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人武学文摘吧 关注:58贴子:920

回复:推手解要:四正述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搭手,我意即将彼身罩定(敷字诀)任彼如何努力,必须在我管辖之内(先定主客),彼在我势力范围之内之一切活动当依我安排、而随其自便,以不节外生枝为原则:彼若欲生妄念,即欲反客为主,夺我中原(中正立身处)我自知之(料敌于机先),于其具而将发未发之处,或迎头痛击以绝其势,或傍敲侧打以消其力,或居高临下以化其意,或在隐现之间变易去向,或在急缓之几折磨彼心,总要立定脚跟,一切由我做主,不容彼说三道四,指东指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3-02 18:50
回复
    朋劲不是,先实丹田气吗


    20楼2015-03-28 20:41
    回复
      <l3974316827>, 曹老师近来可好!打扰了。虽说现在我很喜欢炼十式,也很享受炼拳时,自然放松带来的安宁舒适,但我不知怎样才能算又有了一点进步?不知还机会得到您指点呢?:-)
      神意可向外更加的舒展,神舒自然体静!练拳付手与脚在极远处相合为一团似气似雾又非气非雾的虚无却又实有之物,这一团东西随意挥洒,犹如经营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画,自我身体的感觉越来越淡,因此可进入无人无我的自然之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4-24 15:12
      回复
        不思而得,自无行迹;
        清心寡欲,万事不执;
        不执一处,何必受力?
        无对待时,内外空虚。
        虚则灵生,动静如一。
        但求无我,自然安逸。
        《三体式铭.曹树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4-25 05:41
        回复
          什么是拳?
          拳是拳术的简称。而拳术是一种人体以体现自然运动规律为准则的、具有攻防意义的身心运动形式!它的练习需依法合理,表现是不拘一格,原则是象天法地,应用是见几而为;
          夫真正拳术:其来也无相,其去也无迹;动则人合于物,静而神如自然;不思而能得者、出于自在,不勉而能中者、契于无为;形虽具体而不执一法故无成势,事因缘生以应万方故无常形;隐显随根而离有相,变化从心而无所住;恬淡闲适、养之则见细雨春风、可体天机活泼之境,动静含蓄、用之则同奇花绽放、自有雷霆万钧之势;平居无物、渺无英雄怀才之气,临场自现、有鬼神不测之几;动则天成、五岳践于足下,静则成天、四海在我胸中!佛不能增,魔无法损!寻之无物,用则有象,如是而已。
          学人因各有所执而不能悉知万法平等空性无我不二真实之理至生分别识见乃烦恼根也故三祖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质朴语中含真实理具究竟意果能依教奉行必获三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04-25 05:50
          回复
            (太极八法述真)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名虽有八,实则是人体内一气流行,因情势不同而相应呈现的不同形式做为。而行功的要处,莫过于一举一动行为圆满无间,一动一静自能随机任运,内外无别而成周身一家,而以掤法总领机势,所以要求:掤劲永远不失。
            简言之:练拳则求一气之畅通于身心,用则得周身意思相应之流行。
            日常用功要做到:气常沉下,神常在顶,心则既平目和,意则真实中虚。
            八法与体势相应则:
            掤则有向前向上之形意,而有大水漫延之势:捋则有向后向上之形意,如泉水喷射之势:挤则有平直向前之形意,而有池水决堤逼迫之势:按则有向前向下之形意,而有天河倾倒之势: 采则有向下沉合之形意,如深潭陷物,挒则有上下断分之形意,似大江东去:肘则曲屈以进,靠则直正以撞。形势虽异,体用无别! 大抵用功专一,求取举动轻灵,以使气血运行舒畅,内外身心如一,此为练习拳术最基本之原则,亦是筑基培元之道理。
            拳术功夫也是这个东西!若缺或不符,即是体相不具,即无功夫,欲用八法,空谈而己。
            体相完备,八法乃可传心。
            所谓用则多门,是指彼此之间形势多变,只有随心应机,彰显真意。(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5-04-25 05:52
            回复
              第一章 会员
              第一条 凡有自主能力(未成年人须在监护人带领下)的社会各界人士,只要爱好并愿意通过本会学习咏春拳并愿意为继承推广普及咏春拳而工作者,均可申请加入本会,由本会常务委员会给予登记注册后发给证书,成为会员。
              第二条 会员必须遵守国家各项法令法规,不得参与任何反党反人民等一切危害国家民族及个人利益,导致社会安定乃至妨碍家庭安定的活动行为。
              第三条 会员有责任学好咏春拳及其它相关的武术拳法及器械,有责任在可行的时间地点,义务或非义务教学咏春拳法及其它传统武术拳械。
