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吧 关注:79,077贴子:1,852,598

南巨装架及原化石扫描,及和其他巨型兽脚类各部位对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的部分现场参观和测量照


IP属地:广东1楼2025-03-09 17:00回复
    一至五楼是本贴的一些说明(叠甲):
    一、扫描文件是否可以个人公开或使用?
    本贴所出现所有扫描及照片均为个人扫描或拍摄、外网帮助或网络公开模型,是楼主通过个人劳动获得的公开展示的展品的扫描,属于楼主的个人成果或是经他人同意获得完全使用权的文件,不存在保密或个人不能使用、公开等情况。楼主具有完全的所有权及使用权。


    IP属地:广东2楼2025-03-09 17:01
    收起回复
      二、扫描准确度的说明
      (1)扫描尺寸及缩放说明
      首先是本贴扫描的尺寸说明,楼主充分了解自己使用的扫描设备,并且已经完成了设置,设定“现场扫描”扫描本身在完成时扫描件就设定为“被扫描件”的真实尺寸,但是为了避免争议,楼主在扫描装架时把带有精确刻度的卷尺放在了旁边,并且将其一并扫描。


      另外论文中的数据也可以支持为原尺寸,斯坦髂骨长度为1540mm,而南巨和斯坦在同一场景里一同被扫描,无论扫描的缩放大小怎么变,这两个的相对比例是不会变化的,如果斯坦的比例是对的,那么南巨也一定是对的。


      而对于南巨原化石的Floor Mount,简称“FM”,虽然卷尺没有被一并扫描,但是可以通过现场扫描获得原尺寸大小的装架的对应局部尺寸来印证是否是原尺寸,对南巨而言,选择测量标准能清晰定义、测量难度简单(可便于同行复制结果)的装架头骨颌骨和“FM”上的颌骨的“侧表面可见最前端到侧表面可见最末端的点对点测量”,两者造型相同的复原,而且均为塑造,那么大小应完全一。完成缩放后就可以获得原化石的其他部位的真实尺寸。



      IP属地:广东3楼2025-03-09 17:05
      回复
        (2)扫描质量说明
        1、南巨装架
        北九州博物馆的布局是环绕式,装架展品放中间,还有二楼把展品区包围,所以几乎扫描到了每一个位置,连最难扫描的顶部位置都扫描的非常清晰可见,每个局部部位的细节也十分清晰,所以不存在局部变形的问题。具体每个部位的扫描质量,大家也可以从下文中一一看。

        2、南巨地面装架
        地面装架的扫描的扫描质量虽然不及这次装架的扫描,但同样质量很高,实际摆放的场景也是环绕式,可以从各个角度扫描,所以不存在局部明显变形的情况。头骨、肢体骨、以及颈椎背椎骨都清晰可见,甚至连摆放比较紧密的尾椎骨也都清晰可见。整体的扫描质量完全足够用来进行尺寸和形状的比较。而且实际上看上去细节不如装架的原因是贴图不如装架的清晰,因为站立的装架你可以走的更近,而摆放在地面的装架你只能在周围,实际模型网格的密度和精度已经足够用作比较。

        (3)地面装架是否为原化石?
        地面装架除脑袋和脚以外均为原化石,这一点已通过南巨挖掘者之一的鲁道夫科里亚博士亲口确认,如果你对是否是原化石有怀疑,请去找科里亚。


        IP属地:广东4楼2025-03-09 17:06
        回复
          三、本贴除尺寸比较以外,不出现体重估计,因为体重估计涉及主观因素较多,而在扫描质量及缩放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局部及整体的尺寸是客观的或主观因素较少,本贴若涉及主观因素的部分,楼主会给出具体的依据,若你不同意,你可以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或更合理的方法。在看完本贴的对比之后,你可以自行进行体重的估计及比较,楼主将不进行体重的估计。


