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
最终我还是被扔在了战场后方,三叔的军令一下,任我怎么闹腾,还是无法改变结果。
白虎关与玉门的距离算不得远,骑马也就一天多的时间,开战之后,每日会有斥候将前线的军情送抵我的手上,我都拿一个本子记了下来,看着上面或几十或上百的阵亡数字,不由得心里突突地跳着,我心想,这些可都是人命啊。
己方的各将领斩首数量也都会被记下来,战役结束后,这些都会算在各自的军功里面。
总有一个人名后面所跟的数字多到令人毛骨悚然,尤其是在双方阵亡都极多、很明显是一番大战之后,这个人的斩首数量甚至比其他所有将领加在一起还要多。我时常盯着张起灵这三个字,觉得既陌生又熟悉。因为一个人的名字总会带着本人所具备的气质,这是在与人有所接触过之后,我们常会有的感受,就比如说徐磊,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人是个坑货,还是那种把你坑进去再扔三块石头的那种。
但是我接触小哥在先,而知道他的名字在后,所以总是难以把他这个人与他的名字联系到一起,看到小哥平时云淡风轻,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的样子,而张起灵,这个名字却像是背负了整个世界。
渐渐地我发现,双方阵亡数量减少了,从几十减到十几最后成为了零,这说明战局进入了僵持阶段。
就这样,战事被一直拖到了开春,某一天我无所事事地躺在帐篷顶上晒太阳,却收到了来自长安的一封信,是给三叔的圣旨,我说吴将军现在在战场上,你自个儿去找他。
信差差点哭了,说这一趟从长安到了三叔的大本营伊犁,听说吴将军在哈密,他就又去了哈密,最后九死一生追到这里来,他妈的又被放了鸽子。
我把信要了过来,表示别担心,您回长安交差吧,我叫人把信送去前线。
这封信可不简单,外面是一层厚绒布,里面是防水油纸,再往里才是信封,信纸非纸,而是明黄色的锦缎,上面用朱砂写的文字,表示危急。我一边暗骂皇帝奢侈,一边看里面的内容,说是叫三叔赶紧回长安,有要事相商。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信纸没有夹层,内容没有春秋笔法,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封圣旨。
我心说,按照送信的时间来判断,信发出去的时候,三叔才刚离开长安没多久,皇帝怎么又要叫他回去?想到这里,我茅塞顿开,三叔这老狐狸,说不定早就料到了皇帝找他有事,这才赶紧开溜,一路溜到战场上,借口打仗,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虽然不知道皇帝为啥要叫三叔回去,但想来不会是什么好事情,这封信我还得送去给三叔看。
瓜州这边剩下的人不少,但我都不熟,身边信得过的只有王盟,然而入了春有些闹天气,王盟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完全指望不上,我想了想,决定自己去。我所担任的军师祭酒是纯文官,没有兵权,三叔给了我一支十二人的骑兵卫,这些人放在战场上还不够人家打个围的,只能当作心理安慰。
终于有理由借机会去战场看一眼,我领着这十二人骑上马一路风驰电扫,西北夹上沙子的小风吹得飞起。一个时辰后,我痛哭流涕地从马背上滚下来,叫了四个卫兵回军营给我把马车开回来,又派两个人去前面探路,我对这剩下来的六个人大喊道:“你们给我背过去!”
见卫兵都背过身去,我岔开腿脱下了裤子,大腿根里侧以及胯下果然都被磨得鲜血淋漓。果然我还是太天真,不知道这西北的马骑起来磨裆。
我招呼卫兵都坐下来休息一下,但是他们都一个个地自己找位置去站岗放哨了,看来平时真是训练有素。稍微等了一会儿,前去探路的士兵跑回来,说是远处有一个人骑着马过来,他们看不清是谁,先让我注意安全。
“也许是斥候送信过来。”我转念一想不对,今天的军情已经在我出发之前就送来了,我只来得及扫一眼,发现双方伤亡都很多,似乎是重新开了战,如果来的这个人也是斥候,说不定是其他的重要军情,说不定是有将领伤亡!
我告诉自己关心则乱,然而却控制不住胡思乱想。战中最危险的莫过于前锋,更何况是攻城战这种需要十倍伤亡才能给敌军磨血,是尸体堆出来的仗!