              第四条 会员拥有以下权利
              (1)有权参加本会各种相关会议,并接受培训。
              (2)有权参加关于拳学问题的讨论。
              (3)有权对本会工作提出建议和发出相关倡议。
              (4)有权要求罢免、撤换不称职的干部会员。
              (5)有权要求处分(含开除)违法乱纪、违章违规的会员及干部。
              (6)有会议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证权、辩护权、申辩权。
              上述各项权利在其本人未被开除会员资格前,任何人无权剥夺。
              第五条 会员应无条件服从会员大会产生的决议。
              第六条 会员有责任及义务在任何时间地点、以合法手段维护本会利益及名誉。
              第七条 会员有责任及义务维护集体组织的和谐统一及会员同事之间的友爱团结。
              第八条 会员须按时交纳会费。
              第九条 会员有入会和退会的绝对自由。
              第二章 组织
              第一条: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5-05-01 10:09
              回复
                第三章 财务
                第一条 本会主要经济来源为会员会费及个人捐款。
                第二条 会费是会员向组织交纳的用于组织建设及日常活动经费。交纳会费是每个会员应进的义务,是关爱组织的行为表现,交纳会费不仅为组织提供了经济帮助,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会员的组织观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5-05-01 10:10
                回复
                  《关于成立南阳咏春拳学研究会的申请》
                  中国武术的发展史几手是与人类历史同步的!仅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武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中华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更能说明武术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现象。一至以来,武学先躯及现代科学不断的验证着中国武术所赋于人类巨大益处的真实性、哲理性,及其在生命科学、卫生保健方面的无穷潜能。咏春拳即是中华武学中极具代表特色的拳种!
                  自清初严咏春祖师开宗立派,至今三百年间,名师倍出,于先贤所传,见仁见智,形成了众多义理同而风格异的各流沠练习法,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细致的发挥其祛病延年、健体益智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当代国内外学习者有(……人?之众!)
                  为了进一步使传统武术服务当代社会,我们这些咏春拳爱好者并习练者,拟成立一个民间学术研究推广团体,名为:南阳咏春拳学研究会,目的是深研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进而推广普及,使更多的武术、健身爱好者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武术而获益!
                  会址拟设:,(?)(有办公室?间)(办公电话?)
                  望(武协领导?体育局领导?)申核批准。
                  《南阳咏春拳(学)研究会》筹备组 负责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5-05-01 10:16
                  回复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昔黄帝战蚩尤,足为明证!但古法多为保命御敌,杂处于世,散难成学。自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为天竺跋陀禅师在嵩岳少室山下建少林寺,其弟子惠光僧稠都是武术高手,参禅之暇,带领僧众习武强身,武术才入殿堂渐成为学。少林寺虽处中原腹地,但山势峻秀,林谷幽静,是古时黄帝练功及鬼谷先生王禅隐居之所,又因佛教西天二十八代祖师达摩亦曾来此传教,遂成海内名胜。元时福居禅师更是邀请四方武学高手会集少
                    林,汇演武学,从此成就了”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
                    清乾隆年间,师出少林的南阳武学先贤王守一,回乡传教,韩甸为其得意门人,曾与子韩朔一同参加太平军。韩朔门人兰雨田在南阳教学八十年,少林拳法因之在南阳承传至今。


