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5,069贴子:74,382

回复:【扒皮】汉宣帝黑料蔽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待会再来讲讲西域的问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4-09-26 18:43
回复
    全都是匈奴内部起纷乱,所以才来投靠汉宣帝时期的汉朝,有个p的武功打下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24-09-26 18:55
    回复
      汉武帝派解忧公主和亲乌孙,派贰师将军远征大宛,屯田车师,才是西域归汉的原因刘病已也就吃了几人的功劳
      👉先来讲讲屯田
      🌿汉书:自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渠黎
      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 年),汉武帝令从票侯赵破奴击破姑师,威震乌孙、大宛等西域诸国。其后姑师改称车师。因其距汉远,亲近匈奴,敌对过 往汉使仍具有很大威胁。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于是天子遣从票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以击胡,胡皆去。明年,击破姑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天汉二年(公元前 99 年〕,汉武帝以匈奴降汉的介和王成娩为开陵侯(一 称闿陵侯),率楼兰国兵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率数万骑兵来救车师。汉军 失利,退回。
      🌸《汉书西域传》:
      【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
      征和四年(公元前 89 年),汉武帝令重合侯莽通(一称马通)率 4 万骑 兵击匈奴,途经车师北。莽通令成娩率军中楼兰、尉犁、危须等西域 6 国兵, 进攻车师,以扫除大军前进的障碍。6 国兵将车师团团包围,车师投降,臣属于汉。
      🌸《汉书西域传》:
      【武帝天汉二年,以匈奴降者介和王为开陵侯,将楼兰国兵始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将数万骑救之,汉兵不利,引去。征和四年,遣重合侯马通将四万骑击匈奴,道过车师北,复遣开陵侯将楼兰、尉犁、危须凡六国兵别击车师,勿令得遮重合侯。诸国兵共围车师,车师王降服,臣属汉】
      但汉昭帝时,匈奴又降伏车师,并遣 4 千骑兵仿西汉屯田制在车师屯田,监护其国。
      🌸《汉书西域传》
      【昭帝时,匈奴复使四千骑田车师】
      👉👉👉匈奴由盛转衰,逐渐退出西域,乌孙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汉武帝派去的解忧公主和冯嫽劝降乌就屠。
      《汉书 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初,肥王翁归靡胡妇子乌就屠,狂五伤时惊,与诸翕侯俱去,居北山中,扬言母家匈奴兵来,故众归之。后遂袭杀狂王,自立为昆弥。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郭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都护郑吉使冯夫人说乌就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乌就屠恐,曰:“愿得小号。”宣帝征冯夫人,自问状。遣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送冯夫人。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破羌将军不出塞还。后乌就屠不尽归诸翕侯民众,汉复遣长罗侯惠将三校屯赤谷,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大昆弥户六万余,小昆弥户四万余,然众心皆附小昆弥。
      👉👉👉李广利破大宛,杀掉国王,因此西域各国慑于汉朝的威力,而归附汉朝,加深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为后来汉朝在西域设都护府,管辖西域事务,奠定了强固的基础,从此西域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书》:初,贰师后行,天子使使告乌孙大发兵击宛。乌孙发二千骑往,持两端,不肯前。贰师将军之东,诸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入贡献,见天子,因为质焉。军还,入玉门者万余人,马千余匹。后行,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天子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乃下诏曰:“匈奴为害久矣,今虽徙幕北,与旁国谋共要绝大月氏使,遮杀中郎将江、故雁门守攘。危须以西及大宛皆合约杀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及身毒国使,隔东西道。贰师将军广利征讨厥罪,伐胜大宛。赖天之灵,从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于阙。其封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又封斩郁成王者赵弟为新畤侯;军正赵始成功最多,为光禄大夫;上官桀敢深入,为少府;李哆有计谋,为上党太守。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奋行者官过其望,以适过行者皆黜其劳。士卒赐直四万钱。伐宛再反,凡四岁而得罢焉。
