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流年吧 关注:770贴子:85,283

回复:【好书分享】呻吟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平生没有一个人称赞的,他的人品可以知道了;平生没有一个人诋毁的,他的人品也可以知道了。大如天,圣如孔子,也不能够事事尽如人意。一个人,如果不分君子、小人都感激他,那他岂不是在老天和圣人之上?是贤人?是小人?我就不知道了。
君子做事,义之所在,勇往直前,不会因为别人的毁誉而放弃正确的立场。
不怀己心者为公,抛开我见者为明。如果在处理问题时君子看得还不如旁边的众人,那就是他既怀己心,又带我见的缘故。
快乐有时表现在内心,有时流露于外部。圣贤的快乐始于内心,所以无论身处顺境、逆境,还是贫穷、通达,则随遇而安。普通人的快乐来源于事物,所以只有见到高山溪水,鸟语花香的环境,才会表现出来。
快乐的根本在于人的内心,而不在于身外的物质。想要快乐,就要从提高自身的修养入手,把握住身边美好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爱情,而不要为了追求外物,放弃了这些本来属于自己的宝贵的情感。



111楼2012-09-20 16:41
回复
    对于个人来说,教育是成才的必经之路。不仅要通过受教育才能掌握知识,更要通过受教育才会掌握做人的道理;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根本保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了教育的艰辛,更道出的教育的重要。
    好须知其恶,恶须知其美。
    世上的祸患,没有比“苟可以”更大的了。养成颓靡不复振作的习气,造成积重难返的形式,都是“苟可以”三个字害的。所以圣人修身,勤勉不知停息;治理百姓,鼓舞不知疲倦。不因为无事而忽略日常工作,不因为无害而忽略小的过失。不是多事,也不是喜欢辛苦。只是深刻认识到天下之事,勤防可能出现的危害,还会因为意外发生的变故而后悔;考虑得再仔细,也会担忧还有疏忽的地方;这就是因为从一开始提防的,也可能免不了在最后失败。
    天下并缺少天才,却缺少勤奋严谨的天才。
    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如果十分勤奋而且严谨,努力杜绝无谓的错误,会比一个聪明却懒散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就。
    


    112楼2012-09-20 16:42
    回复
      势头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穷尽,秦始皇以一统天下的威势,却受制于平民百姓,为什么呢?百姓,是天子依仗而成其威势的。自己倾覆自己所依仗的,结果反被所依仗的力量所倾覆。所以圣明的君主不依赖宫墙的防御,而把天下作为屏障。德政所施,到了海边也都是腹心之兵;施行暴政,结天下之怨,那么卧榻旁也会出现敌人。所以帝王对百姓施虐,其实就是对自己施虐;爱护百姓,就是爱护自己。前面暴政的路上已满是翻车,而后车不鉴,还接蹱向前,真让人感到可悲!
      当一个人被私心纠缠,他就看不到除了自己利益以外的世界,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了牟取自己的利益,至于是否会伤害他人或者国家,也是不在他考虑范围内的。这对于外部世界来说是危险的,对于他自身来说也十分糟糕,因为他的眼睛只盯在自己身上,这就注定了他不会得到快乐。当他个人的力量无法与外界力量抗衡而无法满足欲望的时候,他就会陷入更严重的疯狂之中。
      士兵要他不怕死,百姓要他重视生命。士兵怕死,就不能平乱;百姓活不下去,而看轻生命,就容易起而为乱。
      


      113楼2012-09-21 14:02
      回复
        对于人来说,无论是谁,生命都是最宝贵的,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为了能更好的活着,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苦苦挣扎。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但如果有比它更需要维护的东西,君子愿意为它而放弃生命。谁都讨厌死亡,但若是有比死亡更令人讨厌的,君子就宁愿选择死亡。死亡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曾经认真地生活过。
        别人的德行已经确立了,却非要宣扬他小时候的小过失;别人已经成功了,却非要笑话他从前偶然的失败。这都是刻薄人的见识,君子不会这样做。
        当别人取得成就时,不去祝贺赞扬,却故意提起对方过去的过失与失败,这就是嫉妒。嫉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它会毁掉嫉妒者自己。嫉妒给对方造成烦扰,也给自己带来痛苦。嫉妒别人的成就其实暴露了自己的自卑、不自信,由衷地赞扬了别人取得的成绩,是尊重对方付出的劳动,也是肯定自己的眼光,只要肯付出努力,我们都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就。
        哪怕再愚蠢、再迟钝的人,也一定有可用之处,关键是要有善用之人。
        


