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3,793贴子:1,329,300

回复:中游记:福建1.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阿母给我阿爸做衣服,做鞋子,做各种汤。这样的日子,对我阿爸也是真好,但又真别扭。过惯了没劳作就要饿肚子的日子,怎么不干活地把一天天过下去,这个他真不懂。而且当“怎么才能不饿肚子”这个问题不再天天摆在眼前了,他才发现,这生活如何过下去,他从来没有想过啊。


IP属地:河南16楼2025-03-17 06:51
回复
    每天我阿爸早上吃完饭就出门,到饭点再回来,沿着海边一圈圈走,看人杀猪,看人做买卖,看人装卸,看人乞讨,看人奔丧……家里没有人知道他开心不开心,反正他从未在外面过夜,也从来没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回家里。我爷爷察觉我阿爸的表情依然很不好,说:还是不开心?我阿爸说:我不会玩啊。


    IP属地:河南17楼2025-03-17 08:03
    回复
      晚上,爷爷经常坐在厅堂里,干干地发呆,坐到天亮。白天还是骑着那辆三轮车出去,但拨浪鼓不摇了,叫卖声也不喊了,安静地在石板路铺就的巷子里穿梭。他最终没能开口去打听,他觉得丢人,又觉得有消息的人总会主动和他说。


      IP属地:河南18楼2025-03-17 08:04
      回复
        我们那时候,爷爷辈的人一般走得早,五六岁就会认识自己家的死亡。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这种自己家的死亡,都是突然间从生活中剐去一块肉,那伤口,就打开着,等着肉慢慢地长,慢慢地愈合。你们这年纪,一开始知道的死亡,大都是别人家的,自家没死过人,就和没上过课一样。


        IP属地:河南19楼2025-03-17 08:06
        回复
          按照我爷爷的遗嘱,丧礼做了七七四十九天功德。所谓功德,就是那些天里,各方戏台二十四小时轮流上演,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布袋戏、猴戏……;支起几十张桌子,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上菜,任人吃喝;支起个大香炉,二十四小时不断地烧香纸。


          IP属地:河南20楼2025-03-17 08:09
          回复
            我年纪小,但还记得,沉甸甸的铜钱用扁担挑进来,像地瓜一样卸在厨房里,又一担担挑出去,换成一堆堆的食材。来的其实都是不认识的人,在那个年代,还是挺多人靠吃功德过日子的。据说被人吃掉的功德,在地府里也可以兑换成财富给祖宗们用,而那些吃功德的人,到地府或者下辈子是要还的。


            IP属地:河南21楼2025-03-17 08:10
            回复
              我阿母一夜之间会做饭了,会洗衣服了,会规划整个家庭的生活了,会把泪憋住了,会吞着苦开心地笑了。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奶奶活成了一棵植物。她加上她的床,像个巨大的盆栽。
              时间一久,我就想,奶奶像植物,植物应该可以活得很长很长吧。我后来还想,是不是安静的人都会活得久点,就如同植物。它们不说话,所以一不小心命运也忘记有它们了。


              IP属地:河南22楼2025-03-17 08:12
              回复
                早上是我负责把饭送到奶奶房间的。奶奶总是一大早就坚持坐起来,但坐着坐着,就又困到睡着了。我经常坐在她旁边安静地等,等到奶奶醒来,笑眯眯地看到我,我才把饭菜摆好。


                IP属地:河南23楼2025-03-17 08:12
                回复
                  【第3章】
                  她问我,有没有发现,咱们这儿神婆很多,神女很少。偶尔有年纪小的神女,从她被认为是神女开始,就被供着。虽然咱们这儿和神亲,但谁会娶一个神女当老婆啊,谁敢和一个神女睡一张床啊。大部分都是三四十岁才突然开始当神婆的。神婆说,那是因为,即使要当神媒,也要先把人间该有的好事都先经历过,这才心甘情愿。


