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史学研究”。发布时间是2023年10月6日。原文载《史学月刊》2023年第9期,注释从略。
作者苏俊林,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客座副研究员。
原文载《史学月刊》2023年第9期,注释从略。
————————————————
二十等爵制是秦汉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载:
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
“彻侯”改称“列侯”并非晚至汉武时期,秦始皇时已经更名,里耶秦简《更名方》(8-461)有明确记载。学界一般认为,商鞅变法时秦国开始推行新爵制,后逐渐形成了以列侯为最高爵位的二十等爵制。在经历了如第3级爵位名称由“走马”“簪袅”并存到仅用“簪袅”等变化之后,二十等爵制的爵级、爵名在统一天下之后最终确定下来。秦所建立的二十等爵制为西汉所继承,成为影响秦汉政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制度。
二十等爵制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研究成果丰硕。关于二十等爵制的终结,东汉王粲《爵论》早有论断:“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认为东汉末年爵制已然崩坏。今人漆侠、高敏等亦持此议。学者或认为西汉前期(文帝时期)爵制开始轻滥,或认为文帝时期虽有轻滥的迹象,但西汉末年爵制才由轻滥走向衰亡。终结(或轻滥)的原因学界认识较为一致,主要有:(1)名田制的破坏;(2)普赐民爵;(3)包括入粟拜爵在内的官、私爵位买卖。这些原因分析虽不无道理,但也不尽然。不可否认,名田制的破坏、普赐民爵和爵位买卖的推行,确曾对二十等爵制的终结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普赐民爵、爵位买卖在秦及汉初已多次实施,土地兼并的发展导致名田制在西汉中后期已难以维持,但东汉时期普赐民爵至少34次,爵位买卖也大行其道,甚至出台了“民爵不过公乘”的限制规定。二十等爵制在东汉时期的价值展示及施行状况说明,仅以名田制的破坏、普赐民爵、爵位买卖等来解释二十等爵的终结问题尚难令人信服,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文通过爬梳史料,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土地制度、政治秩序和爵制本身这三个角度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作者苏俊林,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客座副研究员。
原文载《史学月刊》2023年第9期,注释从略。
————————————————
二十等爵制是秦汉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载:
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
“彻侯”改称“列侯”并非晚至汉武时期,秦始皇时已经更名,里耶秦简《更名方》(8-461)有明确记载。学界一般认为,商鞅变法时秦国开始推行新爵制,后逐渐形成了以列侯为最高爵位的二十等爵制。在经历了如第3级爵位名称由“走马”“簪袅”并存到仅用“簪袅”等变化之后,二十等爵制的爵级、爵名在统一天下之后最终确定下来。秦所建立的二十等爵制为西汉所继承,成为影响秦汉政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制度。
二十等爵制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研究成果丰硕。关于二十等爵制的终结,东汉王粲《爵论》早有论断:“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认为东汉末年爵制已然崩坏。今人漆侠、高敏等亦持此议。学者或认为西汉前期(文帝时期)爵制开始轻滥,或认为文帝时期虽有轻滥的迹象,但西汉末年爵制才由轻滥走向衰亡。终结(或轻滥)的原因学界认识较为一致,主要有:(1)名田制的破坏;(2)普赐民爵;(3)包括入粟拜爵在内的官、私爵位买卖。这些原因分析虽不无道理,但也不尽然。不可否认,名田制的破坏、普赐民爵和爵位买卖的推行,确曾对二十等爵制的终结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普赐民爵、爵位买卖在秦及汉初已多次实施,土地兼并的发展导致名田制在西汉中后期已难以维持,但东汉时期普赐民爵至少34次,爵位买卖也大行其道,甚至出台了“民爵不过公乘”的限制规定。二十等爵制在东汉时期的价值展示及施行状况说明,仅以名田制的破坏、普赐民爵、爵位买卖等来解释二十等爵的终结问题尚难令人信服,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文通过爬梳史料,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土地制度、政治秩序和爵制本身这三个角度对此问题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