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ty吧 关注:112贴子:7,198

【20130524医疗卫生】HIV知识总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基础知识
1.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简称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疾病。这个命名涵盖了艾滋病的三个明确定义:
⑴ 获得性:表示病因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
⑵ 免疫缺陷:发病机制是进入人体的病毒引起免疫功能的破坏乃至衰竭,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容易发生肿瘤;
⑶ 综合症:指的是在临床症状方面,出现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因此,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艾滋病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均放在首位,我国已将其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2. 什么是HIV?
HIV是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的缩写。这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淋巴结、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以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能够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具有非常强的变异能力,这一特征不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
3. HIV主要存在于人体那些地方?
HIV广泛存在于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主要侵犯人体的T淋巴细胞,还可以侵入B细胞、巨噬细胞、朗格罕氏细胞、肠上皮细胞、脑内的星形细胞和少突神经胶质细胞以及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等,并且可以长期潜伏在这些细胞内。
HIV在人体中虽然分布较广,但是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4. 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何不同?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感染了HIV以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HIV病毒携带者;在这个时期,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显现出对HIV的抵抗,但临床上不出现任何不适和症状,这一个HIV的无症状感染群体活动自如,难以被发现,成了HIV非常重要的传染源。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一般平均经过若干年才出现症状,从感染HIV到发病的这一时期又叫做潜伏期,每个感染者的潜伏期时间长短不一,平均为7~8年。
有许多的人可能在感染HIV病毒,并且本身成为传染源以后,自己还对此一无所知。所以他们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造成疾病的不断传播,并且有可能错过最佳的抗病毒和预防机会性感染治疗的时机。
5. HIV怎样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众所周知,当人体感染病毒和细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立即反击,消灭这些“入侵者”。然而,艾滋病病毒却专门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巨噬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中聚集繁殖,从而使人体免疫系统受损,甚至遭到完全破坏。
HIV进入人体后主要寄生于免疫系统的T4淋巴细胞内,这种结合要比T4淋巴细胞和其他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成份之间的结合更强。人体没有能力分开它们,自然杀伤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能杀伤和溶解被HIV感染的细胞。机体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损害着自身的免疫系统。但是,由于HIV的不断变异和重组,它可以逃脱免疫监视,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能将其彻底清除。因此,当HIV侵入人体后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时,细胞内的病毒会受到激发而复制出数以千计的HIV来,新制成的HIV会从细胞中释出,并侵袭其他健康的T4淋巴细胞。就这样,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地增殖,而T4淋巴细胞则不断地受到破坏,最终导致感染全身免疫力渐渐丧失,出现众多合并症而死亡。


IP属地:湖北1楼2013-05-24 15:01回复

    6. 什么是窗口期,窗口期为多长时间?
    窗口期是艾滋病中特有的概念,也是倍受关注。HIV进入人体后,机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HIV的抗体,在此期间血液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一旦血液抗体转为阳性,意味着窗口期的结束,故窗口期也称为“抗体阳转期”。这个时期的感染者可能出现急性感染期的症状,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这个时期的感染者存在极强的传染性。
    正是由于即使感染了HIV,如果是处在窗口期检测结果仍然是阴性,才使得很多人对检测结果不放心,进而不停地做各种各样的检测,那么窗口期到底是多长时间呢?
    目前关于窗口期时间的争论很多,遗憾的是,由于不同个体对艾滋病的免疫反应不一,抗体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也涉及到测试方法与试剂的质量与检测技术也可有差异,所以不同的个体并没有统一的窗口期。但根据许多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目前我国官方将窗口期时间定为3个月,即在有感染可能3个月之后,血液检测HIV抗体仍为阴性时,一般可以排除HIV感染的可能性;但是这个人如有高危行为,应在2~3个月再复查一次,如仍为阴性可以排除。
    7. 窗口期的长短与病毒摄入量有关吗?
    窗口期是指从受到病毒感染,到体内产生能够为现有检测方法检测出的HIV抗体这段时间。由此可见,影响窗口期的因素就有两个方面,一是机体产生对抗HIV抗体的速度,另一方面就是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问题。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改善检测方法来缩短窗口期的时间,但每个个体产生HIV抗体的速度还是千差万别的。尽管对于单个个体来说,摄入的病毒量可能会影响个体产生抗体的速度,但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因此,我们难以通过摄入的病毒量来推断窗口期时间的长短。应该按照上述的要求来实施。
    8. 艾滋病就是性病吗?
    性病是一组传染病的总称,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艾滋病是性病中的一种。但是艾滋病的传播不全是通过性接触,还有血液接触、母婴传播等,故国际上早把艾滋病单独成为一类病种,何况艾滋病不同于性病,严格说来它是一种慢性病。
    当然,艾滋病与性病的的关联性极高。有大量材料证明,患有溃疡性或炎症性性病的患者感染HIV的机率要比正常人高出3~5倍。同时HIV感染也可增加某些溃疡性性病的流行率。这充分说明HIV感染和性病在流行病学上有协同作用。,医学上我们将性病患者称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并认为一般性病对艾滋病的传播有促进的作用。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⑴ 几乎所有的性病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而这正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⑵ 性病患者多在阴部及外生殖器部位患有溃疡,为艾滋病毒的侵入提供有利条件,使其很容易进入人体并迅速蔓延。
    ⑶ 性病病原体感染人时,往往引起炎症反应,而炎症又使淋巴细胞增多,由于淋巴细胞是艾滋病病毒进攻的靶细胞,所以它的迅速增加起到了吸引艾滋病病毒入侵的作用。
    ⑷ 性病患者主要通过性乱、不洁性生活而感染,而其接触的性伴侣往往感染多种性病。同样,也可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
    ⑸ 患性病的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从生殖道排出HIV的量也要比无性病HIV感染者来得高,提高了HIV的传染性。
    因此,及时诊断性病,有效地治疗性病既是对性病的有效防治,也是对艾滋病更为有效的预防。
    9. 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关系?
    有人说,结核病与艾滋病就像一对“孪生子”,这一对“新老病魔”几乎如影相随。
    结核病是艾滋病病人并发的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一般约占艾滋病感染者的20%~50%。HIV是结核病最为强烈的易患因素,HIV感染者一旦再感染结核菌,患结核病的机会是常人的30倍。艾滋病可以促进感染结核菌的人发病,使结核病恶化、播散。同样,结核病也能促进艾滋病的发展,并导致死亡。结核病是艾滋病病人的主要死因,全世界有1/3的艾滋病病人死于结核病。
    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已有多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病例报道。由于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与扩散,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鉴于这种危险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呼吁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普及结核病筛查和抗肺结核药物,并与艾滋病药物治疗相结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减轻这两大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冲击。
    10. 什么是高危行为?
    高危行为是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度而言的,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统称为艾滋病高危行为。具体说来,高危行为是指与别人发生体液交换或共用针具的行为,即别人的体液进入到他们的身体内,或他们的体液进入别人的身体内,或HIV药瘾者通过共用针具将HIV传给他人。具体的高危行为有如下几种:
    ⑴ 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有:无保护插入性性交、多个性伙伴、男男性接触等。
    ⑵ 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医源性传播。
    ⑶ 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有: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女性怀孕并生育,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⑷ 其它可以引起血液传染的途径,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同时患有性传播疾病。


