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训团吧 关注:727贴子:19,250

回复:【轻训团】古风知识集结 芳寂攸/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代月份别称】
一月——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华月、早春、新正
二月——女月、杏月、仲春、令月、如月、丽月、酣春
三月——寐月、桃月、李月、蚕月、桐月、季月、晓春、茑月、樱笋时、桃浪
四月——余月、槐月、孟夏、阴月、梅月、初夏、正阳、朱明、清和月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荷月、伏月、季夏、旦月、焦月、暑月、精阴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兰月、凉月、瓜月、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穷秋、杪秋、青女月
十月——阳月、孟冬、良月、初冬、开冬、正阳月、小阳春
十一月——葭月、仲冬、畅月
十二月——涂月、腊月、季冬、蜡月、暮冬、残冬、末冬、星回节、嘉平月


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5-05-12 20:06
回复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5-05-12 21:25
    回复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5-05-12 21:26
      回复
        【十三】官职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5-05-12 21:27
        回复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15-05-12 21:27
          回复
            【御史】本为史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5-05-12 21:28
            回复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15-05-12 21:29
              回复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5-05-12 21:29
                回复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抚军】参见“巡抚”条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15-05-12 21:30
                  回复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15-05-12 21:32
                    回复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
                      (3)擢。提升官职。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15-05-12 21:33
                      回复
                        【十四】第一讲标点
                        对我来说,一篇正剧,如果标点符号不规范,直接点叉妥妥的。哪怕有福娃那样的好文笔,出现“。。。”“、、、”“~~~~”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不可忍受的。
                          当然鉴于福娃并没有写过真正意义上的正剧猫鼠,也许没有可比性。但相对而言,明显《白老鼠的坏脾气》比《1234》要规范得多。
                        古文没有标点,只有句读。但对于接受现代教育的我们,标点符号绝对是行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承载着断句的作用,很多时候也帮助表现人物情绪。举个简单的例子好了。我曾经在小粉红围观过一篇吐槽的帖子,印象极深。虽然时间久远具体细节可能记得有些混乱,但大意如下是没错的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15-05-12 21:34
                        回复
                          说一篇文,其他的都好,就是标点让人x疼。读者总结出作者的标点是这么用的(再次申明因为时间太长,我不保证确实是这么对应,只取其“精髓”):
                          !=、
                          !!=,
                          !!!=。
                          !!!!=?
                          !!!!!=!
                          !!!!!!=……


                          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5-05-12 21:35
                          回复
                            什么,你看不懂?那我们替换一下吧。以下是《养猫日记》第一节中的一段:
                            “我差点滑一跤。好吧其实是已经摔倒了,而且我的手只压在它旁边一寸远。这样我就很顺手地把它拿了起来。唔,比鸡蛋大不了多少,不过是粉红色的,还在发烫。
                            看起来蛮好吃的样子呢……拿回去给大嫂炒了!”
                            如果替换成上面那种标点模式,是什么样的呢?
                            “我差点滑一跤!!!好吧其实是已经摔倒了!!而且我的手只压在它旁边一寸远!!!这样我就很顺手地把它拿了起来!!!唔!!比鸡蛋大不了多少!!不过是粉红色的!!还在发烫!!!
                            看起来蛮好吃的样子呢!!!!!!拿回去给大嫂炒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5-05-12 21:35
                            回复
                              你x疼吗……反正我为小白感到嗓子疼……
                              当然也许这个例子有点过于极端了。虽然咆哮体在发帖吐槽的时候很有爱,写文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正常的。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标点对情绪的表达作用吧。还是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这么一句话——白玉堂道,你能把我怎样。
                              我这样打出来的时候没有用引号,对于一句对话而言,必然是不规范的。不过为了与不同标点的效果区别得更明显,暂时先这样。通常这句话打在文里,有这么几种标点结尾:问号,感叹号,句号。由于“怎样”这个词已经有了“问”的意思,所以用问号时疑问效果多过反问,而感叹号则反问意味较为强烈。当这个“道”字前面没有任何动作神态修饰的时候,句末标点就成了表现人物情绪的唯一方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5-05-12 2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