          IP属地:广东5楼2025-03-09 17:07
          回复
            四、装架(mount)、铸造件(cast)和化石的区别
            开始之前先对铸造件和装架进行简单介绍,以避免争议。毫无疑问大部分博物馆展示的都是原化石的铸造件(cast),而铸造件组合在一起即为装架(mount)。
            装架(mount)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有这样那样的复原问题,而导致部分测量和这个动物本身的真实情况出现偏差,所以谨慎看待装架的测量,它很多时候不能代表这个动物的真实情况。一些博物馆因为空间或者重建的问题对装架的某些部位进行放大或缩小,比如菲尔德博物馆把苏搬进室内以后就把肋笼缩小了。
            但是装架上每一个单件骨骼的铸造件则不同,铸造件的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尽量复刻原物体的大小及表面细节。其在大小上和其复制的原化石必然是同一比例,不存在比例的缩小或者放大,否则它就不叫铸造件,但是它确实可能会小幅度的缩水或扩张。铸造件是先制作完全复刻原物体表面细节和尺寸的模具以后,再用材料填充,材料固化以后形成铸造件。铸造件会因为铸造工艺(温度湿度是否均衡)、材料收缩率(树脂和石膏一般收缩率极低)、模具精确度(模具若产生变形则会局部缩小或扩张)等因素而出现缩水或扩张变大。
            几乎不可能出现铸造件按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情况,因为这意味着你需要制作等比例缩放的模具,而你要做一个比例形状精确的缩放模具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原物体扫描下来然后在电脑中缩放,再打印出这个缩放的物体作为模具,再进行铸造过程。但问题是我都能扫描和打印了,为什么还要再费这老大劲去弄一个等比例缩放的铸造件呢?我直接打印一个等比例缩放的打印件不行吗?博物馆的铸造件要么是买的,要么是自己做的,没有哪个博物馆愿意花更大的成本和代价去搞一个等比例缩放的铸造件或者全身均为3d打印的装架,所以博物馆的铸造件本身一定是和原物体一样的缩放比例。
            而且铸造件本身由于其忠实复刻原物体尺寸及表面细节的初衷,其在科研领域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价值,它确实不能替代原化石的研究,但如果只对物体表面的特征进行鉴定或者对其三维尺寸进行测量,那么它完全足够。因为要对原化石进行测量或研究本身就需要花费更多成本(原化石保存的博物馆是否同意、是否可能损坏原化石等问题)。尤其是涉及众多标本测量的论文数据,其实大部分都是测量铸造件的尺寸,楼主这里就可以先剧透,比如南巨的荐椎109其实就是只存在于铸造件上,因为南巨根本就没有完整的荐椎化石,破损很严重,保留部分根本没有109。所以如果有人觉得铸造件没有测量的价值的话,那建议那些包含铸造件数据的论文全部重写或者退稿。
            而在科考效力方面,铸造件的骨骼单件以及装架的扫描件也具备一定的科研价值,尤其是在重建骨架,进行生物力学方面的计算研究时,铸造件的扫描因其准确的形状以及尺寸,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对完整度高的标本。Eric Snively博士作为这方面的权威之一,其团队也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而楼主也有幸能参与其团队的小组会议,了解和学习一些前沿知识。


            (附上楼主参加会议的视频截图)


