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吧 关注:88,098贴子:431,726

回复:【每日一篇诗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5.9.29】
《溱洧》
溱与洧,
方涣涣兮。
士与女,
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訏于且乐。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
浏其清矣。
士与女,
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訏于且乐。
维士与女,
伊其将谑,
赠之以勺药。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0楼2015-09-29 02:01
回复
    【译】
      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男男,女女,手拿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溱河,洧河,春来绿波清澈。男男,女女,游人越来越多。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2楼2015-09-29 02:02
    回复
      【赏析】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为两层,前四句是一层,落脚在“蕑”;后八句为一层,落脚在“勺药”。前一层内部其实还包含一个小转换,即自然向人的转换,风景向风俗的转换。诗人以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景画,也描绘了一幅风俗画,二者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社会风俗的形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 人们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困扰,冰雪的封锁,从蛰伏般的生活状态中苏醒过来,到野外,到水滨,去欢迎春天的光临。而人手一束的嫩绿兰草,便是这次春游的收获,是春的象征。“招魂续魄,拂除不详”,似乎有点神秘,其实其精神内核应是对肃杀的冬气的告别,对新春万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虚幻的宗教意识,都生自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在这里,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的转换,是通过“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的转换实现的。结构相同的东西可以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对照、联想,因而这里的转换令人觉得顺理成章,毫不突然。
        于是,从溱、洧之滨踏青归来的人群,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药,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诗意。千载而下的读者,也分明可以听到他们的欢歌笑语。
        尽管小小的郑国常常受到大国的侵扰,该国的统治者也并不清明,但对于普普通通的人民来说,这个春天的日子仍使他们感到喜悦与满足,因为他们手中有“蕑”,有“勺药”,有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3楼2015-09-29 02:06
      回复
        楼楼,《君子阳阳》写过了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4楼2015-09-29 06:46
        收起回复
          诗经里,我最爱的就是击鼓了


