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40贴子:191,303

回复:(讨论)苻坚的后宫中究竟有几位张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志·魏书》:汉制,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帝妃曰皇后,其馀内官十有四等。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文帝增贵嫔、淑媛、脩容、顺成、良人。明帝增淑妃、昭华、脩仪;除顺成官。太和中始复命夫人,登其位於淑妃之上。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脩容比亭侯;脩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5-03-10 22:47
回复
    《晋书》:周礼,天子立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王者内政。故《婚义》曰:“天子之与后,如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由斯而谈,其所从来远矣。故能母仪天下,助宣王化,德均载物,比大坤维,宗庙歆其荐羞,穹壤俟其交泰。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5-03-10 22:47
    回复
      《宋书》:帝祖母号太皇太后,母号皇太后,妃号皇后,汉旧制也。晋武帝采汉、魏之制, 置贵嫔、夫人、贵人,是为三夫人,位视三公。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 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位视九卿。其余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 视千石以下。高祖受命,省二才人,其余仍用晋制。贵嫔,魏文帝所制。夫人,魏 武帝初建魏国所制。贵人,汉光武所制。淑妃,魏明帝所制。淑媛,魏文帝所制。 淑仪、修华,晋武帝所制。修容,魏文帝所制。修仪,魏明帝所制。婕妤、容华, 前汉旧号。充华,晋武帝所制。美人,汉光武所制。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 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又 置昭仪、昭容、昭华,以代修华、修仪、修容。又置中才人、充衣,以为散位。昭 仪,汉元帝所制。昭容,世祖所制。昭华,魏明帝所制。中才人,晋武帝所制。充 衣,前汉旧制。太宗泰始元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复置修华、修仪、 修容、才人、良人。三年,又省贵人,置贵姬,以备三夫人之数。又置昭华,增淑 容、承徽、列荣。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 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凡五职,班亚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三职为散役。其后太宗留心后房,拟外百官,备位置内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5-03-10 22:48
      回复
        《魏书》(北魏):高祖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5-03-10 22:48
        回复
          所以如果一位女士身为后宫妃嫔,如果得宠、生育子女、在教育子女上有积极向上事迹,说明她“工作”做得好,属于“优秀员工”,对于她来说是荣耀之事,在其史书的本人列传上没有不提的道理。类比一下现代,如果真是毕业于名校、硕博学历、有科研经历、获得过有含金量的奖项、拿到过奖学金等等,出门在外找工作的时候难道不写在简历上,面试的时候也不赶紧提出来,难道等着将来干活的时候和老板聊天顺嘴带出来吗?
          苻坚粉从史书各个犄角旮旯里东拼西凑出来的一个“聪明有才+美貌+生育一子二女的宠妃张夫人”,结果本传列女传这个“大席”上一个字没提,什么都没有。只有她劝谏之后,苻坚态度不好也不听劝,苻坚兵败,她自杀,这么点内容。这位张才女很可能没有任何子女,并且在淝水战场上就已经香消玉殒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5-03-10 22:49
          回复
            同样是晋书列女传,孩子有出息,(苻诜得宠也同样劝谏不要攻晋,算一个“有出息”)
            王浑妻钟氏,字琰,颍川人,魏太傅繇曾孙也。父徽,黄门郎。琰数岁能属文, 及长,聪慧弘雅,博览记籍。美容止,善啸咏,礼仪法度为中表所则。既适浑,生济。浑尝共琰坐,济趋庭而过,浑欣然曰:“生子如此,足慰人心。”琰笑曰: “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子故不翅如此。”参军,谓浑中弟沦也。琰女亦有才淑, 为求贤夫。时有兵家子甚俊,济欲妻之,白琰,琰曰:“要令我见之。”济令此兵 与群小杂处,琰自帏中察之,既而谓济曰:“绯衣者非汝所拔乎?”济曰:“是。” 琰曰:“此人才足拔萃,然地寒寿促,不足展其器用,不可与婚。”遂止。其人数年果亡。琰明鉴远识,皆此类也。
            郑袤妻曹氏。鲁国薛人也。袤先娶孙氏,早亡,娉之为继室。事舅姑甚孝,躬纺织之勤,以充奉养,至于叔妹群娣之间,尽其礼节,咸得欢心。及袤为司空,其子默等又显朝列,时人称其荣贵。
            杜有道妻严氏,字宪,京兆人也。贞淑有识量。年十三,适于杜氏,十八而嫠居。子植、女韡并孤藐,宪虽少,誓不改节,抚育二子,教以礼度,植遂显名于时, 韡亦有淑德,传玄求为继室,宪便许之。
            李玄盛后尹氏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 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逾于己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5-03-10 22:49
            回复
              再比较张才女与张淮北;
              首先还是称呼的问题,
              其次,张淮北出现的时候,苻坚和她说的那句话,“朕若用【朝臣】之言,岂见今日之事邪?当何面目复临天下也!”
