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吧 关注:11,229贴子:396,107

回复:悼韩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题淮阴侯庙》 ——唐·韦庄
满把椒浆奠楚祠,碧幢黄钺旧英威。 能扶汉代成王业,忍见唐民陷战机。 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 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
韦庄 836--910 陕西西安人 韦应物的第四代孙 被称为乐府三绝中的《秦妇吟》便出自韦庄笔下 唐诗中最长的一首 全诗1666字 他和韩偓还有罗隐被合称为华岳三峰 是花间派词高手 和温庭筠并成为温韦


IP属地:广东21楼2016-05-08 13:20
回复
    朝代:唐代
    作者:陈羽
    原文:
    秋灯点点淮阴市,楚客联樯宿淮水。
    夜深风起鱼鳖腥,韩信祠堂明月里。
    [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


    IP属地:广东23楼2016-05-10 00:01
    回复
      宋 作者: 方信孺 《朝汉台》
      倔强难除结尚椎,筑台北望欲何为。 大夫自载千金橐,谁念韩侯十万师
      方信儒---宋代诗人 1177--1222年 字孚若 自号诗境 又号 好庵 紫帽山人 福建莆田人 。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 在广东番禺做过县令,留下了很多清廉治贪的小故事。方信孺在番禺,深入考察各处名胜古迹,足及新会、东莞、肇庆(今属广东)诸地,作《南海百咏》七绝百首,纪胜咏史。每首均有解题、考证,显示其文才,为后人的广东名胜著述广泛引用。方信孺慷慨敢为,事不辞难,颇有政声。他出使金国时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敌人的威胁,视死如归,置生死于度外,事迹遍见古今史籍,其大智大勇、忧国忧民、立志报国的精神被广为传颂。不愧为古代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橐---读 佗音


      IP属地:广东24楼2016-05-11 11:17
      回复
        :《题淮阴侯庙》 年代:宋 作者: 郑獬
        汉高不得淮阴将,                                               天下雌雄未可知。
        力劝君王回蜀道,
        便携诸将破秦师。
        故人斩首诚非策,
        女子阴谋遂见欺。
        终使英雄鉴成败,
        未图功业自先疑。
        这首题淮阴侯庙的作者,我不得不做个介绍,他是宋朝的一个状元,可却是值得点赞的一位清廉之官。
        郑獬1022---1072 字毅夫 号 云谷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他既有苏东坡的诗赋才华,又有范仲淹的家国情怀;他既有欧阳修的渊博豁达,又有司马光的哲思骨气。他飘泊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进入仕途为民鼓与呼,心系江山社稷,可家里穷得连自己死后也无法安葬。曾被宋神宗钦定为“忠孝状元”的他,是一位爱国忧民,名载《宋史》的姣姣者。他幼年、少年期,一直跟随母亲朱氏迁居在宁都县会同乡鹧鸪桃枝村生活,为了求学科考之便,后来又随母一併去了安陆定居。曾经在20至30岁的壮游求学期,有过痛饮豪放,裘马轻狂的生活经历,虽负才名,但屡试不第。直至仁宗皇祐四年(1052)方中湖北乡试举人第一(解元),接着次年赴京殿试,状元及第,大魁天下,这时郑獬已32岁,衣锦返乡,重修了曾祖父郑忠的墓。初授大理评事,历陈州通判,开封知府,入直集贤院,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从二品)。于宋熙宁八年(1072)殁,卒年五十一。著有《郧溪集》30卷,录入《四库全书》,传略载入《宋史》。他的其他名作不在这里复述。这首题淮阴侯的诗句中也有着英雄惜英雄的味道。


        IP属地:广东26楼2016-05-16 09:54
        回复
          《淮阴侯庙》 梅尧臣
          韩信未遇时,忍饥坐垂钓。
          归来淮阴市,又复逢恶少。
          使之出胯下,一市皆大笑。
          龙蛇忽云腾,蛭螾岂能料。
          亡命乃为将,出奇还破赵。
          用兵不患多,所向孰敢摽。
          功名塞天地,翦刈等蒿藋。
          於今千百年,水上见孤庙。
          鹭衔葭下鱼,相呼尚鸣叫。
          高皇四海平,有酒不共釂。
          古来称英雄,去就可以照。
          ==梅尧臣 1002--1060 安徽宣城人 字--圣俞 宣城除了是产宣纸出名 古名叫宛陵 故而也称梅尧臣为宛陵先生,尤其是有两句名诗,我特喜欢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就是用他的这两句诗做春联的。--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他曾和苏舜钦被世人称为--苏梅 和欧阳修被称为--梅欧 他的诗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
          翦刈等蒿藋 ---这五个字的读音 jian yi 等 hao di 第五个字有是多音字 藋--可读di diao zhuo 在这里可读做di 表示的是.蓬草和藋草 。


