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吧 关注:4,330,429贴子:21,875,499

回复:携孙去旅行之五:2024年夏的蒙晋自驾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山坡下有一潭碧水,它就是石窟寒泉。为云冈石窟第二洞“寒泉洞”北壁脚下的一清泉。该景点是大同八景之一,因窟左为1窟称石鼓洞,故当地又有“石鼓寒泉”之称。


IP属地:北京320楼2025-02-23 21:50
回复
    前面在岩石地面上遗存有一条交通参道,称之为“古道车辙”,现存车渠中心矩1.3米,车渠(石头壕)深0.16米,此车道在金代以前正是铁轱辘车的轨迹,是古驿道参合径的遗迹。
    “古道车辙”,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古迹。从汉代以来,这条路就是大同通往内蒙的一条古道,上面是山,下面临河,只有这么一条狭窄的路,这条路是北魏定都于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最东端的一条道。在全国都很难找到历史上的保存下来的原路,这就是“古道车辙”的弥足珍贵之处。


    IP属地:北京321楼2025-02-24 20:50
    回复
      再向前走,有一碧霞洞,大约开凿于元代,一门五窗,门额题刻“碧霞洞”,系道教诸神中碧霞元君所居洞府。窟外壁有梁孔,说明前崖曾建有堂宇。孙儿也像模像样的给佛像拍照。


      IP属地:北京322楼2025-02-24 21:01
      回复
        第3窟又名“灵岩寺洞”,是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洞窟形制较为特殊。整体洞窟高大、雄伟、壮阔。两门四窗,外部建有巨大平台,平台中央是一座矩形洞窟,内置交脚弥勒,俗称“弥勒洞”;东西两端各有一座方形三层石塔,风化严重。平台上石壁平展而高耸,平台石壁10米以上的位置,整齐排列着12个呈纵长方形的梁孔,梁孔内部深处均与山顶作竖井相通。


        IP属地:北京323楼2025-02-24 21:07
        回复
          窟内分前后两部分,狭长的前部东西开门与后部相通。


          IP属地:北京324楼2025-02-24 21:08
          回复
            后室雕三尊大像,主尊为倚坐佛像,高约10米,肉髻高耸,面相圆润,五官端正,眼大耳阔,两眉间白毫鲜明,身姿挺拔,比例协调,通肩式袈裟紧贴身躯,厚实圆润的双手作无畏、与愿印。左右两侧胁侍菩萨高6米,头顶发髻高耸,发丝根根有序;头发成缕,散披两肩;宝冠雕刻精细入微,显示了严谨的设计思想和成熟的雕刻技艺。这三尊造像较之云冈其它造像,都更加丰满圆润,在艺术表现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造像。其雕凿年代,目前有北魏、隋、唐及辽四说,多依据造像艺术风格而推论。洞窟内地面上沟槽纵横,深浅不一,呈现出大规模人工取石及正在开凿洞窟的施工场景。这些遗迹现象的存在,为研究石窟开凿方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IP属地:北京325楼2025-02-24 21:09
            回复
              继续往前是第四窟塔庙窟,一门两窗。由于工程没有全部完成,洞窟内外地面凹凸不平,石窟整体显得有些零乱。洞窟平面呈方形,中央雕中心塔柱。窟门上方左右各开一个明窗,拱门和明窗呈倒“品”字型结构。


              IP属地:北京326楼2025-02-24 21:15
              回复
                中心塔柱四面造像,均为一佛二菩萨。窟内四壁风化严重,南壁有北魏正光年间(520年~525年)“为亡夫侍中造像记”题铭,约100余字,是云冈石窟目前最晚的北魏造像铭记,现已风化不清。窟顶东端可见团莲与飞天。


                IP属地:北京327楼2025-02-24 21:16
                回复
                  一条美轮美奂、绿荫遮挡的小溪把云冈石窟景区分成东西两部分,涓涓细流从嫩绿的草丛间滑过,悄无声息地往下流淌着。小溪的西岸是一条水泥石子铺就的小路往上通向龙王庙。


                  IP属地:北京328楼2025-02-24 21:18
                  回复
                    跨过小溪是一座门楼,以此为界,前面就是石窟西部景区了。


                    IP属地:北京329楼2025-02-24 21:19
                    回复
                      第5窟位于云冈石窟群中部,与第6窟是一组统一设计、建造的双窟,属于云冈中期洞窟。窟外各有一座清顺治八年加盖的四层五间式木构阁楼,清代号称“云冈佛阁”或“石窟摩云”,为云中八景之一。这对竖式设计的双子佛阁,既亭亭玉立,又合璧庄重,体现了祖先工匠对石窟寺殿宇的精准理解,也是目前云冈石窟仅存的古代窟檐建筑。它除了具有佛殿功能外,同时还起到遮风挡雨作用,特别是保持了窟内温湿度的相对恒定,使得第5、6窟的造像雕刻保存状态远优于其它无窟檐的洞窟。



                      IP属地:北京330楼2025-02-25 14:34
                      回复
                        第5窟前室东西两壁绘有“护法诸天”形象,应是清初重修佛阁时的作品。


                        IP属地:北京331楼2025-02-25 15:29
                        回复
                          第5窟洞窟为平面呈椭圆形、穹隆顶式的大像窟,洞窟东西最大宽度约22米,南北最大进深约17米,创云冈同类型洞窟的规模之最。主尊坐佛高17.40米,是云冈的第一大佛。


                          IP属地:北京332楼2025-02-25 15:31
                          回复
                            这尊云冈的最高佛像,从头到脚均敷泥施彩,面部与胸部贴金,螺发与长眉绀蓝。大衣两裾由双肩垂直落下,飘逸自然,裹腹裤腰中央对称皱褶,齐整美观。服装宽大合体,下垂感强,似以质地优良的丝绸布料做就,体现了高超的泥塑水平。


                            IP属地:北京333楼2025-02-25 15:32
                            回复
                              东西两壁的胁侍佛像高达8米。在主尊佛像背后开凿出宽阔的诵经道,为僧侣、香客提供了环绕礼拜的通道。




                              IP属地:北京334楼2025-02-25 15: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