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 两次出体(上)
大概凌晨1点左右,开始入睡,想到好久没有练习L第一模式了,L第三模式(焦点模式)和L第二模式。在最近一段时间都闻习过了,现在还想温习一下L第一模式,不知道会不会变得生疏
大概介绍一下
L第一模式指的是,技巧生效后,在不分离的情况下,在肉体和梦体高度重合的情况下(或者在没有利用技巧创造梦体,或者创造部分梦体例如手),进行的一种模式,经过练习,它可以相当长
只要技巧起效,就相当于处于灵态中了,这时和分离后都是一个状态,触发掉线程序都是“感觉掉线”
正常梦体模式下,我们都已经下意识接受了某种设定,如果这时黑屏了,我们会下意识和感觉掉线联系在一起,于是就会掉线(呈现出黑屏掉线的错觉)
在第二模式下,就可以意识到,我们一直都处于黑屏中,可是并没有掉线,黑屏并不会导致掉线。
“感觉掉线”几乎是占据90%以上的掉线
进行模拟练习后(包含默念和任务提醒和专注训练)
第一次清醒
马上意识到任务L第一模式(有些许
快,不过没什么关系)
我开始认真执行技巧晃手,随后马上拍手和搓手,3秒左右开始专注,靠近感开始产生,随着循环下,又3秒后我技巧生效(有点真实感)
我开始搓手强化该状态,我能够感觉到手的清晰感知后,又开始想着我要练习L第一模式
在这里,思考和分析都不会直接导致掉线,除非这样做时有“感觉掉线”
也就是说我可以有相对很长时间来思考和分析,只要我意识上或者下意识上不去“感觉掉线”
我先尝试紧绷大脑(对我来说,它在灵态中几乎都会引发振动,技巧起效甚至分离后,紧绷大脑都会产生振动),这个技巧是我最开始练习灵态时最主要的一个技巧,它被我用来判断是否处于灵态,因为它的真实感太容易被发现了,它的技巧真实感就是振动!所以我过去经常会练习到它(熟练后就很少练习到这个技巧了,因为从靠近感来判断了,在这一刻的灵态中,一个练习技巧想到的是这个技巧,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我并没有安排需要练习的具体技巧)
我紧绷了大脑,也紧绷了身体,并放大了这些振动,然后我停止下来,振动并没有持续着,这意味着我正确了执行了紧绷大脑,且它是作为技巧真实感产生,而不是作为额外感产生,有些时候它会作为额外感产生,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紧绷时,它仍然会产生振动
我又开始进行了晃手拍手循环,我在灵态中做了很多分析,我需要理解动a动b的真实感下的附加感有哪些,随后我又执行第三视角和第一视角技巧,分别为构建脑海视和眼前视,眼前视其实还好增加清晰度,我有一堆方法可执行,但脑海视很难进行增加清晰度。
我现在开始分析,首先脑海视是第三视角,你可以现在闭上眼睛开始位置感知,开始在脑海里想你处在的地方,你会在脑海里看到这整个环境(但是在白天中,这非常不清晰,在灵态中,这也很难让它清晰,但我相信,总能让它清晰的)
我将视角聚焦在小白桌上,这时我是以眼前视看的,我知道如果我尝试看清楚(即便不通过活动),我也能够固定位置,但在我即将固定的时候,我便放弃了固定,又重新聚焦在任意位置,当我这样做时,我第一秒就转移到那边去了(呈现为眼前视在那边了),只是缺乏固定而已,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任务,所以放弃固定,灵态中,我分析我认为这样子可以增加脑海视的清晰度
(现在分析:其实还真有增加一些,但和直接利用技巧增加脑海视清晰度有什么区别的?我必须下次通过实践搞懂这两者的区分)
上面我写了那么多,其实用时只有半分钟不到,我还做了很多测试,包括最重要的强制入睡和执行技巧时观察靠近感
在灵态中,我执行技巧时,是完全察觉不到靠近感(我本来以为是真实感掩盖了靠近感,这是部分正确的,但这只是对于未进入灵态前,进入灵态后,靠近感则不在需要,使用强制入睡技巧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这点,因为强制入睡在灵态中没有任何感觉,也没有真实感)