          来自手机贴吧745楼2015-09-29 18:34
          回复
            楼楼可以逐句对比着解释吗……


            746楼2015-09-29 20:17
            收起回复
              【2015.9.30】
              《 汾沮洳 》
              彼汾沮洳,
              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
              美无度。
              美无度,
              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
              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
              美如英。
              美如英,
              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
              言采其藚。
              彼其之子,
              美如玉。
              美如玉,
              殊异乎公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7楼2015-09-30 16:04
              回复
                【字译】
                ①汾:汾水,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西南汇入黄河。沮洳(jùrù具入):水边低湿的地方。
                ②莫:草名。即酸模,又名羊蹄菜。多年生草本,有酸味。
                ③度:衡量。美无度,极言其美无比。
                ④殊异:优异出众。公路:官名。掌诸侯的路车。
                ⑤英:华(花)。
                ⑥公行(háng杭):官名。掌诸侯的兵车。
                ⑦曲:河道弯曲之处。
                ⑧藚(xù序):药用植物,即泽泻草。多年生沼生草本,具地下球茎,可作蔬菜。
                ⑨公族:官名。掌诸侯的属车。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8楼2015-09-30 16:04
                回复
                  【译】
                    在那汾水低湿地,来此采莫心欢喜。瞧我那位意中人,英俊潇洒美无匹。英俊潇洒美无匹,公路哪能比得上。在那汾水河流旁,来此采桑心欢畅。瞧我那位意中人,貌若鲜花朝我放。貌若鲜花朝我放,公行哪能比得上。在那汾水弯弯处,来此采藚心欢愉。瞧我那位意中人,仪表堂堂美如玉。仪表堂堂美如玉,公族哪能比得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9楼2015-09-30 16:05
                  回复
                    【赏析】
                      《汾沮洳》共为三章,各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兴。这“沮洳”、“一方”、“一曲”词语的变换,不仅显示这位民间女子劳动内容的不同,还表示空间和时间的变换。也就是说,不论这位痴情女子干什么活儿,也不论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她总是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足见其一往钟情的程度了。把这位女子思慕情人的痴情之状描摹得栩栩如生。接着又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容。“美无度”是“美极了”,“美得无法形容”之谓。“美如英”,是说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鲜花;“美如玉”,是说男子容光焕发,有美玉般的光彩。这些是关于男子美貌的描写。诗的最后。以“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作结。也就是说,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仅只长相漂亮,而他的身份地位,连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达官贵人,也望尘莫及的。全诗结束,见不到女子所思之人的正面描写,但通过这种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却把这位未露面的男子描写得如见其人了。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代民间文学作品中不乏其例。汉魏乐府古辞《陌上桑》中采桑女子的夸奖“夫婿殊”的一段话,在艺术表现上和此诗是有因袭继承关系的。
                      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是《诗经》中常见的叠句重章、反覆吟咏的艺术形式。三章字句变化无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写;“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的仪表之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的赞美。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
                      汾水,即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水两岸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深厚的民族文化。汾水两岸一代一代的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传承者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美如英”“美如玉”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节俭、勤劳、美好的品格和自食其力的高尚情操,“殊异乎公族”讽刺了品质低劣、游手好闲的精英权贵的寄生虫嘴脸。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0楼2015-09-30 16:06
                    回复
                      【2015.10.1】
                      《狼跋》
                      狼跋其胡,
                      载疐其尾。
                      公孙硕肤,
                      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
                      载跋其胡。
                      公孙硕肤,
                      德音不瑕?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1楼2015-10-01 15:15
                      回复
                        【字译】
                        ⑴跋:踩。胡:颈下垂肉。
                        ⑵载:则。疐(zhì):同“踬”,跌倒。
                        ⑶公孙:诸侯之孙。硕肤:大腹便便貌。马瑞辰《毛传笺通释》:“硕肤者,心广体胖之象。”
                        ⑷赤舄(xì):赤色鞋。几几:鲜明,毛传:“几几,绚貌。”朱熹《诗集传》又以为是“安重貌”。
                        ⑸瑕:疵病,过失。或谓瑕借为“嘉”,不瑕即“不嘉”。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2楼2015-10-01 15:15
                        回复
                          【译】
                          老狼前行踩颈肉,后退绊尾又跌倒。贵族公孙腹便便,脚蹬朱鞋光彩耀。
                          老狼后退绊尾跌,前行又将颈肉踩。贵族公孙腹便便,德行倒也真不坏。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3楼2015-10-01 15:15
                          回复
                            【赏析】
                              此诗二章,入笔均从老狼进退的可笑之态写起。但体味诗意,却须先得注意那位“公孙”的体态。诗中一再点示“公孙硕肤”。“肤”即“胪”,腹前肥者之谓;“硕胪”,则更胖大累赘了。一位肥硕的公孙,而穿着色彩鲜明的弯翘“赤舄”走路,那样子一定是非常可笑的。“舄”是一种皮质、丝饰、底中衬有木头的屦,形状与翘首的草鞋相仿。
                              然后再体味“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的比喻,便会忽如搔着痒处,而为此喻之维妙维肖绝倒了。古人大抵常与校猎、御射中的猎物打交道,对于肥壮老狼的奔突之态早就熟稔。
                            此诗对公孙的体态,即取了这样一只腹白肥大、“前颠从踬”的老狼作喻比物。  本来,这样的调笑,对于公孙来说,也确有颇为不恭之嫌的。但此诗的分寸把握得也好,一边大笑着比划老狼前颠后踬的体态为喻,一边即又收起笑容补上一句:“您那德性倒也没什么不好!”“德音不瑕”句的跳出,由此化解了老狼之喻的揶揄份量,使之向着“开玩笑”的一端倾斜,而不至于被误解为讥刺。所以其所造成的整首诗的氛围,便带上了一种特有的幽默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4楼2015-10-01 15:19
                            回复
                              【2015.10.2】
                              《匪风》
                              匪风发兮,
                              匪车偈兮。
                              顾瞻周道,
                              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
                              匪车嘌兮。
                              顾瞻周道,
                              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
                              溉之釜鬵。
                              谁将西归?
                              怀之好音。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5楼2015-10-02 1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