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628贴子:2,997,776

道是无!这观点是否不懂装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是无!


IP属地:北京1楼2024-11-23 09:04回复
    道是无!这观点是否不懂装懂?
      有人对我说的“道是无”的观点嗤之以鼻:“天成硬生生地说:同出的两者是有无。道是无 ,是天地母,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天成这种解读!是地道滴对道德经 ——不懂裝懂!”
      其实他这些话等于自己举证,证明自己啥都不懂!但也是因为“无有”之间存在先后和并列两种关系的缘故。把两种关系混为一谈,当然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思维混乱,错误百出。
      实际上,并列的有无:“有无之相生也”,和其他同出异名的对立两面如“阴阳、难易、高下、先后、美恶”等一样,都是对立统一体。而说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两对立面之间,乃同生共灭的“同出”两面,这又错在何处?
      而对于先后关系的有无而言,比如说,你是从无到有诞生的吧?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吧?而这个“从无到有”的“无有”间的关系,就是先后关系。作为先辈的你母亲,在这里就代表着无,而她生出的你,则是有!因而“有生于无”!而这也就是道从无到有生万物及两者之间的先后关系:有生于无!所以,道是无!这又错在何处?
      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时间:先后关系如母子,不同辈份,所以不可能同时产生而“同出”。而相生相克相成的并列关系的对立两面如阴阳,则必须“同出”——同时生灭。
      有物昆成,先天地万物而生,可以为万物母!字之曰道。因此,道从无到有生万物,也就是说道是无,万物是有:有生于无!但作为母亲如道,明明也是客观存在而是有,怎么变成无了?这反映在哲学上,就是说宇宙是分层次的,层次间是相对而言的!母与子或道与万物,分属两个不同层次。仅封闭在子的层次中去看,母层次确是不包含的存在,就是无。因为道母不属于子层次万物的范畴,当然仅看万物,它就是看不见的无。就象仅统计教室中的学生人数,老师就是0,是无。因为他不属于学生的范畴。
      换句话说,宇宙就象一条链式结构,一环套一环,母是上一环节,子是下一环节。把观察者封闭在子环节中观看,则看不见的其他环节当然都是无!而站在子环节外看,不仅母环节存在,而且母环节亦是“吾不知谁子也”的一环而已,环环相扣,双向无穷。
      同时还证明,“有物昆成”:有物是某物的子孙【昆kūn: 後嗣、子孫。《書經·仲虺之誥》:「垂裕後昆。」】。这才是作者原文。而不是儒篡的假货:有物混成。因为作者早已明言此物是“谁子也”,就是铁证!儒篡昆为混,纯属为了搅混水捣乱摸黑道学,让道学陷入混沌难知的“其辞难知(司马谈)”的混乱境地以实现罢黜互绌对手道学的险恶阴谋!


    IP属地:北京2楼2024-11-23 09:06
    收起回复
      道德经是给自己用的,不是用来解释炫耀的。
      不管怎么解释,只要你自己能自圆其说,自证完备,自得其用,就得了。
      别人怎么说无关紧要。
      有的人解释你接受不了,但也许对于他而言那样的解释对他很有作用;
      你的解释别人不接受,也不影响这个解释对你有助益提高。
      所以,观点阐述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争辩,现实自会验证。
      跟你同道的自然会接受你的观点,
      跟你不同道的,批判也好,借鉴也好,怎么用你的观点也都是他的自由。
      故,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如果做不到和光同尘,观点如果没有兼容扩展性,那就都还没进道门,没什么好争辩的。


      IP属地:山东3楼2024-11-23 09:32
      收起回复
        新一代都是从无到有产生的,因而这个无,乃是指新一代产生之前的确是虚无、不存在。但它之所以又能够从无到有,则是因为先辈的有或存在:没有先辈,也就不可能有新生代。所以,新生代的无,说得其实就是先辈的有。这也就是道明明是玄牝,却又会成为无——先辈的原因。


        IP属地:北京4楼2024-11-23 20:25
        收起回复
          道是道,无是无,道是无,无是道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23 20:57
          收起回复
            回复楼主;著书家,方圆天成;道是无 ;是天成作家的 独创立意 自证其圆滴 不懂裝懂!
            方圆天成 ; 连个 同谓之玄;都读不懂,还自证腔远地说 ;
            同谓之玄 是两家哲学体系同时出现与其覌看对比参照使用的。
            ...................................................................................................
            .....................................故
            .....................................常...............................常
            .....................................无...............................有
            .....................................欲,,,,,,,,,道可道,,,,,,,,,,,欲
            .....................................以,,,,,,,,,名可名,,,,,,,,,,,以
            .....................................观,,,,,,,玄之又玄.,,,,,,,,观
            .....................................其...............................其
            .....................................妙...............................徼