大概凌晨1点左右,开始入睡,想到好久没有练习L第一模式了,L第三模式(焦点模式)和L第二模式。在最近一段时间都闻习过了,现在还想温习一下L第一模式,不知道会不会变得生疏
大概介绍一下
L第一模式指的是,技巧生效后,在不分离的情况下,在肉体和梦体高度重合的情况下(或者在没有利用技巧创造梦体,或者创造部分梦体例如手),进行的一种模式,经过练习,它可以相当长
只要技巧起效,就相当于处于灵态中了,这时和分离后都是一个状态,触发掉线程序都是“感觉掉线”
正常梦体模式下,我们都已经下意识接受了某种设定,如果这时黑屏了,我们会下意识和感觉掉线联系在一起,于是就会掉线(呈现出黑屏掉线的错觉)
在第二模式下,就可以意识到,我们一直都处于黑屏中,可是并没有掉线,黑屏并不会导致掉线。
“感觉掉线”几乎是占据90%以上的掉线
进行模拟练习后(包含默念和任务提醒和专注训练)
第一次清醒
马上意识到任务L第一模式(有些许
快,不过没什么关系)
我开始认真执行技巧晃手,随后马上拍手和搓手,3秒左右开始专注,靠近感开始产生,随着循环下,又3秒后我技巧生效(有点真实感)
我开始搓手强化该状态,我能够感觉到手的清晰感知后,又开始想着我要练习L第一模式
在这里,思考和分析都不会直接导致掉线,除非这样做时有“感觉掉线”
也就是说我可以有相对很长时间来思考和分析,只要我意识上或者下意识上不去“感觉掉线”
我先尝试紧绷大脑(对我来说,它在灵态中几乎都会引发振动,技巧起效甚至分离后,紧绷大脑都会产生振动),这个技巧是我最开始练习灵态时最主要的一个技巧,它被我用来判断是否处于灵态,因为它的真实感太容易被发现了,它的技巧真实感就是振动!所以我过去经常会练习到它(熟练后就很少练习到这个技巧了,因为从靠近感来判断了,在这一刻的灵态中,一个练习技巧想到的是这个技巧,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我并没有安排需要练习的具体技巧)
我紧绷了大脑,也紧绷了身体,并放大了这些振动,然后我停止下来,振动并没有持续着,这意味着我正确了执行了紧绷大脑,且它是作为技巧真实感产生,而不是作为额外感产生,有些时候它会作为额外感产生,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紧绷时,它仍然会产生振动
我又开始进行了晃手拍手循环,我在灵态中做了很多分析,我需要理解动a动b的真实感下的附加感有哪些,随后我又执行第三视角和第一视角技巧,分别为构建脑海视和眼前视,眼前视其实还好增加清晰度,我有一堆方法可执行,但脑海视很难进行增加清晰度。
我现在开始分析,首先脑海视是第三视角,你可以现在闭上眼睛开始位置感知,开始在脑海里想你处在的地方,你会在脑海里看到这整个环境(但是在白天中,这非常不清晰,在灵态中,这也很难让它清晰,但我相信,总能让它清晰的)
我将视角聚焦在小白桌上,这时我是以眼前视看的,我知道如果我尝试看清楚(即便不通过活动),我也能够固定位置,但在我即将固定的时候,我便放弃了固定,又重新聚焦在任意位置,当我这样做时,我第一秒就转移到那边去了(呈现为眼前视在那边了),只是缺乏固定而已,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任务,所以放弃固定,灵态中,我分析我认为这样子可以增加脑海视的清晰度
(现在分析:其实还真有增加一些,但和直接利用技巧增加脑海视清晰度有什么区别的?我必须下次通过实践搞懂这两者的区分)
上面我写了那么多,其实用时只有半分钟不到,我还做了很多测试,包括最重要的强制入睡和执行技巧时观察靠近感
在灵态中,我执行技巧时,是完全察觉不到靠近感(我本来以为是真实感掩盖了靠近感,这是部分正确的,但这只是对于未进入灵态前,进入灵态后,靠近感则不在需要,使用强制入睡技巧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这点,因为强制入睡在灵态中没有任何感觉,也没有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