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吧 关注:22,816贴子:586,616

回复:豫剧闺门旦赵贞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再次,情感的运用,唱腔上做到以情带声,不可以声带情。如《桃花庵》中陈妙善“陈妙善在庵中悲悲哀哀”,这段唱腔陈妙善的处境是,她在庵中自从张才死了以后,儿子给了别人,十多年来终日里闷闷不乐,想孩子,思张才,心情非常压抑,但是这一切又成为过去,是一种回想往事的不痛快,所以又不可以把这种情绪表现得过茆。如“俺二人初见面目中留爱”,“爱”字要唱得含蓄,因为她跟张才的爱是偷偷的,不是光明正大的,但是还要唱出来那种幸福感,对情感的把握要准确。再如“有谁知好景不常在”,这句唱就由那种幸福感产生了一种转折,接合下句“张才夫不幸遭病灾”的悲伤心情,同时也是对该段唱腔第一句“陈妙善在庵中悲悲哀哀”的悲切心情的一种互应。


IP属地:湖北33楼2023-08-25 06:47
回复
    再其次,唱腔中的虚实结合。如“他死后我生下来张门后代”中“张门后代”,在“张门”和“后代”间有一个停顿的留白。再如该段戏的尾句“但不知到何时儿认娘来”的结束,运用虚化的处理,作为陈妙善有种对孩子长大后的一种期待爱的幸福,使受众听来有无尽的回味,产生一种唱腔的含蓄蕴藉美。


    IP属地:湖北34楼2023-08-25 06:48
    回复
      赵贞玉在学习桑派的唱腔艺术上,初期追求像,在像之中体验桑派的唱腔特色,在唱腔实践中新排的剧目,她根据不同的剧目角色化用桑派的唱腔,很有桑派的韵味,颇似其师,还有一种抒情的意境,唱腔委婉动人,细腻入微,俏丽轻巧,韵味悠长。


      IP属地:湖北36楼2023-08-25 06:48
      回复
        1984年4月24日,邯郸市豫剧团,也就是峰峰矿区春蕾剧团,因主演章兰调去了山东聊城,剧团缺少主演,前来聘请赵贞玉,当时在东风剧团因无戏可演,不得已她只得离开东风到了春蕾剧团。桑振君不仅教赵贞玉学戏,还教诲她怎么做人处事,在赵贞玉离开东风去春蕾时,桑振君这样嘱咐赵贞玉说:“贞玉呀,要想演好戏,先要做好人,每到一地,不要把饭吃完,咱都是干这一行的,都是指望这吃饭哩,你得跟别人留一点,这是艺德的问题。”赵贞玉记住了老师的教导,每到一个地方演出,村里观众都想让赵贞玉把主演演了,剧团领导想让赵贞玉把春蕾上演剧目主演的角色都接过来。赵贞玉想到老师对她的教导,坚辞不接,她提出可以跟她们当配角。《春草闯堂》是一个花旦戏,是春蕾的保留剧目,主角是丫鬟,赵贞玉就跟她配姑娘,甘做绿叶。《白蛇后转》也是春蕾的保留剧目,青蛇是主演,白蛇在“祭塔”中有一点戏,赵贞玉就演白蛇,因此,她跟剧团的姐妹关系处理的很好。春蕾的十年演艺生涯,是赵贞玉艺术的成熟期,主演《大祭桩》、《绣花女传奇》、《双莲记》、《打金枝》和《罗敷恨》等剧目,这十年是赵贞玉舞台艺术的黄金时期,《大祭桩》、《绣花女传奇》、《双莲记》和《金丝娘娘》成为了她的代表的剧目,在冀、豫、鲁、陕颇富盛名。


        IP属地:湖北37楼2023-08-25 16:55
        回复
          《绣花女传奇》(又《春江月》)剧本是1985年由陈志广改编和舞美设计,对原来的演出做了较大的改动,首先在柳明月抚养忠良后代上,添加“喂奶”的细节,利用程式化的表演和灯光的处理,让孩子在怀中当场“长大”,和以前的转场相比,手法新颖,增加了表演的感染力。在这些情节里,能够深深地感染观众;然后,原剧缺乏核心唱段,不能突出豫剧侧重唱腔的特色,为此设计了一大段唱腔,采用“倒茶杯”式的方法进行叙述,柳宝长大得中状元到荒庵中探母时,柳明月向其诉说身世,十八年的苦水,一系列的排比句,柳明月一气呵成,感情充沛,诉说惟妙惟肖地体现了人物当时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不仅使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剧情也出现起伏;然后,全剧结尾时,采取凝练简洁的手法,不再倒场,当柳明月和阿牛决定离开相府时,幕后响起伴唱:富春江上一轮明月,明月皎皎一身洁……,然后人物定格,天幕上出现一轮明月,聊聊数笔,意境全出。这里边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虚化艺术,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气氛,让人回味旋余,剧终而意不尽。


