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就是对承重来说比长度更为重要的周长,这里说一些个人感受,说实话第一眼看见南巨的股骨,其实楼主有一点怀疑这是不是一根520mm周长的股骨因为南巨的旁边就是斯坦,而斯坦的股骨其实看上去要比南巨的粗壮,但它的测量值只有500-505mm,再者楼主也亲眼见过或是扫描过MOR555以及AMNH5027、正模等,它们分别是520mm和534mm的测量值(AMNH5027用的是霸王龙正模CM9380的下肢),说实话它们看上去起码从某些角度而言要比CH1的股骨粗壮。
当然,这些只是目测,不能算数。但是其实南巨的股骨周长在论文中的最小测量值也不是520mm。在Mazzeta 2004,《Giants and Bizarres: Body Size of Some Southern South American Cretaceous Dinosaurs》这一篇论文中,它给出了根据南巨各个下肢骨尺寸计算而的得出的体重表格,表格使用的公式为《Mass Prediction in Theropod Dinosaurs, P. CHRISTIANSEN》中的(2004年)的公式,若代入公式和体重数据去倒推南巨的股骨周长,会发现它是小于我们最常见的520mm的503.35mm,这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及的数据,因为它在文中没有被直接列出,需要阅读者自己去寻找对应的公式并计算得出。楼主之前也不清楚,是神皇老哥告诉了我我才知道。有兴趣验证的人可以自己去验证。

Mazzeta 2004体重表格

P. CHRISTIANSEN(2004年)的原公式
回到扫描中来,楼主为了验证不同数据的真伪,在blender中分别在三个地方将南巨的股骨进行横切以进行周长测量,并且分尽可能多的段数来模拟卷尺(实际上段数过高的时候测量数值会比现实中用卷尺测量稍大,因为卷尺即使拉紧也不可能完全贴紧股骨表面的微小破损或者坑坑挖挖,所以实际上楼主的数据都会略大一些,这也是考虑到楼主经常能听到有人说南巨的装架铸造件存在轻微缩水的情况,所以别看到比你所知道的小就直接来说什么是因为缩水了,这里已经考虑了这个因素了,而且在刚才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尺寸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个部位是股骨骨干的左右直径(也就是股骨骨干的lm,Lateral diaphysis diameter Medio-diameter)最小附近的位置,所测得的结果为接近520mm(南巨股骨lm最小处实际为165mm,这里偏大是楼主为了考虑铸造件可能轻微缩水和误差所选),所以将520mm的周长测量值看作是在南巨股骨lm最细处获得没有太大问题。


(每两条蓝线都是一个分段,楼主大概分了几百段来进行测量)
第二个部位是股骨前后直径最短处(也就是股骨AP,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南巨股骨的前后最短直径为135mm左右,所测得的结果的结果为504.7mm,这一结果与前文提到的503.5mm非常接近,考虑到超高的分段数会略微增加数值,似乎已经证明了这个数据的真实性,而为了进一步验证这是否是误差或错误测量,楼主再次在第三个地方进行了验证。


第三次切骨的位置位于AP最细处还要更靠下,更靠近股骨远端的位置,这一次测得的结果为508.3mm,lm和ap分别为178mm和140mm,至此基本可以确认CH1的最小股骨周长实际为505mm左右(更精确则为503.5mm),一次是巧合,两次绝对不会再是巧合


(三次切骨的位置对比)
这反过来也说明了其实有的时候,论文的测量有时也不见得会非常准确。当然,楼主认为如果你要当南巨的周长是520mm也没有问题,因为说到底也只是1.5厘米的差距,对于总体来说其实大差不差,很多论文的测量者实际上也没那么仔细。但是如果你要和其他兽脚类进行对比,那就统一标准,要么就大家都是论文中或实测中所出现的最小对最小,比如CH1的503.5mm对苏的580mm,对霸王龙正模的534mm,要比大的就大家都比大的,比如CH1的520mm对苏的595mm或者正模的545mm,不要双标就行。

(苏也有过略高于580mm的最小周长59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