        114楼2012-09-21 14:03
        回复
          造物是公正的,有句谚语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它一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再优秀的人也有他的缺点,再愚钝的人也有别人所不及的地方。世上没有不可用之人,只有不会用之人。
          所谓“公论”,并非众口一词的意思。满朝之人都错了,只有一个人对,那么公论就是这一个人身上。
          真理是人类的太阳,是人类行动的指南,对于真理的追求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这个世界上,惟一不畏强权、惟一不谄媚奉承、惟一不弄虚作假的,只有真理。《政治正义论》中说:“真理和道德是有单独作战的能力的,并不需要权力的帮助和支持。”真理只会为最敏锐、最智慧的人发觉,当大多数人还懵懵懂懂的时候,这时候,坚持真理就要勇于忍受寂寞与孤独,忍受无知的大多数的威胁与伤害。
          有比劳民伤财更重要的事,那么即使劳民伤财,也要去做而不必顾惜。而与利国安民无关的事,即使不劳民伤财,也不应该去做。
          


          115楼2012-09-21 14:03
          回复
            一件事的好坏,往往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应该把他放到与其他事的比较中来衡量。因为我们并不总能在好与坏中做选择,有时不得不在两个坏中选,那就得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不去选择,听之任之,那么兴许会发生一个更坏的结果。比如对于国家来说,劳民伤财当然是坏事,但有时虽然是坏事也得去做。治理黄河要不要劳民伤财?如果不治理,黄河会泛滥,百姓会受更大的损失。修治武备要不要劳民伤财?如果武备不修,外敌就会入侵,百姓连安定的生活都会受到破坏。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大禹治水要劳民伤财,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也要劳民伤财,但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业绩,哪怕劳民伤财也是不必顾惜的。
            圣人杀人,正是为了阻止别人杀人。所以当杀则杀绝不姑息,是为了保全千千万万的人。
            做事情,先要考虑手段和目的,将二者放在一起加以衡量,然后决定取舍。手段只是工具,工具无所谓好坏,关键得看怎么运用。杀人是坏事,但如果杀人的目的,是为了救活更多的人,而且所杀之人也罪有应得,那就应该杀。因为如果不杀的话,会让更多无辜的人死亡,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选择前者。而之所以有人怀妇人之仁,宁愿姑息养奸,究其根源,还是那些人目光短浅。他们只能看到不杀的好处,而不能看到不杀的坏处,不能看到不杀的结果,是千万无辜的人将受到牵累。
            


            116楼2012-09-24 16:25
            回复
              让对方感受你是他的朋友,而非他的敌人,会令他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任何时候,宽容友善的态度都要胜过愤怒与责骂。
              一万次劝说,还不如他人自己的一次悔恨来得有效。
              人们必须互相理解,然后才能达到共识。
              孟子指出,在施刑法之前,要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安居乐业之后再施行教化,然后施刑法,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否则,就像设好了刑法的陷阱,然后等老百姓来钻一样。
              姚乐斯:“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别人,而不是伸出你的脚去绊住他们。”
              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整个人类是多么孤独的存在,为何还要彼此交恶?
              一个大官告老回家,门庭不如做官时热闹,闷闷不乐,说:“世态炎凉到这个地步,如何能让人忍受!”我说:“你自己心里炎凉,不光是世态的过错。平凡朴素,是我原本应该过的日子;热闹纷繁,是我碰巧能过的日子。你留恋富贵,以为那是当然的事;厌恶贫贱,认为那是碰巧的事。为何有一颗炎凉之心,却有时间去感慨世态人情?”
              


              117楼2012-09-24 16:26
              回复
                人生种种状态中,有本然应然的,赤条条生,赤条条死,来去一无所有,这一无所有就是人生的本然应然。有倘然使然的,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一派繁华景象,这繁华景象就是人生的倘然使然。所谓富贵繁华如过眼云烟,终究归于平淡,而生活本来就平淡是真。不能认识这本来之真,而沉迷于梦幻泡影般的繁华假象,那么等到繁华散尽之后,就要承担失落所带来的痛苦。
                人是需要他人理解的,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在承担痛苦和心酸,当他知道还有人与他在一起承担这些时,下意识里就会对对方产生善意和亲近感,就好像我们在走夜路的时候都希望能碰上一个伴。《丧钟为谁而鸣》里面有一句话直说到人心深处去:“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单。”既然大家都希望得到理解与宽慰,不如每个人都退让一步,从对方的立场考虑考虑,卡耐基告诉我们:“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就能避免争论,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有错。”
                


                118楼2012-09-24 16:26
                回复
                  “明知事情已经发展到无力回天的地步,便安下心来听其自然发展者,是智慧超人者的见识。”
                  


                  119楼2012-09-24 20:49
                  收起回复
                    总是显露自己好处的人不怎么样,争夺他人好处的人更不怎么样,更何况那些把他人好处全部据为己有或把他人好处加以窃取的人呢?我们这些人应该以此为戒。
                    古时的君子不以他所能做到的来指责别人,如今的人却以他所不能的来指责别人。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嫉妒是灵魂的毒药,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会刺伤别人,最终也会割伤自己。
                    嫉妒者在嫉妒中也消耗了自己的激情与精力,他不是努力奋斗去争取自己追求的目标,而是全力去阻挠别人获得成功。
                    人生最重要的是不要偏离正确的德行,否则一旦走上歧路,只能浪费自己的生命。
                    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慌乱与无措都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
                    


