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张图来到inferno,是一张众所周知的非田字图。如果吧u仔细看了前文,那么很容易发现inferno的三角结构是如何从田字演变而来的。没错,B半区不仅没有B转这种提供上限的路线设计,还取消了基本的B连,极大地缩减了进攻B点的路线。所以香蕉道变得异常重要,这是进攻B点的绝对核心,途径中路警家夹b的战术纯属是无奈之举。
在A半区,设计则复杂了许多。首先要明确,拓扑结构的中路应当从T家延伸到匪口中路,再途径“连接”、拱门,到警家的。而A大按照定义,则应该是从匪2楼/侧道(姑且合并)-旋转楼梯-A2楼的进攻路线。明确了中路和A大,A连也明确了,就是日常报点的“A1”。同时,书房,VIP下,下水道则形成了三个A转,极大丰富了结构。如图左。
不止于此,锅炉房和VIP的设计又将A小和A大,A转联系在一起。如图中。整个地图形成了非常不对称的复杂度,极简的B半区和极复的A半区形成了独特魅力。
但是这样一来似乎远离了我们简化地图结构的初衷,能否再简化一点?Lz原本想要把T方两个A转合并,但是由于VIP的存在,两条A转在结构上并不能合并。但是我们看到,经锅炉房到旋转楼梯的设计,其实是很眼熟的,雷同与ancient跳台黑屋的设计,本质上是B连和B转的融合设计。所以调整画图到一个更舒适,更便于理解的角度,如图右。
简而言之,A半区的设计特点在于不仅开创了多条A转路线,还创新性地把其中一条A转放在了CT方的图权内。更惊艳的在于,发明了前文5张图都没有将A转和A转连同的“A转连”(姑且称之),在局部形成了两个不涉及包点和匪家警家的四方通达的矩形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