            IP属地:广东6楼2025-03-09 17:08
            收起回复
              三、扫描与实测的区别,扫描能代替手测吗?
              在开始比较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如果扫描质量和缩放没有问题,那么被扫描物体的3D尺寸是唯一且不变的,与实物几乎无差别。相比之下,现实中的测量结果会受到测量方法、标准、点位选择以及操作误差(如手抖、角度偏差、卷尺是否拉直等)的影响,导致同一指标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多种可能性。简单来说,同一指标,比如股骨长度,可以有多种甚至无数种测量标准和结果,但这个物体和扫描,始终就是这么大,永远不会变。因此,扫描数据的客观性和一致性远高于现实测量。优秀的实测科研人员,如Peter Larson,其明确注释标准、使用严谨的测量工具获取的霸王龙骨骼测量结果,和同标准下3D扫描件获得的测量结果误差在1/1000之一左右,但是也有其他专业测量者由于未注明标准或操作失误,其测量结果无法被同行复刻,此处主要研究南巨骨架,故对其他恐龙的测量不予赘述;楼主选择用扫描得出的尺寸为被扫描件的在本文中的唯一尺寸。
              本贴中提供的所有测量数据和结果,都会明确说明具体的测量方法、标准和点位。如果与论文数据或其他人的说法存在差异,请先确认对方是否提供了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点位。如果对方的方法和点位不明确,或与本贴不同,则无法直接反驳本贴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手测实物还是扫描测量,只要操作得当、工具准确,数据都是正确的。不存在谁是谁的上下位替代。问题的关键在于统一标准和方法。如果标准和方法不同,则无法直接比较或反驳对方的结果。这种情况下手测无法反对扫描,扫描也无法反对手测。
              此外,物体的尺寸和形状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任何人的观点、论文发表或同行评议而改变。无论测量数据是否登上论文,或是否被某人认可,物体的实际尺寸和形状都不会改变。如果你讨论的是残缺或变形部分的复原问题,那么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与本贴讨论的客观测量无关。
              如果你不认可本贴的结果,或质疑扫描件的测量效力,请具体说明扫描件在尺寸和形状与实物几乎一致的情况下,为何其测量结果不具备效力。若以楼主不是研究者或该数据未登上论文为由,则回到上一段内容,物体三维尺寸不会因为任何这些因素而改变,那么这些因素对扫描是否具备测量效力没有任何影响。能导致测量不具备效力的情况只有缩放出现问题或是扫描质量过差。就算你单纯的讨厌楼主,你也得明白你说明不了这两点的话,这些测量不管是谁来做都是一样的,因为物体本身没有变。
              而若要反驳本贴的测量数据结果,请提供具体的证据,例如:
              你或你认可的人到现场扫描或实测的结果且包括具体的测量方法、过程、标准和点位的照片或视频。
              仅凭“某某人说”或“某某人的复原图”等空话,无法构成有效的反驳。如果拿不出具体的证据或方法、标准、点位,那么这种反驳只能被视为缺乏依据,或标准方法与本贴不同,无法否定本贴的结果。
              那么接下来将从南巨的整体、局部、和其他兽脚类的对比三个部分展开本贴


              IP属地:广东9楼2025-03-09 17:16
              回复
                南巨装架的整体测量
                首先是身高,身高在该姿势下最高点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3米5出头,考虑到该姿势左腿接近自然站立时的关节角度,3.50-3.55米可以当作该装架的自然站立臀高。而对于CH1这个动物本身来说,装架的腿部关节空隙显然还是太少了,活体动物的软骨应该还要更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时装架的整个脚都是捏的,没有化石原型,如果参考别的鲨齿龙科物种,现在的跖骨显然是太长也太细了的,实际给这个装架增加了高度。这么一来一回的话,个人观点,CH1的自然站立下的真实臀高也是在3.50-3.55米之间,可能会因为姿势而再上下浮动一些。
                而头尾点对点的直线全长是11.45米左右,当然,这个数据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这里只是单纯展示罢了。装架躯干肋笼最大宽度1.00-1.05米,同样,因为复原问题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这里是单纯展示。


                接下来是脊柱顺弯的PCL(尾前长pre-caudal length)以及脊柱顺弯全长TL(Total length),同样,仅代表该装架的尺寸,不代表CH1这个动物本身的尺寸,至于这个装架的椎骨部分和化石的比较,会放在下一部分进行说明。
                尾前长PCL(pre-caudal length):5.90-5.95米之间


                全长(Total-length):11.8-11.9米之间
                注:尾巴尖是这个扫描为数不多有一点糊掉的地方,因为目标太小而且距离地面比较高,但是从照片中来看,在最后一个尾弧脉结束的地方还有5-6节尾椎,而这个扫描在最后一节尾弧脉后还有4节,再加上我最后一节取点故意取远一点,所以即使把完整的尾巴尖加上,也不会在这里给出的范围上下浮动不超过5厘米,尾巴全长在5.95-6米之间。而且是的,这个装架没有12米,不管怎么测,测几遍,都没有。





