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字吧 关注:44,220贴子:1,434,689

回复:【Micro love letter】好日迟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胸贴着背,呼吸着彼此的呼吸。车笛的呐喊与焦躁的心卡壳在路口,比喻成停滞人生的短暂换气,于是爱上赶路太大浮动跑动时扶住耳机的瞬间。常青树站在一侧很久,但我第一次见到它飘落时的痕迹。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6楼2024-12-16 01:09
回复
    喜欢看单恋故事,要很酸的那种,没有太多的误会,只是单向的遗憾。我真正迷恋的很可能是痛苦,我看故事时也都是奔着痛苦去的。喜欢酸涩涌上鼻腔、胸口骤然刺痛的一刻。就像不断抠破愈合又淌血的那块疤痕,你最终成为我生命中触碰时的那一段沉默。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7楼2025-01-01 10:35
    回复
      我易碎的青春之心,脆弱到仅仅是空气流通的变动都足以称为冲击,拇指摩挲的力度都令我窒息。我漫长的青春期中,不断渴求一种称赞我存在的存在,可我太贪婪,贫瘠之乡上偶然遗落的沙尘我也视之甘露。
      我总是很不满足,不满足外界对我的肯定,也不满足自身每时每刻的状态,如果人生目标有进度条,我仍然卡死在启动电脑的那刻——我首先困住自己向前的欲望。下一站会好吗?我总是捻起奄奄一息的火苗求问,而回响总在时间不曾折返的下一秒。有人曾与我隔岸相望,投来一种目光。但认知并非此消彼长,我堕入呼救的漩涡之中,只能握住自己的手。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8楼2025-01-04 19:27
      回复
        人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动物。人类情感的复杂程度超越世界上的每一本经典名著。即使《呼啸山庄》看着再疯狂,《倾城之恋》看着再细腻再缜密,也比不过真人猛然拐弯进昏暗巷口的那一瞬间。
        故事总是很有逻辑和道理,哪怕是扭曲的情感也能追根溯源,真实世界却不是这样的。真实的人类要比故事中更加荒诞无厘头,某一瞬想要吻下去又在某一瞬又心生龌龊。人是流动的、多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止是脆弱,所有不可名状的模糊的情感都逐渐氧化了,早已成为当事人不可回首之往事,在荧幕中却那样鲜明,而我就是靠着这样定格的瞬间锲而不舍地相信爱存在。
        同人写作的妙处是它同时具有“阅读"和"创作”两种功能,了解一个人,好比阅读一本永远连载的书,死亡判决来到之前,TA们的灵魂永远取决于我的解读。对我这样通过表象产生情感联系的人来说,真情实感无疑是最强效的粘合剂,二创的源动力,但同时也是反噬最痛的一把刀。
        哪怕我也很享受这样挣扎着将爱恨集中的瞬间。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9楼2025-01-11 22:14
        回复
          在家的时候我没法写东西,生活缺失了那一份感触,我需要走出去,走到人海中,走至阳光下。我要呼吸雨后清凉的空气,用指尖勾住溜走的风。书写于我而言是一种生存本能,一次记录生命刻度的冲动,我只有在生灵盎然中穿梭,才能邂逅写作中最原始的欲望。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0楼2025-01-17 13:44
          回复
            我时常会强烈的想念某人,但某人并非具体的某人,是我仍然等待对方走向我生命的某人。等待,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我始终在等待什么,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偶尔有爱或被爱的冲动,我低头审视,发现那不过是一种空洞的回声,苍白的幻觉。我还在等待某人的到来,那个人也许明天就来,也许永远都不会来。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1楼2025-01-29 23:39
            回复
              deepseek生成的同人文与其说是词藻过甚不如说是不合时宜,很华美知识面很广阔,放在不同意境下也有令人惊叹的适配,但不合时宜。比喻与叙事的如同不断纠缠的线头,瞄准表达的端头竭力渲染气氛,这叫写作技能却非写作能力,目的性太强所以才一眼便能看出是AI。人类情感瞬息万变总是流动着绕圈,写作目的是最重要却也极易被人类遗忘的,创作者采取怎样的道路抵达目的地、此中弯绕曲折无法被缜密计算分析。我们孜孜不倦的创作与水平高低无关,创造与制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自主的思考与原始的冲动,人类写作的本质是表达的欲望。我永远永远都会捍卫一个人类依靠自己表达的权利,我们写作时情感流水般淌过的那一刹那,也许显在字面上时词不达意,但人类永远需要它。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2楼2025-02-01 01:50
              回复
                叙述是顶大的事,乳白的薄纸平铺开来,平平中一点仄韵就洇透了身体。自出生后的每一天不都在修习叙述吗?摹仿、组词、造句、编造谎言,人就靠这样的表达不断印刻存在。废旧泛褶的稿纸泼了一地,捻起被尘埃沾惹的某端,记忆在文字的巧言令色下斑驳陆离,虚空地拉扯着——我每写下一个字,就离自己又远了一个字。或者比喻成重影更为贴切,类似老花眼后浑厚的轮廓,眯眼或眨或更改物与物的距离都无济于事,狼吞虎咽地拽住一点企图称量回忆,其实也只是在徒然地与时间抗衡。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4楼2025-02-08 00:02
                回复
                  生命是一个引人遐想的词,它笼括了太多关乎所处世界的种种。一根小拇指的距离,从微生至器官,骨骼与皮肤,情愫与血流,在夜里并肩而行,使爱以轻盈姿态降生。没有生命、我怎样悬着颗怦然的心念念有词?又怎样触摸那一页纸,与百年前的魂魄咫尺相对?生生不息亦或者逝去的,与命运搏斗或顺流而下的,都在此场漫长洄流中找寻。嘘,不要太着急,塔楼林立电车飞驰,但我们仍然能听见鸟鸣。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5楼2025-02-09 21:28
                  回复
                    寂寞在体内奔流,静候一只船的到来,盛放些未明的情绪。晦暗的夜遮住了眼,携卷唇的泪痕和心脏的歌喉,恨楚天戚戚风沥沥。流走吧、流走吧。都不过明日黄花。谁敢说自己挽留住了那盏悬浮的灯。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6楼2025-02-15 23:50
                    收起回复
                      电影像生活的采样,哪怕银幕内的故事线一以贯之,但更多的是“捕捉”。舞台不一样,舞台是呈现,就这样端着一段时间稳放于四方舞台,上空回荡的是对白,而赤裸着的是本真。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7楼2025-02-19 15:46
                      回复
                        我们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世界?
