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611贴子:2,997,094

回复:道德经解读之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解读:


IP属地:湖南167楼2024-11-24 10:31
回复
    一,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之,指道。
    搏,用手抓,或理解为摸。
    这三句,分别说的是人的三个方面的感官,眼睛、耳朵、手。也就是三个方面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
    也就是说,道是人的感官感觉不到的。还可以扩展为五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觉,也就是五感。
    后来,有人想像出第六感。
    这一句,其实是解释道的无的特征。
    第一章说了,道包含有、无。
    有,很好理解,就是客观实在。
    无,是看不见的意思。
    无,没有。没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存在,二是看不见。
    不存在,很好理解。看不见,比如,无影无踪。
    这一句,是将无的看不见的含义扩展为: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意思是说,道,你想感觉它,你是感觉不到的。


    IP属地:湖南168楼2024-11-24 10:32
    回复
      二,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
      诘,通解,分解,分开。
      致诘,或通肢解。
      一,整体,一个整体。
      这一句是解释第一句。
      此三者,指第一句里的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扩展后是五种)其实是一种情况,就是人凭借感觉是感觉不到道的。
      所以说,这三种情况是不可以分开的,是一个整体。
      不可以说,看不见,但听得到,摸得着。诸如此类的情况。


      IP属地:湖南169楼2024-11-24 10:32
      回复
        三,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
        皦,皎,明亮。
        或者,太阳升起之前的不黑暗的状态,为皦。
        太阳落下之后的不黑暗的状态,为昧。
        皦、昧,都是看得见的时候。
        不皦、不昧,都是看不见的黑暗的时候。
        这一句,同样是描述道是看不见的。


        IP属地:湖南170楼2024-11-24 10:33
        回复
          四,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绳,通冥,昏暗,看不见。
          1,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
          看不见,当然就是不可描述。
          比如,一个瞎子,前面有一个人。你就是告诉他,他前面有一个人,他都不可能描述这个人。这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皮肤是黑还是白?
          2,复归于无物。
          无,没有,不存在。
          物,物体。这里是广义的物,是指天地万物,是指看得见的物体。
          通常的物的概念,都是看得见的,有形状(外形轮廓),有表象。而道的外形、形状、表象是看不见的。
          无物,不是说道不是物,不是说道不存在。而是说,道与天地万物不同。
          天地万物都是看得见的,而道是看不见的。
          3,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道产生天地万物之前,空间里只有道存在,而道又是看不见的。
          想象一下这种情况。
          这一句,还是在描述道是看不见的。
          IP属地:湖南删除176楼2024-11-24 09:38收起回复
          椰胡漂泊者: 看不见(只凭感官,不借助仪器)的物体。比如,空气中的氧气分子。氧气分子,是物,有形状,有表象,但是眼睛看不见


          IP属地:湖南171楼2024-11-24 10:33
          回复
            五,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状,形状,外部轮廓,外形。
            第一个状,是指物的形状。
            第二个状,是指道的形状。
            1,无状之状
            道有形状吗?
            有,只是看不见。道只是没有通常的物体那样的可以看见的形状。
            2,无物之象
            象,表象,外形轮廓之内为象。
            第2句的理解与1相同。
            这一句,同样是描述道是看不见的。是通过与通常的可以看见的物(物体)作对比,来描述道是看不见的。


            IP属地:湖南172楼2024-11-24 10:34
            回复
              六,是谓惚恍
              这是对第五句的命名、总结。
              因此,惚恍,就是看不见的意思。惚恍,也可以写作恍惚。


              IP属地:湖南173楼2024-11-24 10:35
              回复
                七,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迎之不见其首,前面。
                随之不见其后,后面。
                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
                其上不皦(jiǎo皎,上面。
                其下不昧,下面。
                这一句,还是说道是看不见的。
                不管是上下来看,还是前后来看,道都是看不见的。
                分为上下、前后来看,来描述,显得有文采。仅此而已。


                IP属地:湖南174楼2024-11-24 10:36
                回复
                  八,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执,掌握,秉持,坚信。
                  古之道。
                  道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是最开始的东西,道是造物者,道是永恒的,道一直都在。
                  御,通育,生育。
                  今之有,今天(现在)的天地万物,今天的宇宙,今天的所有的物体。
                  纪,通辑,逻辑,推论,推理。
                  我以前理解为迹,痕迹。
                  道,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永恒的,是一直存在的。道生育了天地万物,道生育了现在所有的有。
                  天地万物总有一个来源。从现在的有,反推,就知道现在的有是怎么来的,就知道最初的开始是什么情况(能知古始),这就是推导出道的逻辑。


                  IP属地:湖南175楼2024-11-24 10:37
                  收起回复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有人改为: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改动之后,今之道与能知古始没有联系,也就是不合逻辑。
                    相反,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之道与能知古始紧密相连,符合逻辑。
                    当然,之所以会改为今之道,根本原因是不懂道是个什么东西。


                    IP属地:湖南176楼2024-11-24 10:38
                    回复
                      这一章,解释道的无,描述了道的无是指道是看不见的(感官感觉不到)。再说了为什么会得出道这个造物者的这个结论。


                      IP属地:湖南177楼2024-11-24 10:39
                      回复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
                        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IP属地:湖南178楼2024-11-27 19:45
                        回复
                          翻译:古时候擅长遵道而行的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像渊一样)深厚而不可以看透。正因为他是看不透的。所以我勉强对他做一下描述:(他)小心谨慎就像冬天走过结冰的河面 ,担惊受怕就像害怕受到邻居的伤害,端庄严肃就像到别人家做客,缓缓慢慢就像冰棱溶解一样,像朴一样敦厚,像山谷一样空阔,像泥水一样浑浊。谁能将泥水静下来慢慢变成清水?谁能让社会的安定局面长久慢慢让社会(国家)繁荣昌盛?一直遵道而行的人,是不自满的。只因为不自满,所以能由旧变新。


                          IP属地:湖南179楼2024-11-27 19:45
                          回复
                            原文稍微改动一下: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IP属地:湖南180楼2024-11-27 19:46
                            回复
                              解读:


                              IP属地:湖南181楼2024-11-27 1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