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665贴子:6,157,000

回复:红楼梦阅读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接下来进入了潇湘馆,特征就是“千百竿竹”,竹的形态,用拟人词语来说,就是“正直”两字,用来形容黛玉极好。人内心的正直是非常可贵的品质,是指不以对方的地位高低来判断对方的价值,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代最缺乏的可贵品质。但正直还需要宽容相济,正直而不宽容,那些自以为是的君子,就会成为非常讨厌的人。鲁迅有点这个味道。
贾政夸奖潇湘馆好,说“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然后就看着宝玉,吓得宝玉不敢抬头。这里细想有点趣味。贾政说的“书”一定是指孔孟之道,好听一点叫有助于治国齐民之书,实际一点,就是能挣来功名利禄之书。老实说,这种书,要在“月夜”读,想想真恶心,亵渎了月夜啊。但贾政辈已经习以为常。宝玉自然是喜欢读书的,潇湘馆的主人更喜欢读书,甚至于读《西厢记》,这才适合月夜读呢——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月夜》非常有趣,可以说,就是讽刺贾政一类人的假正经。可西厢记这一类书,包括诗词歌赋,在贾政之辈看来,那是诲淫诲盗,不应该读的。宝玉明白老爸说的“书”指什么,只好“唬的忙垂了头”。


IP属地:江苏323楼2015-06-06 18:22
回复
    就好比今天,老师老说学生不读书,其实学生是读书的,至少比我们那个时代读得多,只不过他们读的书,和考试毫无关系,我们不去责怪现在的应试制度有多么腐朽,考试内容有多么脱离学生实际,却反过来责怪学生不读书。又好比统治者制定了极其残酷严苛的法律,反过来责怪百姓缺乏法律意识,不遵守法律。
    宝玉总还是少年,被人一夸,难免得意,就有点忘形——也是少年人天性,无可厚非。可贾政竟然就“畜生畜生”地骂——难道看不出这里面曹雪芹对这个老混蛋的嘲讽和反感?今天的孩子,胆大的可能就会反问,“我是畜生,那生出畜生来的是什么?”儿女敢于这么反问的时代,才是好时代。而几千年的中国,儿女面对无端辱骂,只能噤声,只能忍受,否则就是十恶不赦!这就是被人赞颂了几千年的孝德!


    IP属地:江苏324楼2015-06-06 18:25
    回复
      这里插进一段关于帐幔等配置,贾政似乎是随口一问,曹公却是再一次用不经意的笔法,暗示了大观园的规模之大,耗费之巨。帘子椅套之类,都是成百上千。这些都是日常用品,价值虽不高,但架不住数量巨大,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古玩之类,整个大观园的开销,少说以百万两计——要想过上艺术化的理想人生,还是离不开钱啊。可叹。但你一旦关注钱了,你也就失去了艺术化的人生。所以,伟大的文学,基本出自于穷人之手,或者说,出自于不关注名利人之手。就此而言,最值得尊敬的,确实是真正的艺术家。只有他们,给世界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自己却常常孤独一生,贫病一生。不像成功的政治家科学家,总是为自己赢得世俗的名和利的。
      下面转到了稻香村,这里总共介绍了四处地方,另三处很好理解,分别是宝玉黛玉宝钗三大主角居住之地,特别予以强调也是应该。可不知道为何特别介绍了李纨的住处,或许是为了行文的变化,从秀雅之地到朴实之地,这种变化更加好看一点?还是曹公其实更喜欢李纨——似乎也没有?但曹公至少应该不讨厌她,才把她放入清静女儿之地大观园的吧。也或许就是要引出下文宝玉和老爸的冲突,是红楼梦中唯一一次宝玉对老爸的顶撞。


      IP属地:江苏325楼2015-06-07 08:36
      回复
        接下来到了蘅芜苑,蘅芜苑没有一花一木,全是各种草。这一定是暗寓了作者对宝钗的赞扬。我相信,一个真正的诗人艺术家,都是爱草胜于爱花的。花的美丽里,含有太多的世俗热闹,就算是菊花这种遗世独立的品种前,也免不了俗人扰扰来去不息的景象。伟大诗人海子的作品里,吟诵最多的,是野花。林黛玉前世是仙草,宝钗居所全是草,这不是偶然布置,绝对是作者刻意而为,是对宝钗朴实性格的赞美。
        虽然文中写花的文字远多于写草,那或许是因为,草的袅娜纤弱,本就是一种应该意会而难以言表的美丽。好比孤独之美,你要是用文字去刻意表述它,那一定是矫情。
        蘅芜苑里大量异草,贾政感觉“有趣”,却完全不知这些异草的名目。宝玉却滔滔不绝,信口道来,其知识之丰富,足显出贾政的无知,大失面子的贾政只好摆出家长的丑脸孔,喝止宝玉,“谁问你来?”


