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吧 关注:11,233贴子:396,291

回复:悼韩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出自:《过山阳有感》 年代:明 作者: 吕时臣 黄金散尽不封侯, 始信浮生总浪游。 漂母祠前芳草暮, 淮阴道上白云秋。 帆收远寺钟初定, 角转重城水乱流。 多少英雄死无处, 何如吹笛下扬州。
=== 吕时 1518--1587 初名 时臣,字中父,自称甬东野人,还有一说 甬东山人 宁波鄞县人氏。年七十卒于河南涉县客舍中,公与沈明臣同甲,称诗而先知,45始于沈相交。四库全书录有其诗卷。生平事迹详见明诗纪事。这位诗人的资料不好寻找。


IP属地:广东28楼2016-05-24 14:09
回复
    鸟尽弓藏烹走狗
    君王自古嫉功臣
    将军陷未央宫死
    徒使英雄泪满襟


    IP属地:广东32楼2016-11-29 17:57
    回复
      韩信是汉初战功卓著的大将军。纵观他的一生,大智、大勇、大功、大义,亦大悲。是个传奇色彩浓重的人物。“大义念一统,谈笑弃三分”是韩信最大的人生亮点。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是历代仁人志士,共同奋斗的思想结晶,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


      IP属地:广东33楼2016-11-29 18:21
      收起回复
        当韩信看出自己已经和项羽在原则问题上有所分歧,而也很清楚项羽对自己有反感,在项羽举办庆功酒会上,听了虞姬的歌,项羽洋洋得意也拔剑而舞,韩信也无能为力去劝说,也预料到项羽将会有很不好的收场。但是韩信就是那么一种人,放弃不下天下大事也不得因私废公,因小失大。不得而已,韩信还是顶着巨大压力给项羽上疏劝谏:
         项王将军阁下:
        为了楚国大业,为了天下安宁。臣斗胆冒死谏言:
        近日,臣闻大王欲分封天下,恕我直言,实乃欠妥之举。分封诸侯,就是裂分天下。必然导致诸侯割据,天下混战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当然信的内容很长,写了韩信自己许多心里想说的,他已经看出了很多弊端,怀着一颗忧虑国家大业的心,明知不可言而不得不言之。这就是韩信,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心系楚国百姓。


        IP属地:广东36楼2016-12-01 22:31
        回复
          韩信吧诸位吧友深夜好!也就是因为夜深人静,悄悄地把豆瓣里的一段文字摘录于此,仅供您的品读。
            刘邦的杀戮功臣应该是自秦灭六国就开始了的中国封建社会自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这个历史性过渡的一部分,韩信等功臣只不过是这个历史性过渡的牺牲品而已。韩信的悲剧在于他对于国家政治制度的离解落后于当时的发展趋势。这也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吧,在统一战争中所向披靡的大将军却在和平环境中仕途谋求自己的政治地位时被吕后和萧何所杀,这仅仅是能力问题吗?正如项羽自刎时的那句话‘非战之罪也’,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力量。


          IP属地:广东37楼2016-12-04 01:44
          回复
              历史本身的力量就是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以项羽、韩信这样的英雄人物一样敌不过天下大势,所以项羽败了,韩信死了。韩信是天才的军事领导者,可惜不是好的政客。刘邦在捉住韩信的时候问过他,你说你是能带兵的人,怎么会被我这个不是很善于带兵的人捉住。韩信说,陛下虽不善于带兵,但善于带将。这就是这个军事天才的悲剧,没有死在战场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关于汉朝第一功臣和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韩信,他的死因的有很多种的说法,一般认为是韩信谋反不遂所致,也有人认为导致韩信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是其“人格缺陷”造成的


            IP属地:广东39楼2016-12-04 01:46
            回复
              破赵降燕汉业成,兔亡良犬日图烹,
              家僮上变安知实,史笔加诬贵有名。
              公盖一时诚不灭,恨埋千古欲谁明,
              荒祠尚枕陉间道,涧水空传哽咽声。


              IP属地:广东40楼2016-12-05 22:39
              回复
                胯下之辱漂母炊,
                古黄河水男儿泪。                                         时人不识韩郎面,
                十面埋伏八面威。
                ----网文风华正茂博
                古黄河水男儿泪---欣赏


                IP属地:广东41楼2017-01-07 12:02
                回复
                  亏得吕后斩杀韩信时心里面还知道当年刘邦对韩信所承诺三不杀---见天不杀 见地不杀 见铁不杀。狠毒不过妇人心或许是真。


                  IP属地:广东42楼2017-01-07 12:10
                  回复
                    韩信生得卑微,死得憋屈,但过程却是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一叹韩信胯下受辱,再叹韩信功垂宇宙,三叹韩信兔死狗烹。在这个巨大的人生反转过程中,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智与愚、忠与奸,淋漓尽致地喷洒在历史的醒目处,写就了一幅不可再得的人生画卷。


                    IP属地:广东43楼2017-01-25 11:36
                    回复
                      张良伟与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李白--猛虎行


                      IP属地:广东44楼2017-01-25 11:45
                      回复


                        IP属地:广东45楼2017-01-25 12:02
                        回复
                          随地也能饱,漂母未须哀。-------陆游 舍南杂兴


                          IP属地:广东46楼2017-01-25 12:07
                          回复
                            明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茅坤怎么评价韩信用兵的:
                              “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日: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IP属地:广东47楼2017-01-25 14:01
                            回复
                              赋得韩信诗---张正见  (南北朝)
                              淮阴总汉兵。 燕齐擅远声。
                              沈沙拥急水。 拔帜上危城。
                              野有千金报。 朝称三杰名。
                              所悲云梦泽。 空伤狡兔情。
                              张正见(5277—575年?),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诗文兼擅,而以五言诗开启唐律,使其成为南朝陈的一位重要诗人。


                              IP属地:广东49楼2017-02-07 0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