          IP属地:湖北38楼2023-08-25 16:55
          回复
            柳明月作为一个没有出门的黄花闺女,来养一个来路不明的孩子,在当时封建社会里,是要承受极大的社会舆论的负面压力,她逃往外地,艰难地把柳宝养大成人。柳明月的心理上也是经过了一种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煎熬,是对一个生命原始的善意的母性的保护和对忠良的保护支撑着她走过18年的艰辛岁月。赵贞玉在演柳明月时,添加“喂奶“一场戏,是其他剧团的《绣花女传奇》中所没有的。这场戏来自于赵贞玉看了《上海文学》里边一个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右派带着一个孩子逃跑,藏到野地里。这时有一个姑娘在地边剜野菜,右派把孩子交给了姑娘,她就逃跑了。姑娘把孩子抱回了家里,村人纷纷议论,说她作风有问题,抱回了一个私生子。村人的恶言秽语,家人的反对,她没法在村子里待下去,就搬到村外的年久失修的砖窑里住下,天天靠煮野菜把孩子拉扯大。右派平反,回到村子,找到孩子,真相大白,家人和村人才知道冤枉了姑娘。当时她一个黄花闺女带一个孩子,孩子一到晚上就用手捞摸,想吃奶,就爬到姑娘的乳房上,姑娘满脸羞红,便一把孩子推到一边,孩子“哇哇”大叫,为了救活孩子,已经走到众叛亲离的地步,她下定决心,不顾一切,看着哭叫的孩子,含泪把他抱到怀中,就让他吃自己的奶,孩子不哭了。赵贞玉感到这篇小说中人物跟柳明月的碰到的事情有相似的地方,心理上也有相似的顾忌,这个事情讲述的是现代的事,更加真实感人,她就跟老伴商量要把喂奶这场戏加到《绣花女传奇》里。加进去以后,剧团里有人提出了问题,作为一个姑娘,她让孩子吃奶,她有奶嘛?赵贞玉也考虑到了这个实际问题,但是加进去以后,增加了剧情的感染力,和生活的真实性。再演出时有观众在下边说到,又有观众回答,可以让孩子吃,她可以用来哄孩子,再喂他其他东西。情节在观众中也显得顺理成章,后来就没人再追究这个问题了。她保留了这场“喂奶”,突出了生活气息。戏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江洪导演看了以后,感到这场戏加的有生活感,显得真实,拉近了观众与戏曲之间的距离。


            IP属地:湖北39楼2023-08-25 16:56
            回复
              江洪导演看过后,跟赵贞玉商量拍成2集电视剧,费用需6万元人民币,当时因为资金不到位,成为了赵贞玉至今的一份遗憾,老人家感叹,有时候机会过去了,就再也不会有了,话里边惴惴的遗憾至今无法释怀。不过后来《绣花女传奇》全剧还是录制了下来,但限于时长,里边删去了一些情节,使后边的剧情显得虎头蛇尾,不太连贯,在当时情况下该剧视频资料能够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原结尾是:阿牛为了找柳明月来到了相府,二人相见后,阿牛知道柳宝考中状元,阿牛感觉自己跟柳明月在身份上产生了差异,便要离开,柳明月拦住阿牛,说她也要走,二人要一起离开相府时,柳宝跪在地上,这时天上显示一个大月亮,正暗合了柳明月的名字。该剧成功地塑造了善良、美丽、富于同情心的柳明月,为了保护养育忠良之后,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在她身上闪烁着一种为了正义敢于牺牲的精神,并且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当看到自己养育的柳宝考上了头名状元,并且找到了亲生父母,她却要离开,这样的一种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和人格令人赞叹。


              IP属地:湖北40楼2023-08-25 16:56
              回复
                《罗敷恨》编剧是邯郸县文化馆刘老师初稿,后由陈志广进行修订,是根据邯郸当地采桑女罗敷的一个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创腔时陈志广把板胡王建民接到家中,跟桑振君一起,由桑振君哼腔,王建民记谱,前后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把腔创完,然后王建民又根据剧情对创腔进行了些少许改动。《罗敷女》排演于1986年,排出后一边演一边改,该剧整体来说演出较少。春蕾、春燕跟东风合并后,苗文华也演出过该剧,苗文华拍摄有《罗敷女》三集电视戏曲片。


                IP属地:湖北41楼2023-08-25 16:57
                回复
                  1988年,赵贞玉因在春蕾工作突出、积极,光荣地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她以后在艺术和做人上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1989年,牛淑贤参加梅花奖夺梅的折子戏《红娘·报信·拷红》一折聘请赵贞玉扮演莺莺,当时侯宝林先生在台下观看,刘局长跟侯先生坐在一起,侯先生看罢赞道:“江北第一旦。”演出结束,刘局长告诉赵贞玉,让她去趟侯宝林家,说侯先生要给她提辞。第二天赵贞玉就去侯先生家拜访,侯先生正在缝制一件棉袄,赵贞玉就帮着缝,侯先生跟赵贞玉讲到她扮演的莺莺分寸掌握到位。说话间外边来了几个人,有事要接他出去,赵贞玉就跟侯先生一块出来了,赵贞玉回了团。遗憾的是辞没提成,倒是留下了跟侯先生的合影。


