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有望变良田!中国科学家找到了作物的主效耐碱基因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4-11 19:05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汪丹
俗话说:“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盐碱地,是农民最发愁的一种土地,因为土壤表层的盐类、碱类累积,导致大部分作物不能在其中生长,即便长成也会大量减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近10亿公顷盐渍化土壤因盐碱程度过高而不能被有效利用,其中碱化土壤约占盐渍化土壤的60%。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全球粮食产量将大幅提升。现在,我国科学家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突破口,首次发现主效耐碱基因AT1(Alkali tolerance 1)及其作用机制。大田实验证明,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玉米和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的存活率和产量。今天我们请负责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团队、中国农业大学的于菲菲团队来详细介绍这项研究成果,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带来的积极影响。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4-11 19:05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汪丹
俗话说:“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盐碱地,是农民最发愁的一种土地,因为土壤表层的盐类、碱类累积,导致大部分作物不能在其中生长,即便长成也会大量减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近10亿公顷盐渍化土壤因盐碱程度过高而不能被有效利用,其中碱化土壤约占盐渍化土壤的60%。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全球粮食产量将大幅提升。现在,我国科学家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突破口,首次发现主效耐碱基因AT1(Alkali tolerance 1)及其作用机制。大田实验证明,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玉米和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的存活率和产量。今天我们请负责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团队、中国农业大学的于菲菲团队来详细介绍这项研究成果,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带来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