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吧 关注:39,184贴子:511,032

回复:【对话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爸爸,我可以看你书架上那些厚厚的哲学书吗?
—— 那些书太深奥,你还不到看的时候。
—— 就是说,我现在还不能思考哲学问题,是吗?
—— 你可以思考一些适合你的哲学问题。比如:
别人喜欢我吗?
我喜欢别人吗?
别人讨厌我吗?
我讨厌别人吗?
我喜欢自己吗?
我讨厌自己吗?
—— 有标准答案吗?
—— 有。你猜。
—— 我猜 …… 是不是“我既不讨厌也不喜欢别人,别人既不讨厌也不喜欢我,我既不讨厌也不喜欢自己”?
—— 不对。没有情感怎么能行呢。人不能像零件一样,麻木不仁地活着。
—— 那,全都讨厌也不对,全都喜欢更不对。猜不出来。你告诉我吧。
—— 正确答案是:“不论别人是否讨厌我,我都不讨厌别人。不论别人是否喜欢我,我都喜欢自己。”


IP属地:江苏25楼2013-10-06 14:42
收起回复
    —— 做人有原则,是不是好事?
    —— 首先要清楚,我们所说的原则,不是细枝末节上的条条框框,而是观察角度上的根本不同。这个你可明白?
    —— 明白。
    —— 好。有原则,当然是好事。坚守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不是脚踩两只船,才能心明眼亮,进退有据。
    —— 可是,你有你的原则,他有他的原则,岂不是冲突不断?你不是说过偏执就是恶吗?
    —— 我昨天不是说过吗,“不论别人是否讨厌我,我都不讨厌别人。不论别人是否喜欢我,我都喜欢自己。”走自己的路,就非要截断别人的路吗?
    —— 可是,有的人明明和我是逆向而行,不统一方向的话,不怕撞车?
    —— 放心。不会的。就像人身上每一寸肌肉,都布满了毛细血管,有的是动脉,有的是静脉。虽然相互逆行,但并行不悖。把这种关系极限化,就会得到两个重叠而不相交的世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人鬼殊途,互不干扰。这就是我们讲“宽容”的理论依据。
    —— 能说得更明白一点吗?
    —— 原则是一条特定的道路,道路为目标而存在。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才会走上相应的道路。如果在一条路上和别人撞车了。你一定是找错了目标,或者选错了道路。到科学里面找意义,或者到艺术里面找真理。诸如此类。当你选择了其中一个目标,和相应的道路之后,其它的目标和道路,对你而言,就不存在了。对你也不会造成干扰。除非你自己意志不坚,心猿意马,或者自欺欺人,在不同的目标和道路之间徘徊,才会互相牵制,一事无成。
    —— 那么,没有原则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 没有原则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主动体验不同的道路,以开阔眼界,增进沟通,在反省中不断进步。走过的路像一个上升的螺旋。这样的进步方式,也许效率很低,但不失为一个明智的人。
    另一种是消极的,鼠目寸光,顾此失彼。得意时妄自尊大,恨不得给所有人洗脑。失意时自欺欺人,找一条最舒服的路,寻求安慰。这种人内心是糊涂的、矛盾的,在任何一条路上,都不会有太大出息,都会成为阻碍别人进步的绊脚石。
    I


    IP属地:江苏30楼2013-10-09 17:11
    收起回复
      —— 你曾说过内外问题。也说过理性和感性。那么,理性和感性哪个是内、哪个是外?
      —— 它们没有对应关系。在当事人的感受中,理性和感性都是内。在旁观者眼中,都是外。
      —— 旁观者眼中的理性和感性,是什么样子?
      —— 是两种塑造模型的方法。理性用来塑造“有”,感性用来塑造“无”。至于原型到底是有还是无,谁也不知道。
      —— 那,当事人心中的理性和感性,是什么样子?
      —— 是两种天人沟通的方法。理性能找到远在天边的“天理”,天理就像金字塔的顶端,我是金字塔的一块砖。感性能找到近在心间的“本心”,本心就像宇宙的中心,我是宇宙的一个化身。至于世界到底是金字塔形的,还是圆形的,谁也不知道。
      I