转眼间我觉得地面震动,耳边已经能有马蹄声传来,可随即我意识到不对,他妈的一骑是不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的!我目前的位置在一个山谷,将声音拢住,听来几乎是千军万马。
身边的侍卫也各自到了警戒位置,勉强将我围住。
最终我还是被扔在了战场后方,三叔的军令一下,任我怎么闹腾,还是无法改变结果。
白虎关与玉门的距离算不得远,骑马也就一天多的时间,开战之后,每日会有斥候将前线的军情送抵我的手上,我都拿一个本子记了下来,看着上面或几十或上百的阵亡数字,不由得心里突突地跳着,我心想,这些可都是人命啊。
己方的各将领斩首数量也都会被记下来,战役结束后,这些都会算在各自的军功里面。
总有一个人名后面所跟的数字多到令人毛骨悚然,尤其是在双方阵亡都极多、很明显是一番大战之后,这个人的斩首数量甚至比其他所有将领加在一起还要多。我时常盯着张起灵这三个字,觉得既陌生又熟悉。因为一个人的名字总会带着本人所具备的气质,这是在与人有所接触过之后,我们常会有的感受,就比如说徐磊,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人是个坑货,还是那种把你坑进去再扔三块石头的那种。
但是我接触小哥在先,而知道他的名字在后,所以总是难以把他这个人与他的名字联系到一起,看到小哥平时云淡风轻,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的样子,而张起灵,这个名字却像是背负了整个世界。
渐渐地我发现,双方阵亡数量减少了,从几十减到十几最后成为了零,这说明战局进入了僵持阶段。
就这样,战事被一直拖到了开春,某一天我无所事事地躺在帐篷顶上晒太阳,却收到了来自长安的一封信,是给三叔的圣旨,我说吴将军现在在战场上,你自个儿去找他。
信差差点哭了,说这一趟从长安到了三叔的大本营伊犁,听说吴将军在哈密,他就又去了哈密,最后九死一生追到这里来,他妈的又被放了鸽子。
我把信要了过来,表示别担心,您回长安交差吧,我叫人把信送去前线。
这封信可不简单,外面是一层厚绒布,里面是防水油纸,再往里才是信封,信纸非纸,而是明黄色的锦缎,上面用朱砂写的文字,表示危急。我一边暗骂皇帝奢侈,一边看里面的内容,说是叫三叔赶紧回长安,有要事相商。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信纸没有夹层,内容没有春秋笔法,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封圣旨。
我心说,按照送信的时间来判断,信发出去的时候,三叔才刚离开长安没多久,皇帝怎么又要叫他回去?想到这里,我茅塞顿开,三叔这老狐狸,说不定早就料到了皇帝找他有事,这才赶紧开溜,一路溜到战场上,借口打仗,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虽然不知道皇帝为啥要叫三叔回去,但想来不会是什么好事情,这封信我还得送去给三叔看。
瓜州这边剩下的人不少,但我都不熟,身边信得过的只有王盟,然而入了春有些闹天气,王盟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完全指望不上,我想了想,决定自己去。我所担任的军师祭酒是纯文官,没有兵权,三叔给了我一支十二人的骑兵卫,这些人放在战场上还不够人家打个围的,只能当作心理安慰。
终于有理由借机会去战场看一眼,我领着这十二人骑上马一路风驰电扫,西北夹上沙子的小风吹得飞起。一个时辰后,我痛哭流涕地从马背上滚下来,叫了四个卫兵回军营给我把马车开回来,又派两个人去前面探路,我对这剩下来的六个人大喊道:“你们给我背过去!”
见卫兵都背过身去,我岔开腿脱下了裤子,大腿根里侧以及胯下果然都被磨得鲜血淋漓。果然我还是太天真,不知道这西北的马骑起来磨裆。
我招呼卫兵都坐下来休息一下,但是他们都一个个地自己找位置去站岗放哨了,看来平时真是训练有素。稍微等了一会儿,前去探路的士兵跑回来,说是远处有一个人骑着马过来,他们看不清是谁,先让我注意安全。
“也许是斥候送信过来。”我转念一想不对,今天的军情已经在我出发之前就送来了,我只来得及扫一眼,发现双方伤亡都很多,似乎是重新开了战,如果来的这个人也是斥候,说不定是其他的重要军情,说不定是有将领伤亡!
我告诉自己关心则乱,然而却控制不住胡思乱想。战中最危险的莫过于前锋,更何况是攻城战这种需要十倍伤亡才能给敌军磨血,是尸体堆出来的仗!
转眼间我觉得地面震动,耳边已经能有马蹄声传来,可随即我意识到不对,他妈的一骑是不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的!我目前的位置在一个山谷,将声音拢住,听来几乎是千军万马。
身边的侍卫也各自到了警戒位置,勉强将我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