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ione吧 关注:32,790贴子:571,118

回复:中国之不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我们来讲讲门神。
也许会有人问,门神不就是秦叔宝尉迟恭吗,有什么好讲的?而且都是唐朝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一点都不如什么玉皇大帝啊、盘古天尊啊、帝俊帝喾啊来得神秘、帅气。但是即使是以中国唐代武将为原型的门神都已经距今快1400年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存在。更何况门神不仅仅于此。
中国的门神最早叫神荼郁垒,他们在先秦就已出现,最初因为治鬼的神通,成为中国新年贴桃符,挂苇索以趋吉避凶的象征。最晚至南朝就已经成为门神,被挂在大门左右。直到明清才演变为秦琼尉迟恭的组合,所以与其说你们是以中国古代武将为原型,不如说是时代变迁,让你们改变了形象。门神大多是成对出现的,这是因为古代的门基本上都不是一块木板而是两块,一左一右。
关于门神这种概念,我又要老生常谈的说是一个跨越东西的存在,古代罗马就有门神雅努斯,而在印度神话里,唵哞一对的仁王力士(其实这是霓虹的说法,用中国风说是哼哈二将),道教里的青龙白虎广义上都是护卫的门神。作为门神的概念也早在周朝就形成祀门的习俗。门是对家宅的保护,是对所有给人带来灾厄力量的杜绝


IP属地:安徽251楼2018-03-30 19:24
收起回复
    想看天女魃,顺便讲讲旱魃的演变呗(小声逼逼)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2楼2018-04-02 09:04
    回复
      刚找一下田都元帅的资料,有论文说他和大黑天有关系,童子崇拜,田神,妓女的隐秘的生殖信仰


      IP属地:广东253楼2018-04-04 17:09
      收起回复
        我超级想知道东方青华大帝……


        IP属地:福建254楼2018-04-07 18:30
        回复
          旱魃
          关于她先让我摘录一段百科
          先秦至汉代的旱魃形象以天女形象为代表,其形象特征为身着青衣的女子。这一时期的旱魃带有神怪二重的身份,人们将其视为旱神,但又以日晒、水淹、虎食等方式对其进行驱逐,以实现驱旱求雨的目的。自汉代中后期至明初, 天女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另一种小鬼形象的旱魃过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应是由于先秦时期盛行的自然神崇拜至汉代逐渐衰退, 旱魃神性的一面逐渐被人们否定, 她的女性身份因此也遭到了质疑, 其形象遂逐渐转向另一种更为邪恶的面目。中国民间传说宋真宗时,旱魃作怪,竭盐池之水。真宗求助于张天师,天师就派关羽去降伏。关羽苦战七天,降伏了妖魔。真宗感其神力,封为“义勇武安王”。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五月十三日,后民间便多于是日举办关帝庙会,祈求关帝显灵逐魔消灾、普降甘霖,并把这天称为雨节。且以为是日必雨,所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倘若不雨,则求之关帝必验。明代中期以后,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僵尸形象的旱魃演变,并逐渐被僵尸形象的旱魃所取代。清末,旱魃化犼之说的出现。
          基本上说的大差不差。旱魃是原始自然崇拜期间诞生的旱神,有人会问干旱这种自然灾害为什么是神?在伦理学不昌明和新型宗教诞生前,一切让人们无能为力的力量都是神,干旱、死亡、大地、海啸都是神明的力量。他们带来灾害的同时孕育生命的力量。人们崇敬旱魃,希望她被驱赶以祈祷下雨,这与早期的应龙神话很像,捏土龙扮成龙形祈雨。这时候的她是女神,所谓天女魃是也。《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正是这种原始崇拜的写照
          再往后到了两汉,伦理学的发展让人们对神的力量认为区分善恶,于是乎人们为她编织神话解释她为什么是神。于是神异经里才把她纳入黄帝战蚩尤的神话中,并把她塑造成天女。
          至于为什么旱鬼变成僵尸,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旱魃这种神明的形象正是尸体的写照,像是希腊神话里的美杜莎、印度尼西亚里的罗刹都是对死尸的一种隐晦描述。


          IP属地:安徽255楼2018-04-08 10:45
          收起回复
            讲讲良渚大神呗,我最新设计的双人的弑神者,就准备弑杀这柱神


            IP属地:浙江256楼2018-04-10 22:24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57楼2018-04-13 15:18
              回复
                那么嫘祖怎么样呢?


                IP属地:江苏258楼2018-04-15 19:01
                收起回复
                  太上老君这个会不会有点不好讲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9楼2018-04-18 22:13
                  收起回复
                    想問樓主,關於神話裡的老虎
                    明明是百獸之王,但是戲份比牛馬豬羊的還要少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261楼2018-04-19 13:35
                    收起回复
                      楼主大大,麻烦分析一下姜子牙姜太公的成分属性,以及杀死之后可能出现的权能,因为代天封神执掌封神榜,那么封神榜作为权能能借用榜上有名的神仙的宝具或者召唤榜上有名的神仙作为使魔,合理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2楼2018-04-21 23:09
                      收起回复
                        中国的神是存在割裂的,一派是在朝堂上被祭祀的,跨越区域的共性神;另一类则是有区域性的,只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理文化区域。当然两者会互相转换身份,但更多情况是两条腿走路