                  IP属地:湖北42楼2023-08-25 16:57
                  回复
                    1989年排了神话剧《金丝娘娘》,该剧故事源自邯郸峰峰矿区一个神话传说。逆滏阳河西上行至太行山鏖元宝山下,是滏阳河的发源地,有一个黑龙洞,传说洞内有黑龙数条,一年四季,黑龙翻滚,形成无数珠样泉突,巍巍壮观。古时滏阳河下游经常发生水灾,传说为黑龙所为,晋祠娘娘为了保一方民众免受水灾,便坐到泉水之上,大水方才下去。人们为了纪念晋祠娘娘,在麇山纸坊村泉眼上建了一座晋祠娘娘庙,内塑晋祠娘娘裸体像,面壁而坐,世人难见真颜。有水自娘娘坐下流出,奔涌而下。晋祠娘娘制服了黑龙后,滏阳河水变得清纯甜美,河中的马头藕也十分鲜美。晋祠娘娘因为流传口误就被叫做金丝娘娘。当地人有顺口溜:金丝娘娘不害羞,屁股底下流水沟。”


                    IP属地:湖北43楼2023-08-27 19:22
                    回复
                      1989年为了参加河北省首届戏剧节,峰峰矿区领导非常重视,由邯郸市剧作家柴国柱把它加工改编成了一个神话剧,金丝娘娘的命运是全剧的中心,她是一位理想的美神,它热爱人间生活,追求人间幸福,她心地纯正,无邪念,经得起人间对她的误解和苦难的折磨,体现出了真情、真意、真心。剧中金丝娘娘象征着美。


                      IP属地:湖北44楼2023-08-27 19:25
                      回复
                        由赵贞玉扮演金丝姑娘,在山精纵火烧毁晋家门一场戏,金丝娘娘与晋子涛正要成亲,突然间,丈夫被抓,喜堂变成废墟,金丝娘娘心中悲愤交织,为了表达人物的心理,赵贞玉将传统的水袖功结合舞蹈的形式,成功地把金丝娘娘咒天骂地的悲愤心情有力艺术地表现了出来。最后一场,是全剧的高峰,山精威逼金丝娘娘去做压洞夫人,若不答应,他便倒揽引泉瓶,使之水漫成灾,百姓难以生存,此时能护瓶不让百姓受灾的是金丝娘娘献出自己的仙体和性命。可是,金丝娘娘难舍难离人间的真善美。在这里有一大段唱腔形成高潮,一般剧目到后边不会安排大的唱腔,导演要求,要唱就要唱哭观众,否则该剧就失败,赵贞玉通过“以情带声,以情取胜”的演唱技巧,唱到悲痛处台上台下皆闻哭声,在观众身临其境中结束全剧。


                        IP属地:湖北45楼2023-08-27 19:25
                        回复
                          左奇伟设计唱腔,杨兰春亲自住在峰峰进行辅导演员演出后,得了四个一等奖,刘式海的导演、左奇伟的唱腔设计、赵贞玉、陈小霞的表演一等奖。该剧笔者认为有歌曲化和舞蹈化的倾向,是不可取的。杨兰春因指导该剧了解到了赵贞玉的唱腔表演,称赵贞玉为“东风三枝花”(胡小凤、牛淑娴、赵贞玉)之一。


                          IP属地:湖北46楼2023-08-27 19:26
                          回复
                            《双莲记》是1985年由邯郸市春蕾豫剧团,根据黄梅戏同名剧目《双莲记》(1981年)由陈志广进行改编的大型历史剧,反应南宋末年,以安庆保卫战为背景,用悲剧的形式讴歌了爱国者,鞭挞了卖国派。该剧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宋将夏琦及双莲与元帅范文虎在大敌当前战与降的矛盾,一条是金莲与夏琦将军之间的爱情发展,两条线索互相作用,交叉发展,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IP属地:湖北47楼2023-08-27 19:27
                            回复
                              全剧共八场戏,分别是:第一场赏莲,第二场惊变,第三场解围,第四场逼女,第五场探监,第六场闹府,第七场救夫,第八场殉难。舞美陈志广,唱腔设计王建民(板胡),音乐王书魁(扬琴),赵贞玉演金莲,李素芹演银莲,陈小霞演夏琦,程如海演范文虎,刘凤君演元帅夫人。


                              IP属地:湖北48楼2023-08-27 19: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