    IP属地:湖北2楼2013-05-24 15:01
    回复

      6. 如果感染了HIV,还能存活多久?
      感染HIV后,潜伏期平均为7~8年。因个体差异确切的存活年限不好一概而论。总体来说如果得到很好的治疗和控制,绝大多数人是可以存活很久的。据美国的数据显示,50%以上的人都是可以在保证生存质量的前提下生存九年以上的时间。而且随着医学的进步,这个年限还在增加。因为绝大部分艾滋病病人最终都是死于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通过规律和长期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并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还是可以保证的。
      37. 感染HIV后是否一定会发烧?
      人感染HIV在1~4周内可能会出现病毒样疾病的表现,症状包括头痛、眼眶疼痛、肌肉疼痛、咽喉痛、低热或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这些症状(尤其是发热)的出现和持续与疾病进展较快有关。
      并不是每一个HIV感染者都会出现相同的症状,多数的患者在从感染HIV到发病的整个过程中,一般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发热症状,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少数人感染后就可能不会出现发热症状。
      这也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不要刻意的去把某种症状和HIV感染联系起来,任何人都不能因为出现发热就认为自己感染了HIV,也不能因为没有发热就认为没有感染。是否感染HIV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
      38. 舌头发白是感染HIV的症状吗?
      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数艾滋病病人都会单独出现口腔症状。有白色念珠菌病(一种霉菌病),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或者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另一种是毛状白斑,是位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病变。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病变不能除去。它几乎仅见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感染了一种EB病毒所致。
      39. 带状疱疹是感染HIV的症状吗?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以成人多见且症状较重;四季皆能发病,以春秋季和潮湿天居多; 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疱疹,以躯干及面部最常见; 发病就伴有疼痛,疱疹结痂后部分患者还会延续疼痛;水疱和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躯体中线。虽然带状疱疹与HIV感染两者没有必然联系,一般人也可以得带状疱疹,但是在HIV感染后免疫功能极度下降,容易出现带状疱疹,发生于身体一侧,也可两侧,症状要比一般带状疱疹患者重。
      40. 淋巴结肿大是感染HIV的症状吗?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和恶性,因此要分析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慢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巨大淋巴结增生、假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瘤、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节病等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当然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中也有淋巴结肿大这一症状的,在艾滋病的临床前期可能会有持续性的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其临床表现有其一定特征:淋巴结直径多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因此有出现淋巴结肿大症状时,不要紧张,及时去医院就诊、确诊,以免误和漏诊是非常重要的。


