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吧 关注:10,819贴子:202,925

【原创】李广,请把龙城飞将还给卫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首发霍去病吧。。因为本人是个霍家军。。但是依然十分仰慕卫大将军。。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期间写作时,未详细翻阅史书,多凭自己以前看过的点滴记忆。。。至于军事战略的揣测和推论都是自己一些想法。。欢迎大家前来讨论。。。


IP属地:四川1楼2013-05-08 16:08回复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兵分四路出击匈奴,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卫青各领骑兵一万出塞反击匈奴。这一战在汉匈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朝由全面防御转向主动进攻,而也正是这一战,打掉了李广用了半辈子建立起来的威信。
    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其余两位公孙将军出代郡和云中。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广全军覆没,伤重被俘,公孙敖出代郡,损七千,公孙贺出云中买了一包味精,卫青出上谷,横扫匈奴祭祖圣地龙城。
    这一战的结果成了李广一生的转折,他在武帝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汉军头牌变成了戴罪之身,公孙敖和公孙贺也被证明不堪大用,于是,汉军的一哥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卫青的身上。
    司马迁为李广开脱罪责,说李广树大招风,招来了匈奴的主力,寡不敌众,所以全军覆没。这牵扯出了一个问题,匈奴的主力到底在哪里,李广面前的军队到底是不是匈奴的精锐。
    到了技术性的时刻。献丑了。我们把云中,雁门,代郡,上谷一字排开。从战果推测,出云中(最右边)的公孙贺没有遇到匈奴,大草原几日游就回来了,也就是说,匈奴并没有调动河套的军队,而原本盘踞漠南的右贤王部很可能去往雁门方向,从侧面上反应匈奴人并没有将汉朝这次的攻击放在眼里,而是将名气相对的较大的李广部作为首要打击目标,而李广和公孙敖损失最重,而雁门和代郡两地又相毗邻,从侧面说明匈奴的军队基本集中在雁门代郡一带,攻击上谷的军队应该也在战斗前往雁门和代郡集中,出上谷的卫青遭到轻视,但是匈奴究竟调动了多少军队是个谜。寡不敌众这句话有些暧昧,匈奴单于有没有亲自出马,史记中并无直接交待,面对这种大规模的会战,匈奴单于很可能亲率本部坐镇中路指挥调度,而不会亲自前往阵前,由此推测在雁门和代郡的匈奴军团应该属于左贤王和右贤王,纵观汉匈战史,左贤王的军队可以说是匈奴主力军团里面作战素养最差的(参见霍去病漠北决战)而右贤王的军队也是空有数量没有质量(参见卫青漠南之战)。匈奴左贤王主管东部战区,右贤王负责西部战区,那么此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李广遇到的右贤王部,而公孙敖遇到从自己防区迂回到雁门的左贤王部,而卫青则穿过左贤王相对空虚的防区突袭龙城。为何不说是绝对空虚,是因为匈奴人虽然是游牧民族,但并不是赌徒,不可能把所有的军队都集中在云中雁门,他们依然有属于自己的草原需要拱卫,他们妻儿老小牛羊家眷都在草原上,说匈奴人集中全力去打李广,后方空虚简直是可笑,此时,匈奴依然有优势,没必要和你搏命,玩什么俄罗斯轮盘赌。
