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吧 关注:11,571贴子:364,620

回复:白起相关军事行动记录资料总结(传世文献+考古佐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出土文獻所見《戰國策》人物史料輯證
秦昭王40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4-02-22 16:55
回复
    关于攻宛:
    《编年记》
    十六年,攻宛
    《史记韩世家》
    釐王三年,使公孙喜率周、魏攻秦。秦败我二十四万,虏喜伊阙。五年,秦拔我宛。
    《史记六国年表》
    五,秦拔我宛城。
    (编年记与韩世家时间对应正确)
    《史记秦本纪》
    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复予之。攻楚,取宛。
    《史记穰侯列传》
    明年(十五年),又取楚之宛、叶。
    (垂沙之后宛、叶属韩,之前属楚所以这里说楚之宛叶,几个文献年份有差异应该16年最准确)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24-02-22 17:18
    收起回复
      插播一个好像躺平不了的老头有的人就很那个天选“打工人”
      上郡情况:
      《洪范五行传》:秦昭王三十八年,上郡大饥,山木尽死,蜂食民,苗民无所食。
      《尚书大传》:秦昭王三十八年,上郡大饥,山木尽死,蜂食民,苗民无所食。
      《太平御览》秦昭王三十八年,上郡大饥,山木尽死,人无所食,蜂食田苗。
      秦昭王委政於太后弟穰侯。穰侯用事,山木尽死,蜂食人苗稼。时大饥,人相食。穰侯罢免归第。
      内外部情况:
      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政适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国弊御于诸侯;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范雎蔡泽列传》
      二十九年,秦、韩相攻,而围阏与。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赵世家》
      秦攻赵,蔺、离石、祁拔。赵以公子郚为质于秦,而请内焦、黎、牛狐之城,以易蔺、离石、祁于赵。赵背秦,不予焦、黎、牛狐。秦王怒,令公子缯请地,赵王乃令郑朱对曰:“夫蔺、离石、祁之地,旷远于赵,而近于大国。有先王之明与先臣之力,故能有之。今寡人不逮,其社稷之不能恤,安能收恤蔺、离石,祁乎?寡人有不令之臣,实为此事也,非寡人之所敢知。”卒倍秦。
      秦王大怒,令卫胡易伐赵,攻阏与。赵奢将救之。魏令公子咎以锐师居安邑,以挟秦。秦败于阏与,反攻魏几,廉颇救几,大败秦师。
      《战国策·赵三·秦攻赵蔺离石祁拔》
      出土秦戈:
      三十七年上郡守庆戈
      三十八年上郡守庆戈
      四十年上郡守起戈(前楼有发细致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24-02-22 17:32
      收起回复
        关于秦昭王二十六年蔺、离石
        1、《编年记》
        秦昭王廿五年(前282年),攻兹氏
        秦昭王廿六年(前281年),攻离石
        秦昭王廿七年(前280年),攻邓
        2、《吕氏春秋·览·审应览》
        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
        3、《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後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後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
        (纪年...忽略一下马迁的算数能力吧)
        4、《史记赵世家》
        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十八年,秦拔我石城。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大潦,漳水出。魏厓来相赵。十九年,秦取我二城。赵与魏伯阳。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
        5、《史记秦本纪》
        二十五年,拔赵二城。与韩王会新城,与魏王会新明邑。二十六年,赦罪人,迁之穰。侯冉复相。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
        6、《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7、《史记六国年表》
        (赵惠王)十七年,秦拔我两城。
        十八年,秦拔我石城。
        十九年,秦败我军,斩首三万。
        (秦昭王)二十七年,击赵,斩首三万。地动,坏城。
        8、《战国策·西周策·苏厉谓周君》
        苏厉谓周君曰:“败韩、魏,杀犀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则周危,君不若止之。谓白起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今公破家、魏,杀犀武,而北攻赵,取蔺、离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
        9、《史记周本纪》
        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扼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公不如称病而无出。’”
        9、《战国策·秦召燕王》
        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10、《战国策·赵三·平原君请冯忌》
        ...冯忌对曰:“不可。夫以秦将武安君公孙起乘七胜之威,而与马服之子战于长平之下,大败赵师,因以其余兵围邯郸之城...今赵非有七克之威也,而燕非有长平之祸也。今七败之祸未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24-02-22 18:45
        收起回复
          根据《战国策》冯忌“夫以秦将武安君公孙起乘七胜之威,而与马服之子战于长平之下,大败赵师,因以其余兵围邯郸之城”可以看出来长平之战之前白起对赵国胜率是七胜,前面已经更了华阳之战和几场对赵战役,现在可以数数是哪几场了(就,好像还不太够除非按单个城这么算不过赵世家里还有两场没有姓名的秦取赵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4-02-22 19:09
          回复
            长平–邯郸补充《战国策苏子为谓秦王曰》
            苏子为(赵)谓秦王曰:“臣闻明王之于其民也,博论而技艺之,是故官无乏事而力不困;于其言也,多听而时用之,是故事无败业而恶不章。臣愿王察臣之所谒,而效之于一时之用也。臣闻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是以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则辞顺。故民不恶其尊,而世不妬其业。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今用兵终身不休,力尽不罢,赵怒必于其己邑,赵仅存哉!然而四轮之国也,今虽得邯郸,非国之长利也。意者地广而不耕,民羸不休,又严之以刑罚,则虽从而不止矣。语曰:‘战胜而国危者,物不断也。功大而权轻者,地不入也。’故过任之事,父不得于子;无已之求,君不得于臣。故微之为著者强,察乎息民之为用者伯,明乎轻之为重者王。”
            秦王曰:“寡人案兵息民,则天下必为从,将以逆秦。”苏子曰:“臣有以知天下之不能为从以逆秦也。臣以田单、如耳为大过也。岂独田单、如耳大为过哉?天下之主亦尽过矣!夫虑收亡齐、罢楚、敝魏与不可知之赵,欲以穷秦折韩,臣以为至愚也。夫齐威、宣,世之贤主也,德博而地广,国富而用民,将武而兵强。宣王用之,后富韩威魏,以南伐楚,西攻秦,为齐兵困于殽塞之上,十年攘地,秦人远迹不服,而齐为虚戾。夫齐兵之所以破,韩、魏之所以仅存者,何也?是则伐楚攻秦,而后受其殃也。今富非有齐威、宣之余也,精兵非有富韩劲魏之库也,而将非有田单、司马之虑也。收破齐、罢楚、敝魏、不可知之赵,欲以穷秦折韩、臣以为至误。臣以从一不可成也。客有难者,今臣有患于世。夫刑名之家,皆曰‘白马非马’也。已如白马实马,乃使有白马之为也。此臣之所患也。