                IP属地:广东10楼2025-03-09 17:18
                回复
                  二、南巨装架及原化石局部测量
                  (一)股骨
                  接下来将先从后肢开始对南巨保留的每个部分进行测量以及装架的铸造件和原化石的对比,首先是股骨,股骨是对体重或承重能力贡献度最大的骨骼之一,其尺寸很大程度代表其承重能力,且南巨的股骨一直以来在测量方面都有一些争议。
                  (再次,在缩放方面,前文已经进行说明,不论装架还是地面装架,头骨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两者均为实物原尺寸)

                  首先是装架的铸造件和化石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尺寸上,尤其从侧面看来看几乎别无二致,所以装架的股骨基本上可以代表南巨股骨的真实尺寸。铸造件在个别部位进行了修复(如髁部、小转子等部位),股骨化石的正面由于是摆放在地面的原因,股骨的内侧面无法被扫描,所以在软件中将其从整体的扫描里切割下的后会有一部分显示效果不好,而在全长方面,无论是原化石还是铸造件,当摆放至相似角度时,最高点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均为1.365米左右,在图1中铸造件长度略短一点是因为股骨头有一小部分嵌入了装架的髂臼中无法被扫描,切割下来的时候少了一小块,实际尺寸若考虑到这一小部分嵌入的股骨头,和原化石差距可以说能忽略不计。而对于之前的143,也基本上和之前所说的特定标准下的顺弯吻合,而在其他标准下,南巨的股骨(以铸造件为准,因为化石这些部位不完整)从外侧髁到小转子的两点距离分别为120cm和126cm左右,而如果是最大两点距离(以原化石为准,因为股骨头完整截下)则为140厘米左右,也可以看出南巨的股骨形态以垂直距离作为标准是比较合适的。
                  因此:垂直距离(定义为长骨的骨干(diaphysis)整体上在“前后视(anterior-posterior view)”加“左右视(Lateral-medial view)”里面同时与地面大致形成90度角情况下的垂直测量结果):1.365米;Lc-LT:120厘米,Lc-gt:126厘米,最大两点直线距离(3d层面):140cm


                  (注明,这张图中视角没调整好,实际已量到底部)


                  IP属地:广东11楼2025-03-09 17:25
                  回复
                    尾巴真短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3-09 17:28
                    回复
                      而后就是对承重来说比长度更为重要的周长,这里说一些个人感受,说实话第一眼看见南巨的股骨,其实楼主有一点怀疑这是不是一根520mm周长的股骨因为南巨的旁边就是斯坦,而斯坦的股骨其实看上去要比南巨的粗壮,但它的测量值只有500-505mm,再者楼主也亲眼见过或是扫描过MOR555以及AMNH5027、正模等,它们分别是520mm和534mm的测量值(AMNH5027用的是霸王龙正模CM9380的下肢),说实话它们看上去起码从某些角度而言要比CH1的股骨粗壮。
                      当然,这些只是目测,不能算数。但是其实南巨的股骨周长在论文中的最小测量值也不是520mm。在Mazzeta 2004,《Giants and Bizarres: Body Size of Some Southern South American Cretaceous Dinosaurs》这一篇论文中,它给出了根据南巨各个下肢骨尺寸计算而的得出的体重表格,表格使用的公式为《Mass Prediction in Theropod Dinosaurs, P. CHRISTIANSEN》中的(2004年)的公式,若代入公式和体重数据去倒推南巨的股骨周长,会发现它是小于我们最常见的520mm的503.35mm,这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及的数据,因为它在文中没有被直接列出,需要阅读者自己去寻找对应的公式并计算得出。楼主之前也不清楚,是神皇老哥告诉了我我才知道。有兴趣验证的人可以自己去验证。