          IP属地:广东27楼2016-05-19 08:26
          回复
            出自:《过山阳有感》 年代:明 作者: 吕时臣 黄金散尽不封侯, 始信浮生总浪游。 漂母祠前芳草暮, 淮阴道上白云秋。 帆收远寺钟初定, 角转重城水乱流。 多少英雄死无处, 何如吹笛下扬州。
            === 吕时 1518--1587 初名 时臣,字中父,自称甬东野人,还有一说 甬东山人 宁波鄞县人氏。年七十卒于河南涉县客舍中,公与沈明臣同甲,称诗而先知,45始于沈相交。四库全书录有其诗卷。生平事迹详见明诗纪事。这位诗人的资料不好寻找。


            IP属地:广东28楼2016-05-24 14:0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6-08-08 23:44
              回复
                秦王三尺剑,汉王云梦泽。一杯释功酒,一声莫须有。平定天下功,帝王眼中钉。良将若尤在,满蒙梦成空。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6-10-15 08:29
                回复
                  鸟尽弓藏烹走狗
                  君王自古嫉功臣
                  将军陷未央宫死
                  徒使英雄泪满襟


                  IP属地:广东32楼2016-11-29 17:57
                  回复
                    韩信是汉初战功卓著的大将军。纵观他的一生,大智、大勇、大功、大义,亦大悲。是个传奇色彩浓重的人物。“大义念一统,谈笑弃三分”是韩信最大的人生亮点。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是历代仁人志士,共同奋斗的思想结晶,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


                    IP属地:广东33楼2016-11-29 18:21
                    收起回复
                      当韩信看出自己已经和项羽在原则问题上有所分歧,而也很清楚项羽对自己有反感,在项羽举办庆功酒会上,听了虞姬的歌,项羽洋洋得意也拔剑而舞,韩信也无能为力去劝说,也预料到项羽将会有很不好的收场。但是韩信就是那么一种人,放弃不下天下大事也不得因私废公,因小失大。不得而已,韩信还是顶着巨大压力给项羽上疏劝谏:
                       项王将军阁下:
                      为了楚国大业,为了天下安宁。臣斗胆冒死谏言:
                      近日,臣闻大王欲分封天下,恕我直言,实乃欠妥之举。分封诸侯,就是裂分天下。必然导致诸侯割据,天下混战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当然信的内容很长,写了韩信自己许多心里想说的,他已经看出了很多弊端,怀着一颗忧虑国家大业的心,明知不可言而不得不言之。这就是韩信,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心系楚国百姓。


                      IP属地:广东36楼2016-12-01 22:31
                      回复
                        韩信吧诸位吧友深夜好!也就是因为夜深人静,悄悄地把豆瓣里的一段文字摘录于此,仅供您的品读。
                          刘邦的杀戮功臣应该是自秦灭六国就开始了的中国封建社会自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这个历史性过渡的一部分,韩信等功臣只不过是这个历史性过渡的牺牲品而已。韩信的悲剧在于他对于国家政治制度的离解落后于当时的发展趋势。这也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吧,在统一战争中所向披靡的大将军却在和平环境中仕途谋求自己的政治地位时被吕后和萧何所杀,这仅仅是能力问题吗?正如项羽自刎时的那句话‘非战之罪也’,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力量。


                        IP属地:广东37楼2016-12-04 01:44
                        回复
                            历史本身的力量就是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以项羽、韩信这样的英雄人物一样敌不过天下大势,所以项羽败了,韩信死了。韩信是天才的军事领导者,可惜不是好的政客。刘邦在捉住韩信的时候问过他,你说你是能带兵的人,怎么会被我这个不是很善于带兵的人捉住。韩信说,陛下虽不善于带兵,但善于带将。这就是这个军事天才的悲剧,没有死在战场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关于汉朝第一功臣和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韩信,他的死因的有很多种的说法,一般认为是韩信谋反不遂所致,也有人认为导致韩信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是其“人格缺陷”造成的


                          IP属地:广东39楼2016-12-04 0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