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53,376贴子:1,664,044

回复:商君书的真实面目:一本军国主义书(用干货说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至于用奸民不用良民,其中的奥妙在战国吧里的人都是知道的,看每天顶贴的复制粘贴的帖子吧,你会会心微笑的。
说秦国的死刑厉害的,多数没读过银雀山出土的齐简。
从追究刑事犯罪年龄来看,秦国比六国低了些。
从追究刑事犯罪的犯罪侵犯的对象来看,秦的数额低价值一文钱就可追究了而从出土的鲁国法律竹简看是二十文。
虽如此,但对重罪,都处罚重。
山泽湖泊实行国家专利,保甲制度,都是从齐国管仲开始实行的。
没办法,敏感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3-20 20:00
收起回复
    总之,“耕战为本”,强调“食有劳而祿有功”,取消“世卿世禄”制,“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汉书.食货志》),搞新税制(《商君书.垦令》里有“訾粟而税”),商君之法,解放生产力是肯定一致肯定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3-20 20:17
    回复
      历史的商鞅与符号化的商鞅
      http://www.ixueshu.com/document/56c27fb71f76ef67.html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03-20 20:23
      回复
        有太多的东西没法说以后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03-20 21:25
        回复
          某些人士更关心现在是否有可能出现商君式的人物。
          不过,鲍鹏山有一句话,我是赞成的:商君毕竟只需要对秦孝公负责,他是受秦孝公雇佣的。
          他当然只为秦孝公的利益负责。
          商君不是受秦国人民雇佣的或委托他治理秦国,他将秦国人民的利益放在不太重要的地位,或是秦国人民的利益低于秦国国君的利益,是可以理解的。
          西方对国家的起源功能作用有各种学说
          。但在中国就单一的“君权神授”。
          君权是授命于天的,又不是人民赋予的,或转让的。
          将人民作为统治的对立面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
          古代的政治学说,主要是防民之具。
          在怎样防民上,儒法有争议罢了。
          儒家认为,人民富余了,才能安居乐业,不会闹事。
          法家认为,人民相对贫困,才能服从国家的指挥。过于富裕的人不会听从国家的安排去“农战”,毕竟“农战”是件苦事,是有风险的。
          “民”在古代,所指的范围十分大,封君、贵族、大中小地主、自耕农、工商业者、其他底层人民都在这一范围内。
          我个人认为,法家主要要防的主要是封君、贵族、大地主、富商大贾之类的民众,其他生活比较差、社会活动能力小的普通民众,只要他们能纳税服役,不反抗皇权,也就懒得去管他们。这一点从秦法将部分的管束权交给家族、家长可以印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3-21 06:51
          收起回复
            -------------------
            有些人把古代中国想像成一个现代专(%@qq.com)制社会:国家无处不在,皇权无所不能,社会生活被政治国家严密第监控和规范,个人在巨大的国《✔哦#》家机器面前无可逃遁。在这样一幅简单化的图解中,民间、社会、多样性以及其他复杂概念或者不存在,或者无足轻重。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国家,其职能与能力都甚有限,除了少数例外的情形,对县以下的农村的管理多委托给乡绅宗族族长,国家即无意也无力去规划和控制整个社会生活,再加上古代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广大的乡土社会“天高皇帝远”。普通民众在多数情况下实际上是生活在国家的直接控制和管理之外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传统的方式生活的。在这样的社会里,家庭伦理和宗法族规对社会控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儒法两家都十分重视利用这一资源。
            只是商君看到了这种宗法制度与他要建立的法理社会制度的矛盾之处,才对儒家或者说周文化的某些价值观进行打击。焚书就算一种反应吧(取《韩非子》书里的记载,但商君“焚书”未见于史料。)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3-21 07:04
            回复
              商君如何看待人民:
              我个人认为看古代社会,无论儒法道墨,都有轻视人民的倾向。人民是“愚民”、“?!群…:…氓”,是需要得到教化的之人吧了。
              封建君主,从没有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的思想,他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将江山传给自己后代的问题,最多有个社稷祖宗血食的问题。人民的利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想法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产生过。
              我国古代不是一个发展型的社会而是一个统治型维稳型的社会。
              我曾经看过一个日本电视剧《大奥》吧,@身不由己791205 其中有一集,一个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孙子吧)的奶娘之类的人,为了强迫一位尼姑,成为对女色不感兴趣的将军的小妾,说出了一番大道理:将军没有自己血脉的后裔,继承人问题会成为天下大乱,百姓生灵涂炭的大事。所以满足将军的欲望,为将军留下子嗣也成为臣民的义务了,也是为天下安定的一种贡献。
              多数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境界与这位奶娘差不多,把满足君主的私利,看作是社会稳定的一种必要代价。只不过使用的言语不同而已。
              现在人们都不太重视社会稳定,也许是承平盛世吧?但古代人们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古代战争一来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东汉三国乱世、五胡乱华、北宋被灭、南宋被亡、明末清初死人无数,尤其是三国6000多万人口减少到不足1000万。
              所以法律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提供社会秩序,不让社会陷入一群人对一群人的战争。
              当然法律的追求远不止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它有更高更好的目标。那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03-21 07:18
              收起回复
                古代宗法社会的矛盾之一就是“公天下”与“私天下”的矛盾。
                “公天下”是各派思想家都认为的,一般君主也有同样的认为,君主或者国家重要执行某种社会管理职能的,否则它怎能存在?