    卫青的大胆突袭和公孙贺的窝囊行成了鲜明对比,同样是相对空虚,但结果截然不同。
    以这个来断定汉武帝照顾卫青就未免有些偏颇,首先,上谷是摩擦升级的地方,战前武帝不可能透析匈奴的布阵,其次,即便卫青横扫了龙城圣地,此时,击败公孙敖的匈奴左贤王兵团如果围追堵截,卫青一样面临恶战,很明显匈奴人没有想到汉朝皇帝的小舅子会如此勇敢,孤军深入到龙城,所以说,战场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是不可预测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有可能是致命的,而卫青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搏得了胜利。
    司马迁一面替李广不被重用鸣不平,一面又对汉武帝把李广放在雁门直面匈奴主力不满,自相矛盾,作为汉军的头牌,就应该直面强大的对手,战胜强敌来证明自己对得起自己英明,而不是怨天尤人。
    寡不敌众不是借口,霍去病孤军深入河西,在阜兰山与匈奴河西兵团短兵相接的时候,不也是以少胜多,斩了折兰王,楼烦王,损失十之七八,可见战争之惨烈。卫青收复河套的时候,不也是以少胜多。打不起恶战,寡不敌众只是自欺欺人。战争本来就没有公平,你必须自己争取公平,除了胜利,你没有任何理由。
    我觉得有必要让司马迁难堪,巨鹿之战的项羽,平七国之乱的周亚夫,长平之战的白起,定襄之战的李靖,护步达冈的完颜阿骨打,郾城大捷的岳飞,萨尔浒之战的努尔哈赤,如果你觉得这些人水平太高了,那我跟你说几个冷门的,高粱河之战的耶律休哥,大昌原之战的完颜陈和尚,好水川之战的李元昊,这些可曾在战前怨妇一样的哭爹喊娘闹上吊?我觉得在他们那里,我只看到了坚毅和果敢,还有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
    强者自救,圣者度人,自救者,天必助之。
    兵败受罪,武帝饶了一命,贬为平民,三十多年混的军衔也丢了,更让李广威风扫地的是,他被匈奴活捉了。这在古代是一种奇耻大辱,一个军团的主帅,全军覆没,但是自己没死,这其中意味深长,而司马迁给出的理由是身负重伤。可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李广在逃跑的时候变的异常矫健,不得不让人生疑,李广到底受伤有多重,一个自诩勇猛的武将为何没有战死,值得玩味。
    也正是在这次逃跑时间之后,李广才有了一个新的名号,飞将军。这是一个更加值得推敲的称号,一个将军全军覆没然后被俘,然后狼狈逃跑之后,匈奴人怎么害怕这样的人,而且是突然的害怕,害怕的没有理由,难道就因为他逃跑的时候迅如疾风,几箭立毙几名追兵,就可以不战而屈匈奴几万铁骑?
    只怕这个飞将军不是什么光荣称号或者先进个人称号,而是一种讽刺,我们常常管那些临阵脱逃的将领叫长腿将军,我想这个飞将军恐怕是长腿将军的升级版吧。