      IP属地:湖北8楼2013-05-24 15:04
      回复

        51. 病毒载量是什么意思?
        病毒载量,简单来讲是通过测量从而显示每毫升血液里病毒的数量。病毒载量测定是通过一种叫聚合酶链锁反应(PCR)的技术,来测定血液中HIV RNA的量。病毒载量以拷贝(copies)数为单位,计算每一毫升(ml)有多少病毒量,如copies/ml。若病毒量在10,000 copies/ml 以下是“低”,100,000 copies/ml 以上是 “高”。
        研究中发现,CD4细胞数量相同的人,病毒量高者比低者病情恶化更快速。对于尚未服用抗HIV药的感染者,将病毒载量、CD4数量以及症状结合起来,可以帮助预测未来症状的发展,以帮助感染者决定是否开始服药。对于正在服药的感染者来说,病毒量检测可以帮助了解药物疗效,也可提供调整治疗方案和存在耐药的依据。抗HIV的药若产生效果,感染者体内的病毒量就会下降。
        对于感染者来说,除了做免疫系统的CD4细胞检测以外,关心病毒在自身体内的复制情况也是必要的。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定期进行病毒载量检测。
        52. 发生高危行为后,一般多长时间后做第一次检测?
        一个人如果在一次高危行为中感染了HIV,身体的免疫系统一般要花费3周~2个月的时间来产生HIV抗体。因此,如果认为自己在某个时间可能感染HIV,一般应该等待2个月左右去检测为佳。当然也可以立即接受检测,如果检测为阴性结果,需要每隔2~3个月后连续两次检测来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根据临床经验和相关统计,绝大多数的感染者在暴露3到6个月后,都能检测出阳性结果。并且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敏感度的不断提高,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地缩短。然而,一个人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以被HIV检测所发现,这一点仍旧没有定论。因此,我们建议,如果发生高危行为或职业暴露以后,出现没有任何原因的可疑症状或怀疑自己可能会被HIV感染时,请向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员咨询并考虑做HIV检测。
        53. 什么是6周论?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的灵敏度逐渐提高,市场上常见的检测试剂一般都能够在4~6周以内检测出HIV感染者的抗体。有的专家提出了窗口期6周论。但是,医学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很多东西只能用概率来说明。我们对人体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未知的事物还有很多,6周论可以成为一条关于窗口期的参考建议。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检测与高危行为间隔的时间越长,得到的结果越可靠,目前官方一般建议,以3个月以上抗体检测阴性作为排除标准。
        54. HIV快速检测试剂的原理是什么?
        HIV检测试剂是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检测试剂,可用于检测血清或血浆标本中的HIV抗体。该试纸根据特异性的抗原会和特异性的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采用层析双抗原夹心法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HIV抗体。
        HIV试纸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区包被基因重组的HIV 抗原,在对照区包被抗 HIV 抗原单克隆抗体。检测时样品中如果有 HIV 抗体,就会和标记胶体金的基因重组HIV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沿膜带移动,可与包被的基因重组 HIV抗原形成抗原-抗体-抗原-胶体金复合物,并富集在包被线上,形成红色沉淀线。同时在包被膜上还有一条质控线对照,因此当检测结果出现两条红线时才判为阳性,只有一条红线时,则判为阴性。
        55. HIV试纸检测阳性(+)结果是什么意思?
        如果HIV检测试纸上出现两条红线,即为阳性(+)结果,表示血液中存在HIV抗体的可能。这时就要高度怀疑被检测的血清为HIV感染的血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才能判断为HIV感染。确认试验使用免疫印迹技术,通过western-blot(WB)检测血清中的HIV抗体。当然确认试验只能在国家批准的具有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资格的实验室里进行,其他任何医疗单位的检测结果都只与本试纸检测具有相同的意义。因此,一旦检测到阳性结果,应及时到上述部门进行确认试验。不过由于试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已经很高了,所以一般情况下,试纸检测的结果和确认试验的结果出入并不大。


        IP属地:湖北11楼2013-05-24 15:05
        收起回复

          71. 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HIV的可能性吗?
          安全套(又称避孕套、保险套),在我国长期以来被用作避孕工具,避孕套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的。安全套可以隔开精液和阴道分泌物,阻止性交时男女双方体液的互相接触,因此也被用来防止性病的传播。艾滋病开始流行后,由于没有疫苗和特效药,那些性自由盛行的国家一时又没有办法改变人们的不健康性行为,就只好大力提倡使用安全套,以减轻艾滋病的流行。在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可减少高危性行为时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会,但是还是有相当高的失败率,关键是要坚持性生活时每次使用,失败原因主要是安全套的质量不佳和使用不当引起的破裂、滑脱。
          72. 什么是安全性生活?
          对安全性行为,应有5个基本认识。
          ⑴ 在性行为之前,就应该考虑艾滋病预防问题;
          ⑵ 性伴越多,越容易上艾滋病及性病。所以,应当尽可能减少性伴数量,最理想也是最安全的性结合方式是富有情感的“一对一”性结合关系;
          ⑶ 应该知道,安全的性行为仍旧可以很有乐趣,可以任你发挥想象创造力,也可以体验亲昵的情感;
          ⑷ 使用安全套,可以护自己不被可能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感染,还可以保护自己不染性病;
          ⑸ 使用毒品和酒精制品后发生性行为,会妨碍采用前面4项措施的能力。
          73. 怎样正确使用安全套?
          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定要在性接触前戴上安全套;注意安全套的有效期,过期的不能使用;撕开安全套包装时,避免剪刀、指甲将安全套弄破;捏住安全套顶端挤出空气,为贮存精液留出空间;将安全套在勃起的阴茎上抹到根部;套上安全套后可以涂些水质润滑剂,不应使用油性润滑剂(如凡士林或雪花膏等),因油性物质易造成安全套破损。射精后,在阴茎还没有疲软之前退出,退出时要用手把持好安全套以防滑脱。将用过的安全套口打结防止精液流出,然后丢弃到垃圾桶内。安全套只用一次,不可重复使用。切勿把安全套长期放在钱包内或接近热源的地方。
          74. 职业暴露后,采取怎样的措施,可以降低感染HIV的可能性?
          职业暴露是指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坚持预防为主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要措施。职业暴露后感染HIV的危险性取决于暴露的性质、接触病毒的多少等诸多因素。及时联合使用2~3种抗-HIV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实验室和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
          ⑴ 艾滋病病毒暴露后紧急局部处理,这是处理职业暴露首要步骤,具体为:
          ① 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 如有伤口,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③ 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⑵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
          在我国目前可采用的基本用药程序是单用双汰芝(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剂),强化用药程序是用双汰芝的同时合并使用佳息患(蛋白酶抑制剂)。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小时之内。预防用药的时间推迟至24~36小时后将大大降低预防作用。由于上述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因此确定使用适应症非常严格。
          75. 有预防艾滋病的食品吗?
          目前尚无关于可以通过食物预防艾滋病研究。但有些食物确实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如:黄豆、黄瓜、苦瓜、海带、鹅血、大蒜等。有研究指出,以后人们有望通过喝酸奶来防治艾滋病。美国和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宣称,在实验室中他们已证实,酸奶中的细菌通过基因修饰可释放出能阻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药物。


