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中吧 关注:89,763贴子:1,190,648

回复:【原创】未完成的肖像(长篇,卫国战争背景,露中,少许立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前面在行文已经给出了他们的年龄,对照年代可以推断的
嗯,把他们的出生年份列个表吧
冬妮娅:1916年
伊万: 1921年
托里斯:1922年
王耀: 1923年
娜塔莎:1923年
春燕: 1930年
伊丽莎白:1935年
柳芭:1937年
故事主要情节发生在1941——1942年间
现在进行到60年代了,他们应该四十多了……下一代不是刚结婚么……



584楼2011-07-01 09:17
收起回复
    关键不知道为什么一读就看到了白发苍苍的万尼亚和托里斯他们……话说他们老了发色能有白发苍苍的感觉吗……


    IP属地:北京585楼2011-07-01 09:24
    回复
      我现在已经很痛苦了,名字连名带姓好长的,还不时蹦出呢称什么的……还有敬称,我觉得我的脑袋都快不够使了TAT


      IP属地:北京587楼2011-07-01 09:36
      回复
        【感动地抹眼泪】
        如果伊万跟每一个失去爱人的人说,
        他知道自己的恋人活著,没有死,但他没有去找他。
        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揍他一拳。


        IP属地:中国香港588楼2011-07-01 10:44
        回复
          顶上-w-
          啊看到露西亚结婚真不是滋味儿……不过他要不结婚更惨就是了= =


          589楼2011-07-01 10:47
          收起回复
            看到安雅姑娘了=v=
            的确感觉他们虽然四十多岁,但总有一种老人家的感觉= =
            记名字神马的完全无鸭梨,或者说我就喜欢记这些东西……(去死!)


            590楼2011-07-01 17:30
            回复
                              (四十三)
                一生只能年轻一次。冬妮娅是这样说的。
                冬妮娅在1978年初去世了,她在遗书中吩咐了怎样给她入殓。亲戚们赶来吊唁的时候,她像少女般窈窕地躺在灵床上,面孔上蒙着长头巾。若不是连衣裙袖口下露着的干枯的手臂,人们简直会以为躺在这里的是一位新娘。
                “我还记得这连衣裙呢。”娜塔莎轻轻地用手绢抹着眼角,“四十多年前,她被安德烈从村里带走的时候,穿的就是这一身。”在她身边,年过四十的外甥女柳芭小声说道:“我想把妈妈葬在爸爸旁边……可是谁也没告诉我们,爸爸葬在哪里……”亲人们互相安慰着,最后决定将冬妮娅送回别廖扎故乡——她的生命和爱情开始的地方。
                在姐姐的新坟边上,老父老母的坟头已是青草深深。布拉金斯基教授在墓地前站了一会儿,就向着村外的森林走去了。村子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有森林还一如他记忆中那般亲切和美丽。可是他却辜负了她,自从他在1941年跟随部/队收复别廖扎村的那一天起,几十年来再也没有踏进森林一步。因为每一寸土、每一棵树都会固执地提醒他:他曾经年轻、强健、热情和幸福。
                生活的众多教训中有一条:永远不要再重返曾经的幸福之地。但是当一个人活到了将近六十岁,发现自己的同时代人正在接二连三地故去时,某种对生命的紧迫感,就会迫使他做出些像青年时代那样胆大妄为的事情。
              


              591楼2011-07-01 19:30
              收起回复
                  在这森林里有一片独一无二的幸福之地。他还是小男孩的时候就发现了它,凭着孩子的私心向所有人隐瞒了下来。后来,在1941年那个星华熠熠的夜晚,正是这片幸福之地,掩护了他和他怀中的心上人。他迄今记得自己当时那份怜爱和温柔,记得怀中那伤痕累累的身躯,记得那红肿干裂的双唇,记得那因受/刑而显得苍白、同时又因羞涩而显得嫣红的面颊。尽管他见过王耀更强健、更俊美的时候,可是最常回想起来的,却仍旧是王耀刚被他从绞刑架前抢回来的模样。
                  可是现在,这里却躲着另一个小男孩。他威胁地瞥了教授一眼,将食指树在嘴唇中间。教授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满脸雀斑的机灵鬼就像从前的小万涅奇卡一样,颇为自得地发现了这个绝佳的军/事据点,倘若泄/露给别人,那可是一件恼火的事情。忽然,小男孩挥着根树枝一跃而出,跑出一段距离后,就扯着又尖又亮的童音大喊起来:“乌——拉——”
                  从森林的四面八方传来了男孩子们欢呼的回应,还有许多双小靴子飞快跑来的足音。每一代男孩子都是这么玩打仗游戏的,他们就像半个世纪前只有七岁的他一样,认为打仗只是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功勋。
                  教授悄悄地离开了。原本只有他自己知道的这片幸福之地,见证过的人不再只有他和他的心上人了。如今这满脸雀斑的机灵鬼将它占为己有,像当年的万涅奇卡一样在打仗游戏中占尽风头。但这机灵鬼永远也不会知道:这里曾有过怎样的爱情。
                  因为万涅奇卡长大后上了前线,为的就是让这机灵鬼长大后不再遇到战争。
                


