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22,924贴子:6,621,697

回复:逐集分析—央视水浒的服化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万字顶头巾”很多人都没查出来是什么,我在这里说一下。明代乐工的规定装束中就有一个万字顶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往前翻,一种是往后背。往后背的造型就是宋代常用的造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03-01 10:07
回复
    然后来说说为什么它叫“万字顶头巾”,不是因为古籍中所说的上窄下宽什么的,是因为这个巾帽的顶部缝线形似“卍”字,还有些是“X”形。中兴瑞应图中有不少戴着这种巾帽的军士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4-03-01 10:10
    回复
      “鹦哥绿”顾名思义,就是本土虎皮鹦鹉一样的绿色,属于偏黄一些的绿色,非常鲜艳。“鹦哥绿纻丝战袍”就是绿色的缎料圆领袍,结果到鲁达这里弄了个灰蓝色的粗布长袍来穿。央水不光把鲁达的服装搞错了颜色,几乎全篇都没有出现过比较鲜艳的绿色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4-03-01 10:35
      收起回复
        接下来出场的是金氏父女,书中对于初期金翠莲的服装写道:“蓬松云髻,插一枝青玉簪儿;袅娜纤腰,系六幅红罗裙子。素白旧衫笼雪体,淡黄软袜衬弓鞋。”
        戴敦邦的原画服装是按照原著来的,结果央水偏偏没有采用这个设计,整了个这莫名其妙的灰调粗布衣,红裙也没有。咱就是说整个白衣服有那么难吗?
        (另外还有一个槽点就是原著金翠莲十八九岁,这里妆造和打光搞得像三十岁的。古代人再怎么显老也不至于这样吧?更何况老照片里也有少女,跟当代大差不差,没有所谓古代人更老的说法)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4-03-01 10:58
        收起回复
          下面就是鲁达逃至山西的段落了,这里有个非常难蚌的事情——央水里的鲁达在逃跑的时候仍然保持军官装束,真要这样怕不是还没出潼关就已经被人抓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4-03-01 11:02
          回复
            接下来就是金翠莲2.0版本的皮肤了,书中描写道:“纤腰袅娜,绿罗裙微露金莲;素体轻盈,红绣袄偏宜玉体。”绿罗裙想都不用想肯定被央水删了,红绣袄这里也被央水自作主张改成了鹅黄袄。
            原著金翠莲穿的这一套是典型的古代女性正装,红袄绿裙,结果央水这一改完全忽略了原著的巧思和对宋元风貌的反映,你说气不气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4-03-01 11:05
            收起回复
              赵员外的服装原著里没说,这里跳过,先说这五台山的僧人穿的僧服也是足够让人吐槽,用的都是现代的款式,连明清时期的都算不上。北宋僧人穿的僧服都是黑色的,原著中的鲁智深和武松也都是一身皂衣,皂色就是偏黄一些的黑色。现今的日本倒是保留了黑色僧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4-03-01 11:16
              回复
                然后就是央水酒蒙子鲁智蜃的个人特写镜头,原著里鲁智深的僧服装束也有描写:“皂直裰背穿双袖,青圆绦斜绾双头。鞘内戒刀,藏春冰三尺;肩头禅杖,横铁蟒一条。鹭鹚腿紧系脚絣,蜘蛛肚牢拴衣钵。嘴缝边攒千条断头铁线,胸脯上露一带盖胆寒毛。”
                又没按原著来整,我真服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4-03-01 11:20
                回复
                  原著里写鲁智深僧服装束的句子透露出了非常多的信息,比如开头一句“皂直裰背穿双袖”。这个“背穿双袖”被大部分画师忽略了。
                  北宋有一种东西,名为“襻膊”,有些衣服的袖口太大,撸上去不久就会掉下来,不便劳作,因此宋人就整出这么个东西。其固定方式正好就是绑在后背,吊着两条袖子防止下滑。此物如今也被日本保留。
                  光这一句描写就能作者对于时人日常着装的观察有多细致,甚至可能亲自用过这种小物件。结果央水是完全没有还原出来,作者在服装设计这方面的所有巧思几乎全被丢弃,没原地复活真的已经很保守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4-03-01 11:27
                  收起回复
                    接下来是四集,大相国寺遇林冲。没错,亲爱的央水把桃花庄和瓦罐寺剧情又都删了,这次是连提都没提。这回出场的就是央水的狸子头林中,原著写他衣装道:“头戴一顶青纱抓留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双磕爪头朝样靴,⼿中执⼀把折叠纸西川扇⼦,生得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结果央水整出来个这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4-03-01 11:35
                    收起回复
                      这基本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套压根没还原原著,居然还有人吹。原著林冲穿的是“单绿罗”衣服,罗属于夏季布料,读者第一眼看到便知此时应是夏季,结果这里搞成了粗布,团花也没有。再者就是头巾的问题,原著的“抓留儿头巾”还被央水搞成了绑发髻的带子,这个“抓留儿”放到现代应写作“抓瘤儿”,就是一种把发髻末端绑紧,让顶端蓬松起来的头巾扎法,属于宋明时期最普及的一种头巾样式,大概长图下这样,这央水整出来的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4-03-01 11:40
                      收起回复
                        中间大闹野猪林之类的都没啥需要细讲的,直接跳到沧州剧情这里,一群骑马的乞丐佯装打猎围住林冲讨要买路财(划掉)
                        原著中对柴进随从们的服装也有描写:
                        “数十匹骏马嘶风,两三面绣旗弄日。粉青毡笠,似倒翻荷叶高擎;绛色红缨,如烂熳莲花乱插。”
                        这里绣旗和毡笠都没了,意料之中,身上的衣服原著没写所以不作评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4-03-01 20:52
                        回复
                          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原著中柴进随从的毡笠可能并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的范阳笠,这里作者将其形容为“倒翻荷叶”。宋代的毡笠有很多种,而高平寺的壁画中正好出现了一种与这里描写极其相似的帽子,倒翻的荷叶确实也是呈三角形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4-03-01 20:56
                          收起回复
                            次后出场的便是央水的老旋风柴进,这也是经常被吐槽的一个央水角色,扮相问题就不说了,光服装问题也很大。原著写他:“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
                            花呢,绣呢,绦呢,靴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4-03-01 21:04
                            收起回复
                              北宋男子喜欢戴花,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了。但原著中的柴进直接来了个“簇花”,而北宋画作里的簇花巾长这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4-03-01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