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吧 关注:34,042,948贴子:993,679,592

回复:解密:龍为何物?——山海河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龙为什么能腾云驾雾,无翼而飞
如果说龙哪些方面最不能让大众所接受相信,墨先生认为当属龙为什么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之谜了。
其实,鱼类也不是绝对不能飞行。在热带或亚热带海洋,常可看见一种会离水飞跃的鱼——飞鱼,它长着一对宽大的胸鳍,伸展开来就像鸟儿的双翅一样。飞鱼起飞前,先由尾部在水里急剧摆动,达到极高速度,然后跃出水面,张开翼状胸鳍,身体保持静止状态,在空中滑翔飞行。这种有着独特本领的暖水鱼类,一般能够在离水面4-5米的空中飞行200米左右,倘若遇上顺风的帮助,还可飞得更高更远。


118楼2016-03-29 21:41
回复
    龙的飞行方式较之飞鱼,还要来得更加神奇。飞鱼的滑翔,从本质来看,仍未超越“有翼而飞”的定义,只不过用鱼鳍勉强替代了鸟翼。龙则不然,龙不仅能从水里腾向空中,并且能在陆地上直接起飞。虽然《广雅》说过,有一种长翅膀的龙叫做“应龙”,可目前已经掌握的史籍资料,还无法证明有人确曾看见过这种“应龙”。相反,坠落在陆地上的龙,都是没有翅膀的,其中大部分仍然能够重新飞起来。无翼而飞天,这是一个最令人惊诧的现象。
    人们都知道,龙的出现必定伴随着云雾或大雨。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地面的湿润空气升至高处,遇冷而凝结成无数细微水滴,成团浮游空中、即为云。当云里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合并,增大到上升气流已无力支持的时候,就下降成为雨。雾实则也是种云,不过是近地面的云罢了。


    119楼2016-03-29 21:49
    回复
      2025-05-20 09:09:56
      广告
      我们走入雾中,便可以体会到在云中是什么感觉了。那里面的空气很潮湿。我们既已明自云雾乃是水的气态表现,那就不难理解龙飞行方式的特殊性质。腾云驾雾也罢,挟风裹雨也罢,所揭示的无非
      是同一个事实:龙的飞腾离不开水的助力,它惯于在潮湿的空气中活动,而在它出现的地方,也往往容易产生较多的水雾。
      成语“龙腾虎跃”中的那个“腾”字,下得非常贴切,点明了龙飞与鸟飞的本质差别。那这种能够借水腾跃的两栖动物,会不会是从某种原始的喷水鱼进化而来呢?墨先生认为,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进行假设,龙这种生物利用喷水作为推进力,或者体内存在类似的身体机制,这是完全存在可能的,且这是目前生物界实有的情形,并非全然猜测杜撰。


      120楼2016-03-29 21:50
      回复
        且不说许多龟类皆依靠鳃裂喷水来加快游速,我们仅举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为例。乌贼是属于头足纲的软体动物,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器官可以替代羽翼,按理说是不可能在空中飞行的。然而乌贼能把海水吸入外套腔里,然后靠肌肉收缩,将水从漏斗管中猛烈喷出,利用水流的反作用,使身体飞速地向后退去。可别小看这股喷射力,它足以使乌贼像火箭般从深海跃入空中,在离水面7-10米的高处,水平飞行达到50米以上。
        依据古籍所提供的来自目击者的描述,龙的飞行起动方式,较之乌贼更为复杂,并且飞行的距离也更远,似乎有一项特殊的技能,可利用喷水造成上升气流,或转化为某种电能。


        121楼2016-03-29 21:50
        回复
          尽管墨先生并没有见过龙真正的飞行方式,但我们从文献古画传说中了解到,龙在飞行中是呈现波浪形状的,跟蛇爬行十分相似。在龙的体内是否存在特殊的气囊,或者未知的器官我们无法获知解释。
          但这并不影响墨先生对其的大胆假设,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在自然的胎宫中还贮有许多极其有用的秘密东酉。与现在已知的任何东西都不贴近,也无可比拟。”我们总是以人类能够制造工具而自诩,然而,只要怀着谦逊的态度去看一看千奇百怪的大自然,我们便不得不承认,那些目前尚不能制造工具的动物,其自身器官的发达与完善程度,是我们人类所望尘莫及的。


          122楼2016-03-29 21:50
          回复
            科学家发现,北极熊身上的毛能够吸收日光。并把光能汇集到黑色的表皮上转化成热能,皮下的血液再将热能输送到全身。其原理如同太阳能换热器。蝙蝠在黑暗中来回捕虫,其准确性令入叹为观止。原来它是运用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来测定目标的,美洲白股蝠能在1秒钟内发射和接收250组超声波。有一种菊头蝠甚至可以分辨出直径为0.05毫米的细线。最早的伏打电池是以电鳃、电鳗的电器为模型而设计出来的,这种电器官由许多叫做“电板”的盘形细胞组成,在神经脉冲的作用下,可将神经能转变为电能,产于南美洲河流中的电鳗放电时电压高达800伏,几乎能击毙渡河的牛、马,至于擅长使用化学武器的昆虫则比比皆是。生活在肯尼亚的一种大个臭甲虫。当它感到威胁时,腺体内储藏的化学物质立刻发生爆炸式反应,随即释放出大量能量,还能形成一种气体,其温度高达摄氏100度。
            由此可见,对包括电能在内的各种自然力的巧妙运用,早已不是我们人类的特权。亿万年的生物进化过程,本身就是最具天才的设计师。我们既然已经在其它动物身上发现了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太阳能换热器”、“超声波定位仪”、“活体发电机”和“快速化学弹”,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龙的体内同样也可能存在着某种高性能的“喷水发动机”或“电力推进器”呢?