      🌸影响:大宛素为西域强国,被击败后,诸国震惧。这场战争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主导地位,汉朝自敦煌以西至盐泽,沿途修筑烽燧亭障,并于轮台、渠犁一带实行军事屯田,置使者校尉管理,为汉使提供住处和粮食饮水。在西域都护府正式设置之前,使者校尉实际上成为代表汉廷领护西域诸国的官员。西域诸国亦纷纷遣使来朝,使中亚与中国交往日益频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24-09-29 02:21
      回复
        赵充国在前线打仗,刘病已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都不懂
        👉 此后,见匈奴远遁,为避免无谓劳师,赵充国提前撤军。战后,他与范明友、韩增均因过早撤回而遭到刘病已责备。
        🌸 …蒲类将军兵当与乌孙合击匈奴蒲类泽,乌孙先期至而去,汉兵不与相及。蒲类将军出塞千八百余里,西去候山,斩首捕虏,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余级,卤马、牛、羊七千余。闻虏已引去,皆不至期还。【天子蒲其过,宽而不罪】。
        👉 宣帝于是任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发玺书嘉纳其策。同时发书给赵充国,指责他迟迟不肯用兵,不顾士兵艰苦,不计国家开支;告诉他朝廷已按辛武贤之策行动;命令他带兵扰乱敌军,并说天道顺当,出兵必胜。
        🌸 《汉书》卷69《赵充国传》:上乃拜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即拜酒泉太守武贤为破羌将军,赐玺书嘉纳其册。以书敕让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甚苦暴露。将军计欲至正月乃击罕羌,羌人当获麦,已远其妻子,精兵万人欲为酒泉、敦煌寇。边兵少,民守保不得田作。今张掖以东粟石百余,刍槁束数十。转输并起,百姓烦扰。将军将万余之众,不早及秋共水草之利争其畜食,欲至冬,虏皆当畜食,多藏匿山中依险阻,将军士寒,手足皲瘃,宁有利哉?将军不念中国之费,欲以岁数而胜微,将军谁不乐此者!今诏破羌将军武贤将兵六千一百人,敦煌太守快将二千人,长水校尉富昌、酒泉候奉世将婼、月氏兵四千人,亡虑万二千人。赍三十日食,以七月二十二日击罕羌,入鲜水北句廉上,去酒泉八百里,去将军可千二百里。将军其引兵便道西并进,虽不相及,使虏闻东方北方兵并来,分散其心意,离其党与,虽不能殄灭,当有瓦解者。已诏中郎将卬将胡越佽飞射士步兵二校尉,益将军兵。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将军急装,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勿复有疑。
        👉 赵充国虽受到宣帝的指责,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将军带兵在外,如果适宜固守,就应该以固守之策来安定国家。于是上书承认过错,趁便陈述战略部署的得失利害,他在奏疏中说:
        臣听说兵法有“攻不足者守有余(进攻力量不足的但防守有余)”的说法,又说“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善于打仗的人让敌人送上门来消灭他,但不被人牵制送上门去)。”现在四千羌打算侵犯敦煌、酒泉,我军应当整顿兵马,训练战士,等待他们到来。采用“坐得致敌”的方法,以逸击劳,这是取得胜利的途径。现在担心两郡兵少不够防守,却调动他们去进攻,丢下招引敌人上门的策略,却走上被敌人牵引的道路,臣以为没有好处。先零羌虏打算反叛,所以与罕幵化解仇恨,缔结条约,但是内心不能不担心汉朝军队到来,罕幵背叛他们。我认为先零的计策是常希望先奔赴罕幵的急难,援救他们,使合约坚固,我们先攻打罕羌,先零一定援助他们。现在敌人马匹肥壮,粮食正充足,攻打他们恐怕不能损伤他们,恰恰让先零向罕羌施行恩德,使合约坚固,使他们团结。敌人的联盟坚固,内部团结,精兵二万多人,又胁迫各小部族,附合的人渐渐众多,像莫须之类的小部族不容易离间。这样,敌人的兵力渐渐强大,消灭他们要用几倍的力气,臣担心国家的忧患累计要用十年计算,不是二三年。臣能够蒙受天子厚恩,父子都在显贵之列,臣的职位已达到上卿,爵位为列侯,年纪已有七十六岁,即使为皇上的命令去死,也死而不朽,没有顾念。私下想,对羌用兵的利害得失只有我最熟悉,在臣的计策中,先诛杀了先零,那么罕幵之类不用劳烦大军出动便能归服。如果先零已消灭,罕幵还不愿臣服,过了正月就进攻他们,符合使用计策的规律,又正是时候。现在进兵,的确看不到好处,请陛下考察裁夺。
        🌸 《汉书》卷69《赵充国传》:充国既得让,以为将任兵在外,便宜有守,以安国家。乃上书谢罪,因陈兵利害,曰:臣窃见骑都尉安国前幸赐书,择羌人可使使罕、谕告以大军当至,汉不诛罕,以解其谋。恩泽甚厚,非臣下所能及。臣独私美陛下盛德至计亡已,故遣开豪雕库宣天子至德,罕、开之属皆闻知明诏。今先零羌杨玉将骑四千及煎骑五千,阻石山木,候便为寇,罕羌未有所犯。今置先零,先击罕,释诛亡辜,起一难,就两害,诚非陛下本计也。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余”,又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宜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今恐二郡兵少不足以守,而发之行攻,释致虏之术而从为虏所致之道,臣愚以为不便。先零羌虏欲为背畔,故与罕、开解仇结约,然其私心不能亡恐汉兵至而罕、开背之也。臣愚以为其计常欲先赴罕、开之急,以坚其先击罕羌、先零必助之。今虏马肥,粮食方饶,击之恐不能伤害,适使先零施德于罕羌,坚其约,合其党。虏交坚党合,精兵二万余人,迫胁诸小种,着者稍众,莫须之属不轻得离也。如是,虏兵寝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24-09-29 09:44
