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上的娈童,慕容冲现在依旧处于被贬低和歧视状态,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他战绩和作战本领,主流观点以漠视姿态,不肯承认,
本人实在惋惜难言,所以写这篇文,为他正名
梳理一下战绩:战争里被慕容冲打败死亡的前将军姜宇、河间公苻琳、左将军苟池、高阳公苻方,
俘虏:尚书韦钟,卫将军杨定;右将军俱石子被打跑投奔苻丕了;
苻晖因为败的多被苻坚骂自杀了,
---
史料:
配兵五万以拒冲。冲与晖战于郑西,大破之。坚又遣前将军姜宇与少子河间公琳帅众三万拒冲于灞上;琳、宇皆败死,冲遂据阿房城。
左将军苟池、右将军俱石子率骑五千,与冲争麦,战于骊山,为冲所败,池死之,石子奔邺。
冲攻高阳公方于骊山,方逆战不利,死之,执尚书韦锺,
苻晖屡为冲所败,坚让之曰:“汝,吾之才子也,拥大众,屡为白虏小儿所摧,何用生为!”晖愤恚自/杀。
==
慕容冲除了初战败给窦冲之外,以西燕主的姿态作战之后,自己指挥的战役只败给过苻坚和杨定。
晋书盖章他和苻坚互有胜负,而且一次差点俘虏苻坚,杨定也最后被他捉了。
注意,史书上虽然说,定果勇善战,冲深惮之。纳永计,穿马埳以自固。
但是最后杨定被俘虏,是“遣卫将军杨定击冲于城西,为冲所擒”,是城西作战,慕容冲挖陷马坑也是在自己的营地周围,不可能挖到城边,所以显然俘虏杨定不是用的陷马坑这种陷阱技俩,而是慕容冲自己的用兵手段。
=====
最早引起我兴趣的,是晋书上这一段:
坚与冲战,各有胜负。尝为冲军所围,殿中上将军邓迈、左中郎将邓绥、尚书郎邓琼相谓曰:“吾门世荷荣宠,先君建殊功于国家,不可不立忠效节,以成先君之志。且不死君难者,非丈夫也。”于是与毛长乐等蒙兽皮,奋矛而击冲军。冲军溃,坚获免,嘉其忠勇,并拜五校,加三品将军,赐爵关内侯。冲又遣其尚书令高盖率众夜袭长安,攻陷南门,入于南城。左将军窦冲、前禁将军李辩等击败之,斩首千八百级,分其尸而食之。坚寻败冲于城西,追奔至于阿城。诸将请乘胜入城,坚惧为冲所获,乃击金以止军。
==
让我发觉一件事,和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有所不同的是,这两本都有
“甲寅,秦王坚与西燕主冲战于仇班渠,大破之。乙卯,战于雀桑,又破之。甲子,战于白渠,秦兵大败。西燕兵围秦王坚,殿中将军邓迈力战却之,坚乃得免。”
这一段,加了仇班渠和雀桑两次胜仗。
而晋书上没写苻坚在仇班渠和雀桑这两次胜仗,为什么,你结合一下晋书作者是房玄龄就明白,因为房玄龄认为仇班渠---雀桑---白渠是一场仗,是慕容冲深谋远虑把苻坚引入重围,一旦成功俘虏了他,就彻底胜利!
