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食用历史与未来
尽管关于该属蘑菇的消费和栽培历史记录稀少,但其可食性已被认知数百年。根据近期记录,这些蘑菇目前仍以野生采集为主,而非人工栽培。
M. titans** 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蘑菇,在哥伦比亚被传统食用(Vargas et al.2022)。历史上该物种未被人工栽培,直至 1990年代印度🇮🇳成功开发其人工栽培方法,M.crassa和 M. lobayensis也作为野生食用蘑菇被利用(Boa,2004)。在中国,野生的 M. crassa通常煮熟后食用,主要用于煲汤,极少生食(Falandysz et al.2020)。
根据 (Li et al.2021)的分类,M. crassa、M. lobayensis、M. titans和 M. praegrandis被列为“确认可食用”,而 M. spectabilis被归为“有条件可食用”。该物种因含氰苷类化合物不可生食,但烹饪后风味极佳(Rammeloo ex. Walleyn,1993)。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红土地区和沿海地区,M. crassa和 M. lobayensis(当地称为“dhoodh chhatu”或“boro dhoodh chhatu”)被原住民社区食用,常以芥末油和香料烹饪以增强风味。这些蘑菇在当地市场以新鲜或干制形式出售(Dutta ex. Acharya,2014)。M. crassa还被印度桑塔尔人采集并售卖于路边市场(Pradhan et al. 2010)。
在斯里兰卡,M. crassa(僧伽罗语称“pol hat hu”)被视为珍馐,主要分布于该国湿润地区。当地人采用“原地栽培”策略,将废弃菌体置于腐殖质(如落叶层)中,试图促使其再生,但成功率较低。
M. lobayensis在非洲常见(Rammeloo 1993),并以新鲜或干制形式流通于市场(Zoberi,1972)。在加纳北部,该物种(当地称“inku adjinaku”)备受青睐(Kesel et al.2002);该蘑菇在多哥(Kamou et al.2015)和布基纳法索各族群中亦被消费(Guissou et al.2008)。在尼日利亚,该物种经清洁去皮后作为高端食材出售(Zoberi,1979)。
在泰国,M. crassa是一种常见食用蘑菇,拥有多个本地名称(如“hed-tin-rad”“hed-jan”“hed-hua-sum”或“hed yai”)(Petcharat 1996)。其每年雨季短暂出现,因稀有而市场需求旺盛(Teaumroong et al.2002)。在老挝,该蘑菇常用于煮汤或烧烤。
另外,该属物种因为复合氰苷类化合物的原因,生食或未充分烹饪可能导致氰化物中毒(Pegler et al.1998)所有物种均不可生食,烹饪是必要步骤(Beug,2016)。(啊这

)同时,该属物种对于重金属来说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建议在污染环境下食用该属物种(Liu et al.2012)
如今,该属物种已经基本退出消费市场,但是每当雨季来临的时候,该物种仍旧会以巨大的体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引起网友们的一阵赞叹后,再次回归大地(完)
1323Fitow
20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