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吧 关注:28,032贴子:97,564
  • 3回复贴,共1

这四首词不是李清照写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最早出现在明朝万历年间的《花草粹编》,署名李易安。在此之前的近五百年中,没人见过这首词,如果是新发现的,也没说明来历。其本身就来路不明,值得怀疑。此后很长时间,也很少有人在编辑李清照的词集时收入该词。
近代学者赵万里编辑的《漱玉词》把它列为附录,并认为这首词词意浅显,不像是李清照的作品。
近代学者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不认可赵万里的观点,认为仅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仍认为是李清照所作。(王仲闻的判断标准是,如果一首词被说成是李清照的,又没有人说是别人的,或者说是无名氏的,那这首词就是李清照的。)
现代学者徐培均在《李清照集笺注》中,同意王仲闻的观点,并认为是李清照新婚后所作。(徐培均的判断依据是,他搞到一本明末崇祯年间的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这本书别人没有,只有他自己有,他就敝帚自珍,只要这本书里有的词,他都认为是李清照的;只要这本书里没有的词,他才列为存疑。其实到了明末,所谓李清照的词已经混入了更多的赝品。)
这首词不是李清照所作,一是不符合李清照的生活环境,二是不符合李清照的性格特点。
其一,词中女主从卖花担子上买了一枝花,美得不得了。谁会从卖花担子上买花呢?只有街闾巷陌的小家小户的女子,才会从卖花担子上买花。另外,妓女也是一个买花群体。大家闺秀一般不会从卖花担子上买花,因为她们都有自己的花园。李清照当时是礼部员外郎家的千金,当朝副宰相府里的少奶奶,家里什么花没有,她什么花没见过,才不会这么眼皮子浅。
其二,李清照是一个大号的女强人,从不作小女子之态。她从来不用奴、奴家、妾、妾身之类的女性自谦词。在词中,她都是用“我”;在文章中,她则用“予”或“余”。对于赵明诚,她也从不用郎、郎君、夫君、官人这一类的爱称。
可能有人会问,小家小户的女子怎么还会写词?其实,可能是一个男人模仿着女人的口吻写的。很多男人都喜欢模仿女人的口吻写诗词,比如“闺情”、“思春”之类的诗词,几乎全都是男人写的,写得比女人还像女人。


IP属地:山东1楼2024-10-28 09:53回复
    2、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这首词最早出现在明嘉靖年间杨慎的《词林万选》,署名李易安。同为嘉靖时期的《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以及明万历年间的《花草粹编》也有该词,则署名康伯可(即康与之)。后来明清许多词集收录,有的署名李易安,有的署名康伯可,还有些不署名作者,也有的署名其他人。《全宋词》中也收入该词,列在康与之名下。
    清光绪年间王鹏运辑《漱玉词》有注:“此阕词意肤浅,不类易安手笔。”
    近代学者赵万里辑《漱玉词》有云:“案上阕词意儇薄,不似他作。未知升庵何据。”(注:“他作”是指李清照其他的作品,升庵是杨慎的号)
    近代学者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中,倾向是康与之的作品。
    现代学者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将该词列入存疑。
    但也有现代学者提出,这些人都是些有封建思想的道学先生,就是为了给李清照洗白,殊不知王灼《碧鸡漫志》中早就说了,李清照就喜欢写这样的词。其实,倒是他自己殊不知王灼是个什么玩意儿,他的话能信吗?
    首先,这首词格调底下,放在古代,甚至可称之为下流了。另外,就是“檀郎”一词,有点像现代人说的“小鲜肉”。如前所述,李清照从来不称呼赵明诚为郎、郎君、夫君等,更不可能称其为檀郎了。