                      Mazzeta 2004体重表格

                      P. CHRISTIANSEN(2004年)的原公式
                      回到扫描中来,楼主为了验证不同数据的真伪,在blender中分别在三个地方将南巨的股骨进行横切以进行周长测量,并且分尽可能多的段数来模拟卷尺(实际上段数过高的时候测量数值会比现实中用卷尺测量稍大,因为卷尺即使拉紧也不可能完全贴紧股骨表面的微小破损或者坑坑挖挖,所以实际上楼主的数据都会略大一些,这也是考虑到楼主经常能听到有人说南巨的装架铸造件存在轻微缩水的情况,所以别看到比你所知道的小就直接来说什么是因为缩水了,这里已经考虑了这个因素了,而且在刚才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尺寸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个部位是股骨骨干的左右直径(也就是股骨骨干的lm,Lateral diaphysis diameter Medio-diameter)最小附近的位置,所测得的结果为接近520mm(南巨股骨lm最小处实际为165mm,这里偏大是楼主为了考虑铸造件可能轻微缩水和误差所选),所以将520mm的周长测量值看作是在南巨股骨lm最细处获得没有太大问题。


                      (每两条蓝线都是一个分段,楼主大概分了几百段来进行测量)
                      第二个部位是股骨前后直径最短处(也就是股骨AP,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南巨股骨的前后最短直径为135mm左右,所测得的结果的结果为504.7mm,这一结果与前文提到的503.5mm非常接近,考虑到超高的分段数会略微增加数值,似乎已经证明了这个数据的真实性,而为了进一步验证这是否是误差或错误测量,楼主再次在第三个地方进行了验证。


                      第三次切骨的位置位于AP最细处还要更靠下,更靠近股骨远端的位置,这一次测得的结果为508.3mm,lm和ap分别为178mm和140mm,至此基本可以确认CH1的最小股骨周长实际为505mm左右(更精确则为503.5mm),一次是巧合,两次绝对不会再是巧合


                      (三次切骨的位置对比)
                      这反过来也说明了其实有的时候,论文的测量有时也不见得会非常准确。当然,楼主认为如果你要当南巨的周长是520mm也没有问题,因为说到底也只是1.5厘米的差距,对于总体来说其实大差不差,很多论文的测量者实际上也没那么仔细。但是如果你要和其他兽脚类进行对比,那就统一标准,要么就大家都是论文中或实测中所出现的最小对最小,比如CH1的503.5mm对苏的580mm,对霸王龙正模的534mm,要比大的就大家都比大的,比如CH1的520mm对苏的595mm或者正模的545mm,不要双标就行。

                      (苏也有过略高于580mm的最小周长595mm)


                      IP属地:广东13楼2025-03-09 17:30
                      收起回复
                        胫骨腓骨
                        看完股骨我们再来看胫骨腓骨,这又是一个重头戏。南巨的胫腓骨简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裸胫应该是Scotty 2019描述论文中提到的2650px,有人说裸胫是Coria 2002里的2800px,而且Ruben Carlolini亲口说过南巨挖掘出来的时候胫骨是110左右。而外网有的骨骼图绘制者把2800px看作是含跗长,对于腓骨,有人说是马普龙描述论文中的2087.5px,而国内我看到有人说83.5是不完整的腓骨长度,装架上的腓骨补完整之后是2600px,所以胫骨理应是2800px,而外网大部分复原的腓骨基本上是90多厘米。总之版本多到离谱,让人难辨真假。


                        南巨的描述者Ruben Carlolini确实说过南巨的胫骨是110,而且当时是刚发现南巨,1993的时候,而南巨的胫骨化石是没有跗骨的,所以这里指的必然是裸胫。

                        斯科蒂论文中说南巨的胫骨106,

                        Coria写的南巨脑壳论文中提到南巨胫骨112,

                        马普龙描述论文里写腓骨83.5


                        IP属地:广东14楼2025-03-09 17:33
                        回复

                          有人根据这张图说装架上的腓骨被补到了1.04米,甚至比苏的腓骨还长。
                          楼主将先从腓骨说起,首先,说装架上的腓骨被补到了1.04米的说法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楼主不清楚这个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但反正对事不对人,这个言论本身可以算是纯粹的主观臆断了,因为本身没有没有任何文献说明过南巨的腓骨是完整还是不完整的。再者,就算根据这张图,你稍微考究一点也说不出这个1.04是指的腓骨啊,都不用去扫描或者实测、拍照,你哪怕去网上找一个稍微高清一点的图也能知道腓骨远端的位置没有到这个图中1.04箭头所指的位置啊