        IP属地:江苏329楼2015-06-08 08:12
        回复
          今天,人对植物的知识贫乏之极,或许居住在高档小区,几万一平米,绿树婆娑,花草姹紫,但对给人们带来美好感受的植物,却漠不关心,很少有人去关心一下它们的名目。那似乎只是一件小事,但却是今天极其功利的表象之一。你不妨周围留心一下,那些能够关注植物名目的人,往往比较感性,比较善良,不斤斤计较名和利,总之,关注植物,尤其关注草类植物,体现一种性情或性格,更倾向于关注内在本质的性情和性格。
          宝玉竟然能够辨别如此多的奇异草类,不能不令人惊奇,显然,他以前对花草给与了许多关注,也阅读了不少此类的书籍,并得出一些合理的推想结论,足见宝玉的优秀聪慧。可惜,这些在贾政们看来,自然也是毫无用处的,既不能济国利民,也不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名利在中国,实在是获得了世所未有的大好名称啊。


          IP属地:江苏330楼2015-06-08 08:12
          回复
            游园结束,寻找出园之路,也就顺便把未到之处一笔带过,到了最后,再带出一个怡红院,行文笔法,深谙详略之妙。这样的顺序,或者也有一点讲究,即男人应该在女儿之后。
            怡红院中芭蕉和海棠,应该有特别的寓意,好比潇湘馆中的竹,蘅芜院里的草,都在烘托主人的性格特点,那么,海棠和芭蕉,究竟在暗示什么呢?
            海棠的特点是艳,到了春天,一棵海棠树上,成千上万的花争相开放。芭蕉则是草本,叶特阔大,而花不惹人注目。这两种植物,虽常在一处出现,但特点有点相悖,作为环境植物,倒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但是,作为性格的烘托呢?似乎复杂一点。一时想不太清楚,结合下面的起名,会不会是在暗示男女的角色特征,女儿应该如“红香”,男儿则应该是衬托的“绿玉”?
            怡红院内部的布置,极其不同于他处,房间不隔,而用家具,主要是可以放置装饰品的镂空家具相隔,似乎放置也不是按照整齐的规则,而是按照迷宫的方式放置,再加上大型镜子这个西洋玩意,以至于人在里面转来转去竟至于迷路——或许也多少有点寓意,包含着曹公对男人的评价,男人总是处在随时随地的迷失之中。


            IP属地:江苏332楼2015-06-08 08:17
            回复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跟贾政的小厮把贾政的喜欢,弄成自己的功劳——还是把宝玉当作小孩哄。按照这样的情景推测,此刻的宝玉,应该十三四岁比较合适。小厮们一哄而上,抢光了宝玉外在的小佩饰,既可以看出宝玉的随和,很少在下人面前摆主子架子,也为下文的精彩小故事作铺垫,浑然天成的铺垫。
              黛玉进府至今,少说也应该过去了四五年,但故事却从现在才真正开始——前面只有一处内容,也就是第八回的内容,似乎更适合在这一部分里——这种安排,前面我已经多次提到过。
              黛玉刚进府时刻,就住在宝玉房里,现在自然早就搬出去,但袭人说“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林黛玉立刻就听说了,并马上“走来瞧瞧”,可见他们虽不在同一屋里,但大概也还在同一屋檐下,最远不会超过类似于东厢房西厢房的距离吧。一对青梅竹马玉一般的小儿女,在一方天地之下——这里说的一方天地,不是一种比喻,你要见过古建筑,你就可以理解,那就是一方天地之下,宝玉黛玉相伴相嬉一起成长,不互生爱意,才奇怪呢。


