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53,303贴子:1,664,063

商君书的真实面目:一本军国主义书(用干货说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些可都是商君书说的,一切有史可查,有据可靠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5-07-09 23:54回复
    孝弟诚信都要抛弃的极端思想己经是绝唱,自后世再没有人敢有这些恐怖的言论。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5-07-10 00:06
    收起回复
      商鞅认为,三代不同礼;孔子认为,三代之礼是经过损益之后 继承的。只有综合这两种观点,才能够做好社会的变革。据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 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 治。”而在另一方面,以后的历史也已经证明,采用极端的措施 在短时间内常常会有奇效,比如在二战初期,法西斯轴心国就 曾经在气势上胜于民主国家。又比如严打之类的措施,社会治 安也会在短时间内好转。不过极端手段用多了,苛政就会猛于 虎,陷民于水火。正如樊哙所说:“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 不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秦朝灭亡的教训之一,就 是无视前人和他人的经验,从一时需要和短期效果出发,一味 实行严刑峻法,把百姓和社会逼上绝路。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5-07-10 00:14
      收起回复
        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 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在经济模式上则体现为命 令型的计划经济。在他的治下,秦国成为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 的虎狼之国,举国上下蔓延着极端功利主义的进取氛围,每个 秦国人其实都成了国家的工具,宛若后世出土的那些兵马俑, 人人面无表情而无比强悍。 后世将商鞅归为法家,他的名声似乎一直就不太好,长期被视 为异端。在知识阶层,甚至以谈论商鞅为耻,宋代的苏轼就声 称“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甚至讲出这个人的名字都是脏 了口舌、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则是污了纸张,“如蛆蝇粪秽也,言 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5-07-10 00:16
        收起回复
          商君书给古代百姓带来的是血泪,后世帝王暗中还在用他,它历来就被视为一种帝王南面之术,其中的残暴和可怕哪里是一群狂热崇拜秦少年能体会的。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5-07-10 09:36
          收起回复
            商君书完全服务于帝王和国家,对百姓有着最严格的限制,使他们没有任何自由和欲望,完全沦为战争机器。如果现代依商君书做,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人监控没有任何自由,就连吃饭都已经被国家严格安排好。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5-07-10 09:42
            收起回复
              儒家思想只能画饼
              充饥,好看的,不能吃。百代皆行秦政法。汉武帝挂羊头,卖狗肉。儒家思想只能教育人,治国,大大的有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3-20 16:06
              收起回复
                我来谈谈《商君书》的“法胜民”思想。
                在战国时期,是我国法律初步完善“成文法”的时代。虽然,春秋时期郑国晋国已经有铸刑鼎了,但主要还是调解国君家君与他们臣民关系,法律还没有真正深入君主家族与民间。可以说是只管了整个社会的中层。所以,《商君书》强调了“法胜民”思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3-20 18:48
                回复
                  弱民,并不是如鲍鹏山所说的在精神上彻底弱化愚化人民。
                  按《商君书》所主张,秦国设有法官制度,虽与我们现代社会的法官制度的概念不一样,但也有向人民提供法律咨询与解释法律的工作。全国还设有最高大法官,管理司法解释与法律文件书籍档案等工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3-20 18:52
                  收起回复
                    让人民安心务农也是实情,当时农业能提供的剩余农副产品很少,各国包括经济最发达的齐国农业人口还是占全国的80%,让大量人口从事手工业工商业是不可能的事。
                    看看中国农业史吧,当时亩产量有多少?能养活大量的非农人员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3-20 18:56
                    回复
                      用赏罚来控制人民意志,说得太对了,国家当然要主动提倡某种道德,反对某种观念喽。
                      看各国的民法典就知道国家最要保护的是什么。看各国的刑法典,就知道国家最反对的是什么。分裂国家罪是重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3-20 18:59
                      回复
                        政作民之所恶,正确的理解国家政策的制订是不能让所谓民意所左右。
                        一般国民都喜欢税收少,但不能组织好国家税收,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不可能的。国家无财力支持提供社会共同产品。
                        还有战国时期,人民对内最苦最累的是农活,对外是战争。
                        如都按一般民意,谁愿意干重体力劳动?谁愿意流血牺牲?
                        所以,完全按民意办事根本行不通。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3-20 19:07
                        收起回复
                          再说说“利出一孔”问题吧。
                          就像韩非子所说一样,国家奖励的是做逃兵的孝子,那谁再愿意保家卫国?上前线?
                          国家又惩罚了揭发父亲犯罪的儿子,那各种犯罪分子层出不穷,社会治安混乱。
                          所以国家提倡的目标应该与他想要达到目的手段路径要保持一致。
                          “利出一孔”就是这样。对内国内从事最繁重体力劳动的应该得到国家保障的最低工资,甚至是最高绩效工资。对外,从事军事征战的保证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最大限度的保证从军人员的福利待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3-20 19:16
                          回复
                            国家土地国有化活动不是始于商君,周王就这样了,全国的井田都属于周王,在西周初期诸侯国新君需要周王认可才算重新拥有的父辈的井田。礼坏乐崩后,大家才不履行报告周王敲橡皮图像的手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3-20 19:25
                            回复
                              至于旅游等到现在还不算什生活必需品,取消旅游,让某些小旅馆关门歇业,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也属于古代国家经济的巩固提高调整。
                              最后谈谈所谓商君不让人民读书的问题。商君反对的是人们读诗经等儒家经典作品,因为儒家文明不适合于秦国国家战略目标的达成。人们迷恋于@先王之道斯为美 又搞@【吾从周】 搞得人们的政治指导思想一片混乱。不利于以“耕战”为中心思想(“耕”与“战”也算二个中心,一个基本点~~国力提高)。所以就反对人们读经典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3-20 19: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