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吧 关注:164,367贴子:275,662

回复:也无风雨也无晴!(开一帖记录阅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惠安女子》
舒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8楼2016-06-04 18:51
收起回复
    舒张自己的情怀,坚定已有的信念,不必太在意结局和意义---权当默答元元的困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9楼2016-06-11 09:42
    回复
      舒张的情怀、坚定的信念
      ←_←沿途都是向阳花
      源于酒后,轻轻拥抱的安慰,诞生面对面感谢的情怀,100个日夜,5000公里的距离,沿途的向阳花,就是坚定的信念。
      本书的作者是90后,从成都到曼谷骑行的经历。
      最令我感动的是反省募捐失落的一段话:……更大的困扰是,我到底是在为自以为是的情怀募捐,还是在给孤儿们募捐呢?或者说,我只是借此来了解更丰富的柬埔寨?
      其实每一次的反省、思考、成长就是向阳花,正如作者所说:……向阳花在我心中不仅是一株植物,更是精神的图腾,也是支持的信念。
      离开曼谷前一天,郊区看到的向阳花,也象途中的人和事一样,象朵朵的向阳花,将成都和曼谷连到了一起。
      远方不远,情怀无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0楼2016-06-14 19:35
      回复
        永恒的人性,无奈的命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16-06-19 06:58
        收起回复
          读得很快,展现了一个时代,仅仅通过一个村里,为数不多的人,将人性在社会中的表现,揭示的充分而有真实。前几年本书再一次火,并拍摄了电视剧,表明准确真实反映人性的作品,虽历久,仍弥新。
          1.拨离阶层、党派,仅就人性的叙述,真实而自然,,因为只有人性是不变的,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2.白家老二历经磨难,审时夺势,果断而与时俱进,虽有浪子身份,终有韦小宝的现实而随遇而得。
          3.面对一个时代,一个激荡的时代,个体在生存的同时,又能保持一份善良,并在意传承,很难得,这可能就是千年的连接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4楼2016-08-07 12:33
          收起回复
            车中,翻千家诗,读“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淡淡的深冬、屋简、等待的情绪有点触动。
            今早又读毛爷爷的天高云谈……再次触动,诗人宣泄的情绪,表达的情感,跃然句中,以情绪为切入点,更容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6楼2016-09-30 07:42
            回复
              宣泄的是情绪,形成的是文字,成就的是诗人,影响的是共鸣的.....


              147楼2016-09-30 18:09
              回复
                第三次读,“心得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8楼2016-11-27 09:56
                回复
                  态度决定一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9楼2016-12-10 08:41
                  回复
                    第一次读川端康成的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17-03-19 15:48
                    收起回复
                      无趣的真实,
                      乏味的有意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2楼2017-05-01 18:09
                      收起回复
                        49.《城南旧事》淡淡的忧伤,深深的沉思,缓缓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楼2018-04-26 18:30
                        收起回复
                          七十年前的阅读方法论,历害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6楼2018-05-13 16:43
                          回复
                            50.《如何阅读一本书》,应该进入小学或初中的经典读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7楼2018-05-13 16: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