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ione吧 关注:32,789贴子:571,083

回复:中国之不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风伯雨师
既然讲到天气神,那就提提侯爵的权能【疾风怒涛】吧,丈月老师把他们设定成38国的神,但实际上这样的组合神是整个范东亚文化圈(俗称中华文化圈)所共有的天气神,霓虹的风神雷神,韩国、老挝、越南、泰国都存在。
但无论如何,他的源头是我大天朝。我们分两期来细细介绍。
虽然在小说里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组合,但在中国最早是风伯雨师两位组合,风伯雨师最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了组合,《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风伯,又称风师、箕伯。这个有着原始的星辰崇拜在,古人(主要是汉朝人开始)认为天上的箕星掌管着风。当然风伯还有一个别名叫做飞廉,又叫蜚廉,他的形象是一种怪鸟,笔者在三秦地区见过他的雕像,大体上是一种头上长着鹿角,脖子像鹭鸶一样细长,身子像鹿一样四肢着地(也有的是像鸟一样两腿着地的)还长着利爪的怪物。当然在被道教吸纳后,风伯变成左手持轮,右手拿团扇的白发老人形象。当然在民间风伯也有着是女性形象的时候,例如在古典小说里《三言》里就有封十八姨的故事。这个封十八姨,封姨等等指的都是风神,另外在《西游记》“车迟国斗法”里提到风神是风婆婆和巽二郎,他们一男一女拿着口袋,打开来世间就开始刮风了。
雨师,同风伯一样,也是认为天上的毕星掌管着下雨。而雨师的情况更为复杂,关于雨师有中华各地的神统一起来,所以十分杂乱,他是名叫商羊的神鸟(和飞廉相对应),也有赤松子的说法,还有学者把南方楚辞里的云中君、萍翳认为是雨师的,当然风俗通里更有认为雨师叫做玄冥是共工之子。等到唐宋以后龙王信仰开始遍布全国后,也有人认为雨师是龙王的。。。。。。乱吧,但所幸的是在雨师被道教(又是你)吸纳后,雨师和龙王彻底分家,传统意义上的雨神开始统一,雨师以左手拿着钵盂(里面有条龙)的乌髯壮汉形象存在。但在民间,龙王已经几乎全面取代了雨师。


IP属地:安徽282楼2018-06-08 17:11
收起回复
    下一篇:雷公电母


    IP属地:安徽283楼2018-06-08 17:11
    回复
      楼主啊,如果弑杀了哪咤和东岳大帝拿哪种权能比较好啊?配上言灵就更好了


      IP属地:广东285楼2018-06-09 19:58
      收起回复
        书接上文
        雷公
        把雷电当做神来崇拜是几乎所有先民都有的信仰,但像天朝这样把雷神体系家族不断扩张繁衍到雷部36员的还真是独一份。在最初天朝和印欧民族、印第安诸族等一样把雷电神视作最上位的神明,在我国传说中四面的军神轩辕黄帝也有着雷神的属性。(以夔作鼓,声震百里)可轩辕毕竟是神性复杂的神上神,所以不能把他视作单纯的雷神。
        最早的独立的雷神也在先秦两汉就已出现:《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这时候的雷还是单纯的声音,神鼓起肚子(像青蛙那样)就发出了雷鸣声。雷就跟其他自然力一样,好像并没有多少神奇的力量。
        可是伴随着新兴宗教的发展壮大,雷除了响声外还被赋予了别的含义。在民间雷成了击杀罪恶惩罚不义维护社会正义与道德的秩序的象征。而道教则是形成以雷为破邪驱鬼的方术正宗(五雷法等)。正是因为雷的文化内涵不断扩张,使得雷神信仰迅速在社会各阶层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圈泛滥。但正因为雷内含外延的放大,不断有人在塑造新的雷神(如南极长生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不断有区域性的雷神(两广的陈文玉、两湖的庞元帅)开始散布新的传说,加上国人兼容并序海纳百川的心格,使得雷神成为中国神话最庞大的体系。在汉到元的这一千多年的岁月里,雷公既没有形成统一的大神,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形象。体形或龙、或兽;脸庞或猴、或猪;体型或人(大力士),或鬼。
        这种情况直到明清时代,雷神的形象才趋于统一,其标准形象概为《集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这种鸟人(天使?)为主,身躯魁梧,尖嘴猴腮的形象开始成为雷公的本相。雷公也真正被纳入天气神的家族