    IP属地:四川3楼2013-05-08 16:11
    收起回复

      后来结果证明,很多东西是命中注定的,霍去病终究还是错过了匈奴单于。
      战役前,老将军李广一直请缨出战,但是汉武帝一直不同意,其实这个我觉得很大的原因还是汉武帝这人迷信,为了几个破布偶,连亲儿子都能整死了。武帝主管上认为李广每次带兵出征都出纰漏,觉得李广这人有点扫把星,于是在这么重要的战役中决定弃用李广,只求运气眷顾汉军,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为什么汉武帝重用卫青和霍去病,他也在主观上认为这两个人是福将,怎么打都赢,我觉得外戚的身份都是次要的。
      看看李广利后来狗血的表现,你就知道不是每个外戚都可以借助很高的平台达到卫青和霍去病的高度,我始终觉得这两个人是外戚中的特例,非常有能力。
      李广一再的诉求,让武帝面子上拉不下来,其实我一直觉得武帝这个人还是有点人情味的,也许是看在李广三朝老臣忠心耿耿,也想再给李广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同意了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其实武帝心里是矛盾的,所以他又告诉卫青说李广命不好,让卫青不要重用李广。
      其实武帝是把球踢到了卫青脚下,很多人说卫青嫉贤妒能,所以才故意支开李广搞什么分进合击,我觉得可笑,论爵位战功能力李广哪一点比卫青强了,为什么要迫害一个在军中威望很高的老将军,卫青的为人我就不多说了,当时卫青在军中的威信是很高的,所以没必要排挤李广。卫青为人一向敬小慎微,武帝的密旨又不能不受,于是卫青折中的想出了一个分进合击的方式来调和矛盾,卫青既不敢专权,也不想做恶人,所以才选择了这么一个办法。其实从后来战役的情况来看,如果李广没有迷路而是按时到达战场的话,匈奴单于可能不会走脱,战役的进程可能也不会如此艰苦。
      设想当李广率领一支生力军投入到焦灼的鏖战之中的时候,想不封侯都难。
      卫青不是先知,他不可能预料战争的状况,也不可能预料到李广会迷路,所以把罪责怪罪在卫青身上就有点无趣,卫青在侦查得知匈奴单于还在王庭后,立马当机立断派李广从侧路迂回,但李广坚持要打先锋,拒绝调动(看到这里,我更相信上一次张骞肯定被李广挟持了)。卫青命令军中长史下任命状,李广不辞而别。
      可以看出来,李广对于卫青的调度十分不满,甚至气氛,有很重的倚老卖老的嫌疑,不服从调度,不给大将军台阶下。我觉得如果换了霍去病那脾气,可能直接就军法处置了。
      李广出东道,再一次迷路,那该死的向导不知道是怎么挂掉的,反正军队没了向导,只能在大漠里转圈圈。
      卫青军团与单于军团狭路相逢,五千汉军率先出击,匈奴万骑迎战,卫青首创武钢车自环为营,双方死战,日暮时分风沙骤起,卫青果断分兵包抄夹击,匈奴溃败,伊稚斜单于率数百精骑趁夜逃跑,卫青乘胜追击,大破群龙无首的单于军团,斩首一万九千,攻入颜山赵信城,缴获匈奴兵马物资无数,放火毁城而还。
      寂寞的霍去病把怒火发泄在了可怜的左贤王部身上,一路追亡逐北,封狼居胥,饮马翰海,斩首七万余,俘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匈奴左贤王势力彻底覆灭。
      得胜班师的途中,卫青遇到了迷路转圈圈的李广,卫青需要向汉武帝做战况汇报,于是派人给李广送去酒菜,催问李广到底为何迷路。李广一人承担责任,为别人开脱,彰显了他一贯爱惜士卒的作风,然后说出一段怨气很重的谢幕词: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羞愤自杀。


