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吧 关注:164,367贴子:275,662

回复:也无风雨也无晴!(开一帖记录阅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过《中国通史》的诸论及目录,对吕先生的体例安排和叙事角度不仅欣喜,而且有点小激动。……政治的活动,全靠社会做根底。社会,实在政治的背后,做了无数更广大更根本的事情。不明白社会,是断不能明白政治的。所以现在讲历史的人,都不但着重于政治,而要着重于文化。……所以在理论上,虽不能将人类一切行为,都称为文化行为,在事实上,则人类一切行为,几无不与文化有关系。可见文化范围的广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会。进一步探索,有些社会现象在开始,可能主要基于经济原因,在渐进过程中,文化原因慢慢会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在转变时,文化往往起决定作用。如近代的几次起义,最初可能基于经济的作用多些,而后来的激烈战争,又是基于文化原因了,如不破不立、胜者为王败者寇,但其实对战的双方中兄弟关系的例子也不会没有,因此每一种文化都会造就一定的文化属性,许多现象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往往有不一样的结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95楼2015-11-10 16:09
回复
    《中国通史》第一章婚姻理的一条线,总的来说人类的婚姻是由……社群动物←_←逐渐缩小通婚范围(在这中间主要起作用的是经济原因)←_←一夫一妻(当前或今后很长时间的存在形式)←_←更适合的一种方式(无法猜测,但基于生存、经济的原因出现是不用猜的)…………
    列入一些节点后串成的一条线:……无禁例时期←_←分别辈行(同辈可婚,异辈不能)←_←亲族限制(同母兄弟姐妹不可)←_←亲族进一步限制(同母系兄弟姐妹不可)←_←部族后限制←_←正妻或正夫(不必同居,极疏松)(此时可能由服务婚转向买卖婚)←_←家族夫妻同居(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_←家庭(一夫一妻)……【线条理的还是不太清,有机会再看再研究】


    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15-11-11 15:58
    回复
      《中国通史》第二章族制…………年龄分阶层(大同之世)←_←血族-母系(父未可知)【财产、权力渐渐转入男子】←_←父系氏族(私财之人渐多)【买卖婚出现】←_←家族(生存基础前人留遗)【与时间上过去的人关系深,空间上并存的人关系浅如手艺的传承等】←_←小家庭(私产制度进一步深入父子兄弟之间)【养老育幼本质上是互相依赖】←_←更合适的形式(还是一直维持?社会保障可以综合解决后顾之忧,则可能)……
      劳力向资本的转移是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


      来自Android客户端97楼2015-11-11 16:50
      回复
        读来“平淡而自然”,正如封面所写的“真实从容、顺应本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15-11-23 16:55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2楼2015-11-24 17:19
          回复
            好多年前,就有的一本书,一直未读,但却一直相随,前日拿起,即一口气读了几十页,有感作者的格局与随意舞弄文字,上网查了一下,即没有查到更多关于作者的资料,只知是作家,八九十年代较火,著有《金马文集》等近60部各类著作,现在好像没有一点波浪,是收山了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是顶峰效应下的激流勇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楼2015-11-28 18:36
            收起回复
              源于一个高大上的理由,为建立宇宙观、全局观而读,太充足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15-12-05 12:01
              收起回复
                最近看的书,不是无限大、就是高大上,太费脑细胞,配合看点极小的、接地气的,于是选中了法布尔的《昆虫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15-12-08 18:16
                回复
                  “一部不朽的世界科学经典”,不仅启迪童蒙稚子,同样也启发我这样的老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楼2015-12-15 16:30
                  回复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6日在浙江乌镇开幕。看主旨演讲视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15-12-17 10:35
                    回复
                      第一本先粗读一遍,再精读并认真做笔记的书。年初开始读了两遍,年未了,再次拿起,温故而期待知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0楼2015-12-17 15:20
                      收起回复
                        城市的钢筋水泥让粪金龟无处藏身,他也只能是“大自然”的清道夫,人类创造的“城市”显然与他无关,他在大自然中推动了生态循环,城市中没有“他”,是“谁”在推动生态循环?……还是源自“西方”的城市化本来就是一个“谎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1楼2015-12-28 11:15
                        回复
                          《金马文集》第三卷,也是读的作者的第三本书,先录一句:无竞争的家庭氛围与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氛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16-01-02 11:31
                          收起回复
                            故事中轻松阅读历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16-01-03 11:34
                            收起回复
                              新的感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16-01-08 08: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