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吧 关注:77,787贴子:259,341

心生菩提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篇:超越心灵的束缚,用心选择自己的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
     一天,弟子们和禅师一起在田里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总是歪歪扭扭,而禅师却插得整整齐齐,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
     弟子们感到很疑惑,就问禅师:“师父,你是怎么把禾苗插得那么直的?”
     禅师笑着说:“其实很简单。你们在插秧的时候,眼睛要盯着一个东西,这样就能插直了。”
     于是,弟子们卷起裤管,高高兴兴地插完了一排秧苗,可是这次插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
     这是怎么回事呢?弟子很是不解。于是,禅师问弟子道:“你们是否盯住了一样东西?”
     “是呀,我盯住了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弟子们答道。
     禅师笑着说:“水牛边吃草边走,而你在插秧苗时也跟着水牛移动,这怎么能插直呢?”
     弟子们恍然大悟。这次,他们选定了远处的一棵大树。插完一看,插的秧果然都很直。
     做事要选定目标,但如何选择目标,选择怎样的目标也是关键。要想把事做成,就要选择正确、合理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地把事完成,实现既定的计划。


1楼2010-11-28 03:04回复
    光坚持做不够,方法还要正确
    深有体会


    2楼2010-11-28 11:47
    回复
      目标与过程 与结果,平常心之重要。


      IP属地:湖北3楼2010-11-28 13:23
      回复
        呵呵,是啊。如果大家喜欢,就坚持把这个贴再发下去。今晚继续。


        5楼2010-11-28 18:32
        回复
          从实际出发,没错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目标定高点,就算达不到,你也已经超越自己了
          倘若达到了,恭喜你,你很NB
          不过最终还是得看自己
          更好地了解自己就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7楼2010-11-29 17:59
          回复
            回复:7楼
            呵呵,没错。从立志、取法、人生目标这个角度说是这样的。
            我对第二篇的理解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抱太大的希望反而会影响你的发挥,或者反而不能得到好的效果,就像比赛太想赢了反而会输一样。要抱着尽最大的努力,对结果不太苛求的心态,才会有更好的发挥。也就是心里要明白取法乎上得乎中道理,正好回到了你的命题了,呵呵。


            8楼2010-11-30 00:22
            回复
              第三篇: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但是,由于他的人品很高,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生活方面的窍门。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是高僧为什么不把桶挑满呢?
                   他们不解地问:“高僧,这是什么道理?”
                   高僧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地不解了。
                   于是,高僧让他们中的一个人,重新从山谷里打了满满的两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看到这种情景,高僧说:“水洒了,不是还得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
                   众人问道:“那么请问高僧,具体该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高僧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高僧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意味着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就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少呢?”
                   高僧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众人若有所悟。
                   做事就是这样的道理,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就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如果找不准底线,一味求多,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9楼2010-11-30 00:25
              回复
                道路不贵多苦,但必须适合自己
                不磨刀背,即是捷径


                11楼2010-11-30 18:40
                回复
                  呵呵,能激起各位的思想火花,这个贴也有了功德。继续。


                  12楼2010-11-30 23:58
                  回复
                    第五篇:心存坚定的意念,切勿轻易动摇
                         有一个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无论是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还是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自在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我难得人身,但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里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之磨炼,真是苦啊!不过,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当菩萨救度众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赶快精进才行。
                         想到这里,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脚步,面露笑容地回头对他说:“来,包袱让我来背,你走我前面。”小沙弥虽然感到莫名其妙,但还是按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着走着,小沙弥觉得这样真是逍遥自在啊!而佛经里说,菩萨必须顺应众生的需要而行各种布施,这真是太辛苦了。况且天下众生苦难多,到什么时候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独善其身,过这种逍遥自在的日子。
                         这念头一起,就听到老和尚很严厉地对他说:“你停下来!”
                         小沙弥赶快回头,看到老和尚严肃的面容,吓了一跳!老和尚将包袱拿给他说:“把包袱背好,跟在我后面走!”小沙弥想:做人真苦!刚才自己还那么开心,才一转眼就变得很难过,人的心念真是不稳定啊!凡夫之心很容易动摇,还是修菩萨行好,起码我可以面对苦难众生,跟很多人结好缘,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这时,老和尚又面带笑容地回头招呼他,并将行李拿去自己背,请小沙弥走在前面。
                         就这样,小沙弥反复地发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时,老和尚仍然用很严厉的态度来对待他。小沙弥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问道:“师父,您今天为什么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后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和尚叹了口气说:“你虽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坚固。感动时就发大愿,却又很快退失道心。这样进进退退,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有成就呢?”
                         听了老和尚的话,小沙弥感到很后悔。后来,当他又生起菩萨心时,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他说:“师父,这次我是发自内心地要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大心大愿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进。”老和尚听了很高兴,对小沙弥也起了赞叹、尊重之心。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地并肩走着。
                         有了目标还不够,还要坚定地按目标的方向走。有坚定的心,才能成事。若信念动摇,就将大事难成。
                    


