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吧 关注:49,851贴子:564,057

回复:站无极桩姿势正确很重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些人认为,站桩一开始不用强调姿势,站桩时间久了姿势就自然正确了。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身体有些地方可以通过内气自动修正,但是有些地方是修正不了的,尤其是在不知道何为正确姿态的情况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4-06-14 07:27
收起回复
    道法自然不是随随便便,想怎么省事就怎么样,这是对《老子》思想的曲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人、地、天、道四大中,道处在最高层次,此处的”自然”是高于”天"的法则的”道”的法则。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4-06-14 07:42
    回复
      贴吧是个随意交流的地方,扯扯闲篇,随便划拉两句还可以。感觉有缘,说两句是情分,感觉一般,扯两句是本分。站桩这事儿吧,要说有多复杂也没那么复杂,要说简单,当面掰开了,揉碎了,手把手教,也未必能拿到。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4-06-14 22:18
      回复
        太极拳无极桩是将道教内丹的理论和技术融入到武术中,是真正的化丹为拳,以武证道,从来就没有简单过,也不可能简单。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4-06-15 13:22
        回复
          现在有一种观点或者说这个吧里的主流观点,就是站桩不用太在意姿势。持这一观点的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认为姿势重要甚至很重要,初学者做不到,关注姿势容易顾此失彼,所以不要管,另一部分是认为姿势不重要或不太重要,所以不要管。二者又都认为,只要站到一定程度,内气饱满,到时血、脉、气不通自通,形不正自正。如果理解有偏差,吧友可以指正。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24-06-16 15:53
          回复
            要探讨需不需要注意姿势这个问题,可能要稍扯得远一点,无极桩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干什么用的?完全弄清楚可能会有难度,基本线索还是可以捋出来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站桩(包括气功和武功),追根溯源的话,大部分跟道教内丹有关,如直接无关的话,理论上溯源,也可以溯到内丹。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虽然叫道教内丹,其实是三教合流,并不排弃儒、佛,恰恰相反,道教内丹的很多高深心法都有佛教有关,有时甚至以佛家功法的身份面世。传统的内丹,主要是静修打坐,一些流派可能会辅以导引吐纳按摩及撑筋拔骨的一些功法。八十九十年代的气功热,本质上是由内丹演化出的各种功法的世俗化过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24-06-16 16:20
            回复
              从武术的角度来看,明末清初内家拳面世。推测之所以叫内家拳,不仅仅指练内,因为外家拳也练内,内家拳的内应该是内丹的内。在这个时期,道教内丹被引入武术,所以叫内家拳。形意拳早期叫心意拳,推岳飞为祖师,从早期拳谱来看,与道教内丹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但后来形意拳的传人得到一部很重要的经典《内功四经》(包括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这部经典开启了形意拳家探索内丹和形意拳结合的热情。研究形意拳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形意拳大家在内丹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传统的武术桩法是马步桩,从形意拳开始,以三体式练桩。现代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主要是学形意拳的,受现代搏击(尤其是拳击)训练思想的影响,力图打破传统武术套路的限制,创建一个全新的训练体系。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去其形取其意,是名意拳,又称集武术之大成,也叫大成拳。训练体系中桩法占了很重要的成分,其中对现代站桩影响最大的是浑圆桩。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24-06-16 16:45
              回复
                太极拳和道教内丹的关系,相比形意拳要复杂和隐秘一些。目前太极拳的普及面毫无疑问是所有拳种最广的,所有其他拳种习练人数加起来也未必能超过太极拳,在所有体育项目中,单从人数论,只有跑步能跟太极拳比。太极拳历史上有种种神奇的传说,包括三丰祖师创拳,无力打有力,越老功越深。真正意义上让现代太极拳面世的是杨露禅,被后世称为杨无敌。国人骨子里都推崇武力,现世中又瞧不起武夫。而太极拳这样一种号称文化拳、哲拳的武术,可以很好地化解这种尴尬,当然太极拳本身也有不错的健身效果。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24-06-16 17:09
                回复
                  但是太极拳推广得不错,现世也面临不少质疑,目前社会上普及的太极拳,不管哪个流派,都是一套拳架+四正推手,有些再加上剑、刀、枪套路,除了练得慢一点,加上一些意念,本质上跟其他武术并没有区别。虽然在传说上推三丰为祖师,现实上鲜少见到与张三丰相关功法。神奇的打法在师徒表演时能够见到,一旦变成外人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会无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24-06-16 17:27
                  回复
                    当前一些研究者想把太极拳分为真正的太极拳和太极操,这种区分有现实意义。对普通百姓而言,只是想找一个简单、直接、明了的健身项目,就算八段锦这样的单式操都很好。杨澄甫定杨式大架最主要的功劳不是传播杨家功夫,而是以操的形式确定了太极拳快速复制传播的模式,24式太极拳更是彻底将太极拳体操化,也彻底将太极拳普及化。相反,杨家那些真传功夫退到了世人几乎不知的边缘地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4-06-16 17:49
                    回复
                      受太极拳传播模式启发,站桩尤其是无极桩,也要分两条路发展,面对大众的,必须简单直接,就是一个操式,每天站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什么动作姿势、意念、呼吸、内气越简单越好,甚至完全不用考虑。但毕竟还是有小部分人,或者是爱好、或者是传承也或者是好奇,总想把这个体系弄明白,那就去研究,去折腾。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24-06-16 17:58
                      回复
                        但是太极拳和太极操,有时也未必那样泾渭分明,而且很多练太极操的觉得自己就是练太极拳的,这些年也留下了一些供大众娱乐的笑话。一些太极拳的传人把一些本来门内玩的东西,这些东西实际上有配合性,虚拟性,但是玩久了自己也当真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24-06-16 18:06
                        回复
                          扯得有点远了,我们回到太极拳无极桩以及太极拳和道教内丹的关系上来。有一个叫”浑圆拳学"的吧友一直坚持认为无极桩这一概念只有十几年。我可以明确地说,这个观点是错的。至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杨式太极拳的重要传人朱怀元已在北京教太极拳无极桩,朱这一支的传人目前都习练无极桩。朱是汪永泉的大徒弟,汪是跟杨健候、杨少候父子学的太极拳,拜在杨澄甫名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4-06-16 18:40
                          回复
                            另外一个事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广州的蔡松芳出过一本《无极式气功》,蔡学于叶大密,叶大密早年从学于田兆麟,后学于杨少候、杨澄甫,据蔡松芳讲,叶大密的无极桩得于杨澄浦。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陈式太极拳的一些人也站桩,不过站的不是无极桩,而是混元桩。后来冯志强直接将他传的陈式太极拳取名叫混元太极拳。一般人只知道冯的师父是陈发科,其实在陈发科之前,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师父胡耀贞,胡是道教龙门派十三代传人,也是心意拳大家。胡耀贞还有个很重要的徒弟李经梧,李是闫芳的师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24-06-16 19:54
                            回复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跟朱怀元先生的徒弟站过无极桩,也去冯志强先生家学过混元桩。朱传的无极桩,总的来说比较简单,跟现在吧里的情况差不多,几个要领一说,就是要求站。从朱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来看,还是很有成效的,尤其是前期有较好基础需要在核心功法方面突破的,没有基础的能拿到东西的不多。我后来也拿到了蔡松芳《无极桩气功》的电子版,总的跟朱先生传的无极桩差不多,细节有差异。冯先生的混元桩很吃功力,也很涨功力,我练了一两个月就没练了。我觉得功法虽好,与我理解的太极拳不用力的观念不符,我认为无极桩更符合太极拳的原则,所以坚持站无极桩。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24-06-16 2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