        收起回复
          汉朝各种矛盾,从宣帝时就开始了,汉朝的四大弊政都由宣帝一手制造,刘奭本身也无帝王之才,他运气也不好,一上台就是各种矛盾爆发,西京之亡,从宣帝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24-09-30 06:14
          收起回复
            刘彻也被夸兴灭继绝是在舔狗曾孙刘询夸刘彻的诏书里面
            《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朕以眇身,蒙遗德,承圣业,奉宗庙,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循,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薉、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贡陈于宗庙;协音律,造乐歌,荐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24-09-30 13:57
            收起回复
              发点刘病已有多么舔刘彻的记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24-09-30 13:58
              回复
                刘询积极的给刘彻立庙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六月庚午,尊孝武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献。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24-09-30 14:32
                回复
                  刘询坚持要给刘彻上庙号,反对给刘彻立庙的还被刘询处理了。
                  《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朕以眇身,蒙遗德,承圣业,奉宗庙,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循,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薉、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贡陈於宗庙。协音律,造乐歌,荐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褒周之后。备天地之礼,广道术之路。上天报况,符瑞并应,宝鼎出,白麟获,海效巨鱼,神人并见,山称万岁。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於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长信少府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於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於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献纳,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国凡四十九,皆立庙,如高祖、太宗焉。
                  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4-09-30 14:33
                  回复
                    刘询后期颇修武帝故事
                    《汉书·传·王贡两龚鲍传》:“是时,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于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上躬亲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曰:……外家及故人可厚以财,不宜居位。去角抵,减乐府,省尚方,明视天下以俭……”其指如此,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吉遂谢病归琅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4-09-30 14:33
                    回复
                      刘病已啥都不懂还指手画脚,还纵容人逼死赵充国的儿子
                      《资治通鉴》之汉纪十八
                      【原文】
                      诏举可护羌校尉者。时充国病,四府举辛武贤小弟汤。充国遽起,奏:“汤使酒,不可典蛮夷。不如汤兄临众。”时汤已拜受节,有诏更用临众。后临众病免,五府复举汤。汤数醉呴羌人,羌人反畔,卒如充国之言。辛武贤深恨充国,上书告中郎将卬泄省中语,下吏,自杀。
                      【译文】
