌价准备是存货的备抵科目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的备抵科目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是在建工程的备抵科目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是委托贷款的备抵科目
                              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备抵科目
                              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备抵科目
                              资产类中,备抵科目借减贷增的有以下几个: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都是贷增借减。
                              网上粘贴的,不一定全部对,先留着,以后慢慢验证。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这个主要方向就是银存往在建工程上转,在建工程往固定资产上转。中间涉及预付账款、工程物资等就在银行存款那多过渡以下,本质没变化。就是需要注意,有些费用是不能往工程物资上划的,于是有一个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的会计科目,支付管理费往它身上转,他在往在建工程具体工程项目上结转。
                              有一个待摊支出分摊率的计算,属于小知识点,就是累计待摊支出和工程支出与安装支出合计值的比。
                              好,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就到这里吧,这个总结起来比外购要简单很多了。
                              先到这里吧~


                              IP属地:河南36楼2017-01-11 16: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