            IP属地:宁夏6楼2024-11-23 21:59
            收起回复
              大道之始,天道之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24 00:24
              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24 08:17
                回复
                  道可道非常道,
                  即道是有创造性和被造性两种。
                  无中生有是创造性,因果绝对背反性。
                  有无相生是被造性,因果相对背反性。
                  有因必有果,
                  不存在没有有的无。
                  所以说,一有一无是为道。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24 14:19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24 18:59
                    回复
                      “於”本义与“乌”相同,是指乌鸦,“於”在这个意义上读wū。“於”除了音wū,还有两个读音,yū和yú。“於”作为姓氏,读yū。“於”后来假借用作介词、连词和语气词,读yú,古代即常借用“于”表示。“于”属于匣母鱼部,“於”属于影母鱼部,二者的音相近,所以虚化为介词后,其用法大致相同。文宥先生曾指出:“‘于’是历史悠久而且是全国通行的文字,而‘於’则是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出现于东海岸一带的地方文字。这个地方文字原来并不作介词用,后来为了在东岸口语里读音和‘于’相近,所以也借作介词用。再接下去,由于儒家的经典都是由齐鲁一带的儒生传写开来的,所以这个东方的‘於’字愈用而愈广。”公认的说法是:在一些古书中,“于”和“於”是可以并用的,如《左传》《论语》《孟子》。在这些书里,“于”“於”是有大致分工的。如果所介的是地名,一般用“于”不用“於”;如果在被动句或描写句里,一般用“於”不用“于”,很少例外。
                      近义辨析
                      於、于
                      古代汉语中,作为介词的“於”和“于”常常通用,现代汉语则把介词“於”并入了“于”。但“于”和“於”的意义不完全等同。“於”本义是指乌鸦。后借作叹词,表示感叹,赞美。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1-24 19:00
                      收起回复
                        说文解字
                        【卷四下】【乌部】哀都切(wū)
                        (乌)孝鸟也。象形。孔子曰:“乌,𥃳呼也。”取其助气,故以为乌呼。凡乌之属皆从乌。
                        於,像古文乌省。
                        【注释】臣铉等曰:今俗作呜,非是。12
                        说文解字注
                        “(乌)孝鸟也”注:其反哺也。《小尔雅》曰:“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象形”注:鸟字点睛,乌则不,以纯黑故不见其睛也。哀都切。五部。
                        “孔子曰:‘乌,亏呼也。’”注:亏①,各本作盱,今正。亏,於也。象气之舒。亏呼者,谓此鸟善舒气自叫,故谓之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1-24 19:00
                        回复
                          回复著书家; 方圆天成 ;【道就是无】这是大作家独创的铁律!天成对 两者同出都
                          读不懂,更别说 道是什么寥。
                          ..................................................................................................................................
                          ......................有,悟敏,口,神鬼,无........................往.悟敏.口.神鬼.來
                          ......................无,质量,匸,刚柔,有........................來,质量,匚,曰月,往
                          ......................有,主奴,二,道冲,无........................往,主奴,二,精神,來
                          ......................无,经感,一,斗斛,有........................來,经感,一,小君,往
                          ...............................................................................................................................
                          [ 傅子 ,囗铭 ] 曰; 神以感通,心由口宣,福生有兆,祸來有端。又文中子曰;祸莫大于名言。
                          [ 黄帝四经 ] ; 道者,神明之原也。神明者,処于度之内而见於度之外者也。处於度之内者,
                          不言而信。见于度之外者,言而不可易也。处于度之内者,静而不可移也。见于度之外者,
                          动而不可化也,动而静而不移,动而不化,故日神。神明者,见知之稽也。
                          管子 , 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 ,伏寇在侧。
                          [ 诗 , 鄘风 ],墙有茨];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春曰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王 维 ;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郊。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贾 生 ; 李 商 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IP属地:宁夏14楼2024-11-24 21:23
                          收起回复
                            回复著书家;方圆天成 ; 【道就是无,不过是作者的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生于无。
                            【有生于无玄牝门】。以上这些警句,著书大师;滴确沬读懂!
                            ..................................................................................
                            ......................................有,悟敏,口,神鬼,无
                            ......................................无,质量,匚,刚柔,有
                            ......................................有,主奴,二,道冲,无
                            ......................................无,经感,一,斗斛,有
                            ....................................................................................
                            赠卫八処士 ; 杜甫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來何方。问答未及己,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筋。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曰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书边事 ; 张 乔 ;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善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 白居易 ;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岀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滁 州 西 涧 ; 韦 应 物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晩來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送别崔著东征 ; 陈子昴 ;
                            金天方肃毅,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买卢龙寨,归邀麟阁名。


                            IP属地:宁夏15楼2024-11-25 22:15
                            收起回复
                              道不是无,这就像佛和空的关系一样。佛不是空,但是用空形容它的性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11-26 19: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