                    120楼2012-09-26 16:16
                    回复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圣人之道,本不是要违拗他人,但也不求迎合他人。人情本来就无可限量,要迎合他人,不但不对,也不可能做到,所以君子只求满足事理。
                      从实践道义到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并没有一定要怎么做的规定,因为世界上具体的事物千差万别,怎么能有一个固定的行为规范呢?
                      在劝告过程中,态度与事理更为重要,人的天性会维护自己,即使对方明白你说的对,但也许因为你的态度让他受到伤害而拒绝承认。
                      《礼记》:“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圣贤制定的礼,是为了表达内心的道德与情感。
                      雨果:“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121楼2012-09-26 16:16
                      回复
                        雨果:“一个专心致志思索的人不是在虚度光阴。虽然有些劳动是有形的,但也有一种劳动是无形的。”
                        英国作家D•H•劳伦斯《长生鸟》:多愁善感是用自己并非真正具有的感情消磨自己。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取决于我们的思想。
                        弥尔顿:思想的运用和思想本身,就能把地狱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狱。
                        自以为真理在握,只有我对,而别人都错的人,恰恰是偏见最深的人。而真理,总是掌握在那些不被偏见所困惑,能够多方探求,全面认识事物的人手里。
                        不付出劳动就取得食物的,是麻雀和老鼠;通过肆意伤害来取得食物的,是老虎和豺狼。做官的人,应该把这些话当作座右铭。
                        


                        122楼2012-09-26 16:17
                        回复
                          天下大势,都是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不要轻忽一根羽毛,积累得多了,装在车上也会压断车轴。不要轻忽冬天的寒露,逐渐寒冷下去,慢慢就会成为坚冰。自古天下国家乃至自身的败亡,无不由“积渐”二字造成。微小的积累,缓慢变化的开始,足以让人寒心。
                          人的局限,在于往往只见大而不见小,只见迅速的转变,而不见缓慢的积累。所以细微的事物,微小的变化,迟早也会酿成大害。稻草虽轻,一根一根加上去,总会有一根把骆驼压垮。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做人处事不可不谨记“防微杜渐”四个字。
                          人不可过于主观,要从不同的观点、角度看待事物,更要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
                          事情少有能够一劳永逸的,往往需要勤勤恳恳,一点一滴地做,即使想一劳永逸也不能够做到。但有的事,却只要忍过一时的苦痛,就能够获得较长一段时间内的轻松。
                          畏一劳而永不得逸。
                          治病先治根,治乱先治本。处理事物要抓其根本,而不能被枝节小事绊住手脚。
                          


                          123楼2012-09-28 10:09
                          回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万事万物都各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能因为它们的不足,而抹杀它们的长处。要使它们各得其所,才能够物尽其用。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才能更好的发挥它,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能知道自己的短处,才能扬长避短,少犯错误。
                            物是死的,人是活的,运用在人,而不在物。所以事物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运用它的人。对于物的运用,责任不在于物,而在于人。
                            拥有千金的富翁,不是一天就会穷下来的。每天每月都少一点,亏损发生在平日,而贫穷突现于一天。不归罪于平日,而归罪于贫穷的那一天,是愚蠢。所以君子注重细小的损耗,注意细微的举止,防备微小的弊端。
                            人的学识修养,要靠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学识修养是伪装不了的,平日没有积累,言语之间就会原形毕露。
                            


                            124楼2012-09-28 10:10
                            回复
                              一位长辈把他的文章给我看,让我为他修改。我推辞表示谦虚,长辈说:“我不护自己的短。即使我确实可笑,也只是你一个人笑;如果你为我回护,就是让天下笑我了。”我非常钦佩他的诚恳,又佩服他的智慧。可叹啊,世人讨厌被一人当面指责,而宁愿天下人在背后笑话。
                              发议论的人,总是要旁征博引。但征引传文不如直接征引经典,征引经典不如直接根据事理。
                              论述文字中,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常常需要引经据典,引经据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堆砌论据,而是为了把道理说得更清楚,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狂放不羁的人兴致豪爽,他的诗雄健,读了让人情绪激昂,能够使懦弱的人为之振作;清高脱俗的人多美好的情感,他的诗俊雅,读了让人自珍自爱,摆脱粗俗的形象;沉静含蓄的人多深幽的兴致,他的诗淡雅,读了让人心灵宁静,引发深远的思绪;淡泊的人多雅兴,他的诗老练,读起来很平和,让人的心态更加老成。
                              


                              125楼2012-09-29 0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