              记得曾经吧里也有人疑惑过这一点,“张夫人”不是也劝他不要攻晋了吗,在此刻人家的担心和劝解果然变成现实了,怎么也不顺带提一嘴“后悔没听你和朝臣的劝”、“后悔没听你们的劝”,直接把她一起加上呢?
              不过曾经好像大家都给认为是苻坚一点也不尊重她、非常轻视瞧不起她,对她的态度直接是“你个女的头发长见识短知道个啥,朝廷上的事情少掺和”,所以干脆都没想起来她也劝过自己;或者干脆是觉得苻坚神经大条粗矿、直男思维(?)不懂也不了解女生心思……
              然而其实忽略了,或者说当时几乎都没去想,另一种非常简单且完全合理的可能,就是淮北这位张女士和当初劝他不要攻晋的那位“张才女”不是同一个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5-03-10 22:51
              回复
                “才女”与“夏姬”;
                虽然苻坚粉在捏橡皮泥中,“张夫人”的美貌、得宠设定都是从这位“张夏姬”身上掰出来的,但是,这两位的行为难道不觉得OOC吗?
                而苻坚又没称帝,王爵之妾也是有夫人这个品级的,银印青绶,位视二品,哪怕是亲王家的普通五六品贵妾,出门在外也会被好歹尊称一声夫人,而且晋书列女传作者明显知道同样是写某人的妾,直接称呼“某某妾”和称一声“某某夫人”,是有区别的,最主要的就是地位尊卑的区别。张天锡那两个妾是因为生前真的就是诸姬,张夏姬明显史官相对而言最没有好感,然而到底还是(不得不)尊称了一声“夫人”,而史官最有好感、最想表扬的张才女,为什么一句“夫人”也没得到呢?很可能因为不是贵妾,如果就是一个低品级的御女,叫什么夫人?