          IP属地:湖北15楼2013-05-24 15:07
          回复

            76. HIV暴露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
            室温下,液体环境中的HIV可以存活15天。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小时后,活力才丧失。病毒含量高的血液未干的情况下,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仍然具有活力。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小时,一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淋巴细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HIV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只有带病毒的血液或体液从一个人体内直接进入到另一个人体内时才能传播。它也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所破坏。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握手,接吻,共餐,生活在同一房间或办公室,接触电话、门把、便具,接触汗液或泪液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HIV非常脆弱,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度10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灭活;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水和0.3%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处理10分钟,即可灭活HIV。
            六、心理与态度
            77. 怀疑自己感染HIV,该采取什么措施?
            有高危行为后,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HIV,最好先去正规医院或预防机构去请教医生,医生如认为有必要验血检查,可以到当地有批准HIV筛查实验室的医疗机构、防治专门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作检查,以排除怀疑。
            如果检查出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反应,经确认实验室确定,说明已受到感染。此时应将实情告诉你的妻子(或丈夫)及其他性伴侣,一般不宜再有性交活动,实在不可避免的,可以使用避孕套。同时,应当让性伴侣也作检查,以弄清是否受到感染。对已感染者,严格禁止献血、献精液和献器官。如果是育龄妇女,还应当建议避免怀孕;已怀孕的,要终止妊娠,以免传播给下一代。
            78. 如果婚检时,一方HIV检测阳性,应该如何处理?
            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总则第三条中明确写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享有的婚姻…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婚姻法》中并没有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能结婚,结婚完全是双方个人的事情。但是我国相关政策建议应该把婚检结果的实情如实告诉对方,由婚检双方自己考虑决定是否结婚。如果医生了解到婚检双方的一方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向双方提出暂缓结婚的意见;但如果受检双方坚持结婚,且未感染一方对对方感染艾滋病病毒一事完全知情,那么医生就会出具"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愿"的意见,并予以预防感染措施的辅导。
            79. 什么是心理窗口期?
            由于医学上还没有绝对明确的窗口期,因此有人甚至高危行为2年以后还在作艾滋病检测。每个人都应该在深思熟虑后为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心理窗口期”,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期限还是阴性就可以彻底放心,之后的任务就是如何恢复到以前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回到自己以前的生活中去。否则,担心、恐惧、猜疑是没有尽头的,谁也不想永远活在HIV的阴影中吧。
            80. 怎样在心理窗口期调整好心理状态?
            有高危行为后,在艾滋病的心理窗口期要调整好状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 反心理暗示法,医学研究表明人的潜意识以及自我暗示,会导致身体产生某些虚假症状,然而,当将症状对照HIV感染,心里自然产生了一个疑团,这个疑团导致你潜意识地自我暗示:“我一定感染了”。在自我暗示的支配下,原本的症状延续了下来,甚至产生了一些所谓的HIV症状。此时可采取反心理暗示法,勇敢的去做检测,然后看着“阴性”结果,每天早午晚三次,每次闭目静坐十分钟,静坐时注意呼吸尽量放慢,同时慢慢地对自己说:我没有感染HIV,我很健康。一周之后,会惊喜地发现,绝大部分症状不治而愈;坚持三周,你将会觉得自己比以往还要健康。
            ⑵ 相信科学,艾滋病目前虽然是难以治愈的传染病,但是在临床上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艾滋病是很准确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HIV筛查实验室都是通过国家级实验室验收通过的,所用的检测方法都是一样的,每个人的血样同时用两种方法做,如果有其中一种方法做出弱阳性或者阳性结果,要送省(市)级的确认实验室。高危行为后3~6个月检测阴性就可以排除感染。
            ⑶ 勇敢越过 “心理窗口期”,多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