                      汉宣帝下诏推举能够担任护羌校尉的官员。当时赵充国正在生病,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共同推举辛武贤的小弟辛汤。赵充国听说后,急忙从病床上起来,上奏说:“辛汤酗酒,不能让他负责蛮夷事务,不如派辛汤的哥哥辛临众担任此职。”此时辛汤已经拜受了护羌校尉的印信和皇帝符节。汉宣帝下诏,改任辛临众。后来辛临众因为生病免职。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再次推举辛汤。辛汤到任,多次在酒醉后虐待羌人,导致羌人再度反叛,到底同赵充国预料的一样。辛武贤深恨赵充国,上书朝廷,告发赵充国之子中郎将赵卬泄露中枢机密,赵卬被交付狱吏审讯,自杀而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24-09-30 18:35
                      回复
                        我笑死了,汉宣帝执政过后多少流民贫民,心里没点逼数呢
                        👉萧望之“上奏时说到:“【百姓或乏因,盗贼未止】,二千石多材下不任职。三公非其人,则三光为之不明,今首岁日月少光,咎在臣等。”(《汉书.萧望之传》)
                        😅可见,当时百姓贫困、民变不断是常态。
                        👉最后,宣帝晚年(英龙元年,公元前49年)诏书提到:
                        《汉书·宣帝纪》
                        诏曰:「盖闻上古之治,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是以上下和洽,海内康平,其德弗可及已。朕既不明,数申诏公卿、大夫务行宽大,顺民所疾苦,将欲配三王之隆,明先帝之德也。今吏或以不禁奸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苛,或以酷恶为贤,皆失其中。奉诏宣化如此,岂不谬哉!方今天下少事,徭役省减,兵革不动,【而民多贫,盗贼不止,其咎安在?】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三公不以为意,朕将何任?诸请诏省卒徒自给者皆止。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4-10-01 15:37
                        收起回复
                          刘病已没有让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并未解决,土地兼并始终没有止息,农民破产自然不可避免
                          《汉书·食贷志》叙述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初年的情形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琊郡人相食。”
                          又如,元帝初元元年(前48),珠崖郡人民反,贾捐之上书谏止出兵镇压,曾经谈到当时关东的社会情况:“关东大者独有齐楚,民众久困,连年流离,离其城郭,相枕席于道路,……至嫁妻卖子,法不能禁"。因此他不主张用兵,建议“专用恤关东为忧”。
                          上述情形是发生在汉宣帝死后一年。可见,这位被誉为汉家的“中兴”之主,经过25年的惨淡经营,所留给他子孙的“遗产”,依然是一幅民不聊生的“流民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4-10-02 07:50
                          回复
                            宣帝时期,杨恽迁中郎将,后擢为诸吏光禄勋。其父杨敞在昭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和丞相。杨恽“受父财五百万,……后母无子,财亦数百万,死皆予恽' ,又“再受皆千余万"。从这些数字看,杨氏这个官僚世家,所积累的家资,数以千万计。
                            🐍
                            杨恽失官后,“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又“通宾客”,“贱贩贵卖,逐什一之利”,成了地方上的豪强地主。

                            这种身兼官僚、豪强双重身份的人物,在昭宣时期,从公卿到地方属吏,几乎处处可见。由于官僚豪强地主融为一体,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政治特权,其掠夺性就更加疯狂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4-10-02 07:51
                            收起回复
                              刘病已时期胶东、渤海等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根据史书的记载,起义的农民军是进攻地方政府,放出牢里的囚犯,把商人和官僚、小诸侯的财物据为己有怪不得会被说吏失纲纪
                              👉【盗贼四起,至功宫寺,篡囚徒,搜市朝,劫列侯。吏失纲纪,奸轨不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24-10-02 08: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