                        IP属地:安徽263楼2018-04-24 18:04
                        回复
                          太白金星
                          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这一点放在神话领域依然适用。希腊、罗马、中东、埃及、西欧都有金星神,像巴比伦有伊什塔尔,希腊有阿芙洛狄忒。。。。。。究其原由,大概是原始农牧时代,金星的观测能判别气候的变更。也正因为如此,金星神大多是女性,她们多少都兼着地母神的职务,有着象征大地的恩惠与灾难的一面。
                          而中国,金星神是太白金星,金星又叫太白、长庚、启明。。。或许受到《西游记》的影响,在现代中国人眼里,太白金星李长庚是个和蔼到懦弱的白胡子老爷爷,是玉皇大帝的信使。但在1000年前,这位可不是老头子,而是反弹琵琶的美貌少女,敦煌壁画里记录下这位女神,与维纳斯一样。
                          但再往前推上个1000年,这位又有了变化,金星是主杀伐的武神,《汉书·天文志》:“太白经天,乃天下革,民更王。”,《天官占》云:“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用全球视角看这很明白,正如伊什塔尔这位金星女神同时也掌管着战争与王权一样。但用中国神话的角度也能理解,先秦两汉的阴阳五行学说将万事万物纳入这个体系,方位上西方是金,金是肃杀和刑罚的象征,也代表着死亡。太白金星在这一时期被崇奉为武神就很容易理解了,就连霓虹的神道教都有太白金星破军咒这种东西。
                          另外关于太白金星还有另一个有趣的传闻,那就是李白。相传李白的母亲梦长庚入梦,生下李白,字太白。意思是李白就是太白金星的转世,这个事情在明代还被编入三言二拍中


                          IP属地:安徽264楼2018-04-26 16:41
                          收起回复
                            楼主,能不能说一下应龙……
                            应龙感觉有点奇怪,同时展现了应龙,黄龙,庚辰,勾陈四个神格。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有学者考证凶犂土丘位在东荒海中蓬莱、员峤之列,并认为明代《应龙画河海图》中应龙裹挟火焰、海浪的形象凸显了其海洋、火山的神性。应龙本处于天,故有《东经》“不得复上”之语,《文选》云:“天有九龙,应龙有翼”,《左传注》称应龙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昊苍“,《文选详注》曰:“忽荒,天上也。昊苍,皆天名也”。晋代郭璞注《东经》“应龙之状”即“今之土龙”,以其“气应自然”为行云致雨之神,此土龙即《论衡校释》所云:“天龙之神亦在土龙.......雩祭者之精亦在土龙”,后世又有“应龙画地通流泉”之语,俗传为沟渎河川之神。据考,应龙或以庚辰为名,《山海经广注》引《岳渎经》有“尧九年,无支祁为孽,应龙驱之龟山足下,其后水平”,而《姑苏志》则记载有无支祁作乱,诸神皆不敌,“唯有庚辰以战……徙之淮阴龟山之足,俾淮水永安”。
                            《楚辞》云:“应龙何画?河海何历?”王逸注此句云:“或曰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径所当决者,因而治之”,《拾遗记》卷二:“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晚清诗有一句“或称黄龙应龙助烈焚”。顺天府志载“黄龙五采曰应龙”。此上诸说可知应龙佐定九州之功,亦可见以黄龙为应龙之说古来有之,现代神话学家袁珂亦有按曰“黄龙曳尾”,自即是“应龙画地”,《中华龙文化词典》、《中国神话人物辞典》、《中华神秘文化辞典》等书对此亦有论述。 [8] 不仅如此,早期的黄龙形象就与应龙一致。生翼黄龙图应龙为天神太一之正妃,《史记正义》云”黄龙之神,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而《荆州占》则记载“勾陈者,黄龙之位也,太一之所妃也”。 [9] 《诗推度灾》曰:“黄龙在内,正土职也;一曰陈陵,二曰权星,主雷雨之神”。《说略》云“其神首枕星、张,尾挂柳、并,体映三台,司四季、司中岳、司中土、司黄河、江、汉、淮、济之水、司黄帝之子孙、司倮虫三百六十”,和天之四灵并列。
                            《春秋纬》曰:“上精为钩陈者,钩陈也,害土,立万物度数;以(阙)陈。”《乐什图》曰:“钩陈,后宫也。”《合诚图》曰:“钩陈,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常居也。”巫咸曰:“钩陈,天子护陈将军,水宫也。”郗萌曰:“钩陈者,后宫也。”司马迁《天官书》曰:“后勾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荆州占》曰:“钩陈,天子大司马。”又占曰:“钩陈者,黄龙之位也。”《荆州占》曰:“钩陈四守,太一之所妃也。”《黄帝占》曰:“钩陈四守,星盛,人君吉昌;不明盛,人君耗。”石氏曰:“钩陈星,欲其光明耀美,天子左右强;若细色黑,左右弱。”郗萌曰:“钩陈星盛,天子之辅强;小微,即辅弱。又占曰:“钩陈星去,不见,女主恶之。”《荆州占》曰:“主不用谏,佞人在位,则钩陈星不明。”《石氏占》曰:“北极五星最为尊,钩陈大星配辅臣。”
                            《太平广记》条引《戒幕闲谈》·《李汤》云:“.....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应龙的神格有点复杂,能不能解释一下?我都有点迷糊了


                            IP属地:福建265楼2018-04-29 21:41
                            收起回复
                              大佬,能不能讲讲后羿,这个家伙感觉很复杂@智将元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6楼2018-05-01 21: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