                592楼2011-07-01 19:31
                收起回复
                    1980年胜利节,伊万竟然在红场上落下了眼泪。因为他没有看见那位几十年如一日地寻找儿子的老母亲——以后也再也没有见到。“乐观点吧,万尼亚!”安雅劝慰他,,“也许她找到儿子了,所以她就不再来了……”可是话没说完,安雅自己也哭起来了。
                    安雅确实善解人意。有一回她甚至对他说:“万尼亚,往中/国写封信吧……”
                    可以写信了。如果说战后的最初十几年,是他自己被神经损伤折磨得想不开,不愿这么去找王耀;那么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就是两个国/家间的深深裂痕,阻断了他们再度联/系的可能性。可是现在,进入了八十年代,跟中/国的关系不再是以前那样视若仇敌了。在科学院主办的生物学杂/志上,重新出现了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后面署着那意味深长的名字。教授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因为几十年来他一直订着这份学术杂/志,尽管他一篇也看不懂。
                    教授将那一期杂/志捏在手中,久久地思索着。他走到画架前,掀开蒙在上面的布帘。这些年他已经创作出了许多杰出的油画,却固执地不肯完成这一幅。“还没画完,就已经很动人了。”见过那幅画的师生都说,“要是能添上眼睛,该是多么伟大的杰作……”
                    “龙是最自/由的,谁能束缚住龙啊?点上眼睛就飞走了……”
                    只有他自己明白:真正的画龙点睛的杰作,早在几十年前就跟随王耀一起飞回了遥远的中/国。眼前这幅不过是件复制品而已。
                    画作也许可以复制。但他当年在死亡与新生、离别与重逢的百感交集中一夜画成的那份心绪,就像他的青春一样,再也不会有第二份。
                    他觉得王耀的整个灵魂,都从这幅未完成的肖像上向他呼唤:“多么霸道的人啊,万尼亚!谁告诉你,我已经结婚生子?谁告诉你的?”
                    “可是人总得过日子啊,耀……”他自言自语地回答,“人一生只能年轻一次……”
                  


                  593楼2011-07-01 19:33
                  收起回复
                      在青年时代,一个人活得胆大妄为,易于动情。因为那时他相信自己的时间是无穷无尽的。可是中年岁月是不需要这种气质的,需要的只是漫长的忍耐和劳碌。讽刺的是:到了老年,这份胆大妄为和易于动情往往会不合时宜地重现,就像老房子着了火一样。因为那时他明白: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信,教授到底是没有写。他很快从那份生物学杂/志上获悉:一个重大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将在莫/斯/科大学举行。杂/志上刊登着的部分参加者名单中,“王耀”这个名字将他的双眼刺得生疼。“我只要去看一看他就好,远远地看一看。”教授反复劝说着自己,“两个老家伙还有什么话好说的……”
                      他们在彼此心目中留下的最后的印象,正是青春生命最俊美、最热情、最富于力量的时刻。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去见面呢?但教授终于说服了自己:人这一辈子总要活到白发苍苍的时候。假如不能坦然地面对暮年,势必也不能无愧地回忆青春。
                      他一个人去了莫/斯/科大学。安雅前几天已经在儿女们的陪同下,到库尔斯克去了。她想去看着坦/克兵少尉沃洛嘉•科洛索夫。用她的话来说,沃洛嘉是个好小伙子,决不会怪她嫁作人妇。但若是她一直不去看沃洛嘉,人家在地下难免不好过……
                      当来自中/国的生物学家王耀走下汽车的时候,布拉金斯基教授只是瞥了一眼,就急急忙忙地离开了。虽然他已经六十岁了,神经也不太好,但侦察兵和画家的眼神还是靠得住的。因此他一眼就辨认出来:那绝对不是王耀上了年纪后的模样。
                      换句话说,从五十年代起就在苏/联杂/志上发表论文的这个名字,这个让他默念了一遍又一部的通讯地址,所对应的不过是另一个人。他早该考虑到这一点,因为王耀以前跟他说过,在中/国姓王的人多得数不清,姓王名耀的人也不少。
                      他越走越快,简直不能放慢脚步。当他走回位于美术学院校园中的家里时,已经累得什么也不关心了。第二天,儿女们陪着安雅回来了。老太太那皱纹丛生的嘴角带着一丝惆怅的微笑,于是他明白:安雅大概是在阵亡将士公墓里找到了沃洛嘉的墓碑。这么说来,老妻比他幸运点。
                      几个月后,弥留之际的安雅竭尽全力握住了伊万的手,低声念叨着:
                      “万尼亚,原谅我吧!我怎么也忘不了沃洛嘉……”
                      他俯在她那白发苍苍的耳边:
                      “我非常理解你,安雅。因为我们是同一代人……”
                    


                    594楼2011-07-01 19:48
                    回复
                      未完待续


                      595楼2011-07-01 19:49
                      回复
                        一直默默关注(爪机)←穷学生一枚...
                        特别是在期末考试复习期间每天结束的消遣
                        以前是比较喜欢养肥了看文 不知为什么这篇文我会这么执着每天都上来看看有没有更
                        谢谢白桦给我带来的感动...


                        597楼2011-07-01 19:58
                        回复
                          借用本章里伊万的一句话:人总得过日子啊


                          599楼2011-07-01 20:05
                          回复
                            谢谢这位那么关心这篇文~一篇文要是有那么几个愿意从头追到尾的读者,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600楼2011-07-01 2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