      IP属地:四川5楼2013-05-08 16:12
      收起回复

        对于这样一部悲剧,我无法麻木,但我们不能因为同情或者怜悯就去恶意诽谤他人,那句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成了罪证,直指总指挥卫青,卫青就这样背负黑锅,成了逼死李广的罪人,以至于李广的儿子李敢也这么认为,卫青就这样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国家自有法度,败军者当死,延误军期者当死,这是国法,卫青只不过是希望了解李广究竟为何迷路,但就是司马迁那看似不痛不痒的一句急责之,让卫青被后人责骂。
        我实在找不出卫青为何要迫害李广的证据,只是因为让李广迂回包抄,卫青一向谨小慎微,却终究不能躲过口诛笔伐,岂非天哉?假如卫青遵从武帝旨意,让李广掌管后勤或是随军,根据战后卫青军团随胜但没能生擒单于而未得封赏的情况来看,李广依然无法封侯,然后你们会不会说,卫青庸才,就应该让李广老将军率一支奇兵迂回包抄,肯定大获全胜,生擒单于。话都被你们说尽了,而历史却始终无言。
        人嘴两张皮,是非翻来覆去永无休止。
        我只相信发生即存在,我试图分析这出悲剧的原因,而不是用结果去责备。
        很多人说,李广生不逢时,没有生在汉武帝的大反击时代,可是,我看到的是在汉武帝第一次反击作战和马邑之围时,李老将军都是汉军王牌,以至于北匈奴人前后围剿,我觉得李广似乎有些言过其实,名气大于实力,造成李广名气膨胀的原因是因为景帝时期周亚夫的死。那个时候李广是周亚夫的部将,而周亚夫确实是一代名将,但是悲剧的性格导致自己无法善终。在周亚夫后,汉军没有顶梁柱,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边疆稳定不利于武将发挥,而李广此时却在边疆十分活跃,以至于自己小有名气,而这种过度的虚名在那次兵败被俘的时候破灭了。那次兵败李广并未自杀,后来我觉得如果那次全军覆没而李广也战死或者自尽,很可能在身后会得到一些荣光,至少不会向最后羞愤自杀那样惨淡,我更愿意相信李广是忍辱负重,但我觉得不值,至少他的忍辱负重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
        李广的悲剧看似天灾人祸,其实是一种必然的规律,映衬着一个大的时代环境,那就是汉军由被动防御战到骑兵主动野战争锋,以李广为首的一批将领的军事素养都秉承着中原汉人一贯的步兵军队和战车配合的理念,而这样的理念却恰恰和汉武帝的战略设计背道而驰,武帝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至少在军事上是很有天赋的,汉军的大战略方向都是由汉武帝一手制定的,汉武帝从马邑之围中吸取教训,深刻的明白和匈奴的作战不是一次埋伏,一次按部就班的战斗就能解决的,所以从马邑之围后,汉武帝一直致力于汉朝骑兵军团的建设,他要用骑兵用汉朝强大的国力,在马背上用会战和野战去消灭游牧军团。
        正是这种理念促使汉朝在作战方式上的转变,从来淘汰了一批很有实力但是过时的老将,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孙敖和李广,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每次李广出战不是迷路就是被围,公孙敖也是频频出错,当汉朝放弃战车和城墙奔向大漠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已经注定了。
        卫青出身平阳公主家的骑奴,并未接触过所谓的战车和兵法,在战术的理解上也就不一样,加上卫青在统帅骑兵军团,指挥大规模骑兵军团机动作战方面更是出神入化,河南之战的千里迂回穿插,漠南之战的三万大军急行军,漠北决战的武钢车环营,都堪称骑兵军团作战的教科书,被后世许多名将效仿。霍去病的战法随意性大,但是杀伤力更大,没有后方辎重的牵制,机动性能更强,而霍去病在骑兵军团机动作战长途奔袭方面的造诣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年龄。