                  IP属地:河南24楼2025-03-17 08:17
                  回复
                    出阁前,她就和咱们闽南海边任何一个女孩子一样,窝在家里帮忙做家务、织网、学做衣服,以及见习所有侍奉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从她稍微懂事,她阿母就和她唠叨:咱们这,女人嫁过去,不仅要接管一个家庭,可还要接管一个世界,除了看得见的家人,还有看不见的祖先和神灵。何况,看不见的还有自己家人的精神世界,那还得请祖宗和神灵帮忙。阿母还担心她不信,讲了许多故事。她当然相信了,但她依然乖巧地听着。


                    IP属地:河南25楼2025-03-17 08:18
                    回复
                      虽然很多人不甘愿活成一样的故事,但她从小就觉得,人生有确定的情节其实挺好的,不用另外找活法。相同的活法里,还是有不同的滋味的,她觉得这样就挺好。
                      她心里难受的时候,就去听鬼说话。第一次听到鬼说话后,她一度到哪儿都张着耳朵,却发现,根本没那么多鬼。经过了许多年的探索,她才大概知道了,就两种地方鬼比较多。
                      一个是神灵送鬼魂们离开的据点——那是顺顺利利从人生毕业的鬼,像火车站一样,每隔几天大家等在那儿,等着一起离开。那个站点,经常几天换一个地方,她偶尔撞上一次,感觉像中了奖,找个借口掩饰,就窝在那边,一听大半天。


                      IP属地:河南26楼2025-03-17 08:21
                      回复
                        神明选择的地点总是太随意,一会儿在晒豆子的院子,一会儿在某户人家的厨房,有时候还在某个厕所里。有次她就在厕所里撞上了,她在里面一直蹲着,听鬼魂们唠里唠叨讲人生的滋味,直到脚真的麻了,不得不起身。


                        IP属地:河南27楼2025-03-17 08:22
                        回复
                          另外的地方,更是分散且随机的——那些被困住的鬼魂,它们死后就窝在生前最纠结的地方,而且不断重复着自己最纠结的那个问题。她最喜欢发现这样的鬼魂,好像小时候去海滩上戳一个个沙洞,看冒出头来的,是鳗鱼还是螃蟹。


                          IP属地:河南28楼2025-03-17 08:23
                          回复
                            神婆说,其中她最愿意去听的,是蔡氏家庙斜对面那家打锅的。这家一直住着一个鬼,是那个补锅人的儿子。据说那打锅人祖上是明朝的尚书,一家族的人逃避战乱逃到这海角。
                            整个家族南迁的时候可是有两百号人,最终活下来的就他家。他娶了个妻子,但妻子难产走了,不过有了个儿子。他一看有读书样,好像看到自己祖宗的样子,赶忙锦衣玉食加大棍棒子一起给,盯着他好好读书。
                            秀才早早考过了,但举人就一直考不上,他儿子几次想学打锅,或者捕鱼也好,打锅人就是不允。然后有天他推开书房门,儿子悬梁了。打锅人愤愤不平,儿子的尸骨烧了就埋在自家后院,依然觉得自己的儿子还在书房读书。神婆说,打锅人没说错,他儿子确实一直在书房里读着书。


                            IP属地:河南29楼2025-03-17 08:27
                            回复
                              她丈夫说的,这一来一回,估计三年。但她的儿子会爬了,会走了,会咿咿呀呀地学说话了,她丈夫还没回。那些日子,她心慌了就去镇上到处走,窝在不同地方听不同的鬼自说自话。
                              她是想过,说不定找鬼打听,鬼能知道点什么,但她还是没问。她想着,如果丈夫变成鬼了,它肯定会回家,回来肯定会难过地自说自话,她肯定会听得到。所以她不问。三年过去了,无论以人的样子,还是以鬼的样子,丈夫都没回来。


                              IP属地:河南30楼2025-03-17 0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