            IP属地:湖北16楼2013-05-24 15:07
            回复

              96. 什么是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病,是目前常见的性病之一。人类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主要侵犯粘膜,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所形成的粘膜有亲和力。淋球菌内毒素及淋菌表面外膜产生的脂多糖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和吞噬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化脓和疼痛。男性感染淋球菌后,常发生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3~5天,表现为尿道脓性分泌物和尿痛等。可并发附睾炎、精囊炎等。女性感染淋球菌后,常发生淋菌性宫颈炎,临床表现不明显或只是出现阴道脓性分泌物,可并发盆腔炎。男女两性均可发生淋菌性直肠炎、咽炎、结膜炎等。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有效。
              97. 什么是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简称非淋,是由性接触传染但不是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一种尿道炎,在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病原体多为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疱疹病毒、念球菌等,而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占80%以上,在这些病原体中尤以衣原体引起的非淋最为重要。男性病人的潜伏期为1~3周,主要表现为尿道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伴有尿痛或尿道不适。女性感染主要是泌尿生殖器感染,多以宫颈为中心扩散到其他部位,如粘液性脓性宫颈炎、尿道炎、合并盆腔炎等,自觉症状多半不明显,或者仅有阴道分泌物增多。该病的并发症有附睾炎、输卵管炎和盆腔炎等。治疗可采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米诺环素、红霉素、四环素等。
              98.孕妇得了性病该怎么办?
              孕妇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如果孕妇得了性病,除了考虑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外,还要考虑对胎儿可能有影响,因此需要同时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该积极求医诊治,同时对其他性病进行筛查,遵医嘱完成所有治疗和复查。患有梅毒的孕妇所生婴儿必须在出生时、生后第1个月、1岁内每隔3个月、1~2岁内每隔半年做梅毒血清学检查。产妇患尖锐湿疣如不影响分娩可不必剖腹产,只有在尖锐湿疣造成产道阻塞或阴道分娩有可能导致大出血时才决定进行。另外,但凡需做人流或引产的孕妇,必须在其性病彻底治愈后方可做手术,防止感染扩散。本人也要注意阴部清洁卫生勤晒贴身内衣裤,节制房事和注意营养与休息等。
              99. 为什么有的人得性病总是治不好?
              性病除了某些病毒引起的如生殖器疱疹有一定复发率外,一般都能在短期内治愈。部分人群得了性病总是治不好的主要原因有:治疗不当,包括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法不当;配偶/性伴未及时治疗,造成双方反复感染,也就是常说的“兵乓球式感染”;未遵医嘱用药,自行减药、停药或更换药物,酗酒、进食辛辣食物、不节房事等;有合并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可使感染蔓延,引起前列腺炎、附睾炎、盆腔炎等疾患;心理负担过重,这种病人在经过多次体检均无明显体征及化验检查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的情况下,只需适当转移注意力,加强营养与锻炼,或服用一些中药调理一下,会慢慢好起来的。
              100. 如何预防性病?
              性病的发生流行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性病的预防要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考虑。社会预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加强健康教育,使人们对性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个人预防: 洁身自爱,不搞非婚性行为;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包皮过长者可做包皮环切,预防感染;有溃疡、皮疹、水疱等可疑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不留后患;配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期间不宜过性生活,需要时使用避孕套;一般日常生活不会传染性病,但应做好家庭内部的清洁卫生,防止对公共用品、衣物等生活用品的污染;如果考虑结婚、怀孕问题,最好等完全治愈后,身体恢复一段时间较为理想。


              IP属地:湖北20楼2013-05-24 15:09
              回复

                A病的四个阶段
                在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前提下,我们说A病包括有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的症状,我们也可以知道自己在最初确诊以及在服药前自己所处的阶段,并根据情况和免费药的政策及时治疗。
                1、 急性期
                大部分病人在A病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至3个月后,有如流行性流感冒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发热、赛战、关节疼、肌肉痛、呕吐、腹泻、喉痛等,一般在A病毒感染后2至8周出皮疹,血中出现A病毒抗体。最长约半年后出现抗体。
                2、 无症状感染期
                在急性期后,没有临床症状,为无症状的健康人,但体内有A病毒,又称为A病潜伏期。此后,8年内将有50%的人发展为A病。有报告称,1至7年内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其比例依次为1.5%,5%,10%,15%,25%,30%和40%。儿童A病潜伏期短,平均为12个月。这时用很敏感的方法检测A病感染者浆中的病毒核醒量,可预测5年内发病的机率。
                3、 A病前期
                无症状感染期之后,出现明显的与A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人称之为A病相关综合征,也有人称之为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等。主要表现在:持续性的淋巴腺肿大,开始于颈部,其次为腋、腹股沟淋巴结等。一般少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者。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发热(38摄氏度左右),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发生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属真菌类)等各种感染。
                4、 A病期
                由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肿瘤等极易发生。病变可表面在肺、口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脏、肾脏、眼、关节、皮肤等等。已发生机会性感染者,平均存活期为9个月。
                肺部病变 约半数的A病患者是以肺部症状为初期表现的。最常见的是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咳嗽等。此外,还会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结核杆菌肺炎、细菌性肺炎、肺卡波氏肉瘤。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13-05-24 15:13
                收起回复

