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鹿鸣吧 关注:134贴子:14,944

从两极到中介——现代哲学的葛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孙正聿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07 12:01回复
    1.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07 12:01
    回复
      传统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分别从对立的两极去思考自然界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因而始终僵持于“本原”问题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并以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去说明二者的统一。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8-07 12:02
      收起回复
        旧唯物论以自然界为精神的本原,力图把精神还原为自然,用自然来解释人类的精神活动,从而把物的尺度当作人类全部行为的根据,这就是旧唯物论的自然本体论;旧唯心论则以精神为自然界的本原,试图把自然还原为精神,用人类的精神活动来解释自然,从而把精神的尺度当作人的全部行为的根据,这就是旧唯心论的精神本体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8-07 12:02
        收起回复
          由于旧唯物论以自然为本体,只是从被动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取消了人的能动性,因此它所坚持的是一种单纯的、自在的客体性原则;由于旧唯心论以精神为本体,只是从能动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因此它所坚持的是一种单纯的、自为的主体性原则。这样旧唯物论和旧唯心论就不仅固执于“本原”问题上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而且造成了思维方式上的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互不相容。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8-07 12:02
          收起回复
            它们把这种本原问题上的抽象对立和思维方式上的互不相容扩展到全部哲学问题,就使它们自身成为片面夸大两极的哲学理论。马ke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全部旧哲学的批评,正是精辟地揭露了这种两极对立的哲学的根本缺陷,指出了在其原有的思维方式内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参看《马ke思恩ge斯选集》第1卷,第16页)。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8-07 12:03
            收起回复
              2.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8-07 12:03
              回复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曾试图克服本原问题上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扬弃思维方式上的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互不相容,以新的思维方式去开拓新的哲学道路。这种探索的积极成果就是自觉形态的辩证法理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8-07 12:04
                回复
                  康德充分地意识到,与人无关的自然,对人来说只能是一种“有之非有”、“存在着的无”,因而他把与人无关的自然设定为“自在之物”或“物自体”。于是他提出人对世界的认识必有自己的根据,这就是提供时空观念的感性形式和提供判断形式的知性范畴。感性形式和知性范畴使世界对人生成为“现象”,即人所把握到的世界;而“物自体”则作为消极的界限而限定人类认识的可能性。这样康德就承诺了两种“本体”的存在:既把“自然本体”作为认识的对象性前提和认识的消极界限而承诺下来;又把“精神本体”作为认识的主体性根据和认识的积极界限而承诺下来。在认识领域内,与其说康德是消解了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对立,勿宁说他是在证明这种对立的不可克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8-07 12:04
                  回复
                    然而,康德哲学的真实意义在于他证明了:不仅两极对立的本体(自然本体和精神本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们之间是不能简单还原的;人的认识只能成立于对立两极的统一;统一的结果是使自在的世界变成自为的世界即属人的世界;属人的世界是实践理性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人类行为所服从的“绝对命令”就是人类自我约束的“自律”,因而是人类的自由领域。这样,康德就把实践理性作为人类全部行为的根据而确立为哲学的新出发点。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8-07 12:05
                    收起回复
                      这个新出发点对于自觉形态辩证法理论的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它要求从主体的活动出发去体认自然与精神、客体与主体的交互作用,阐发其间的辩证转化。费希特的“自我”就是作为一种能动性的活动,而实现为建构“非我”的过程。黑格尔则把实践理性的意义扩展到认识领域,实现了辩证法理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8-07 12:05
                      回复
                        黑格尔认为,消解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克服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互不相容,必须诉诸于把它们统一起来的中介环节——概念的世界。概念是自在的客观世界对自为的主观世界的生成,即外部世界转化成思维规定;同时,概念又是自为的主观世界对自在的客观世界的生成,即以观念的形态构成思维中的客观世界。自在的自然与自为的精神、单纯的客观性与单纯的主观性统一于自在自为的概念世界之中。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8-07 12:06
                        收起回复
                          概念作为自然与精神双向生成的中介,它既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和解,又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它首先是具有客观意义的主观目的性,即以“真”为根基的“善”的要求。这种“善”的要求是在思维中所达到的自然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它通过概念的“外化”、“对象化”即外部现实性活动而生成人所要求的世界。lie宁说,在黑格尔逻辑学的概念论中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参看《lie宁xuan集》第38卷,第202页)。这个萌芽,就在于黑格尔对概念的实践理解中,具有把实践活动作为自然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统一的中介,并通过这个中介来说明世界对人的生成的天才猜测。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8-07 12:07
                          回复
                            3.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8-07 12:07
                            回复
                              正是这种天才猜测使黑格尔哲学成为“聪明的”即辩证的唯心主义理论,并构成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化的中介环节。它不自觉地为现代哲学指出了一条本体中介化的现实道路。开拓这条道路,则是现代哲学所实现的哲学葛明。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8-07 1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