    IP属地:山东2楼2024-10-28 09:54
    回复
      3、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最早出现在万历年间的《续草堂诗余》,署名李易安,词牌为《山花子》。距李清照时代已过了约五百年,这期间没出现过这首词,也属于来路不明之词。《续草堂诗余》共收入了六首李清照的词,就有五首是冒牌货。其中三首已知是别人的词,另外两首不知是谁的词(包括此首),全都安到了李清照头上,可见此书是多么不靠谱。由于此书的始作俑,后来的所有词集都把该词说成是李清照的,现在依然。
      王鹏运辑《漱玉词》有注:“此尤不类,明明是淑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意。盖既污淑真,又污易安也。”
      赵万里辑《漱玉词》有云:“案《金瓶梅》卷十三回引上阕,不著撰人。《诗词杂俎》本《漱玉词》收之,‘面’作‘幕’,词意浅薄,不类易安他作。王鹏运已疑之,未详所出。”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将其列入存疑。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中认为确实是李清照写的,理由仍然是“殊不知王灼《碧鸡漫志》”云云,并认为是李清照结婚之后写的。结婚以后,夫妻二人成天在一起,睡觉都在一个床,还用得着偷偷摸摸地传纸条,在月移花影时约会?
      这首词显然说的是未婚男女私下约会。人家李清照赵明诚又不是自由恋爱私定终身,哪里需要偷偷摸摸地约会。再说两家都是高官,都住着深宅大院,两家离得又很远,如何传纸条私下约会?
      这首词像是有人模仿《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写的。崔莺莺一家住在普救寺西厢自家宅子里,张生也住在普救寺,后来住进了崔家书房里,又有莺莺的丫鬟红娘帮忙,这才方便两人互相传递纸条,也方便约会。莺莺第一次给张生传纸条,要和张生约会,纸条内容为: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生来赴约,莺莺又假装正经,乔张乔致,把张生骂了回去。张生回去后得了相思病,莺莺也思念张生。所谓“眼波才动被人猜”,是指莺莺的心事被红娘看破。
      莺莺又让红娘给张生传了第二张纸条,约定再次相会,这次是莺莺亲自到张生的书房送货上门。纸条内容为:
      “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
      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
      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
      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雨云来。”
      这就是“半笺娇恨寄幽怀”,所谓“半笺”是小小的纸条的意思,并非一定是半张纸。因为第一次约会被莺莺假正经搞砸了,这是第二次重新约会,所以才会是“月移花影约重来”。巧的是,三首诗词,连押韵都一样。
      明明就是崔莺莺,怎么可能是李清照?
      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李清照看了《西厢记》之后,模仿着崔莺莺的口吻写的?这不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宋朝人,《西厢记》是元朝的戏曲,李清照看不着《西厢记》。那么,会不会是李清照看的是唐朝元稹写的《莺莺传》呢?这也对不上号,因为《莺莺传》中两人只有一次约会就成功了,不符合“约重来”的情节。


      IP属地:山东3楼2024-10-28 09:55
      回复
        4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该词最早出现于明朝嘉靖年间杨慎《词林万选》,署名李易安。同时期稍晚,杨金本《草堂诗余》也有该词,署名为苏轼。明万历年间的《花草粹编》署名秦少游,同时期的《词的》署名周邦彦,同时期的《续草堂诗余》署名无名氏。其后的各种词集中,署名无名氏的比较多,署名李清照的也不少。明崇祯年间的《金瓶梅》第二十五回,用该词作为回前词,没说作者是谁。《全宋词》中亦有该词,列在李清照名下。署别人的名,别人都有词集传世,查无此篇,就落不到人家头上。谁让你李清照词集佚失,这个锅你不背谁背?
        赵万里辑《漱玉词》云:“案词意浅薄,不似他作。未知升庵何据。”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中有按语:“一九五九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第四章,断定此首为李清照作,评价颇高,恐未详考。《词林万选》中不可靠之词甚多,误题作者姓名之词,约有二三十首,非审慎不可也。”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把该词列为第一首,他反对赵万里和王仲闻的观点,认为确实是李清照写的,理由自然又是“殊不知王灼《碧鸡漫志》”云云(其实还是他那本宝贝书里有该词)。并认为是李清照结婚之前,少女时代的习作,所以写得不太好。
        另有许多现代学者,都认为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的,并将其作为李清照的代表作。
        唐朝韩偓有一首诗: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那首词是不是有抄袭这首诗的嫌疑啊。
        这首词的女主显然是一个小门小户的女子,没有后花园,她家的秋千就在一进门的院子里。没有丫鬟跟着,她家也没有看大门的,客人随随便便就能闯进来。而李清照是礼部员外郎的千金,住着深宅大院,后花园、绣楼、丫鬟、仆人应有尽有,有客来访要先递上名刺,等候传唤的,显然和这个女子的生活环境不同。
        对于这首词不是李清照所作,还有一个一枪毙命的物证,那就是青梅。青梅是一种南方植物,李清照四十多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北方,家里不可能有青梅,她也根本就没见过青梅。唐朝的韩偓是见过青梅的,因为他生活在福建。所以韩偓就能写出那样的诗,而李清照就写不出这样的词。


        IP属地:山东4楼2024-10-28 09: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