                        一个只容得下雄心壮志的时代,往往掠过那些风吹草摇的末节,踌躇满志向地明天进征,总有人被碾死在车轮翻滚的尘土中。
                        一个只容得下苦难叙事的时代,人们义愤填膺却也互相推诿,凭着阿Q精神驮着生活看日渐夕沉,怀古避今或等待戈多。
                        神谕降临,世界成为无法垒砌的巴别塔,人们就此遗忘了故乡,背离了那个互相理解的乌托邦。从此冲突与合作成为人类亘古不变的主旨,在庞杂的重重障碍里获取共鸣。人类辛勤地劳作,也只不过在无数次彷徨中徘徊绕圈,所谓文明的高楼,究竟要铸到多高?
                        第一个用血饲养剑的人,终究要被那把剑吞噬。第一个制造诺亚方舟的人类,也要作茧自缚,与洪水一同流浪。
                        人的祈求只在深夜的叹息中活着,在燃烧的焰火中跃动,却永远无法被刻在眼中、握在掌心。刺伤的血痕顷刻间舔尽,只微微听得见咀嚼骨头的声音。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8楼2025-02-26 23:40
                        回复
                          楼道里的背书声像上帝投掷的硬币,叮铃哐啷地堆满了整个空间。参与国家性的大型考试便是如此,给人置身大时代的仓惶错觉。三点一线的作息规律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备考群体里执行,意识到我也将成为该群体的构成时有种幻灭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在应试教育的题海里喘息未定,攥着高考的入场券迷茫地走到依旧无法自我定位的今天,再次掩埋尚且稚嫩的个性进而同化为内卷时代的一枚棋。
                          分数和排位之下物化的考试对象,应有的主体性被血淋淋地剥落。被迫在破裂的家庭关系之中的斡旋者,情感不被倾听,只能在成人婚姻裂痕中共情。打压式教育下的自卑留痕,往后人生里间歇性发作的习得性无助,以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毒性价值观。陪伴我人生的,是漫长的不配得感,而我的恨是血管里的一根针。
                          从未作为主流标准里的尖儿活过。于是在某个时刻发育出硌手的骨节,攒着恨、没有明确对象的仇怨。低头望着手腕上的静脉,如注视一条裂纹。那些浸染在躁郁中逝去的年华,我的躯体尚且鲜活,但真正的痛来自于对尊严的隐性剥夺,刀刀致命。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9楼2025-03-02 21:10
                          回复
                            白先勇太会营造氛围,读完几个月后依然能够瞬间想起血红的月亮、灼灼的目光和火烧似的红莲池。天边泛起蒙蒙亮蓝紫色,阿青跌跌撞撞出现在那条逼仄泥泞的胡同,残垣一样的茅草屋窝在黑漆漆的角落,随后耳边响起雨声,枯败潮湿的干草味道充斥鼻腔,漏雨处铝盆啪嗒作响。走进屋子只剩无力与痛楚,留下字条已经不敢去想父亲了,完完全全一丝一毫都不忍去细想。等到逃也似的冲出去,命运的大网却无时无刻不在身后暗自收紧。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60楼2025-03-03 19:09
                            回复
                              如果青春期消逝的标志是不再渴求爱,那我的那份青春档案永远不会被封存。渴求与相信的区别在于感知的敏感,于我而言,爱是不断定义又推翻的论证题,死死扣住纸张褶皱时那样的不甘心,却也只能认命般交卷,还要祈祷幸运女神的恩赐。 我反复书写这样的爱,在叙事中不断涂黑撕碎,成为浮在空气中的纸屑尘,钟表依然滴答地往前走,我显然遗弃了握住笔的勇气。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61楼2025-03-05 0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