                “私天下”,由于古代中国是借助于宗法家庭关系,在铁器等金属器出现前,集体组织产生提前进入文明社会的,人们希望将私产流传子孙。君位已经“世袭”了。
                这种矛盾是无解的。
                古代君主不可能不将人民看作是他统治的对立面。
                “仁政”只不过是让民众生息,更好地利用他们罢了。就像饲养牲口,让它们多繁殖是为了能多买钱。并不是为了牲口的幸福。
                有关宗族血缘政治关系是否靠得住的问题,在古代政治家们也是多议论的。
                一些人认为靠得住,多封同姓藩王可以防止外姓乱臣贼子的作乱,社稷也不会落入外姓人手里。
                一些人则认为靠不住,周的同姓诸侯国就靠不住,汉代明代都有同姓王作乱风事例的发生。
                大家说说,生二胎好不好?同血缘兄弟姐妹是否靠不住?将来他们是否不会争夺父母财产推诿父母赡养义务?
                父母死后,他们各自娶妻生子有老婆老公孩子孙子了,还会关心爱护同胞手足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3-21 07:26
                回复
                  人民强大了国家一定会强大的国家出现在当代。
                  人民富裕了国家一定会富裕吗?这样的民富国贫社会在南欧东南欧都有。
                  在古代东方有过这样的国家吗?
                  记得我看过的宫秀华、庞卓恒的文章里说道了:古代西方是为了对外战争,才实现城邦内部的公民平等。是为了对外战争而内部和平。而古代中国是相反的,为了国内和平(大一统)而战,为了发动战争,管理国✔#家这个战争机器,而强调了等级。
                  这种观点不一定对,但也对我有一定启发。
                  为什么在中国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铲除贵族的运动,使贵族变成了平民?
                  而古希腊罗马,则使平民贵族化,多数人获得了公民权?
                  赵鼎新教授就问我们,为什么,七国人民为了和平为了生命为了财富,不能要求七国和平共处?而是各自为了君主上战场拼杀?
                  你可以怪秦国是军✔?国主要国家,而六国是和平仁义文明道德的国家,他们六国首先签个和平共处的几项原则,达成共识,实现六国和平的道德基础。秦国作为当时夏华社会国际政治关系的一员将对他们无可奈何一筹莫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3-21 07:43
                  回复
                    商君希望人民过上好日子吗?
                    从《史记·商君列传》来看,秦国在变法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不过从多数思想家的思想来看,基本提倡人民“不饥不饱”,只希望人民能丰年吃饱饭,凶年免于饿死,过这种低水平的生活。
                    孟子也说,五十食肉,七十衣帛。可见人民的生…?…l活水平普遍不高。
                    这主要反映,他们对人民的道德自觉性是十分怀疑的,人民没有自己向善的能力,需要有人指导,和刑罚的威胁,才能免于“自私自利”危害社会。
                    董仲舒搞出来人有性三品,我们普通人,包括楼主全属于中人之质,需要大儒们随时教诲的。
                    现代政。?。治儒学台湾的蒋某人庆提倡大儒学者一人拥有二张投票权。
                    总之,现代政治儒学就是想拥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3-21 08:06
                    回复
                      商君认为:国?✔?家必须掌握必要的资源,掌握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就能控制人们的思#@#想。
                      这是政治学的原理。
                      我个人对商君能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个真理,感到震惊。
                      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商君书》是否真是商君所写,是否能真正代表商君的思想吗?
                      就算是秦国咸阳学派一篇信服于商君“农战思想”的学子的作品,它能真实反映秦国当时的社会吗?
                      政治法律思想史,与政治法律制度史是有区别的。
                      思想上的设计、理论,并不等同于现实社会里的国家制度。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实行禁搉制度的商品只有两样,盐和铁。
                      这是从最初产生到最后的销售完全由国家掌控的。
                      其他在社会经济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自由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7-03-21 08:08
                      回复
                        看楼主的文章,
                        我感到很奇怪:古罗马的公民也是要上战场的,他们的所有或主要的经济利益是来源于对外战争的,古罗马的公民,也是一生两件事,种地和打仗。
                        为国捐躯是一种十分光荣的事。
                        同样的做法,怎在中国被称之为“砖制”?
                        古罗马倒成为了闵?…?主的滥觞?
                        古代中国“法自君出”;
                        古罗马元老院最后裁决,也不见有多少平民的意见。能进入元老院的富裕平民早就贵族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7-03-21 10:40
                        收起回复
                          我一直怀疑“家不积粟上藏也”的可能性。古代国家真有可能有这样大能耐搞全民抄…?…家运动?
                          韩非子提出要国家专门有人搞法律实行情况的落实,施觉怀教授就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就是在现代,59年——62年,人们都搞不清农民家里到底有多少粮食,在古代落后的西部地区,国家有能力养这样多的“官吏”吗?
                          很可能是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要求,而实际根本作不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03-21 10:41
                          回复
                            《商君书·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译文:人民地位卑贱就会看重国?…?家赏赐的爵位,怯懦无力就会害怕并且尊重官员,贫穷无依就会看重国?…?家赏赐的金钱……所以国家统治人民,一定要用刑法来羞辱他们,这样战争来临时,他们才会战斗。
                            我看这战争是人民不欢迎的,那怕是我们今天看来是有必要的统一战争。
                            幻想人民会支持什么正义的战争,是现代人的想像,古人没有这种思想,农民反对侵?…?略者烧杀抢掠,但如果入侵者军?…?纪好,他们也就不怎样反抗。有点像老舍笔下《四世同堂》的曾祖父。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秦国人民提高思想觉悟去上战场,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人们上战场有不得已的原因。商君用刑罚作最后的威胁是有道理的。
                            儒家的那种思想,在贵族内部,可能行,放在大一点的人群里,根本不可能。
                            古代中国的国家是君主的,又不是人民的,让人民心甘情愿地上战场,为了你嬴氏一人的天下卖命,谁愿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7-03-21 10:44
                            收起回复
                              商君主张用流氓无赖即恶民治理良民。不就是法西斯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7-03-23 03: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