      IP属地:江苏31楼2013-10-09 17:12
      回复
        —— 古代的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毕竟不能人人都做皇帝呀,尤其是现代社会,做官并不是唯一出路,这句话还有什么意义呢?
        —— 你这个榆木脑袋。谁说“平天下”一定是政治理想?有的人用歌声征服世界,有的人用思想征服世界,有的人用舞蹈征服世界,有的人用诗歌征服世界 …… 谁说只有搞政治才能征服世界?
        I


        IP属地:江苏36楼2013-10-11 10:45
        收起回复
          —— 为什么当初你不提醒我?
          —— 说了你也不懂。说了你也不信。说了你也不当回事。因为你没经历过。
          —— 这样的话,岂不是前人犯过的错误,后人还会犯?
          —— 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归根结底,每个人的灵魂都是独立的。需要独自体验自己的生活,探索自己的意义,而不是给别人做实验品。如果你一味听信我的指导,你就成了我的试验品。
          I


          IP属地:江苏40楼2013-10-13 09:38
          回复
            —— “循环”的猜想是如何起源的?
            —— 准确的说不是循环,而是更高程度的“合一”。起点、道路、结果是一回事,选择了其中一项,就等于选定了另外两项。这样的话,所有的思考,最后都会得到“回归”的感觉。
            —— 因此,人与人之间就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 对。因为每个人都是自洽的。


            IP属地:江苏42楼2013-10-13 10:24
            回复
              ——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呢,还是性本恶,还是一张白纸?
              —— 不知道。当我们有了意识的时候,已经在路上了。就像《盗梦空间》里的梦境,你出现在一个没开头没结尾的过程中,不是造梦师提醒的话,你压根不会去想“起源”的问题。
              —— 可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出生、成长,来找到答案呀。
              —— 那是别人,又不是你。主观上的“爱人如己”,“同体大悲”,或者客观上的“平等”,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IP属地:江苏43楼2013-10-13 10:43
              回复
                —— “矛盾”和“隔阂”有什么区别?
                —— 矛盾是你死我活,说明他们有“争议地区”要争夺。隔阂是鸡同鸭讲,根本不在一个维度里,无话可说。
                —— 那么,前面提到的“起点、道路、结果”,哪一项会引起矛盾,哪一项会造成隔阂呢?
                —— 如果每个人都实现了三者的统一,就实现隔阂了。大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自己的追求,重叠而不冲突,相安无事。可是,如前所述,我们都是“出现在半路上”,起点和终点都是通过道路推测出来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实现统一,所以就有了矛盾。对。因为道路造成了矛盾。
                —— 能说具体一点吗?
                —— 我和你的体系里,都有A、B。但是,我认为A是主,B是辅。你认为,B是主,A是辅。这就是“争议地区”,矛盾就因此而来。双方都认为对方走偏了,最后的结局一定很悲惨。然后就为哪个才是正确的道路、哪个方向才有光明的终点而争吵不休。
                —— 然后呢?
                —— 实际上,人们都是出现在半路上。就像空降兵一样,随机降落在了某一条道路上。然后,大家就为哪条路正确而打起来了。然后不断巩固自己的路。愚蠢的人类,愚蠢的战争。几乎没有人真正去探索终点和起点。因为探索的旅程,必然是孤独又艰辛。大家宁可聚在这里继续打仗。


                IP属地:江苏44楼2013-10-13 11:23
                回复
                  —— 宗教是什么?
                  —— 是一种浓缩的生活方式。
                  —— 为什么要浓缩?
                  —— 为了提高效率。力求把所有的书浓缩成一本书,把所有的实践浓缩成一些简单的活动,把所有的哲思浓缩成一套简明的神学体系。
                  —— 然后呢?
                  —— 让人身处其中,能尽快找到意念上的终极目标,或实现终极的统一、圆满。
                  —— 我是普通人,对终极问题没有那么强烈的追求,我能从这里学到什么呢?
                  —— 第一,宗教是好几样东西浓缩后的组合产品,要么全吃,要么一个都不要吃。如果仅仅挑选其中一两样,不但没有效果,可能还会起反作用。第二,普通人如果开始有了珍惜时间,压缩某些方面,以提高效率的意识,他可能会变得偏执,但也能在相应的方面,达到常人达不到的高度。这些残缺的人,虽然无法实现自己的圆满,但是能在社会中成为某一领域的标杆。俗称“精英”。
                  —— 那么,可不可以不吃这些浓缩药丸,也能达到圆满?
                  —— 可以。等到整个社会,在各行各业一代又一代精英们的带动下,最后足够发达,进入“神级文明”的时代以后。


