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吧 关注:18,932贴子:1,493,037

回复:这就是俺的老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它,孜孜不倦地丈量着草原,一望无垠、一碧万顷的风景逐渐在眼中泼墨成画,河道蜿蜒曲折,蒙古包傍水搭建,牛羊马成群,在草场上悠闲自得地“散步”;
它,载着满心期待的外地游客们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壮美,传递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草原名片。

无问西东
草原列是一粒种子
播洒在苍茫大地间
大地的滋养与阳光雨露恩泽下
大地上已尽是它的子孙
截至2017年底
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4万公里
位居全国第一


IP属地:陕西35楼2024-10-18 13:17
回复
    这篇文章把自己看的内牛满面,当年哥17岁,一个人背着行李卷离开老家‘坐’着这辆车来的北京,当时的条件比照片里的还差很多,80年代初还没有彩色照片或者说很少有彩色照片。


    IP属地:陕西36楼2024-10-18 13:30
    收起回复
      怀念啊青春啊,昨天在记忆里生根发芽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4-10-18 14:32
      收起回复
        参加工作后的我,大概是90年代初


        IP属地:陕西39楼2024-10-18 14:39
        收起回复
          家里的炉子就是这样的-图片来自网络。
          小女孩正在用炉盖烙地瓜片,不过这小女孩的衣服已经好现代了。


          IP属地:陕西41楼2024-10-18 15:57
          收起回复
            晚上一家人都挤在炕上睡觉


            IP属地:陕西42楼2024-10-18 15:58
            收起回复
              这房子比我以前住的好很多,房顶已经是瓦片了,我们那里叫大瓦房,非常高级,墙面和窗户大概就这样。


              IP属地:陕西43楼2024-10-18 16:00
              收起回复
                厨房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不过这家已经是铝合金锅盖了,小时候的锅盖是用那种高粱杆横竖两层串的那种。


                IP属地:陕西44楼2024-10-18 16:02
                回复
                  苞米杆用来生火做饭。


                  IP属地:陕西45楼2024-10-18 16:03
                  收起回复
                    这个是典型的那个年代的房子,一般家里都是两间,一间是厨房灶台储物用不生炉子,一间是当客厅卧室饭厅用生炉子。灶台是连着另一间的火炕的。


                    IP属地:陕西46楼2024-10-18 16:26
                    收起回复
                      土坯墙柴火垛


                      IP属地:陕西47楼2024-10-18 16:38
                      收起回复
                        一位当年浙江省下乡到我们长岭县的知青的自述。
                        口述者:吕德明整理者:邓程茹时间:2017年3月19日地点: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52225

                        吕德明,宁波余姚人,1953年3月出生,1972年7月份支边吉林长岭县,1976年9月招工到吉林油田油建一部输电大队当外线电工,从此脱离农村。1981年返城回余姚老家,在二轻局下面的工厂工作,1999年买断工龄,最终失业。下岗后自谋职业。2013年退休。退休后热心宁波知青的公益活动,任宁波知青博物馆志工部主任。


                        IP属地:陕西48楼2024-10-18 17:27
                        回复
                          乡下的日常生活
                          我们余姚知青去了400人左右,分三个公社。一个巨宝公社四个集体户五六十个人,另一个前七号公社大一点,九个集体户200个人,我们公社是六个集体户100多人。一般一个集体户十八、十九个人,也有十五个的,平均是十七八个。我们公社的六个集体户在不同的大队里。一个集体户盖一栋房子,大家住在里面,一起吃饭一起劳作一起睡觉。也有的一个大队是有三个集体户的这样子的情况。
                          我们去的时候集体户的房子已经盖好了,妇女主任、民兵连长、书记、老户长把我们领到集体户住的地方,一座房子分三间,中间一间进去的门,进门后两边就是灶台,灶台旁边各一扇门。十个女的在那边的那个屋,九个男的在这边这个屋,都是南北炕,南炕住人,平地里放我们的箱子之类的东西。当时托运的被子衣服还没到。各家各户便给我们准备好了被褥,被子打开一看,全是虱子和跳蚤,就没办法睡觉了。睡不了觉怎么办呢,我们就把被子卷起来唱歌,唱的是《国际歌》和毛主席语录歌,一整夜一会哭一会唱,一直到天亮。就这样过了四个晚上,直到我们的自己的干净被子到了,我们才睡觉。因为我们从家里带去的东西多,就南炕住人,空地放我们带去的箱子。


                          IP属地:陕西49楼2024-10-18 17:28
                          收起回复
                            除了刚开始睡觉出现的问题以外,还有许多与余姚不一样的情况。东北老乡家每家每户都有个水井,可打个七八桶水井里就没水了。我们生产队穷,没有给我们这十九个人打井,而其他生产队都已经把井给知青打好了。东北人早上起床,脸盆中盛一瓢水,然后锅里放一点水烧起来,比我们盆里洗脸的水还要少,就这样一家人洗洗。他们洗脸的毛巾是不湿掉的永远是干的,除非你破掉了扔掉了。他们那里有沙子,湿掉的话沙子会跑进毛巾里面去弄不出来的,干的话好弄出来。土地从来没有石头的,都是沙子,是盐碱地,庄稼长得不好。


                            IP属地:陕西50楼2024-10-18 17:28
                            收起回复
                              夏天我们是最起码一天要洗一个澡。他们从来不洗澡,也不刷牙。他们20多岁的小姑娘看我们刷牙,奇怪怎么有白白的东西出来。洗澡要用到水,我们用了水就泼到井边上,男生洗澡就是用水哗啦啦的一冲,他们说在井旁边洗澡时绝对不行的,脏的水要渗下去的,那井里的水还要吃的,那样是不行的。后来吵到大队里解决,就让我们用距离集体户很远的大井,我们得用铁桶去大井挑水。后来时间长了有时会到隔壁邻居那里打几桶水,也无法自由自在的洗澡刷牙洗衣服,这是一个不习惯。东北的天气跟我们也不一样。那里的冷是干燥的冷,我们的冷是湿冷。我们这边零下四五度就像他们那边零下三十多度一样,冬天有取暖,农村会在屋子中间装个炉子烤火,烧些柴火、马粪这些东西,屋里很热,到屋里就得把外衣脱掉。我们去的时候也不习惯,棉裤穿着太厚不好走路,就穿着我们这边的裤子,结果很多人得了关节炎,腿都冻坏了。


                              IP属地:陕西51楼2024-10-18 17: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