                  HIV血浆核糖核酸(RNA)水平因受到持续抑制以至于不能检测出来。随访中位时间为6~16个月。
                  如果CD4+细胞计数降低到<200μl时,应重新开始一级预防。
                  预防复发:PCP患者需终生采用预防性化疗(亦即二级预防或维持疗法),但一些患者经HAART治疗达到免疫系统功能重建者除外。
                  中止二级预防:成年或未成年病人经HAART治疗CD4+细胞计数从<200μl已达到>200/μl持续3个月以上时应停止二级预防。一随机研究组及欧洲8项序列研究随访观察的报告支持该项建议。这些研究证实,病人经HAART治疗后,CD4+细胞可增高到>200/μl达3个月以上。其中多数病人服用PI药剂。在停止预防性治疗后,CD4+细胞中位数达到>300/μl。多数病人血浆HIV-RNA已降低到一般仪器检测不出;随访的最长时间为13个月。如果在CD4+细胞计数>200/μl时出现PCP症状,则无论由HAART治疗所导致的CD4+细胞增加多高,进行PCP终生预防性化疗应该是可取的。
                  如果继续PCP预防不再有效,则可考虑停用二级预防。这样做可减少药品的消耗,去除潜在的药物毒性及相互作用,避免产生抗药病原菌,并降低费用。
                  重新开始二级预防:如果CD4+细胞降至<200μl或在CD4+细胞>200/μl时,PCP病复发,二级预防应即重新启用。
                  对特殊病人的防治
                  儿童:为了预防的目的,HI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应于4-6周时接受TMP-SMZ,其后若发现婴儿未感染HIV,即应停用。HIV感染或感染不太明确时,应在一周岁内持续采取预防措施。儿童曾患过PCP者应终生接受化疗以防复发。
                  孕妇:HIV感染的孕妇与成年及青年同样应给予PCP预防性化疗。TMP-SMZ是推荐的预防药剂;氨苯砜可作为替代药物使用。因为,孕妇在怀孕初期三个月内服用药剂可致胎儿畸形,卫生保健员会在此期间停止给她用药剂。此时雾化喷他脒可考虑为替代药物,因为人体吸收不多,药力不会到达胚胎。
                  2.弓形虫性脑炎(TE)
                  预防暴露


                  IP属地:湖北24楼2013-05-24 15:15
                  回复

                    HIV感染者一旦诊断确立,随即应检测弓形虫属的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以确认是否有弓形虫感染。对所有HIV感染以及缺少对弓形虫IgG抗体者均应被告知弓形虫病的传播途径,告诫勿食生肉或没有煮熟的肉类如羊、牛、猪或鹿肉,特别是羊、牛及猪肉必须烹煮到内温达73.9℃~76.7℃,把肉煮到粉红色消失。HIV感染者在接触生肉,收拾花园或接触土壤后必须洗手。水果蔬菜必须清洗后进食。患者如养猫,最好由HIV阴性者及非孕妇来每天清理猫舍,或病人必须在清理猫舍后彻底洗手,建议病人将猫圈养在家中,不要让它招来野猫。以罐头或外购的干食品或煮熟的食物饲养猫,勿喂生肉或半生不熟的食物。对猫测试弓形虫病。病人无需与猫分开。
                    预防疾病
                    开始一级预防:凡病人的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CD4+细胞计数降低到<100μl者,必须预防TE侵袭。显然,每日服用双倍药力的TMP-SMZ是首选方案。如患者不能依从,可替代药品为氨苯砜加乙胺嘧啶。此外,也可考虑阿托伐醌合用或单用乙胺嘧啶。其他预防性单用药品如氨苯砜,乙胺嘧啶,阿奇霉素或克林霉素,由于试验证据不足而不宜使用。雾化喷他脒无预防作用。
                    未接受过对TE也有效的PCP预防措施的血清弓形虫阴性者,其 CD4+细胞计数降低到<100μl时,必须再测试弓形虫病的IgG抗体以确定其血清是否转阳。凡转阳亦即有了抗体时,应启用TE预防措施。
                    终止及再次启动一级预防:成年及青年病人在经HAART后,使CD4+细胞增加到250/μl,持续≥3个月时,即可停止TE预防。当CD4+细胞降至<100-200/μl时,一级预防必须再次启动。
                    二级预防
                    预防复发:除非病人在接受HAART治疗后其免疫系统功能已获重建,否则TE病人在完成最初治疗后,均需接受抑制疗法(即二级预防或长期维持疗法)。乙胺嘧啶+磺胺嘧啶+亚叶酸的合用可高度有效。不能耐受磺胺药的,常用更替药品为乙胺嘧啶+克林霉素。
                    终止二级预防:TE病人在成功完成最初治疗后,临床上维持着无症状及无体征,并在HAART治疗下持续CD4+细胞计数>200/μl达6个月以上,无论成年或青年病人,均可有效降低TE的复发危险。有些专家在终止二级预防前,对患者作脑部MRI后再决定,也是可取的。
                    再次启动二级预防:当CD4+细胞计数<200μl时,应再起用。