              IP属地:江苏333楼2015-06-08 12:36
              回复
                交代贾蔷从姑苏采买的女孩子,伏下贾蔷之恋。中国古代,算是早就取消了奴隶制度,但女子或家奴随意买卖,一直存在,被买卖的女子,身份就是奴隶。主子对奴隶,几乎拥有一切权力,实际也包括生死权——主子很容易给奴隶安上任何罪行,也很容易让奴隶“畏罪自杀”。潘金莲遭受男主子的玩弄,又被嫉妒的女主子强行嫁给武大郎——就凭这一点,潘金莲就值得同情,尽管她出轨,尽管毒杀武大郎!
                又交代买来的小尼姑道姑,这种从小被逼出家的尼姑道姑,哪来的佛心道心?纯粹是摧残人性,怎么能怪这些尼姑道姑长大后偷人?
                带出妙玉,十八岁,带发修行。“文墨极通,模样儿又极好”,显然是黛玉湘云一流人物,但一旦入了空门,也就失去了正常人生。妙玉的“不空”,也不仅仅是对妙玉的讽刺,更多还是对佛门机制的不满。


                IP属地:江苏336楼2015-06-09 15:19
                回复
                  整个省亲的过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防要严密,决不可让闲杂人等看到元春——皇帝的老婆,绝不可让别人染指,哪怕让穷人过一过眼福也不行。这种把女人当作私产,绝对的私产,是男权社会最恶心的体现。所以,在中国,王八是最恶毒的骂语,可是,给别人戴绿帽子,却又是最风光最值得夸耀的战绩——中国男人的恶心,莫过于此。


                  IP属地:江苏338楼2015-06-09 15:26
                  回复
                    宝玉房里丫鬟们“恣意顽笑”“只顾玩闹”,让李嬷嬷看的极为不爽——奴才往往比主子更看重所谓的规矩,《唐顿庄园》里的管家是外国典型,李嬷嬷袭人是中国典型。他们作为奴才中的中上层,觉得维护主子的面子和规矩,就是维护自己的地位——这样的奴才实在讨厌,尽管他们可能是忠诚正直的奴才。
                    宝玉允许自己房里的丫环放肆,是因为只有“放肆”的丫环,才流露出女儿的本真和可爱,好比晴雯。而喜欢规矩的袭人,就不那么讨人欢喜了。
                    李嬷嬷忘了自己被赶出府的教训,又去吃奶酪,还愤愤不平,觉得宝玉待袭人比自己还好,就是忘恩负义——这就是老厌物。年龄不是值得夸耀的东西,“老”实在是讨厌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自己都讨厌自己的“老”,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来尊敬自己的“老”?如果不能从“老”里获得智慧,而只是利用社会空洞的理念,所谓“尊老”的理念,自以为自己老了,就该得到别人的尊敬,就来夸耀自己的“老”,这样的“老家伙”,就是“老厌物”,真是白活而已。


                    IP属地:江苏347楼2015-06-10 12:20
                    回复
                      收藏木石兄有心人


                      348楼2015-06-10 12:21
                      收起回复
                        袭人欲擒故纵,要劝谏宝玉,先以回家来要挟,颇有点像今天一些女人用拒绝房事来要挟丈夫一般——这样的女人,基本都表面聪明实则愚蠢之极。但宝玉是至性至情之人,为了留住袭人,嘴上自然件件答应。正如宝玉所说,别说三件,三百件也答应。
                        这里写的三件事,表明是写袭人规劝,实则是在写宝玉的性格。我们不妨细细看看想想袭人要求宝玉改过的三件事,这三件事,合在一起,就是宝玉,少了任何一条,就不再是宝玉。
                        一是不喜读书上进,实则是指不喜欢用读书来换取功名,这些人确实都是“禄蠹”,好比今天国考生,他们确实都是比较上进的人,但也几乎全是禄蠹。
                        二是毁僧谤道,这里真是和红楼中实际僧道人物的不堪猥琐作呼应,我们应该明白,不是宝玉毁僧谤道,实在是曹公不喜欢他们啊。
                        三是调脂弄粉,吃人嘴上胭脂和信口开河,说话毫无忌讳。这正是本真宝玉,喜欢和女儿们混闹,亲昵而不淫,和前面茗烟与女孩疏远却逮住机会就行警幻所训之事形成鲜明对比。宝玉是把纯真女儿当作艺术一般来供养钦敬了。
                        袭人要宝玉改正,就是对宝玉的不了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没有了这些,也就没有了宝玉。


