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71贴子:613,901

回复:淮阳演义(2.5)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洪迈十六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不在身边,洪迈兄弟三人在母亲的墓旁结庐,一边守孝,一边苦读。1142年,洪家三兄弟到临安参加考试,最终老二洪遵一举夺得状元,老大洪适摘得第三名探花,轰动一时。不过,最有文学天赋的老三洪迈,居然落第!


IP属地:河南77楼2025-01-16 02:41
回复
    1145年春天,当洪迈再一次踏进考场的时候,一举夺得第三名的佳绩。因父亲触怒秦桧被外放,洪迈也被赶出了临安。但洪迈没有到任,他和大哥一起,陪伴在患病的父亲身边,读书、写书、编书,结交朋友。


    IP属地:河南78楼2025-01-16 02:42
    回复
      1162年正月,洪迈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国。随后的数十年,洪迈在朝廷和州府之间调动。《容斋随笔》和《夷坚志》两部大书,在洪迈心里的分量,要远高于其他一切事。他每到一处,都想尽办法采访搜罗,并持续不断地写作。


      IP属地:河南79楼2025-01-16 02:46
      回复
        西汉时期,“三家诗”盛极一时,被列于学官,地位和影响远远高于《毛诗》。其中,《鲁诗》最先获得官方的认可,成为西汉《诗》学流派中最受帝王重视的一家,很多《鲁诗》派学者进入了政治权力中心。


        IP属地:河南80楼2025-01-16 06:34
        收起回复
          《齐诗》亦盛极一时,如辕固生在汉景帝时为博士,《齐诗》学者伏理曾为汉成帝的老师。《韩诗》盛行于东汉。如召驯,年轻时即学习《韩诗》,曾为汉肃宗的侍讲。《后汉书》中多处记载《韩诗》的讲授盛况,“杜抚……定《韩诗章句》,后归乡里教授……弟子千余人”“夏恭……习《韩诗》《孟氏易》,讲授门徒常千余人”。


          IP属地:河南81楼2025-01-16 06:36
          回复
            至东汉,尤其是郑玄为《毛诗》作《笺》后,《毛诗》日益兴盛,“三家”诗则走向衰落。《齐诗》亡于魏代,《鲁诗》亡于晋代,《韩诗》亡于刘宋,现仅存《韩诗外传》。


            IP属地:河南82楼2025-01-16 06:37
            回复
              “三家诗”的衰落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其烦琐、附会的解经风格。《汉书·儒林传》记载当时的解经情况:“一经说至百余万言。” 为了达到“通经致用”的目的,“三家诗”还特别强调《诗经》的政治意义与伦理意义,不顾《诗经》本意。


              IP属地:河南83楼2025-01-16 06:48
              回复
                《汉书·艺文志》记载“《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随着“三家诗”的衰落,“毛诗”日益发展,最终取代了“三家诗”。《毛传》和《郑笺》成为最早的、系统的两部《诗》解著作。


                IP属地:河南84楼2025-01-16 06:51
                回复
                  《汉书·艺文志》记载:“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的第二个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兄弟。河间献王远离政治斗争,穷其毕生精力收藏与整理古代典籍。其中,就包括对《诗经》的整理。他立毛苌为博士,致力于《毛诗》的整理与教授。


                  IP属地:河南85楼2025-01-16 06:52
                  回复
                    王莽改制时期,《毛诗》学者陈侠被授予讲学大夫,《毛诗》被立为学官很快又被废除。至汉平帝时,《毛诗》被立为朝廷学官,获得了与“十四博士”等同的官方地位。


                    IP属地:河南86楼2025-01-16 07:01
                    回复
                      与“三家诗”相比,《毛诗》较少神学迷信内容,对经文的分析也较为简洁、准确,偶有附会,但还是以本意为主。《毛诗》学派的《诗经》研究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并努力构建本派的体系。


                      IP属地:河南87楼2025-01-16 07:05
                      回复
                        《毛诗》并不只是一本书,而是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序》,诗序是位于诗文前面的说明性文字,用来说明诗篇的主旨、创作的时代、产生的地点等。第二部分是经文,是当时已经成书的《诗经》文本。第三部分是注文,即《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


                        IP属地:河南88楼2025-01-16 07:11
                        回复
                          《毛诗序》有小序、大序之别。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三百零五篇中每篇的题解,大序指的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针对《诗经》的总体的序言。《毛诗序》的阐述遵循一个中心:《诗经》的最大功能是教化,即为政教服务。


                          IP属地:河南89楼2025-01-16 07:14
                          回复
                            朱熹的《诗集传》代表了宋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成就,被称为集大成之作。以诗说《诗》指的是从文本出发来理解《诗经》。朱熹指出:“一切莫问,而唯本文本意是求。”


                            IP属地:河南90楼2025-01-16 07:17
                            回复
                              整部《诗经》是周文化的产物,其内容也包含了周民族的史诗。展示周民族发展史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以下五首诗歌当中:《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中,把它们分别称为后稷传、公刘传、古公亶父传、文王传、武王传。这些史诗主要在庙堂朝会之时演奏、表演,用来告诉子孙周民族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所以说,这些史诗带有教育和寻根的功能。


                              IP属地:河南91楼2025-01-16 07: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