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部地区已经发现和正在开采的大煤田,足以证明该地区在石炭纪时尚处于暖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分布着大面积的原始丛林。
“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大约在两亿八千万年前的石炭纪末期,气候开始变得寒冷而干燥,大片的丛林、沼泽消失了。许多曾经颇为活跃的两栖动物,因为不能顺应新环境而相继绝灭,让位给了正在崭露头角的爬行类动物。有一些惰性较强的两栖动物,原本就比同类有更多的时间泡在水里,此刻在异常气候的压力下,索性退回到了水中,并开始向地下水域寻求避难的场所。由古代两栖类引上陆地的高等生物类群,经过了无数次的脱胎换骨,有的能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奔驰,有的能以惊人的敏捷攀援树木,有的则征服了天空。地表生物圈内的竟争愈演愈烈,后起的物种换了一代又一代,它们留下的大多只是化石,而一种古老的两栖动物却出人意料地荀活下来,一直闯进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成了万众争睹的活化石。这很可能就是那种被称之为“龙”的神秘动物的真实身份。
可能有人会问墨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现代两栖类皮肤裸露,属于白垩纪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新种,而古代两栖类多为披鳞带甲状,体型也比现代的要大得多。从古今目击者的描述来看,龙鳞肯定不是鳄鱼身上的那种角质鳞。依据生物进化的不可逆律,一种在进化过程中已经褪掉了鱼鳞的动物,即使后代返回到祖先的生活环境,也不可能再长出鱼鳞来了。例如爬行类中的鱼龙、蛇颈龙,哺乳类中的海豚、鲸鱼,它们在重新入水以后,并没有长出满身的鳞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