                古人对于人的品级名分非常看中,因为不同等级的福利待遇也不同,类比一下现代情况,你上学时再觉得一个老师上课很好,但是在正式书面上,人家如果是副教授就是副教授,怎么可能直接就写教授?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5-03-11 10:56
                回复
                  而清代人编辑的屠本《十六国春秋》是这样的:
                  【坚夫人张氏,不知何许人,明辨有才识。坚将入寇江左,群臣切谏,不听。张氏进曰:“妾闻天地之生万物,王者之治天下,皆因其自然而顺之,故功无不成。是以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浚九川、障九泽,因其势也;后稷播种百榖,因其时也;汤武帅天下而攻桀纣,因其心也。皆有因则成,无因则败,今朝野之人皆言晋不可伐,陛下独决意行之,妾不知陛下何所因也。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犹因民,而况于人主乎!妾又闻王者出师必上观天道、下顺人心,今人心既不然矣,请验之天道。谚云:’鸡夜鸣者不利行师,犬羣嘷者宫室必空,兵动马惊,军败不归。’自秋冬以来,众鸡夜鸣,羣犬哀嘷,廐马惊逸,武库兵器自动有声,吉凶之理非微,此皆非出师之祥也。如妾所论,愿陛下详而思之。”坚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豫也!”遂兴兵南伐,张氏请从。其夜,坚梦葵生城内,明以问之,张氏曰:“若征军远行,难为将也。”坚又梦地东南倾复,以问,云:“江左不可平也,君无南行必败之象也。”坚不从,果大败于寿春。单骑遁还,顾谓张氏曰:“朕若用朝臣之言,岂见今日之事耶!当何面目复临天下也!”潸然流涕。及坚死,张氏乃自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5-03-11 10:56
                  回复
                    给“张夫人”融合了好几个事迹,饶是如此,就是没有把“夏姬事件”也给加上。打仗的时候坚决要跟着,恨不能遇到危险时以身代之,然而仗一打败,情况还不明朗呢,直接想办法去投奔别人,前后确实OOC。如果张夏姬是苻坚宠妃,结果苻坚一战败,她立马跑去找慕容暐,要是苻坚粉觉得这样宣传没问题,我自然也无异议。
                    屠本还杂糅了不知道哪来的“妇”的算命解梦故事,但就是没融合张夏姬。
                    《太平御览》原文是这样的:【《异苑》:苻堅將欲南師也,夢葵生城內。明以問婦,婦曰:「若徵軍遠行,難為將也。」堅又夢地東南傾,復以問。云:「江左不可平也。君無南行,必敗之象也。」堅不從。卒以敗。】
                    从来没有一个字提到这个妇姓甚名谁,和张氏有什么关系。一个“妇”字,可以指代的人太多了,完全可能就是统称代指“配偶”,就像高欢说“我此二妇”,冯幽后说自己“天子妇”。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25-03-11 10:56
                    回复
                      不过这里认为,张夏姬和张淮北是在后方的大营里(这点后面慢慢说),而张才女当时没有和姐妹们在一起,如果张才女和她们在一起,可能会组织后方的人(起码女眷)稳住,不至于乱成一锅粥,就像卞夫人当初在曹操生死未卜的时候站出来稳住那些手下一样。
                      《三国志》:【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
                      再结合列女传最后来看,张才女很可能主动跟着苻坚到了寿春,虽然未必就在前面的战场上,可能在营帐里,然而淝水大败,苻坚自己的座驾云母车都被缴获了,苻融战死,苻坚自己直接找了匹马骑马跑了,根本没顾上管任何人,一片混乱之下,张才女根本没有人管,只得自尽。她的自尽,是殉国,也可能是怕被乱军砍死,而她的上书,为的是国家利益。作为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在ta们接受的正规教育里,几乎都有“士为知己者死”、“食君之禄、为君尽忠”的信念,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不管前秦天王是苻生,苻坚,还是苻法,苻双,作为女国士的张才女都会上书劝谏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5-03-11 10:57
                      回复
                        二、张淮北与张夏姬之辨:
                        (虽然史书对她们的称呼都是“夫人”,但是这两位女士却是只要仔细看史书其实是最能分清的)
