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方言用字浅谈之四十一:稀、软和饧
夏天来临,天气越来越热。及至盛夏,许多人都爱喝稀饭。“稀”者,含水分多也。例如,“稀泥巴”就是下雨后泥地上形成的含水分多的泥浆,如果非常稀,成都人还把它叫做“泥□□/ni2kao2kao1/”或“稀□□/xi1kao2kao1/”或“稀泥□□/xi1ni2kao2kao1/”。这个“稀”字的字义之一就是“浓度小,含水分多的”(见《新华字典》第10版第512页)。该字的用法成都方言和普通话是一样的,二者的读音也是对应的(音同“西”)。
天气炎热,有时候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糖块或发面甚至干饭会变软、变稀。“软”字大家都很熟悉,该字的用法成都方言和普通话是一样的,二者的读音也是对应的(普通话214,成都方言43,音同“阮”),只不过前者读直舌音,后者读卷舌音。
但在谈及糖块或发面甚至干饭变软、变稀时,成都人并不说它们“稀”了,而是喜欢说“饧”了。“饧”字就有“糖块、面团等变软”的意思(见该字典第535页)。而且,成都人在说“饧”时,还有“坏了、变质了”的含义在里面。所以说,“稀饭都饧了”实际上说的是“这个稀饭不能吃了”,因为它们“饧”了一般都有馊臭味了。“饧”这个字的读音,成都方言读作/xin3/(音同“醒”),普通话则读作xíng,二者声调不对应。
夏天来临,天气越来越热。及至盛夏,许多人都爱喝稀饭。“稀”者,含水分多也。例如,“稀泥巴”就是下雨后泥地上形成的含水分多的泥浆,如果非常稀,成都人还把它叫做“泥□□/ni2kao2kao1/”或“稀□□/xi1kao2kao1/”或“稀泥□□/xi1ni2kao2kao1/”。这个“稀”字的字义之一就是“浓度小,含水分多的”(见《新华字典》第10版第512页)。该字的用法成都方言和普通话是一样的,二者的读音也是对应的(音同“西”)。
天气炎热,有时候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糖块或发面甚至干饭会变软、变稀。“软”字大家都很熟悉,该字的用法成都方言和普通话是一样的,二者的读音也是对应的(普通话214,成都方言43,音同“阮”),只不过前者读直舌音,后者读卷舌音。
但在谈及糖块或发面甚至干饭变软、变稀时,成都人并不说它们“稀”了,而是喜欢说“饧”了。“饧”字就有“糖块、面团等变软”的意思(见该字典第535页)。而且,成都人在说“饧”时,还有“坏了、变质了”的含义在里面。所以说,“稀饭都饧了”实际上说的是“这个稀饭不能吃了”,因为它们“饧”了一般都有馊臭味了。“饧”这个字的读音,成都方言读作/xin3/(音同“醒”),普通话则读作xíng,二者声调不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