        IP属地:安徽286楼2018-06-12 09:01
        回复
          雷公的配偶——电母
          与雷公信仰的源远流长复杂多端不同,电母从最初的就是作为雷公的配偶神出现。由于统一的雷公造型最早不会早于明朝,所以电母也是在明清时期才慢慢形成神格出现在中华神话里的神明。(虽然电母的名字最迟在北宋就已经出现)
          雷公电母,一阴一阳。这种阴阳组合恰恰是中国信仰的核心之一。而电母这样的配偶神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是为了作为另一位神伴侣而存在,因此上她的诞生也并没有多少历史与传承,电在传统国人眼里也只是为雷照明的附属。不管是手拿电光镜还是双手运光,电在国人眼里是毫无杀伤力的存在。
          但很有意思的是,电母相关的神话大多是雷公电母吵架,天上也会雷电交加。看来家庭和睦和家里雌威大盛,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


          IP属地:安徽287楼2018-06-12 09:12
          回复
            发现有一个旧的帖子没法出去,但错过了时间段再发就有点无意义了,好纠结......
            是不是要再等一年呢~


            IP属地:安徽288楼2018-06-15 16:47
            收起回复
              额,我想要了解一些物品所具有的宗教意义,能麻烦讲一讲吗,比如说水银,镜子,桃木等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9楼2018-06-17 12:16
              收起回复
                很多事物自古以来都被认为视作拥有魔力,具体而言,大体上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在朴素的古人眼里无法解释,但又能通过经验得到认知的事物,即因为未知而神秘神圣。如自然的天体运转,季节变化,雷电、火焰、暴雨、死亡都是此类。它们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又给人们的生存提供希望与可能。繁荣与毁灭,生与死的两位一体,一阴一阳,周而复始。
                另一种则是因为古人确切的观察,再因为联想或是无法解释而产生的崇拜,即因为已知而神秘魔幻。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是在用十个手指头计数,突然有人摆出了11一样,11是能用双手表示的,但双手计数只能到10的人眼里,摆出11无疑是神奇的一样。这种崇拜大多出现在人们对自身发明出来的工具里,如铃铛、镜子、扫帚等等
                少部分在反应在动物身上,如暴雨前的蛙鸣,会蜕皮生长的蛇,把两种已知的又有一定关联的事物混合等同,从而奉献上膝盖和祭品。


                IP属地:安徽290楼2018-06-26 11:14
                收起回复
                  连接梦境与真实——镜子
                  对于不知道光学显像原理的古人,在一个事物上看到别的事物,本身就像是一个魔法。当工业革命后发明出的照相机传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东亚诸国,照相机也一度被视为妖魔鬼怪的物品,霓虹甚至传出被照相机拍到,会把人的灵魂吸到那个黑色的箱子里。无论赛文、浪客剑心还是新撰组异闻录,甚至银魂都反复利用着这个梗。
                  镜子在古代会被认为有魔力相比也是如此吧
                  人们在镜子中看到了一个名为自己的形象,尽管知道自己是人,但唯有镜子能告诉我,我长得是什么样。换而言之,镜子是人们认识自己的第一工具。甚至人们会产生一种错觉,即镜子中有一个幻境,所谓镜花水月即使如此。


                  IP属地:安徽292楼2018-06-29 14:31
                  收起回复
                    钟鸣鼎食——铜鼎
                    鼎这个器物是中国人独有的发明,但类似的事物却是遍及世界。所以在许多文人翻译荷马史诗的时候才会把《伊利亚特》里的青铜罐翻译成鼎,其实他们都是用来烹饪的炊具。钟鸣鼎食,鼎最早就是煮肉的炊具。
                    但是什么时候,鼎开始具有魔力了呢?不,这个问题问的不对。应该说,鼎这一类的大型炊具为什么在整个世界都被看做魔力的象征呢?凯尔特里达格达有能源源不断涌出食物的魔法大锅,魔女制造各种药剂也需要黄铜釜,阿伽门农像阿基里斯赔罪的礼物之一就是10个崭新的铜鼎。。。。。
                    原因或许就在于这类事物的本质是大型炊具,它的材料注定在过去它不可能是普罗大众所能使用的事物,使用者基本上以贵族、国王、祭司为主,这些人在古代经常被看做神的化身。鼎的作用是盛满食物,理所当然的,这些食物的作用除了供贵族享用外,也会成为祭祀神明的器物。这样的推论如何让鼎没有魔力?
                    中国人自古相传,“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这里的鼎的魔力正是他从炊具向祭祀礼器的变更,再往后鼎就成了国家社稷的象征,所谓问鼎中原,正是楚王对西周王室权威的挑战