        IP属地:四川6楼2013-05-08 16:12
        回复

          第一次反击战,李广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但是他为何会被包围?就因为敌军人数比他多?第二次出右北平佯攻,再一次被敌军包围。第三次出东道迂回,迷路。我想这些事实已经够清楚了,武帝把这些归结于运气已经是很给李广面子了,在我看来,李广根本不具备统帅大军团机动作战的能力,这才是他屡次冒进被围,亡导迷路的真正原因。
          程不识批评过李广,说李广虽然体恤士卒,但是军队纪律性很差,夜晚不巡逻也不打更,军纪涣散,军队完全是通过李广的个人威望整合在一起。试问,这样的军队,如何打硬仗,打恶战。司马迁批评霍去病,说他不体恤士卒,是的,霍去病没有体恤士卒,但是他赏功罚过,他的战士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也正是这样的军队,在疆场纵横往来,无往不利,在阜兰山面对四倍于己以逸待劳的河西军团,以惨重的代价打赢了这场彻底摧毁匈奴人信念的血战。
          这些都是李广做不到的,至少他从来都没有做好过,为什么李息和张次公打佯攻牵制没有被人包围,一个人连佯攻牵制都做不好,有什么资格和资本去要求统帅一只骑兵军团在一场决定自己民族命运的决战中独当一面。
          与武帝作战理念相同,或许才是卫霍最终名扬天下,封王大漠的原因,而太史公却把成功的一切都推给他们外戚的身份,难道匈奴人就因为他们是皇帝的小舅子和外甥就把脖子洗干净坐在那里等着他们砍?
          战争是残酷的,卫青和霍去病为了民族在战场上浴血拼杀,出生入死,换来却是这样的诽谤和污蔑!
          卫青不败由天幸,大概是我这辈子听过最可笑的故事。
          更有甚者,说李广结发大小七十余战,除了史记记载的那些,其他全都赢了。我眼眶湿润了,原来司马迁用洋洋洒洒几千字写出来的东西,到头竟然是个高端黑。时代变了,基友不好搞了。
          李广几次守城是有成绩,我们也承认李广和韩安国这些老将确实善于守城,但身为太守,守城就是你的职责,城破就是失职,在那样一个大的环境下,想要逆转汉匈战场形势,就不能依靠长城,你必须攻出去,寻找神出鬼没的匈奴人,在野战中挫其锐气,汉武帝要掌握战场的主动,所以汉军必须主动出击,用大规模的骑兵会战去解决问题。
          汉朝承袭的是秦朝的制度,一个最重要的延续就是以军工斩获论爵位,不用科普大家都知道,这是商鞅变法的核心,秦国正是依靠着全民狂热的战争情绪横扫了六合。这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极强的制度,他让战争从士大夫立功平民送死变成了人人有机会。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扩张主义,但你必须看到,正是因为这种扩张主义,让秦朝和汉朝站在了对外战争的顶端,即使在汉朝最孱弱的东汉后期,依然可以在外战中占据主动。反观那些妄图用守城抵抗游牧民族的,都是各种被人完爆。唐朝守出一个吐蕃丢了西域,守出一个契丹养虎遗患,宋朝初期两战契丹不利,开始澶渊之盟,之后守到靖康之变。正是从唐朝中期开始,汉族对抗游牧民族从主动出击又变回被动防御,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守城名将,独挡川陕的吴玠,孤卧宁远的袁崇焕,但这王朝却都全部倒在了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因为被动挨打永远不是办法,与其把军队分散在广大的边疆防御,不如把军队集结起来毕其功于一役。
          当汉族王朝的英雄从卫青和霍去病变成袁崇焕的时候,除了可悲我别无他感。