                    IP属地:湖北25楼2013-05-24 15:15
                    回复

                      预防疾病、预防复发
                      尚无有效的预防性化疗方案。
                      5.结核TB
                      预防暴露
                      HIV感染者应知道一些行为和职业会增加暴露于结核的可能,其中包括卫生保健部门的雇员和志愿者。应当与医务人员咨询商量是否继续在这些场所工作,并根据以下因素决定,例如患者的特殊岗位、该社区结核患病率及在工作环境中对结核病的预防程度。
                      预防疾病
                      已确诊的HIV感染者,应先采用Mantoux法即用中等效力的纯化蛋白衍生物(PPD)作结核素皮内试验(TST)。不必常规评价其无反应性,但评价无反应性能帮助作出是否实施预防性治疗。
                      所有测出TST阳性(硬结≥5mm)的HIV感染者必须拍X线胸片,并作临床体检,以除外活动性肺结核。HIV感染病人一旦出现结核病症状,无论TST结果如何,应立即拍X线胸片,并作临床评估。
                      不论年龄大小,所有HIV感染者,只要TST阳性,即使无活动性结核,过去从未接受过活动性和潜伏性结核的治疗,均应按潜伏性结核治疗。药物应选用:异烟肼(isoniazid)每日1次或每周2次口服,共9个月 每日1次口服利福平rifampin或利福布汀rifabutin共4个月;采用利福平+吡嗪酰胺pyrazinamide或利福布汀+吡嗪酰胺共2个月。有报告称,非HIV感染者每日口服利福平及吡嗪酰胺2个月治疗潜伏性结核时,曾发生致死性和严重的肝损伤,因此,对于能完成其他治疗方式的HIV感染者最好不用吡嗪酰胺。
                      因为HIV感染者有罹患周围性神经病的危险,如采用异烟肼治疗,最好与维生素B6合用。采用利福平或利福布汀之前,必须慎重考虑它们与蛋白酶抑制剂(PIS)及与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相互作用。当其他治疗药物均在服用时,直接观察性治疗应采用间断性剂量方案。
                      所有HIV感染者,无论其TST结果,年龄大小或以前是否接受过治疗,只要他们亲密接触有传染可能的结核患者,在除外活动性结核的诊断后,均应按潜伏性结核进行治疗。


                      IP属地:湖北28楼2013-05-24 15:17
                      回复

                        当CD4+ 细胞计数降低时,TST的可靠性也随之降低。但对首次TST检查为阴性的来自结核传染高危地区的HIV感染者,其后每年需重复进行TST。对于首次皮内试验阴性,HAART后免疫功能有所恢复(例如CD4+ 细胞计数增至>200/μl)者,医师也应考虑重复TST试验。除证实结核感染外,对于TST转阳的HIV感染者的出现,医务人员应警惕有近期发生结核传播的可能的存在,应迅速报告公共卫生官员以便找出传播来源。对HIV感染者禁忌实施卡介苗(BCG)接种,因为这有可能造成播散型疾病。
                        预防复发
                        在结核病人成功地接受治疗方案后,无须再进行长期抑制疗法。
                        特殊情况
                        药物互相作用:利福平能引起蛋白酶抑制剂(PIS)及与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药物代谢,因此使药物更迅速地清除,从而导致多数这类抗逆转录病毒药品的浓度低于治疗水平。利福平不可与以下PIS及NNRTIS合用:安泼那韦(amprenavir),印地那韦(indinavir),罗平那韦(lopinavir)/利托那韦(ritonavir), 那非那韦(nelfinavir) 沙奎那韦(saquinavir)及地拉夫定(delavirdine)。但利福平可与利托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依非韦伦(efavirenz)及有可能与奈韦拉平(nevirapine)合用。
                        利福布汀可以作为利福平的替代药品,但是不应与PI硬胶体沙奎那韦或地拉夫定合用;因为支持资料有限,该药与地拉夫定软胶体合用时应当慎重。每日常用剂量一半的利福布汀(即每日剂量自300 mg减至150 mg)可与印地那韦、那非那韦或安泼那韦合用。采用常规1/4剂量(即150 mg,隔日1次或1周3次)时,可与利托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或罗平那韦/利托那韦合用。若利福布汀单一与印地那韦合用,后者的剂量应从800 mg/ 8小时增加到 1000 mg/ 8小时。药物动力学研究资料证实,加大剂量的利福布汀可与艾发韦安合用,其推荐剂量为每日450~600 mg。利福布汀与奈韦拉平合用则无需调整剂量。
                        儿童:HIV感染妇女所分娩的婴儿应在9~12月龄或更早些时候进行TST试验(5U-PPD),每年需重复试验≥1次。HIV感染婴儿的家庭成员具有TST阳性者必须确诊有否结核;接触过活动性结核病人的儿童,在除外活动性结核以后,无论TST结果如何,均必须予以预防治疗。
                        妊娠妇女:HIV感染的妊娠妇女,如果其TST呈阳性或有接触活动性结核病人的历史,在除外活动性结核后,应推荐预防性化疗。给药前应拍X线胸片。拍片时应将腹部及盆腔覆以铅保护性围裙,以减少对胎儿或胚胎的放射。