                    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5-05-02 07:14
                    回复
                      古人云:一开一合,拳术尽矣!故知:拳术即开合之道也。何为开合?无外乎一气之升降也。李亦畲言之甚明“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开:”,开合有序,拳始见功。故曰:气之升降,实关乎拳术之生死!胸前只可降,不得升,升则为逆,逆必乱中!背后则可升可降。
                      守中是指神不外溢,即心神趋逐外物,亦不被外境所引,所谓神气自然得中。中虽为实有之名,却是空虚灵明之性!
                      手则前展而升,气则贴背下降,无手之升,则无气之降,此经曰“有前即有后”也:精神领起,则中气从前自降,此“有上即有下”也,精神虽领而欲虚,虚则清而爽,中气虚降而欲沉,沉则稳而灵:意欲左转而实右,右实而左方随意,此“有左即有在”也,无左而事不兴,无右而事不成,以其不圆满,此动而彼不应尔。


                      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5-05-06 18:17
                      回复
                        《白话拳论》:太极拳相关的经典对于学拳者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人生在世需要穿衣吃饭,这己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之事实。其广泛的适应性,甚至可以扩大到武术之各个拳种!以个人之体认,可不夸张说:任何一个拳种流沠之功夫,只要用太极理论(经典)指导,才会真正上升到相当的境地高度——这在仅用其本门理论指导是无法达到的!
                        经典如此重要,向来被视为千金不易之物。昔杨露禅先师纵横京师,有无敌之誉,从学者无数,然得其传者,五、六人而己。至澄甫先师始将部分经典公诸于世,不过经义渊奥,虽经发明,尤然玄深难读,故致学习者众,功成者稀!拳法理义既不能洞明于世,学者自是无法依理用意、依法行功:其间虽由知者不言,亦多因学者不通文理,难解先贤本义所致。有鉴于此,余自学拳伊始,即着意致力探求拳道法理,管见浅识,邑由体识,却亦未必尽善!之所以敢诉诸文书,也是求证于广泛、就教于高明之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5-05-06 18:19
                        回复
                          《原文》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串)。
                          《语意》练习太极拳要求一开始就要通过用意不用力而做到肢体处处放松,以能顺应自然运动规律,使全身上下内外完整如一,统由神意引领运动而可活泼圆转,自然轻灵:尤其要达到:肢体动作的连绵不断及精神意气的节节贯串(穿)——即神意贯彻落实到动作中、达到并保持其连续性。
                          《讲义》从理论上讲,无论身、心,一动则太极图相即己形成!经上说“天地(是)一大太极,人身(是)一小太极”:可知太极图相可大可小,这取决于阴阳运动显现是在整体或是局部:阴阳无处不在,自然也可显于外或隐于内。太极图相不是渐生的,好像月亮今天小明天后天逐渐圆满,太极图相是一生即具足阴阳的!太极在人体既己成形,人之完善自我即倾注神意修炼无为的工程随之而动:周身内外的放松取决于神意的内敛,肢体皆依神意运动,自然举动轻灵:同时因为大脑在指挥心意和肢体运动时、合理正确的分工而显现出的有序次第,如快与慢的相间、缓与急的相随、轻与重的交替,自然达成了连绵不断的自然态势!
                          关于轻灵,人多认为单指脚下,误!切记太极拳对身体运动的要求是整体而非片面!轻灵,首先是练习者要有这样的思维,然后通过用意把全身各处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去充实每一举一动,使所有运动呈现的轻松流畅、沉稳和谐且游刃有余。


                          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15-05-06 18:19
                          回复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昔黄帝战蚩尤,足为明证!但古法多为保命御敌,杂处于世,散难成学。自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为天竺跋陀禅师在嵩岳少室山下建少林寺,其弟子惠光僧稠都是武术高手,参禅之暇,带领僧众习武强身,武术才入殿堂渐成为学。少林寺虽处中原腹地,但山势峻秀,林谷幽静,是古时黄帝练功及鬼谷先生王禅隐居之所,又因佛教西天二十八代祖师达摩亦曾来此传教,遂成海内名胜。元时福居禅师更是邀请四方武学高手会集少
                            林,汇演武学,从此成就了”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
                            清乾隆年间,师出少林的南阳武学先贤王守一,回乡传教,韩甸为其得意门人,曾与子韩朔一同参加太平军。韩朔门人兰雨田在南阳教学八十年,少林拳法因之在南阳承传至今。


                            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15-05-06 18:20
                            回复
                              曹老师,静坐时,身体不知不觉偏向右测,幅度很大,还如何办


                              来自手机贴吧49楼2015-05-12 22: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