                          (腓骨远端的位置明显没有到上图中1.04箭头所指的位置)
                          而且我看有不少人都相信这个说法,就这个说法本身而言,说它是误导毫不为过
                          那么实际的扫描显示CH1的腓骨应该为多少呢?其实就是83.5,装架上的就是83.5,一点不多一点不少。这里我和斯坦放在一起展示,来避免争议。如果你非要相信是1.04,是我的扫描缩放有问题,不是原尺寸,行,没问题。但你也得顺带相信,斯坦这个奔跑姿势身高4米3,头长将近175,什么苏、Cope、歌利亚全都一边去。与此同时,腓骨化石也一样是83.5左右,所以南巨腓骨至此可以说没有任何争议了。反过来也可以发现这个CH1腓骨是1.04的言论有多离谱,相当于直接南巨腓骨补了20厘米长度啊。





                          IP属地:广东15楼2025-03-09 17:36
                          收起回复
                            讲完腓骨再来讲胫骨争议就少了,因为从常识来讲,既然腓骨只有这个长度,那胫骨不可能长到哪去,总不能南巨长着一个比腓骨长将近30厘米胫骨吧,那还要不要走路了。
                            那么南巨的胫骨到底多长呢,如果按照我们常规理解的胫骨长度,或者和论文中出现的各种霸王龙胫骨长度同样测量标准,实际情况可能比绝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都要炸裂。因为南巨的胫骨按这样的标准,连1米都没有,只有98-99cm,你敢想象一个股骨有136.5的兽脚类单纯胫骨不含跗骨的长度居然连一米都没有吗?楼主在测得这样的结果的时候可以说是觉得无比震撼,因为没测之前虽说觉得112不是裸胫确实有可能,或者可能有水分,但没想到水分这么大

                            (点对点的胫骨长度,从胫骨近端的中间位置到远端外侧髁,这里和其他测量一起展示,以避免缩放的争议)
                            而南巨的不含跗胫骨要突破一米,甚至还得靠最远两点距离才行。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扫描的问题,扫描出现了误差,实际不可能这么短,那Ruben Carlolini说的裸胫110和论文里的112怎么回事。首先先看实际的照片

                            原化石的照片很明显南巨的胫骨就是要比股骨短的非常多,即使不看扫描,也能知道这差距不是二十多厘米的差距。再者,如果原化石的扫描出现了大幅度的误差,那按道理来说,更高清的装架扫描不应该误差这么大吧。但装架的胫骨和化石的尺寸上胫骨几乎一致胫骨,在同样测量方法下也是这么短。这也证明了南巨的胫骨就是这么短。

                            (装架上的铸造件由于包含了跗骨,有一部分外侧髁被包裹住,导致略短那么一点点,实际尺寸应该是几乎一致的)
                            那么110和112的不含跗胫骨长究竟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些学者骗人吗?楼主认为倒也不算是骗人,应该和143一样,不同测量方法,楼主尝试过很多次以后,认为110-112的测量方法应该也是和143相似的顺弯量法,具体可能的情况如图,当然,真实情况是不是像楼主这样去量不得而知,正如楼主在开头所说,可能有无数种测量方法,我也无法确定110-112的数据是不是和我试的方法一样。但是不管有多少种情况,物体的三维尺寸和3d扫描的尺寸是唯一且不变。楼主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是直线的量法,不管哪一种,南巨的胫骨都达不到110以上,甚至包含了跗骨都达不到,因为即使包含了跗骨,南巨胫骨的最大两点距离也只有108-109(该结果也符合Mazzeta在2004年中给出的106.6的胫骨长度)。