            123楼2016-03-29 21:51
            回复
              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歧视女司机,我见过的女司机开车都是挺稳的,挺安全的,大家不要再歧视女司机了,我现在就坐在女司机开的车上发评论不是什么事都氵


              IP属地:新疆来自iPhone客户端124楼2016-03-29 21:51
              回复
                移动 电信 流量便宜卖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5楼2016-03-29 21:52
                回复
                  2025-05-20 09:03:56
                  广告
                  666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7楼2016-03-30 08:41
                  回复
                    (三)龙为什么会呼风唤雨?
                    “云雨感龙,龙亦起云而升天。”我们正不妨以此为窗口,来窥探一下古人称龙为司雨之神的玄机所在。虽说龙王庙的大量修建是在佛教东渐以后,但龙能行雨的观念却是中国历来就有的。
                    对于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来说,雨水的适量与否,决定着农业收成的丰歉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成败。因而自甲骨文的时代起。祷雨祭礼
                    便成了史册记载中的大事。在五花八门的求雨方式中,“土龙祈雨法”可谓中国特产,对后世影响甚大。塑造土龙以求雨,曾经在汉代大为走红,其操作方法详见于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篇》,不过又鲜入了阴阳五行等内容,曼衍得相当繁复。后来在民间流传的“画龙祈雨法”和“蜥蜴祈雨法”,其实就是同一种方法的延伸及简化。


                    128楼2016-03-30 09:01
                    回复
                      古人对任何一种动物崇拜,如果所崇拜的对象纯粹出于虚妄,那么,这种崇拜断不能维持长久。龙能行雨的迷信,既然在民间表现得如此顽强,其间必然隐藏着若干尚未探明的因由。远在蒙昧时代,人类就开始对某些动物潜藏的“灵性”发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渴望利用动物的特殊能力来弥补自身的缺陷,甚至幻想自己就是某些“神异动物”的后代,这也是早期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的一种稚态表现。我国东部的广大地区。深受季风影响,故而旱涝无常,对于降水量的强烈关注,便构成了我们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一大特色,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可是,古代人民要求控制降水量的愿望,为什么不寄托于其它动物,偏偏要投注到这种被称之为“龙”的动物身上呢?会不会是跟这种动物本身的特殊习性有关呢?


                      129楼2016-03-30 09:01
                      回复
                        当地面的空气干燥时,龙只能安静地潜伏在水里,而当地面空气的湿度骤然增加时,它变得兴奋起来,开始向陆地上运动。因为只有在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下,龙才能保持体表的湿润,才能不断获得水分的补充,以便进行连续的腾跃。
                        我们知道,形成降雨的最基本的条件,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须达到饱和状态。首先是要“油然作云”,尔后方能“沛然下雨”。时至今日,我们能使用雷达来探测百公里以外的积雨云和台风云,甚至能使用气象卫星来观测云团的分布及走向。可是在技术条件落后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预知天气变化?从很旱的时候起,人类就已经注意到,包括动植物在内的自然界诸多事物。在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之前,常会表现出一些带规律性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来预报天气的阴晴冷暖,古人称之为“物候占”。


                        130楼2016-03-30 09:02
                        回复
                          关节炎患者的经验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为什么当本地天气尚处于风和日丽、并无潮湿之感的情况下,那些关节炎患者却能敏锐地感觉到从远方翻滚而来的异常大气流呢?原来,天空阴云密布时,大量带电荷的气流集合在一起,不同电荷相互吸引、撞击,产生高频率的电辐射,进而又引起地面磁场的变化。正是这种人眼看不见的电磁波,可导致人体的生物电系统发生紊乱。关节炎患者由于局部组织存在病理变化,很难自行调节来对抗这种外来的干扰,所以就表现得格外敏感。当异常大气流距离病人住地很远时,电磁波却以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捷足先登,将“天气变于上”的信息迅速传递过来了。当然,关节炎患者的表现属于人体的病态反应,而不是常态反应。但是,举一反三,我们由此不难推知,生物体内确实存在着远距离遥感的机能,况且我们已经知道,某些动物器官的灵敏度要胜过人类的百倍乃至千万倍。


                          131楼2016-03-30 09:02
                          回复
                            好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2楼2016-03-30 09:20
                            回复
                              2025-05-20 08:57:56
                              广告
                              刚才摔了一跤,jj插进钢板里拔不出来啦怎么办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4楼2016-03-30 1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