                    IP属地:安徽293楼2018-07-13 11:25
                    收起回复
                      魔力载体——符文
                      之前我曾说语言是魔力的第一载体,包含了言灵、魔咒等思想的语言的确非凡。但曾经,在人们正视印第安文明之前,文字被看做是人类文明的第一体现。即使是现在也是如此,如果二里头文明发现了文字,考古学上便可以确凿地断定夏王朝的存在。
                      文字的魔力有多大呢,这个可以类比语言,因为写了下来,人便不再只是个体的生物,而是有了传承。古埃及的透特、巴比伦的恩基、希腊的缪斯、北欧的奥丁、中国的伏羲和仓颉,几乎所有旧大陆的主要文明都有专门掌管文字符号的神明,所有的古人把文字视作人与神沟通的桥梁之一,是带有魔法的象征。这也是为什么识字的人会受到他人尊敬原因,在过去,掌握文字的人就是掌握了知识与魔法,而文字的传承又恰恰在那些祭司之间,秘而不宣。
                      最古老的时候,文字就是魔法。像北欧神话直接把北欧人的文字——如尼文字视作魔法,这也是现代暗黑破坏神符文这一系统的原型。但随著识字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知识开始在更广阔的统治阶层流传,于是单纯的文字不再神秘。于是乎转而形成对古代文字或者变形文字的魔力崇拜。《哈利·波特》系列里的魔文课也是这一思想的再创造,古代的文字和现代的文字有所不同,他记录下的内容因神秘而魔法。另一个例子就是中国的符,平民老百姓所谓鬼画符也,正是如此,符上写下的文字经过特定规范的变形在道士等巫师手里流传,外人认不得,于是符就有了魔法。


                      IP属地:安徽294楼2018-07-16 16:06
                      回复
                        声音的崇拜——铃、钟、磬等
                        发出声音是很神奇的事,对于发出声响的物件产生好奇是人类和动物的天性,最起码笔者孩提时代就对那些能发出声音的锅碗瓢盆和杯子桌椅很感兴趣,只要去过小学的人应该都曾体会过孩子对大吼大叫、努力撞击桌椅发出巨大声响乐此不疲吧~这一方面是因为孩童对音频的感知与成人不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声音/乐器对人的天然吸引力
                        所以古老的咒语诞生之后,随着宗教的发展,必然是音乐乐器的兴起。这一点不论东西都是一致的,西方的基督教从颂念圣经到唱诗班的发展,中国的道教则是经过南北两大家(寇谦之、陆静修)的改革,由念经到了配乐唱诵。甚至佛教也有这个过程。
                        可为什么中国神圣的法器是铃、钟、磬、渔鼓,而不是常见的古筝、琵琶、笛子、二胡呢。其实很简单的原因是我们现在常见的这些所谓中国传统乐器最早都是舶来品,笛子又叫羌笛,最早是羌族的民族乐器,二胡又叫做胡琴,最早来自草原的少数民族,古筝传自西域,而琵琶更是一个音译,唐朝还有批把的翻译。
                        岔开一句题外话,唐朝的琵琶可是不我们如今看到的这种立起来双手弹拨的乐器,而是类似于吉他,横过来一手拿拨片刮的乐器。(日本琵琶至今还是如此)
                        真正最传统的中国乐器都是音域范围比较小,声音比较中正平和的 (说白了就是演奏内容较为单一,没有太多的高音和低音)


                        IP属地:安徽295楼2018-08-07 11:49
                        回复
                          可以,一直坚持的大佬


                          来自手机贴吧296楼2018-08-10 15:25
                          回复
                            羿的话,有不同的观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97楼2018-08-10 20:30
                            收起回复
                              顶一下,不要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8楼2018-08-11 2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