                  IP属地:江苏45楼2013-10-14 08:28
                  回复
                    —— 年轻人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
                    —— 因为年轻人在精神上正是向外扩展的年龄。不停地经历、观察、吸收、分辨、组装,而不太重视向内心世界的“挖掘”工作,因此,很容易被身外之物淹没。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能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得到所有的东西,唯独没有“我”。
                    —— 那怎么实现“平衡发展”呢?
                    —— 在特定的时刻不存在平衡,就像迈步走路一样。每时每刻你只有一只脚在向前迈。但是最终,两只脚都会到达你要去的地方。
                    —— 就是说,直到不再年轻的时候,人才会转过头回溯内心,发掘自我?
                    —— 对。这是一个彻底的转变,彻底调整方向。但是不宜转得太早。过早进入唯心的世界,会让人未老先衰。
                    ——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何灌输平衡发展的理念呢?
                    —— 不刻意截弯取直,顺其自然就好,主要是提醒他,不要一步迈得太远,步子大了会扯着蛋。俗称“偏执”。


                    IP属地:江苏46楼2013-10-15 13:17
                    回复
                      争鸣 —— 看这个云图,我们容易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是台风在动,其实应该是整个大气系统在动。台风没有灵魂也没有意志更没有自由,它只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是我们的选择性视觉把它划分出来了。再看下面剩人在裸跑的图片,同样的道理,不是剩人在动,而是整个宇宙在动。
                      光洋 —— 有道理。切割是认识的开始,也是束缚的开始。
                      争鸣 —— 你说的那个认识或许应该叫做创造,当然,不是我们在创造,而是宇宙在创造。对于人类来说,一直都是在创造知识,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在认识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知识。
                      光洋 —— 我曾经有段时间,认为人类是宇宙手中的镜子,宇宙借人类的双眼审视自己。现在不知道这个看法对不对。懒得想了。

                      争鸣 —— 成佛就是成为一面完好光洁的镜子,普通人就是一面破损的蒙了灰尘的镜子。 意识是镜子,肉体是镜框。

                      光洋 —— 嗯,你说得对。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7楼2013-10-16 10:06
                      回复
                        —— 如何深化内涵?
                        —— 重感情,学艺术,敢作敢当。
                        —— 怎样扩展外延?
                        —— 培养逻辑能力,胆大心细,按规矩办事。
                        —— 这两个方向有冲突怎么办?
                        —— 不会有冲突的。


                        IP属地:江苏48楼2013-10-16 10:09
                        回复
                          —— 知识很宝贵吗?
                          —— 不算宝贵,知识和钱一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知识?
                          —— 知识是聪明孩子的玩具。高水平的玩具和游戏,有益于开发智慧。
                          —— 也就是说,学知识是应该的,但不能沉迷于知识本身?
                          —— 对。最宝贵的不是知识,而是人。知识为人服务。


                          IP属地:江苏51楼2013-10-20 11:10
                          回复
                            —— 教主,可否赐我一句狂帅酷毙屌炸天的开示?
                            —— 下智之人找证据,中智之人找方法,上智之人找角度。


                            IP属地:江苏52楼2013-10-24 16:46
                            收起回复
                              —— 怎样从“我”到“我们”?
                              —— 给你四个不同的答案,仅供参考:
                              A,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的一个分身,对自己了解得越深,和别人的连接也就越紧。直到彻底搞清楚自己的那一天,也就是沟通了所有人的那一刻。
                              B,根本没有“我们”,只有“我”。
                              C,因为信仰,所以信赖。这条路我也没搞懂,你搞懂的话,给我讲讲。
                              D,根本没有“我”,只有“我们”。


                              IP属地:江苏54楼2013-10-27 15: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