            “昔者秦人下兵攻怀,服其人,三国从之。赵奢、鲍佞将,楚有四人起而从之。临怀而不救,秦人去而不从。不识三国之憎秦而爱怀邪?忘其憎怀而爱秦邪?夫攻而不救,去而不从,是以三国之兵因,而赵奢、鲍佞之能也。故裂地以败于齐。田单将齐之良,以兵横行于中十四年,终身不敢设兵以攻秦折韩也,而驰于封内,不识从之一成恶存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4-02-23 11:24
            回复
              @战豪º这个帖子可以置顶了


              IP属地:江苏77楼2024-02-24 09:43
              收起回复
                因为这事有点巅峰我之前对老头的认知,加上这事确实能合乎很多事情发展逻辑能解释很多事,所以先放一下(后面还会整理邯郸)
                东汉高诱注《战国策》(大部分已失传)
                在“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哪里,注解了一句“难应侯,二万众还归于郿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24-02-24 16:27
                回复
                  你说得对,但这就是白起。
                  古代将领军事能力的顶峰之一
                  春秋战国竞争诞生的终极人屠
                  千古歼灭战第一人
                  喜欢用计谋以少打多的无敌名将
                  百战百胜的不败战神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4-03-02 15:49
                  回复
                    关于围赵军46天,和放240小者这事,其实大概率是太史公用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数字,来表达自己的天人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
                    一点点资料和研究论文。(还有王子今研究过46天这个数字)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史记天官书》
                    察日行以处位太白。曰西方,秋,日庚、辛,主杀。杀失者,罚出太白。太白失行,以其舍命国。其出行十八舍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东方,伏行十一舍百三十日;其入西方,伏行三舍十六日而出。当出不出,当入不入,是谓失舍,不有破军,必有国君之篡。
                    是以秦、晋好用兵,复占太白,太白主中国。
                    秦之疆也,候在太白,占于狼、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24-03-13 13:09
                    收起回复
                      长平古战场一带的考古还可以补充一下,下周六之后就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4-03-13 13:47
                      收起回复
                        关于白起后来想联韩魏伐楚,因为黄歇游说的内容实际是秦王政早期,所以白起有无联韩魏伐楚这事需要其他策文来确定,所以去查了一下有没有其他策文提这件事,在《战国策赵一》中找到了同样的伐楚背景,背景时间定位和司马迁《史记》定位时间相同。
                        《战国策赵一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
                        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此天下之所明也。秦之有燕而伐赵,有赵而伐燕;有梁而伐赵,有赵而伐梁;有楚而伐韩,有韩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见也。然山东不能易其略,兵弱也。弱而不能相壹,是何楚之知,山东之愚也。是臣所为山东之忧也。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今山东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两敝,而归其国于秦,知不如禽远矣。愿王熟虑之也。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惟寐亡之。今南攻楚者,恶三晋之大合也。今攻楚休而复之,已五年矣,攘地千余里。今谓楚王:‘苟来举玉趾而见寡人,必与楚为兄弟之国,必为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楚王美秦之语,怒韩、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有谋故杀使之赵,以燕饵赵而离三晋。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移于梁矣。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矣。以强秦之有韩、梁、楚,与燕之怒,割必深矣。国之举此,臣之所为来。臣故曰:事有可急为者。
                          “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若楚王入,秦见三晋之大合而坚也,必不出楚王,即多割,是秦祸不离楚也,有利于三晋。愿王之熟计之也急。”
                          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秦见三晋之坚也,果不出楚王卬,而多求地。
                        《战国策秦四顷襄王二十年》(时间定位错误:
                        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王徙东北,保于陈城。楚遂削弱,为秦所轻。于是白起又将兵来伐。
                        《史记春申君列传》
                        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
                        ...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4-03-25 19:26
                        收起回复
                          补充一下这个《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M274出土“贱臣筡西问秦王”觚》(前面楼里提到了)
                          今吾王之地,东南囊(?)楚而北半赵,是皆[膏]臾(腴)之地也。
                          这是在魏无忌合纵后,大概时间是秦庄王三年-秦王政早期,东南囊楚指的拔郢后拿下的江汉平原,一直东到安陆-沙羡-州陵,北半赵指的现在山西的太原盆地、韩赵上党,和历史吻合也能看出长平之战是对赵国的一个转折点,长平之战之后秦国攻赵拔城的难度大大减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4-04-01 13:23
                          收起回复
                            但是这篇文章也提到当时秦国,秦人对打仗的态度所以所谓的军功爵体制不是万能的,秦人也会逐渐麻木,而不是有的人说的只要有仗打秦人就会欢喜,更不是秦国打赢的仗都是因为军功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24-04-01 13:30
                            收起回复
                              五月中一定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24-04-14 20: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