                            第二张图展示缩放无误
                            而如此以来,这张图的1.04究竟是指什么现在也明晰了,其实它就是指的胫骨长度,而且是含跗骨的,具体而言是当装架上的胫骨摆到这个角度时的投影长度


                            南巨的胫骨腓骨说完了,可以说没有测量之前恐怕难有人可以提早料到真实情况会是这样,和以往认为的相差最大要14公分了,楼主也十分震惊。但扫描的三维尺寸确实如此,而且已多次展示缩放为原尺寸,测量方法,过程和点位全部展示清楚。但即使说到这里恐怕还是会有人不相信,那你可以不相信,但如果你想说我是错的,请你拿出比我更具体的证据和过程,别来什么谁谁谁说不是,如果你要来这套,请你去找这个人要证据然后展示出来。
                            但是话又说回来,楼主也希望大伙能就事论事,就算要发泄情绪也不要在公共平台攻击学者或者测量者,因为说白了人家并没有骗你,文章中并没有标明测量标准,也没有谁规定了要如何进行测量,那如果南美的习惯就是这样呢,部分测量和大家想的不一致不代表这些学者就是怎么样的人,也不代表人家的研究是没价值的。除非是某人存在双标或者有意引导,请不要上升到个人层面。


                            IP属地:广东16楼2025-03-09 17:44
                            收起回复
                              (三)骨盆带
                              1.荐椎
                              接下来是南巨骨盆带,由最早的南巨描述论文可知,南巨保留了完整的骨盆带(当然我们现在根据其他鲨齿龙亚科的肠骨/髂骨形态几乎可以肯定南巨的髂骨不完整)

                              不过其实除了髂骨不完整,应该挺出乎大家包括楼主意料的是,南巨不光髂骨不完整,其实荐椎也不完整,大家之前所以为的南巨109厘米长的兽脚类最长荐椎,其实只存在于被大家认为过于古早,不具备什么参考价值的装架上。


                              现场的高清照片显示南巨根本没有完整的荐椎,其长度也绝无可能是109厘米,因为照片上保留的荐椎长度明显比髂骨要小,而南巨的髂骨化石本身其实两点最大长度就110厘米左右,装架上的也是。而且从某些角度来看,实际很可能就保留了最后两节荐椎

                              从这个角度看,南巨实际很可能就保留了最后两节荐椎,底下的应该是另一边的髂骨。


                              所以这其实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这个装架是一个古早产物,觉得其上很多部分的修复,包括椎骨长度的修复都是很早期或者相关工作者为了把装架抓紧时间展览出来卖博物馆门票的赶工结果。那么,且不说荐椎这个结果到底是不是对的(因为现在没人能百分百确定这一定是对的或是错的),但显然荐椎长度的修复也是在同样的时期以及对鲨齿龙亚科的认识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基于这些理由,如果你要觉得这个装架的其他的椎骨长度不合理或者粗糙的草率的,不管你用什么词,那么你也应该觉得这个109的荐椎长度是同样如此的。反之如果你觉得109是合理的,而其他椎骨长度是缺乏依据或是受限于认识的,是需要再补的,那你就是双标。
                              而且南巨在和魁纣亲缘关系如此接近且最后一节荐椎S5在和魁纣副模1157的同一位置没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却多出了25厘米左右的荐椎总长,米拉西斯龙正模的荐椎总长也只有80厘米出头,甚至荐椎S5也和南巨相差不多。在两个近亲的荐椎都这么短,南巨本身又没有完整荐椎,装架又是古早产物的种种条件下,它能比这些近亲多个25-30厘米的荐椎总长本身就有点经不起推敲。如果按照这些近亲给南巨等比例放大修复一个荐椎它都只能勉强上95厘米,离109还相差甚远。当然,你要觉得装架上109的长度是对的也没问题。但总之,要认就一起认,不要搞双标。

                              魁纣荐椎S5

                              南巨荐椎S5


                              米拉荐椎及S5(这里的扫描是完整的荐椎,米拉的荐椎论文图测也是80出头)


                              IP属地:广东17楼2025-03-09 17: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