                    14楼2010-12-02 03:55
                    回复
                      老和尚会读心术--
                      好,我注意放错地方了,我应该坚定--


                      15楼2010-12-02 19:40
                      回复
                        回复:15楼
                        呵呵,施主说笑了-----玩笑一下,能点化他人的高僧,总有一些神通的啦。
                        在下也曾动摇,甚至现在,对自己要做的事也还会经常犹豫,怎样让自己义无反顾,真的还要再修炼啊。


                        16楼2010-12-02 23:20
                        回复
                          第六篇:一切都在自己的手中
                               过去,有一个年轻人跟几个亲戚朋友合伙做棉花生意。结果,他们第一次外出购货,就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暴雨。数千斤棉花被沤在库房里霉烂,损失惨重。当他黯然返回家乡后不久,父亲经营的饭店又遭遇大火,被烧成了一堆瓦砾。从此,家中一贫如洗。他的父母则因为悲伤过度,先后病故。
                               后来,他在集市上请一个算命先生为自己占卜一下前程。结果,算命先生告诉他,命数注定,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发迹之日。
                               从此,他彻底失望了,啥事都不再去想,啥事也都不想去做,只靠亲戚和一些好心邻居的接济勉强度日。
                               终于有一天,他厌倦了这个世界,便独自来到河边想要跳河自杀,结果被路人救了起来。路人问他为何轻生,他就将自己不幸的命运告诉了路人。听了他的遭遇,路人便劝他到湛山寺去拜谒惠明禅师,求他指点迷津。
                               他心怀一线希望,来到湛山寺去拜见惠明禅师,又将自己的不幸对惠明禅师倾诉了一遍,然后问道:“命数可以逃避吗?”
                               惠明禅师笑着说:“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你做了善事,命就好了;你做了恶事,命就不好了。你以前做过恶事吗?”
                               他摇了摇头。
                               惠明禅师仍笑着说:“那么,从现在开始,就重修你的命运吧。”
                               他有些迷惑地问:“师傅,命运真的可以重修吗?”
                               惠明禅师没有回答,却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摘下一粒葡萄攥在手里,然后问道:“你能告诉老衲,这一粒葡萄是完整的还是破碎的吗?”
                               他思考了一会儿说:“如果我告诉您它是完整的,您一用力它就会变成破碎的了。”
                               惠明禅师朗声笑了起来,然后说:“你说得对!命运其实就像这粒葡萄一样,就在你自己的手中啊!”
                               年轻人终于悟出了惠明禅师的禅意,重新振作起来,操起父亲生前的生意,先是在街市上摆了一个小吃摊,后来生意一点一点做大了,成了家乡一带有名的老板。
                               命运有着不可预测的复杂性。有时,成功和挫折会交替出现。我们可以知命,但不能任由命运来摆布,更不能因为遭遇不幸就自暴自弃。重新振作,你会有新的发现。
                          


                          17楼2010-12-02 23:23
                          回复
                            回复:16楼
                            活到老,学到老
                            不丧失热情,不忘记自己的初衷
                            生活无限美好
                            回复:17楼
                            小孩子跌倒啦也懂自己爬起来
                            我们不能连小孩也不如


                            18楼2010-12-03 18:35
                            回复
                              回复:18楼
                              严重同意,自勉中。


                              19楼2010-12-03 2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