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
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不管是哪里的神话都对地狱充满想象,甚至比天堂、仙境等充斥着更多的细节和笔墨。但即使是如此,相比也没有比我们国家,的幽冥体系更加复杂、庞大的了。不论是先秦两汉的泰山体系,还是魏晋以来的道教系(丰都),还是隋唐以后的佛教系(地藏),还是夹杂各种传说神话,以民间为主导的阎罗系。在死神、冥神外,我们还有大量的辅助死神,勾魂索魄,审判导引,惩恶扬善等。这其中就有今天的主角——判官。
判官传说的诞生应该不早于唐,因为作为封建官职的现实里的判官,是隋唐才诞生的。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但从实际推测,应该是在宋朝中期以后,因为唐朝虽然有判官辅助处理事务但非正官而为僚佐。而五代的判官权位才日渐加重。宋时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省称“签判”,成为正式的辅佐官。实际上,大部分判官实际上都是历史上那些清官死后的职位,这一点和印欧的初人成为死神,异曲同工。但本质应该是民间宗教对人鬼的信仰。判官的本质和山神土地城隍,一脉相承。
在判官里,最有名的被称为四大判官,这四大判官大多是因宋元杂剧和明清小说而广为人知。魏征、钟馗、陆之道和崔珏。在这其中,钟馗应该是诞生最早或者说信仰最广泛的,只是判官体系诞生后,为了证明这一新的神有价值,才从其他传说中借用而来的。
魏判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是《魏征斩龙》,这个故事被《永乐大典》收录,但真正让他扬名天下的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第十回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丞相遗书托冥吏。
崔判官的传说也是如此,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 给了一个完整的记载。但魏征崔钰的故事,从行文和编排上看,应该是源自宋朝话本。
陆判,是突出的是《聊斋志异》里的《陆判》。详细故事也就这么多了,多嘴说一句,这个故事本来是反应朋友情谊和鬼神神通的,但后世所有的改编,都倾向于讨论开智与善恶的关系,说教意味浓厚,有点画蛇添足。
其实,判官作为阎王的辅佐,理应公平公正,但关于判官的传说,大多都在写他们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上,这本身就是市民意识崛起后,对官僚的调侃与讽刺。唐以前,泰山神会因为人的忠孝品质而赏善罚恶,但宋以后诞生的判官,一个个多是所谓清官名吏,但却总因为私人情感,而任意给凡人奖惩。魏征会为了就李世民而私下写信,崔判更是私改生死薄,挪用他人财产。陆判更是为了一个朋友,换心换头。
何其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