                        淝水主战场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境内,属于淮南,苻坚在战场中流矢之后从寿春跑,【单骑遁还于淮北】,淮北也在安徽,慕容暐屯兵是在郧城,在今天的湖北省安陆市。苻坚要是从安徽寿县跑回陕西西安,中途还得经过河南省,当时所有人的最终目标肯定都是都城长安(陕西西安),所以慕容暐那时候要是把张氏护送回到苻坚那里,肯定路上尽快汇合越好,方向也是湖北——河南/安徽——陕西西安方向。湖北直接一路向西就和陕西直接接壤,但是安徽不是,得一路向西北方向还得途径河南。
                        【初,慕容暐屯郧城,姜成等守漳口,晋随郡太守夏侯澄攻姜成,斩之,暐弃其众奔还。坚收离集散,比至洛阳,众十余万,百官威仪军容粗备。未及关而垂有贰志,说坚请巡抚燕、岱,并求拜墓,坚许之。权翼固谏以为不可,坚不从。 】
                        到了洛阳应该差不多全汇合上了。
                        而且慕容德载记有,【坚之败也,坚与张夫人相失,慕容暐将护致之,德正色谓暐曰:“昔楚庄灭陈,纳巫臣之谏而弃夏姬。此不祥之人,惑乱人主, 戎事不迩女器,秦之败师当由于此。宜掩目而过,奈何将卫之也!”暐不从,德驰马而去之。还次【荥阳】,言于暐曰:“昔句践栖于会稽,终获吴国。圣人相时而动, 百举百全。天将悔祸,故使秦师丧败,宜乘其弊以复社稷。”暐不纳。乃从垂如鄴。】
                        说明到(河南)荥阳了慕容德慕容暐张氏他们还没和苻坚汇合,否则慕容德不可能继续又劝,这里差不多已经能看出来淮北苻坚身边那个张氏和慕容暐护送回去的那个张夏姬不是一个人了。等到了洛阳之后他们应该就汇合上了,这时候慕容垂提出要回邺城扫墓祭祖,慕容德就直接跟着慕容垂走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25-03-11 11:07
                        回复
                          在此之前还有,【融乃驰使白坚曰:“贼少易俘,但惧其越逸,宜速进众军,掎禽贼 帅。”坚大悦,恐石等遁也,舍大军于项城,以轻骑八千兼道赴之,令军人曰: “敢言吾至寿春者拔舌。”故石等弗知。】
                          苻坚自己都是听了苻融的话之后大喜,直接抛下项城的大军,带了八千轻骑兵去寿春前线的,而且为了不惊扰敌军肯定越低调越好、动静越小越好、越不引人注意越好,甚至还下令谁敢泄露他到寿春的消息就“拔舌”,这时候不至于那“轻骑八千”里面还带着一堆女眷。所以可能张夏姬和张淮北都在淮水以北的后方营帐里(怀疑是在今天安徽省凤台县境内,因为凤台县和寿县(寿春)就是只隔开了一个淮河,寿春应该属于沿江地区,过了淮河直接就到了),没去寿春,而张才女或许又是一番强烈进谏之后让苻坚勉强同意带上她一起。
                          等听到前方溃败、秦军大乱的消息和惨状,苻融阵亡,苻坚御车云母车被俘获,苻坚中流矢,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苻坚【单骑遁环于淮北】,自己骑马跑路,到了淮北有人给他送吃食,又一番对话,然后才对身边的张氏感慨万千,说明有可能这位张氏是之前一直在淮北后方找个地方等着没动,直到苻坚遇到了她。而张夏姬看到一片混乱之后,估计后方也没人管她们了,都在自顾不暇,所以想办法跑去慕容暐那边求庇护。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5-03-11 11:07
                          收起回复
                            简单附张图,能简略看一下寿春那边的情况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5-03-11 11:08
                            回复
                              由上,出现在淝水战场上的(寿春前线+后方)有三位张女士。
                              这里还要声明一件事情,苻坚开战前的那个状态,“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攻晋战争在当时的他眼里,不是多么严肃危机的打仗,而是带人看大型战争剧真人秀表演,(ps.不是那种万分紧急需要速战速决的战争,君主御驾亲征的话带一些宫人女眷服侍也并非没有这种情况,比如孝文帝南伐时就带了很多宫人一起,甚至之后他妹妹彭城公主还能直接从皇宫跑去前线找他“告状”),苻坚当时那种飘了的状态,带后宫妃嫔去淝水是一种恩宠荣耀之事,相当于“大型团建活动”。因此,宫人(包括婢仆和后宫妃嫔)被带去前线并非不可思议之事,虽然很可能苻坚一开始并没有想加上张才女,是她自己强烈“请从”的,后续全线溃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那是后话。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5-03-11 1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