房玄龄是屡次跟随秦王李世民出征,参谋划策,掌管书记,他的判断远比一般文人对战争军事有权威性,
所以他说慕容冲和苻坚之间互有胜负,这三场仗,一次是慕容冲差一点俘虏苻坚,一次是慕容冲派高盖去偷袭,已经打进城,被前秦军拼命打出来了,一次是苻坚追赶慕容冲到阿房,上一次几乎被俘的阴影太浓厚了,害怕又是诱敌深入,就撤退了,
房玄龄判断“互有胜负””总体是平局。苻坚亲自出征也没占到便宜。
====
黑慕容冲的,多以杨定这一仗“坚大怒,复遣领军将军杨定帅左右精骑二千五百击冲,大破之,俘掠鲜卑万余人而还。”来贬低他,
却不想想,杨定作为他女婿领的军队应该是皇家最后一只预备队,最精锐那种,绝对是顶级训练和装备,全城的粮食省给他们吃,不到最后不能放出来,或者说本来保护苻坚出城的本来应该是杨定这只队伍,
慕容冲争夺麦子获胜,等于掐死了后面的命脉,“”坚大怒”,才会派这一张底牌出来,确实厉害,但是要是一旦败了,就彻底完蛋了,结果城西那一战,提前给冲灭了,苻坚再也没能力打下去,带几百人出去,姚苌派吴忠一围困,士兵就跑了,一看最后跟随他的这批就不是什么死士能打的。
本人实在惋惜难言,所以写这篇文,为他正名
梳理一下战绩:战争里被慕容冲打败死亡的前将军姜宇、河间公苻琳、左将军苟池、高阳公苻方,
俘虏:尚书韦钟,卫将军杨定;右将军俱石子被打跑投奔苻丕了;
苻晖因为败的多被苻坚骂自杀了,
---
史料:
配兵五万以拒冲。冲与晖战于郑西,大破之。坚又遣前将军姜宇与少子河间公琳帅众三万拒冲于灞上;琳、宇皆败死,冲遂据阿房城。
左将军苟池、右将军俱石子率骑五千,与冲争麦,战于骊山,为冲所败,池死之,石子奔邺。
冲攻高阳公方于骊山,方逆战不利,死之,执尚书韦锺,
苻晖屡为冲所败,坚让之曰:“汝,吾之才子也,拥大众,屡为白虏小儿所摧,何用生为!”晖愤恚自/杀。
==
慕容冲除了初战败给窦冲之外,以西燕主的姿态作战之后,自己指挥的战役只败给过苻坚和杨定。
晋书盖章他和苻坚互有胜负,而且一次差点俘虏苻坚,杨定也最后被他捉了。
注意,史书上虽然说,定果勇善战,冲深惮之。纳永计,穿马埳以自固。
但是最后杨定被俘虏,是“遣卫将军杨定击冲于城西,为冲所擒”,是城西作战,慕容冲挖陷马坑也是在自己的营地周围,不可能挖到城边,所以显然俘虏杨定不是用的陷马坑这种陷阱技俩,而是慕容冲自己的用兵手段。
=====
最早引起我兴趣的,是晋书上这一段:
坚与冲战,各有胜负。尝为冲军所围,殿中上将军邓迈、左中郎将邓绥、尚书郎邓琼相谓曰:“吾门世荷荣宠,先君建殊功于国家,不可不立忠效节,以成先君之志。且不死君难者,非丈夫也。”于是与毛长乐等蒙兽皮,奋矛而击冲军。冲军溃,坚获免,嘉其忠勇,并拜五校,加三品将军,赐爵关内侯。冲又遣其尚书令高盖率众夜袭长安,攻陷南门,入于南城。左将军窦冲、前禁将军李辩等击败之,斩首千八百级,分其尸而食之。坚寻败冲于城西,追奔至于阿城。诸将请乘胜入城,坚惧为冲所获,乃击金以止军。
==
让我发觉一件事,和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有所不同的是,这两本都有
“甲寅,秦王坚与西燕主冲战于仇班渠,大破之。乙卯,战于雀桑,又破之。甲子,战于白渠,秦兵大败。西燕兵围秦王坚,殿中将军邓迈力战却之,坚乃得免。”
这一段,加了仇班渠和雀桑两次胜仗。
而晋书上没写苻坚在仇班渠和雀桑这两次胜仗,为什么,你结合一下晋书作者是房玄龄就明白,因为房玄龄认为仇班渠---雀桑---白渠是一场仗,是慕容冲深谋远虑把苻坚引入重围,一旦成功俘虏了他,就彻底胜利!
房玄龄是屡次跟随秦王李世民出征,参谋划策,掌管书记,他的判断远比一般文人对战争军事有权威性,
所以他说慕容冲和苻坚之间互有胜负,这三场仗,一次是慕容冲差一点俘虏苻坚,一次是慕容冲派高盖去偷袭,已经打进城,被前秦军拼命打出来了,一次是苻坚追赶慕容冲到阿房,上一次几乎被俘的阴影太浓厚了,害怕又是诱敌深入,就撤退了,
房玄龄判断“互有胜负””总体是平局。苻坚亲自出征也没占到便宜。
====
黑慕容冲的,多以杨定这一仗“坚大怒,复遣领军将军杨定帅左右精骑二千五百击冲,大破之,俘掠鲜卑万余人而还。”来贬低他,
却不想想,杨定作为他女婿领的军队应该是皇家最后一只预备队,最精锐那种,绝对是顶级训练和装备,全城的粮食省给他们吃,不到最后不能放出来,或者说本来保护苻坚出城的本来应该是杨定这只队伍,
慕容冲争夺麦子获胜,等于掐死了后面的命脉,“”坚大怒”,才会派这一张底牌出来,确实厉害,但是要是一旦败了,就彻底完蛋了,结果城西那一战,提前给冲灭了,苻坚再也没能力打下去,带几百人出去,姚苌派吴忠一围困,士兵就跑了,一看最后跟随他的这批就不是什么死士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