          IP属地:四川7楼2013-05-08 16:13
          收起回复

            司马迁在李广的传记中穿插了很多脍炙人口无比传神的小故事,太史公的本意是想体现李广足智多谋,才气无双,但我从觉得这是典型的画蛇添足,很多故事深究其中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为了追杀匈奴三个射雕手,亲率二百骑兵涉险,被匈奴围困,虽然最后机智得脱,但是毛躁和好勇斗狠的性格显露无疑。当陇西太守时,诱降并坑杀羌兵八百,如此无耻的行为败光了自己的人品,留下一个污点。
            李广未必学会了周亚夫的本事,却有周亚夫的脾气,漠北决战前当面顶撞卫青就可以看出来,李广是一个很难管理的人,即便是汉军统帅卫青都无法很好的驾驭他,如此刺头,得不到重用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假如你是个公司老板,你手下有个员工,每次让他做事,他都做不好,总要出差错,借口一大堆,然后脾气还很大,就因为他比别人在你的公司混得久一点,就不服从自己的上司调度,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处置,决定公司命运的项目,你会交给他么?
            都说李广善射,但是基友司马迁给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原因,那就是,李广为求百发百中,从来不乱放箭,必须在自己确定能射杀对方时才会拉弓,也就是说李广的射程比一般的武将要短,还经常因此被野兽和敌人弄伤。至于,他把弓箭射入石头的事,我不想说,大家都是相信科学的,你可以用步枪,7.62mm钢芯子弹,几十米外射一块石头,看看效果。这类鼓吹和神化只会让我觉得司马迁很恶心。
            后来我想,司马迁是个数星星的天文学家,又不是物理学家。
            很多人同情李广,是因为李广出身贫贱,然后运气不好,怀才不遇。对不起,我看不出李广像汉文帝说的那样才气天下无双,即便他跟着高祖打天下,别说比韩信,就是彭越和黥布都要压他几头,加上不是沛县人,没有户口本加成,只怕成就连樊哙都不如。
            我只想说,不要同情心泛滥,李广终身不封是必然的结果。
            更可笑的是,有人说李广要是年轻点,单挑捏死卫青和霍去病跟捏死蚂蚁一样,恕我直言,我看不出来,至少单挑时别人不会在你的弓箭射程内,对砍的话,霍去病多次身涉险境短兵相接,都安然无恙,你不要认为卫青是一军主帅,就觉得他只会动脑子,说秒杀未免有些太相信李将军单挑的实力了。再说,跟卫青和霍去病比武力是很无聊的事情,真应该让李广生在高祖时,看看单挑会不会被楚霸王直接给阵斩了。
            很多人三国演义看多了,总觉得战争就是几万人看着两个武将单挑,可笑,两个人的胜负怎么决定几万人的胜负,匈奴单于不会跟你李广单挑,更不会在你的射程里当靶子,对方就在大漠里,偷袭你,包围你,说单挑的都是小学生,最多刚上初中。
            小朋友们,汉朝是没有古惑仔和陈浩南的。
            很多人谴责霍去病,上林苑一箭秒杀李敢差点断了李氏的后,说霍去病小人,阴险,背后偷袭,忘恩负义,李敢跟霍去病出生入死,他也下得了手。我无话可说,你可以无视李敢打伤卫青,你会说卫青是心里有鬼不敢还手,我觉得非常愚蠢,卫青的性格,是肯定不会还手的,卫青不是个好勇斗狠的人,也是个谦虚礼让的人,这件事卫青不张扬不是理亏,而是不想李敢因为伤害大将军而被廷尉下狱,如果要整死李敢,简直易如反掌,同你们的话说就是捏死一只蚂蚁,当然,是借助法律之手,但是一个不党不私的卫青是不会这么做的,霍去病解决掉李敢用的是他自己的方式,汉武帝的包庇霍去病也是武帝自己的方式,如果这样你就认定李家受到打压和排挤的话,那么我无话可说,但我至少可以说这是报应。
            李广赋闲在家的时候,一次和灌婴的孙子出去打猎,结果回来晚了,当时的都城是有门禁制度的,李广拿自己在军中的老资格去施压,得到的解释是,就是现役的将军也进不去何况是以前的,就此李广和霸陵尉接下了梁子。后来李广调任右北平,他申请霸陵尉同行,结果到了右北平直接就开到问斩,然后上书谢罪,武帝包庇了他。为什么霍去病射杀李敢是小人,李广公报私仇就不是小人,就因为李敢是人,霸陵尉不是人?秉公执法比打伤别人舅舅的仇更大?
            很多东西被选择性无视了。


