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之战吧 关注:32,014贴子:655,246
  • 6回复贴,共1

关于Arcane以及其他影视作品里的标签叙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在群里聊到了“标签叙事”这个定义,我之前在这个方面还写过一个小短文的作业,算是对这个概念有一定理解。Arcane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而且我在写的另外一篇文章也与此密切相关,所以可以稍微展开讨论一下。
小狗探头.jpg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2-19 21:30回复
    首先,先给“标签叙事”下个定义。标签叙事指的是在故事创作中通过角色特定的身份标签(如种族,性别,取向)作为核心特征来构建角色或推进剧情。在这样的叙事中会格外强调角色的特定身份,通常会与特定社会问题,历史背景或者文化冲突联系。这样的角色通常被塑造成某类群体的代表。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2-19 21:31
    回复
      标签叙事并非缺乏好作品,《绿皮书》就是一个经典案例。这个故事以白人和有色人种之间的种族冲突为出发点,两个主角的设定有着鲜明的反差:一位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音乐家,另一位是粗犷、不拘小节的白人司机。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位主角通过彼此的理解和共同成长,逐渐跳脱了标签所带来的刻板印象,成为了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在这个故事中,标签并不是推动剧情的核心元素,而是作为一个起点,为角色的成长和故事的发展服务。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12-19 21:34
      收起回复
        然而,在更多情况下,标签叙事往往对影视作品产生负面影响,这也导致了许多人对某些群体产生反感。我先叠个甲,由于我接触西方影视作品的时间较长,对这类少数群体的观点一直是:尊重,但不理解。我没有这几年社会上普遍对DEI恨之入骨的情感。但这些年一些影视作品中的少数群体角色,表面上是为了“代表性”而存在,但最终呈现出的形象却显得单薄甚至带有歧视意味。很多角色缺乏立体的塑造,仅仅通过一句“我是同性恋”来表明身份,而其他行为与台词充满刻板印象,如阴柔化的男性或过度文艺化的表现方式。现实生活中我接触到的一些同性恋朋友,与异性恋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区别。这种刻板化的角色设置,不仅未能帮助群体争取更广泛的理解与接纳,反而可能加剧对他们的社会歧视。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12-19 21:41
        回复
          我特地和我社会学的教授聊过影视作品里代表性的问题。他表示这些对少数群体的平权运动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作用只限于增加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和争取一些话语权。真正能促进平权的还要在其他方面去努力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12-19 21:48
          收起回复
            终于要说到Arcane了,我认为Arcane的角色塑造是可以说脱离了标签叙事的范畴的。里面的角色都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独特的性格,再有身上的标签。比如第一季的范德尔,他的性格就是保守,妥协,自我牺牲。他的行为逻辑完全基于这些特质展开,他作为“底城领袖”的身份也成为这些性格的外化体现。即便改变他的身份,这些性格特质仍然成立。另一个例子是蔚。她的性格核心是保守,努力维持现状,无论她的社会地位如何改变,这种性格特质始终引导着她的行为逻辑。虽然编剧说过凯特琳和蔚这对情侣是从一开始就以她们相爱为结果去塑造的,但两人的爱情并非剧情的主要推动力,而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一步步自然建立起来的。这种感情线的发展相对流畅,符合角色的性格与经历。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12-19 21:50
            收起回复
              少数群体代表性平权这几个关键词刚好是我这个学期一门课的一个小部份,我还有机会和教授去讨论这个问题。我写的这几个小段属于是我自己洗自己的稿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4-12-20 10: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