                        IP属地:江苏351楼2015-06-10 12:33
                        回复
                          “花解语”和“玉生香”,从回目上看是并列,但细想场景,两者味道大不同。前者好听一点,是体现袭人用心良苦,刻意规劝。不好听一点,就是挟情自重,精神绑架。而结果是毫无效果——第二天宝玉去到黛玉房里,首先写的,就是宝玉又“调脂弄粉”了。
                          宝玉黛玉的场景,极其旖旎缱绻,似乎比两小无猜还要亲密无间呢。
                          黛玉身子虚弱,前天熬了夜,今天还浑身酸痛。宝玉怕她睡出病来,就不停推她,不让她睡。脂评这里谈到别家才子佳人小说,到了此刻,就要上演A片了。确实,才子佳人小说,似乎情都是铺垫,只为最后一刻做准备。而曹公红楼,情才是正文,性作为少年期的错乱行为,已经被彻底清算,在黛玉处,宝玉再也不带一点性——当然,俺们俗人读了,联想到一点性,也可以理解。
                          宝玉“见了别人就怪腻的”,赖在黛玉之处不肯离去,并且要和黛玉一起躺着,还要求和黛玉共枕一个枕头,确确实实算是“同枕共寝”,可在曹公写来,十四五岁已经有了几年性经验的宝玉和十三四岁的美貌黛玉“同枕共寝”,竟然不带一丝色情,而且连一丝色情的联想都无法产生,要写到如此地步,恐怕真不仅是一种技巧,而必须具有曹公那一颗感天动地的赤子之心。


                          IP属地:江苏352楼2015-06-10 12:35
                          回复
                            宝玉要和黛玉同用一个枕头,黛玉斥道,“放屁”。这绝对是粗口,和黛玉形象很难匹配的粗口,记不清其他地方,黛玉还有没有如此粗俗之口?似乎是唯一一处?但这里的粗口,并不是在写黛玉的粗俗,而是在写宝玉与黛玉非同一般的亲昵,黛玉只有在宝玉面前,才会毫无顾忌说出这样的粗口。当然,也不是常说,而是只有在特定情景下才会说。比如此刻,宝玉竟然要求和黛玉同枕一个枕头,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已经不是一般的调戏,几乎可以算是猥亵,但我们读了宝玉的话,却感觉不到猥亵之意,只感觉到两人之间的超乎寻常的亲昵。黛玉的斥责,同样透露出亲昵。
                            宝玉到外面转一圈,回来嫌那里的枕头腌臜——还是想和黛玉同枕一个。黛玉无可奈何,只好把自己的让给宝玉,自己再另寻一只。这里的语言又变得特别客气,“请枕这一个。”和前面的“放屁”形成非常有趣的对比。虽然没有达成共用一只枕头的企图,但两只枕头自然挨着,两人同床而卧,面对面这么随意聊天,简直比大多数夫妻还更加亲密无间呢。但这里偏偏没有一丝一毫的淫秽。当然,色人意淫出色意来,和曹公无关。


                            IP属地:江苏353楼2015-06-16 15:18
                            回复
                              黛玉“以手抚之细看”宝玉脸上的“血渍”——何等旖旎!这个细节,正是在嘲笑前文袭人的规劝呢,宝玉完全没有把袭人的规劝当回事。黛玉用自己的帕子帮宝玉擦去,也劝道,“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黛玉之劝和袭人之劝,味道完全不同。首先黛玉并没有觉得这是什么了不起的缺陷,不仅没有指责宝玉的意思,相反倒是隐含了对“当奇事新鲜话儿”传话人的指责,也可以理解为隐含对一本正经的袭人的指责。二是黛玉怕传到“假正经”耳朵里,宝玉会吃亏。另外,又含蓄说到“大家不干净惹气”,说大家,还不如是在说自家呢,宝玉吃打,黛玉之哀伤动人之极。黛玉之劝才是真正为宝玉着想——这就叫红颜知己,得一此生足矣。
                              宝玉闻得此话,心头已经半醉,又传来一股幽香,宝玉更是魂飞魄散,心神俱醉了。此幽香即宝钗处的幽香,但宝钗处用冷香丸遮掩过去,此处却直说,绝不是熏衣服的香味,再明白不过地暗示了,此处之幽香,就是少女特殊之体香,令男人心神俱醉的特殊体香。


                              IP属地:江苏354楼2015-06-16 15: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