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raconazole)溶液。关于影响选用药物的因素有:感染的复发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其他真菌感染预防的必要性、费用、药物毒性、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对念珠菌或其他真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尤其是对CD4+细胞计数<100μl的患者,长时间应用全身吸收的吡咯类药,产生耐药性的危险增大。对经历过多次发作的食管念珠菌感染的成人或青少年,应考虑长期抑制治疗,采用日服氟康唑100~200 mg即可。但长时间服用时,应注意产生耐吡咯菌株的可能。
特殊情况
儿童:对HIV 感染的婴儿不必实施念珠菌病的一级预防。对重度复发性皮肤黏膜以及食管念珠菌感染的婴儿应采用系统吡咯类药进行抑制治疗。
妊娠妇女:对妊娠妇女采用系统抗真菌药品的临床经验不多。有4例因长期子宫内暴露于氟康唑而导致婴儿的头面部及骨骼畸形的报道。另外,动物实验证明,伊曲康唑有胚胎毒性并能致畸胎。一般认为系统性使用其他吡咯类药(如酮康唑)也会发生同样致畸危险。所以孕期不应采用全身吸收的吡咯类药对口咽、食管或阴道念珠菌病作预防性化疗;已使用吡咯类药品的HIV感染的妊娠妇女应立即停药;正在接受吡咯治疗的HIV感染的妇女应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11.隐球菌病
预防暴露
HIV感染者无法完全避免对新型隐球菌的暴露。尚无证据显示:接触鸽子粪便会增高患隐球菌病的危险。
预防疾病
不必为无症状的病人常规作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测,因为检测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不大。前瞻性对照组研究证明氟康唑与伊曲康唑能减低晚期HIV病人的隐球菌病发病率。然而,大多数HIV专家建议,不必常规用抗真菌药来预防隐球菌病,因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不高,生存率未因使用抗真菌药而增高,并有产生药物相互反应及抗真菌药耐药性的可能,且费用昂贵。当决定是否预防隐球菌病时,应当同时考虑到对其他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的预防或抑制性治疗。对CD4+<50/μl的病人可采用氟康唑100~200 mg/d的治疗方案。
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