            IP属地:四川8楼2013-05-08 16:13
            收起回复

              我一直怀疑李广和司马迁是很好的基友,否则我无法解释《史记·李将军列传》里的种种怪异行径。
              我也只能试着去推测。首先,司马迁和李广的出身都是低级官吏家庭出身的,很容易在一些事物的价值观和时间观上不谋而合,其次,李广终身不封和司马迁终身看星星是一样的,他们都没有得到重用,也就是说,成分相同很容易擦出花火,然后茶余饭后互相吐糟。其次,李陵受难时,司马迁敢于顶撞武帝,武帝时期冤案很多,为何独独为李陵开脱,我觉得这其中必有原因,李家和司马迁应该关系非同一般,不然司马迁不会冒着死罪去和武帝唱反调。
              所以,李广和司马迁是好基友无疑。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司马迁会尊李而贬卫霍,毕竟成分相同的人更有认同感。他们始终不能理解卫青和霍去病出身低贱却为何一朝得宠,骑在了自己头上,一个一辈子搞天文每天除了天气预报能露个脸,一个出身行伍行在行伍却终身不得封侯,就像现在那些愤青一样,从来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为别人的成功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我不知道你们在吐糟卫青和霍去病裙带关系为李广的遭遇鸣不平的时候,可曾看到了他的兄弟李蔡,一个大家眼中能力远远不如李广的人,为何在大将军麾下如鱼得水,封侯进爵。
              尽情的找借口和理由吧,你需要两个,一个别人成功的理由,一个自己失败的借口,然后,你一辈子就会有两个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真正让李广成为汉朝名将的不是历史,而是司马迁。
              顺带来求证一段历史。众所周知,李陵率五千步兵出塞,被匈奴单于十一万大军围困,兵败投降,武帝勃然大怒要灭李氏满门,司马迁求情未果,自己还被宫了。
              我一直很疑惑,匈奴这十一万大军是如何算出来的,有何证据,首先,李陵军团在被围观后,基本是全军覆没,是没有作战记录的,其次,匈奴怎么可能有如此兵力,此去漠北决战不过二十年,漠北决战后汉军还是不断的出击匈奴,甚至出塞两千里不见匈奴,这时的匈奴早已今非昔比,恐怕男女老幼病残孕都上阵也没有十一万,我实在难以想象这十一万是如何算出来的。再者,当时李广利大军还在匈奴境内,匈奴不可能把所有的军力都用来围剿不足万人的汉军。
              综上所述,李陵面对的是不是单于主力有待证实,但是十一万绝对有水分。李陵的五千步兵之所以没有分分钟被人干掉 完全是因为匈奴人害怕他是诱饵,引诱匈奴进入埋伏,直到叛徒出卖,匈奴知道李陵没有后援和补给,恍然大悟之后,直接就把那五千步兵给做掉了。
              李陵初生牛犊不怕虎,五千步兵枞横匈奴的勇气值得嘉奖,但是,他像他的祖父一样,冒进被围,身陷匈奴,被武帝夷三族。
              用那首诗作为结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请把龙城飞将还给卫青。


              IP属地:四川9楼2013-05-08 16:14
              收起回复
                楼主辛苦了
                给楼主顺毛,没必要因为被大神瞎鉴定而生气


                10楼2013-05-08 16:19
                收起回复
                  亲卫队
                  青山陵上柏
                  建章淬砺10LZ,本吧对发贴有格式要求,请参阅置顶吧规贴,重新发贴。
                  回复(3)收起回复
                  19楼
                  2013-05-03 14:24
                  封 |
                  删除 |
                  诺瓦拉教练: 。。。。。。发习惯了。。没注意。。额。。重发。。好麻烦啊。。亲。。 封 | 删除 | 2013-5-3 14:28回复
                  朔方五原: 回复 诺瓦拉教练 :你自己不重发,我们还是会删掉这楼帮你代为重发的啦。还是本人重发比较好一点 封 | 删除 | 2013-5-3 16:58回复
                  诺瓦拉教练: 。。。。。晚上回去重发。。公司太麻烦。 封 | 删除 | 2013-5-3 17:29回复
                  我也说一句

                  磐涅123
                  必须顶!!!还卫帅一个公道
                  回复收起回复
                  20楼
                  2013-05-04 19:40
                  封 |
                  删除 |
                  我也说一句

                  weikingbd2013
                  很好
                  回复收起回复
                  21楼
                  2013-05-05 18:19
                  封 |
                  删除 |
                  我也说一句
                  共有1页
                  回复贴:23


                  11楼2013-05-08 16:29
                  收起回复
                    顶顶~顶顶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5-09 08:53
                    收起回复
                      楼主对于李将军的评价俺很认同,这个同志就是没头脑与不高兴的典型啊~虽然俺不认为这两人间有JQ,年龄差太远,子长年轻时周游天下,不大可能与李广有什么交情。而子长对李陵实际上持否定态度。另外,我个人认为吧,说唐主守过于武断了。唐对外整体上还是主动的。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5-09 12:12
                      收起回复
                        这个中学生的教材已经改过来了,我老公教的是初中历史,有次考试就考的是这个,答案是卫青,再也不是李广了。


                        15楼2013-05-09 22:19
                        收起回复
                          07年山东高考阅读题里就是谁才是龙城飞将,在语文百题大过关,当时可激动了,可惜没买下来。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5-14 1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