                        IP属地:湖北29楼2013-05-24 15:17
                        回复

                          终止一级预防:成人或青少年患者经HAART治疗CD4+ 细胞计数>100/μl持续≥3个月时,即可终止MAC一级预防。2项大型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及随访数据证实,病人停用后罹患MAC感染可能很小。
                          再度启用一级预防:当CD4+细胞数降至<50/μl~100/μl时,应再次施行一级预防措施。
                          预防复发
                          合并了播散型MAC感染的成人或青少年HIV患者必须要终身接受二级预防,除非他们经HAART治疗后,免疫功能重新恢复。除了有确凿的临床及试验室检测证据证明,患者存在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药性,否则推荐药物为大环内酯类药(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与乙胺丁醇(ethambUtol)合用,加或不加利福布汀均可。治疗MAC感染采用克拉霉素的剂量:与500 mg一日2次相比,1000 mg一日2次所致死亡率要高得多,所以不可用大剂量方案。在治疗MAC感染中,发现氯法齐明clofazimine存在不良转归,因而不应使用。
                          终止二级预防:当患者完成MAC感染治疗≥12个月后,临床再未出现MAC感染症状及体征,且经HAART治疗后CD4+计数>100/μl延续≥6个月这种情况下,MAC感染的复发危险较低,可以终止二级预防。在终止治疗前最好做一次MAC的血培养,以证实疾病并未处于活动期。
                          再次启用二级预防:当CD4+细胞数降至<100μl时,应再次启用二级预防措施。
                          特殊情况
                          药物相互作用:利福布汀不应给正在使用某些PIS及与NNRTIS治疗的病人服用,因其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还未明确。(见结核预防的药物相互作用部分)。PIS能增高克拉霉素的水平,但如何调整二者的剂量尚无成熟建议。Efavirenz能促进克拉霉素的代谢,结果使克拉霉素的血清浓度降低,14-OH克拉霉素(一种活动的克拉霉素的代谢产物)浓度增高。这种反应使克拉霉素降低了预防效应力。阿奇霉素的药物动力学不受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故与PIS及NNRTIS合用是安全的,没有担心的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13岁的、具有严重的免疫抑制的HIV感染儿童,易患播散型MAC感染。这些高危儿童可根据下述的CD4+计数阈值给予预防措施:
                          (1)儿童年龄≥6岁,CD4+计数<50/μl;
                          (2)2~6岁,CD4+计数<70/μl;


                          IP属地:湖北31楼2013-05-24 15:18
                          回复

                            (3)1~2岁,CD4+计数<500/μl;
                            (4)<12个月,CD4+计数<750/μl。
                            针对儿童常用的预防药剂也是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两种药的儿童用口服悬混液制剂在美国市场均有出售。在美国市场上没有适合儿科的利福布汀的液体剂型。患过播散型MAC感染的儿童需要终生接受二级预防。有关经HAART治疗CD4+ T细胞数增高后停止MAC感染预防的安全性尚无研究结论。
                            妊娠妇女:同样需要预防性化疗,但一些医务人员倾向于在妊娠过了3个月后再行启用。动物实验和无对照的研究证据提示,阿奇霉素可供选择。对利福布汀的经验有限。克拉霉素则因动物实验出现致畸胎作用,故于临床上应予慎用。至于二级预防的常用药品为阿奇霉素+乙胺丁醇。
                            7.细菌性呼吸道感染
                            预防暴露
                            因为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在人群常见,尚无有效的方法减少对这些细菌的暴露。
                            预防疾病
                            成年及青少年的HIV感染者CD4+ T细胞计数≥200/μl者,在近5年中未接种疫苗的,则应给予一次性单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
                            一项在非洲进行的关于肺炎球菌疫苗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却显示了反常的结果: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肺炎患者反而有所增加。但多项在美国进行的观察性试验并没有确定接种疫苗与增加肺炎患病的危险有关,并且确认了接种疫苗的益处。多数HIV专家认为,在美国肺炎球菌疫苗的益处要大于它的危险。
                            CD4+细胞计数<200μl的患者也应考虑接种疫苗,尽管临床上还未证实它的有效性。如果患者首次进行疫苗接种时,CD4+细胞计数<200μl,经HAART治疗后,CD4+细胞计数>200/μl,应考虑对其再次接种。由于耐药〔包括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MP-SMZ)、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株所引起的严重感染不断增多,接种疫苗显得更为重要。


                            IP属地:湖北32楼2013-05-24 15:19
                            回复

                              预防暴露
                              具有严重免疫抑制的HIV感染者通常易感染由猫传播的巴尔通体菌,从而导致严重的疾病。这些病人应注意养猫的潜在危险性。应养大于1岁的健康猫;避免与猫嬉闹而被抓伤;与猫有关的伤口必须立即清洗;避免让猫舐HIV感染者的伤口或切口;应为猫除虱。尚未证实需要对宠物做常规的巴尔通体血培养或血清检测。
                              预防疾病
                              尚无资料支持巴尔通体相关疾病的预防性化疗。
                              预防复发
                              巴尔通体病经初期预防治疗后有时出现复发或再度感染。治疗复发虽无成熟建议,但可考虑长期采用红霉素及多西环素加以抑制。
                              特殊情况
                              儿童:应当向严重免疫缺损的HIV感染儿童的父母和照管人说明养猫的危险。
                              妊娠妇女:倘若需要长期抑制巴尔通体菌时,可用红霉素。妊娠妇女忌用四环素。
                              10.念珠菌病
                              预防暴露
                              念珠菌属常见于黏膜及皮肤表面。没有方法减少对此菌的暴露。
                              预防疾病
                              前瞻性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严重的HIV感染者接受氟康唑(flUconazole)治疗可以减少口咽、食管及阴道黏膜的念珠菌及隐球菌感染的危险。然而不必常规预防性使用氟康唑,因为该药对急性发作疗效好,黏膜念珠菌病的病死率很低,常规预防性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株和造成药物相互作用,而且费用较高。
                              预防复发
                              综上所述,一些HIV专家们也建议不要对复发性口咽部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症进行长期预防。倘若复发症状严重而且频频发作,可考虑口服吡咯(azole)类药,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


                              IP属地:湖北36楼2013-05-24 15: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