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吧 关注:503贴子:8,984

回复:电视片《解密<江姐>》指谬(不断更新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100楼
“极左年代宣传的失误造成了许多严重的后果,一个事情被揭露是假的,会有许多人相信一切的事情都是假的。向公众宣传烈士精神本身没错,但是如果不抱着严谨审慎的态度,效果也许适得其反。   ”
-- 非常赞同,这就是为什么“解密”中的谬一定要指出来。极左年代的误是为政治服务的产物,“解密”的误,是追名逐利的产物,都是应该纠正的。



106楼2010-08-11 20:03
回复
    回复一下82楼flute发言,
    张界在他的交待材料里是说过徐亲自审讯江的. 但没有写过沈在场.


    107楼2010-08-11 22:25
    回复
      谢谢翔羽,那么这点是我弄错。
      那么关于徐审江,张界有没有说得更多?如果有的话,也许支持竹签子的证据就更多些了。


      108楼2010-08-12 08:30
      回复
        回复:105楼
        谢谢这位网友,这样的话不支持沈醉亲眼目睹竹签子的证据就多了些。


        109楼2010-08-12 08:31
        回复
          回复:107楼
          嗯,徐审江的证据是更多了,可是沈亲眼目睹竹签子的证据就更少了。


          110楼2010-08-12 08:32
          回复
            • 221.226.15.*
                何蜀曾写过一篇文章:《刘德彬:被时代推上文学岗位的作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来刘德彬在一份回忆材料中坦诚写道:‘事实上,烈士的一些英雄事迹也是被夸大了的。如江姐受刑本来是(夹)竹筷子,把它改成了(钉)竹签子;全文背诵《新民主主义论》,实际上是提纲和要点;江竹筠并未见到她丈夫的人头,而把她说成见到了。’”
                我曾就刘德彬这段话的出处向何蜀老师咨询,何老师说这是刘德彬在文革清队时写给工宣队的交代材料上的,他那里有原件。个人感觉刘德彬的这个说法的可信度是相当高的(当然不是100%)。第一:刘德彬与江姐同时关在渣滓洞,是狱中难友。第二:在文革那个一切无限度拔高的年代,刘德彬这样说是有一定风险的。
                另外我曾多次访问过与江姐同时关在渣滓洞的另一位难友周特生,关于江姐被提出审讯、受刑他记得很清楚,但是有关钉手指的事他说不记得有过。
            


            112楼2010-08-12 08:59
            回复
              回复108楼哈. 写徐审江的部分还是比较多的, 基本和江竹筠传里的对话描述一致. 但没有提到竹签也没有提到沈说的那一段. 倒是黄茂才提到过他在渣滓洞听过从二处过去的特务说过沈所描述的那一段(也只是大意). 但黄不是第一手资料了, 可信度难以判断. 至于竹签子这个刑罚, 在渣滓洞或者二处肯定是有过的, 在蔡梦蔚的两首诗里都可以读到. 而且许建业烈士应是受过这种刑罚. 江姐是否受过, 暂时还没有看到过第一手的资料.
              


              113楼2010-08-12 09:25
              回复
                回复
                222.94.206.* 105楼
                沈醉有关审讯江姐的回忆很难站得住脚,就算退一万步讲,他有可能记错了去重庆的时间,但他说是周养浩向毛人凤告徐远举收刘国志家的贿赂,毛人凤让他去调查此事,调解周徐二人矛盾的,在重庆徐还拿出刘家送的金烟盒向他炫耀。刘家向徐行贿是1949年8月的事,后来被周养浩知道后向毛人凤报告,毛派沈去重庆,这一圈转下来最早也是1949年9月了,这个时间也对不上。
                —————————————————————————————————————
                你完全弄混了,周养浩和徐远举闹矛盾不是一次,沈醉为此去重庆也不是一次。根据《沈醉回忆录:我的特务生涯一个军统特务的忏悔录》,审江那次的矛盾起因是周养浩和徐远举争功,周为徐向他隐瞒相关情况对徐不满,而不是“周养浩向毛人凤告徐远举收刘国志家的贿赂”,时间是1948年而不是1949年。
                


                115楼2010-08-12 11:58
                回复
                  怎么114楼没了?不过,意思和115楼也差不多,沈醉回忆目睹徐审江是1944年不是1945年。没有时间不符的问题。


                  117楼2010-08-12 12:04
                  回复
                    回113楼
                    倒是黄茂才提到过他在渣滓洞听过从二处过去的特务说过沈所描述的那一段(也只是大意). 但黄不是第一手资料了, 可信度难以判断. 至于竹签子这个刑罚, 在渣滓洞或者二处肯定是有过的, 在蔡梦蔚的两首诗里都可以读到. 而且许建业烈士应是受过这种刑罚. 江姐是否受过, 暂时还没有看到过第一手的资料.
                    ——————————————————————————————————————
                    如果黄茂才那个是孤证,那么自然不好判断,但黄和沈这两个不同来源所述情况一致,自然就比较可信了。
                    我不明白,版主既然提到了沈的叙述,怎么还说“暂时还没有看到过第一手的资料”?难道沈醉的亲眼目睹、详细描述不是第一手资料而是第二手资料?
                    


                    118楼2010-08-12 12:09
                    回复
                      • 221.226.15.*
                      回复:115楼
                      不好意思,可能我的上个贴子说得不够清楚,我指的也是你说的这本书,周养浩和徐远举为了《挺进报》案争功,包括徐收刘家贿赂的事。至于时间,沈醉没有明确说,但你可以根据文中内容推算一下。
                      根据史料记载,何绍周调出云南去贵州任第六编练部/司/令是在1949年春。沈醉文中说:“何绍周调走后,我……心中不免有些惆怅,正在这时,毛/人/凤又从南京打长途电话到我家,让我赶快飞到重庆去……”。这就是说他去重庆调解徐远举和周养浩的矛盾是1949年春天的事情。
                      


                      119楼2010-08-12 12:09
                      回复
                        • 221.226.15.*
                        另外,沈文中说何绍周是在昆明715事件后几个月调出云南的,这个时间也说明沈醉去重庆至少也是48年底,49年初了。


                        120楼2010-08-12 12:12
                        回复
                          曾紫霞是江在狱中最亲密的战友,文学作品和故事影片中如此著名的“竹签子”,她在回忆照顾受刑的江姐时却只字不提,难道这就一点问题不能说明么?
                          ——类似的问题,我也做个判断。
                          估计扎竹签未必完全等于《红岩》那种描述,十指连心,用竹签扎一下手指已经算酷刑了,但如果只是扎手指,那么其给监狱难友的印象,与被筷子夹得血肉模糊相比未必有深刻记忆。
                          而沈醉的话,由于他是亲眼目睹,如果没有力证证明他是编造(例如徐绝对没审过江,沈不可能在场),是不好推翻的。
                          更何况还有黄茂才和卢广特江传的辅证。


                          121楼2010-08-12 12:16
                          回复
                            • 221.226.15.*
                            回复:121楼
                            您对沈醉回忆中如此之大的漏洞选择无视,非要认为他“亲眼目睹”过,那只好随您去了。


                            122楼2010-08-12 12:20
                            回复
                              您对沈醉回忆中如此之大的漏洞选择无视,非要认为他“亲眼目睹”过,那只好随您去了。
                              ——您所谓“重大漏洞”除了时间不符(这个我不仅没无视,还专贴详细说明)还有别的吗?


                              125楼2010-08-12 12:32
                              回复